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六条 除本法第Hale Waihona Puke 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
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
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
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
(1)主要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时机,发动战略决战。 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根本保证。 ④国民党统治腐朽,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崩溃,国民党发动内 战不得人心。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
1947年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
国民党统治区域
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 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
解放区
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 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时间 地点 内容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 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 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 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会议还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首先攻占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战术:关门打狗
刘亚楼
林彪
罗荣桓
(1)兵力对比:东北战场的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
(2)两军态势: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我军在东北 根据地的战备物资充足,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3)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 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 (十堰中考)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 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
诗创作于哪一战役之后?( C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实行
土地改革的原因。
占乡村人口很少的地主、 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武汉
大 别 山
南京
1947年夏,刘邓 大军跃进大别山
(1)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头一年,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 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战略上敌攻我守。
(2)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 区。解放区军民由守转攻。随后,其他各战场也 转入进攻。
时间 地点 部队 指挥员 概况
1948年9—11月 东北
答题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
因是什么?
作答内容
答案: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 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 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各人所有。
——《中国土地法大纲》(节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 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 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 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 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 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时间
1949年4月
指挥员
毛泽东、朱德
结果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 强渡长江
意义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 余势力退往台湾。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 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 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 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陈毅、粟裕华东解 放军挺进苏鲁豫皖
陈赓、谢富治晋 冀鲁豫挺进豫西
解放区 各解放区分界线 晋冀鲁豫解放军进攻方向 华东解放区进攻方向 西北解放区进攻方向 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主要地点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这场改革有何 重要意义?
答案: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 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分到土地后 喜悦的农民
翻身农民丈 量分配土地
人民拥护 《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八年级历史上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 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 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10日)
战术:中间突破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淮海战役中,江淮、豫皖苏地区人民 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大小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挑 子30.5万副、船只8000余艘、牲畜76.7万头,筹集粮食9.6 亿斤,赶做军鞋数百万双,运送弹药300多万吨,转送伤员 12万多名,另有10余万青年参军参战,为取得战役的胜利作 出了重要贡献。
(2)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都要重视 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 (广州中考)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 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 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C)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 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 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 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 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占乡村人口绝大多数的穷苦人民只占有少 量土地,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