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作文与中考作文的相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作文与中考作文的相关
对于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的差异终究是有所感而无以言。

几年过去了,关于两者的差异,依旧说不清,道不明。

然而XXXX年XXXX中考作文题与XX高考作文题的相遇,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缘。

先看XXXX年XX初中学业水平考试XX卷的作文题:
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

你亲历过什么?你获得了什么?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的是过程
还是结果?班史编委会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将辑录在“生活踏浪”栏目中。

稿件要求:①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③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

再看XX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的作文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XXXX年XXXX中考作文题与XX高考作文题何其相似!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写作范畴上。

两道作文题均围绕成长话题,聚焦于“得”(或“失”),思考过程与结果。

只不过由于学段较低,XXXX中考作文题比XX高考作文题简单。

反过来说,高考作文题比中考作文题更为复杂。

这种复杂性,不是指形式,而是说内容。

从作文类型看,XXXX中考作文题是一道情境作文题,而XX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情境作文题往往由材料呈现语、启发提示语、情境呈现语、写作要求语四个部分组成。

情境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学生情思的催发,也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制。

如果说“班史编委会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文章,这些文章将辑录在‘生活踏浪’栏目中”这个情境,对写作内容构成软性的限制,那么写作要求语中的“聚焦于初中三年的生活”则对写作内容构成了硬性的限制。

虽然有所限制,但是仍然有话可写,学生可以写记叙性文章、抒情性文章、议论性文章。

而材料作文题则缺少情境,XX高考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是一个很强的限制,学生必须写论述类文章,而且这种看法必须是自己的。

可见,叙写亲身经历,在亲历中抒发情思是中考作文的主要追求;思考自然、社会与人生,进而发表见解与思想则是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

从材料特征看,XXXX中考作文题属于单向度材料,而XX高考作文题则属于多向度材料。

打一个比方,XXXX中考作文题像一支富有节奏的进行曲,而XX高考作文题恰似一曲鼓乐齐鸣的交响乐。

XXXX 中考作文题中,“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这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亲自参与”是条件,“得来”是中介,“让人满足与快乐”是结果。

启发提示语“你亲历过什么?你获得了什么?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的是过程还是结果?”意在引导学生围绕“得”这一主题词,分析满足与快乐的原因——因何满足,为何
快乐。

XX高考作文题中,“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
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则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聪明的考生自然不会拘泥于其中一种看法,而是进行多种看法的碰撞。

除了起点与终点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的探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得”与“失”的思辨。

可见,中考作文往往聚焦一个维度,而高考作文往往有两个或多个维度,在多维度的生成转换中,让思想逐渐趋于深刻。

从写作难度看,XXXX中考作文题属于多点结构,而XX高考作文题则属于关联结构。

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思维层级从低到高分
别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在“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中,“亲自参与”与“让人满足与快乐”两点成线,整句话的思维呈线性,属于多点结构,而“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仿佛三人齐聚一堂,各自发表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不同的看法之间可以建立联系,因而这句话的思维呈立体形,属于关联结构。

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观照中考作文题和高考作
文题,我们可以精准地认识作文材料在思维层级中的位置,进而判断作文材料的结构性特点。

这种质性评价的方法,也是观照初中作文与高中作文的重要工具。

从字数要求看,XXXX中考作文题写500字以上即可,而XX高考作文题则要写800字以上。

这里的字数规定,自然是保底的要求,反映了语文课程标准制定者的底线思维。

有意思的是,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隐藏了一个进阶规律,即从初三到高三,大体上一
个学年增加100字。

只可惜这种相对科学的进阶规律,被许多老师和学生抛诸脑后。

教育本该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任务,一个学年有一个学年的要求,一个学段有一个学段的目标。

文思泉涌者可以超越这条底线,雄辩滔滔者也可以逾越这个下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不可能信马由缰,只能在固定的原野中奔驰。

就考场作文而言,文章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长越佳,上乘的文章总是在一定的长度中达到相对的高度。

善驭马者,总是自由驰骋于下限与上限之间。

考试总是在限制中表现自我,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的量化标准,同样是评价作文的一个依据。

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

通过中考作文题与高考作文题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见出中考作文与高考作文的区别。

中考作文题常以单向度的多点结构呈现,审题往往不应成为写作的障碍;高考作文题常以多向度的立体结构呈现,审题往往成为写作的关键。

中考作文以细腻的记叙、真挚的情感见长,而高考作文则应以严密的论证与深邃的思想取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