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配制100inL 1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配制中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
参考答案:
D
2. 常温下,下列物质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浓盐酸 D.浓硝酸
参考答案:
D

3.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富营养
化。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
D.④⑤⑧
参考答案:

4. 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H2、I2(g)、HI的浓度不再变化
B.反应混合物中H2、I2(g)、H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的状态
C.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恒定
参考答案:
A

5.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得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 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D. 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参考答案:
D
【详解】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无影响,所以对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B、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故B错误;C、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无影响,所以对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故C错误;D、没有洗涤烧杯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故D正确;故选D。

6. 关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达到限度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2和H2全部转化为NH3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D.若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可能随之改变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解:A.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B.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B错误;
C.达到平衡状态是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3:2,与起始的量有关,故C错误;
D.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化学反应的限度可能随之改变,故D正确.故选D.
7. 1mol液态有机物分别与足量溶液、溶液反应,消耗三种药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1
B、3:1:1
C、3: 1:2
D、2:3:1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各物质中含氮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 0.1molNH4Cl
B. 0.1molNH4NO3
C. 1.204×1023 CO(NH2)2
D. 0.2mol NH3·H2O
参考答案:
C

9. 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
B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上发生还原反应;③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B→导线→D,则下列关于金属活动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B>A>C>D B.A>B>D>C C.A>B>C>D D.B>A> D>C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OH-+ CO2 =HCO3-
B. 足量的锌粉与硫酸铁溶液反应:Zn+2Fe3+=Zn2++2Fe2+
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 2H+ =H2O +CO2↑
D. 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 +6H+ =2Fe3+ +3H2↑
参考答案:
A
【详解】A.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故A正确;B、足量的锌跟硫酸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Zn+2Fe3+═3Zn2++2Fe,故B错误;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C 错误;D.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A。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3的摩尔质量为17g
B. 1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1mol镁离子和2mol氯离子
C. 1molN2的体积为22.4L
D. 常压下200℃时,18克的水与2克H2体积比约为1:1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故A错误;B.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1mol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C错误;D.18克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2克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常压下200℃时均为气体,两者体积比约为1:1,故D正确,答案为D。

12. 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
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
参考答案:
B

13. 下列反应:①SO2通入氢硫酸中②SO2通入氯水中③F2通入水
中④Cl2通入NaOH溶液中,其中通入的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
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只有②④
参考答案:
C
14. 已知有如下反应,对下列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①2Fe3++2I-===2Fe2++I2②2Fe2++Br2===2Fe3++2Br-③2Fe(CN)+I2===2Fe(CN)+2I-
A.氧化性:Fe3+>Br2>I2>Fe(CN) B.还原性:Fe(CN)>I—>Fe2+> Br—
C.氧化性:Br2>Fe3+>I2>Fe(CN) D.还原性:Fe(CN)>Fe2+>
I—> Br—
参考答案:
BC
15. 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的酸过量
B、生成的盐不水解
C、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D、反应后溶液中A-与M+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同主族碳、硅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_______,B ______。

(2)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5)依据试管D中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除去SO2气体
(4)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G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5)否SO2+2HCO3-=SO32-+ H2O+2CO2或SO2+HCO3-=HSO3-+CO2
【分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探究同主族碳、硅两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实验原理为,利用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成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二氧化硫干扰实验,将所得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当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完全除去后,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即可以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

【详解】(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由于从装置D中出来的气体可能含有SO2,会干扰实验,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故答案为:除去SO2气体;
(4)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不干扰实验,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故答案为:F试管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G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5)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S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S和C非金属性强弱,试管D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其离子方程式为:SO2+2HCO3-=SO32-+H2O+2CO2(或SO2+HCO3-=HSO3-+CO2),
故答案为:否;SO2+2HCO3-=SO32-+H2O+2CO2(或SO2+HCO3-=HSO3-+CO2)。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注意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利用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分析如何实现实验原理,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实验方案是解答关键。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6分)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1)MgO,Na2O,CO2,CuO (2)HCl,H2O,H2SO4,HNO3 (3)NaOH, ,KOH,Ca(OH)2 Na2CO3这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相互反应可生成
一种新物质,该反应 _____________ (填是或),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新物质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CO2, H2O, Na2CO3 不是

18. (1)3.6克H2O的物质的量是,含有个H2O,含有 molH。

(2)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参考答案:
(1) 0.2mol, 1.204X1023, 0.4 ;
(2) 0.5mol,8.5g,4.5mol,5mol 。


19. 短周期元素A、B、C、D中,0.5mol A元素的离子得到6.02×1023个电子被还原为中性原子,0.4g A的氧化物恰好与100ml 0.2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A原子核内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相等,B元素原子核外第三层电子数目比第一层多1个,
C—比A元素的离子多1个电子层,D元素的原子核外第二层比第一层多2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结构示意图为;
与C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的________(填“强”或“弱”);
与C同族的上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HC的________(填“高”或“低”);
(2)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D的气态氢化物的二氯代物有_____种结构。

(3)工业上冶炼单质A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单质A、B用导线连接插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组成原电池,则正极材料是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负极电极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强,高;
(2), 1;(每空1分)
(3)MgCl2(熔融) = Mg+ Cl2↑(条件:通电或电解);(2分)
(4)Mg (1分), Al-3e- + 4OH- = AlO2- + 2H2O(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