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做有礼仪得好宝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做有礼仪得好宝宝》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3. 激发幼儿爱好美好礼仪,积极有礼地交往。
4.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制作教学用具:幼儿社交礼仪卡片,涂色笔。
2. 准备道具:礼物盒,幼儿帽子,马克杯和水杯。
3. 节目视频和图片。
三、教学方法:
1. 谈话法:引导幼儿思考、表达和互动。
2. 观察法:观察幼儿一些行为举止,进行评价。
3. 视频观看法:通过视频、图片等视觉媒体,激发幼儿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1. 首先,导入话题,“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朋友有礼貌、有生活常规的行为呢?比如说,没有吃完的水果不乱扔、动作轻柔、......同桌在吃东西时,你没有声音吵到别
人等等。
”
2. 鼓励小朋友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有礼貌、有生活常规的行为,引导他们开始思考,自由表达。
3. 列举一些例子,例如:“哪些场合我们不应该说话?”“怎样做有礼貌的挤公共汽车?”等等。
4. 用图示交流认识讲解幼儿社交礼仪卡片,比如幼儿见面礼仪、说话礼仪、道别礼仪等。
5.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幼儿行为,给予肯定,引导幼儿更好的表现。
6. 节目视频的观看,激发幼儿情感和认知的反应,鼓励幼儿留心身边的礼仪。
7. 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鼓励小朋友说说自己收获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表现的不够好,以及改进的措施等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程中,幼儿们的兴趣、参与度都很高,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地达到。
通过谈话、观察、视觉媒体等教学方法,幼儿们充分地认识了社交礼仪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中,由于幼儿们年龄较小,故讲解内容较简单、通俗易懂,卡片、视频等比较适合幼儿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礼仪对待人和事,从而积极有礼地交往,让幼儿们的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虽然本次课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幼儿们的思维能力还较为简单,因此,老师需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给予肯定。
同时,还要帮助幼儿们处理具体的问题,细心地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