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对环境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为重点。
题型一概括环境的特点
1.请概括下面这段话中的环境特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
(选自鲁迅《祝福》)答案:整体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
2.《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答案:①地理位置上的边陲小城,偏远封闭,安闲平静,山清水秀,风景优美;②文化上的边缘小城,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物欲,保留着传统的民俗和生活方式,民风淳朴。
3.《哦,香雪》中,在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有什么特点?
答案: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环境特点概括题的解题“三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
羊解放
黄风
黑眼圈公羊昂首站在青疙瘩上,我们村的人一致认为,它在眺望羊解放。
羊解放自幼左眼失明,剩下一只右眼孤单单的,上学后看书总是串行,背课文也颠三倒四。
有一天老师把他送回家,对他娘说,让咱解放回来做点事吧,比如放羊,也比他念书强。
后来羊解放真的放了羊,直到被黑眼圈公羊一头顶下青疙瘩。
羊解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晚挎着半导体收音机(村人通称“半导体”)走过大街的情形。
那时的村里,像旱魃薅过的赤地,有时一年不唱一场大戏,放电影也就那么几次。
夏天的时候,夜里人们还在街头乘乘凉,冬天天一黑就关了门,早早地钻进被窝睡觉。
但自从羊解放买下半导体,村里的夜晚稍稍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漫长的冬夜,一扇扇紧闭的屋门背后,无论忙闲都等待着,只有听完羊解放半导体经过的歌唱,才能安心地继续做事或入睡。
羊解放的半导体是村里的第一台半导体,像他的飞鸽大链盒自行车一样。
那年羊卖得特别好,羊解放被评了个头等劳模,奖励一辆飞鸽大链盒,但要自己掏一半的钱。
我们雁门风沙里还没人有飞鸽大链盒,他有了就是第一辆。
羊解放买下车后,他既不会骑也不学,只是挂在屋子的后墙上,天天像画一样欣赏。
羊解放从小丢眼失怙,孤儿寡母的。
羊解放老子是被电打死的。
那天,是我们雁门风沙里通电的日子。
在大队院里,电工正准备换个一百瓦的灯泡,站在一旁一直看的羊解放老子突发奇想,想把指头伸到那灯口里摸一摸,看电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电工歪起头说,这是你摸的?你还敢摸它?
羊解放老子笑道,它又不是老虎的屁股。
电工瞪眼了,它会电死你的。
嗨,玄乎啥呀你?
不信你试试。
我就不信摸一摸它,能把我一个大活人电死。
羊解放老子左手拿着灯口,笑笑地看着众人,把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伸到了灯口里边。
就在电工惊叫一声“有电”,众人也脸僵了的时候,灯口噗地冒出一股青烟来。
羊解放老子树似的摇晃了一下,嘴角的一朵笑如黄叶飘落,然后撒开拿灯口的手,直挺挺地倒下了。
羊解放老子被电打死后,他娘有一年多见不得电灯,尤其见不得电灯灯口,一见到就浑身发抖。
飞鸽大链盒是跟一个女人飞走的。
那女人做了羊解放两个月零三天的老婆,当初女人嫁给羊解放,看上的就是他的飞鸽大链盒。
飞鸽大链盒飞走之后,羊解放就买下了半导体。
他总是出人意料,又成为我们村第一个买半导体的人。
我们喜欢围在他身旁,看他将半导体侧面的旋钮拨来拨去地如何收听。
有次他爬到青疙瘩上,两手端着半导体,头顶着蓝天,威风凛凛的,比一棵树还像树,就像传说的消息树。
后来集体不再养羊时,羊解放先给各家各户放羊,再后来零散养羊不划算了,各家各户也不养羊了,羊解放被邻村一个养殖大老板雇去。
近几年土鸡土猪兴起,土羊也不甘于后,养殖老板便拿出一部分羊来,让羊解放去野外放。
那天来到青疙瘩下面,羊解放仰望着青疙瘩,仰望了一会儿就去爬了。
爬到青疙瘩顶上,先举着手机拍照,拍完了贴到耳边,很像是听戏。
那手机是新买的,已不知是第几个了。
在手机时兴之前,羊解放还买过传呼机,用银链戴在裤腰上,走起路来明晃晃的。
能用手机听戏后,羊解放就不玩儿半导体了。
他听得正美,黑眼圈公羊从他背后爬上青疙瘩。
小羊倌也看到了,公羊尾巴一撅一撅的以为它上去找羊解放作耍,不想将羊解放一头顶下了青疙瘩。
像跑山石一样,羊解放带着一溜烟尘,从上面翻滚下来,翻滚下来以后,又在玉米地里滚了一段才停下。
羊解放终因受伤过重,加之上了年纪,没能挺过一劫。
养殖老板要杀掉黑眼圈公羊,羊解放却不让,说别杀它了,顶死我挺好的。
原准备年终告诉你,我放羊有些力不从心了,明年就回响马街不干了。
这下可好,它替我了结了。
就当放生吧,让它想去哪去哪。
从此,早晨或傍晚,青疙瘩顶上就出现了一只公羊,面朝我们雁门风沙里眺望……
(选自《天津文学》2022年第6期,有删改)文本二:
手电
毕飞宇
父亲从城里带回了那把手电。
手电的金属外壳镀了镍,看上去和摸起来一样冰凉。
手电被父亲竖立在桌面,在黄昏时分通体发出清冽冰凉的光。
母亲说,这里头是什么?父亲说,
是亮。
第二天全村都晓得我们家有手电了。
这样的秘密不容易保住,就像被人胳肢了,脸上要笑一样自然。
村里人都说,我们家买了把手电,一家子眼睛都像通了电。
晚上天井里来了好多人。
他们坐在我们家的皂荚树下拉家常。
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
人人心照不宣,但谁也不愿点破。
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
母亲的芭蕉扇在大腿上拍得噼啪起劲。
后来母亲站到了皂荚树下,手里拿了一把锃亮的东西。
父亲这时依然低着头吸烟,烟锅里的暗火又自尊又脆弱。
母亲说,你们看够了!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无限肯定地横在了院子中间,穿过大门,钉在院墙的背脊上。
皂荚树上的栖鸟惊然而起,羽翼带着长长的哨声,彗星一样划过,使我们的听觉充满夜的宇宙感。
(选自《毕飞宇文集》,有删改)这两个文本所展现的社会环境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题指津]
第一步:依据题干,圈定信息。
①“那时的村里,像旱魃薅过的赤地,有时一年不唱一场大戏,放电影也就那么几次。
夏天的时候,夜里人们还在街头乘乘凉,冬天天一黑就关了门,早早地钻进被窝睡觉。
”
②“那天,是我们雁门风沙里通电的日子。
……想把指头伸到那灯口里摸一摸,看电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
③“话题一直在手电的边缘。
人人心照不宣,但谁也不愿点破。
夜很晚了,狗都安静了,他们就是不走。
”
④“母亲说,你们看够了!你们睁大眼睛看够了!”
⑤“母亲用了很大的努力打开开关,一道雪亮的光柱无限肯定地横在了院子中间,穿过大门,钉在院墙的背脊上。
”
⑥“养殖老板要杀掉黑眼圈公羊,羊解放却不让,说别杀它了,顶死我挺好的。
原准备年终告诉你,我放羊有些力不从心了,明年就回响马街不干了。
这下可好,它替我了结了。
就当放生吧,让它想去哪去哪。
”
⑦“半导体”“玄乎啥呀你”“飞鸽大链盒”“晓得”“胳肢”等词语。
⑧“青疙瘩”“雁门风沙”“集体放羊”“唱大戏、放电影”等。
第二步,依据类型,确定角度。
第一步中的第①②③句描写了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第④⑤⑥句描写了人物的心境,第⑦⑧句描写了地域风情、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第三步,依据修饰,归纳作答。
①从环境和背景来看,当时的农村相对闭塞贫穷,思想单纯,反映出当时乡村的真实状况。
②从人物来看,文本一中羊解放不忍心伤害要了自己命的公羊;文本二中即使舍不得,母亲还是拿出了手电,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这些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善良与淳朴,就是当地农村民风的体现,他们依然保持着乡土特色。
③从语言来看,用词极具地方色彩,是当地的方言土语,具有乡土气息。
④从山水风物、乡风民俗来看,文本一中“青疙瘩”“雁门风沙”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景物;“集体放羊”“唱大戏”“放电影”等都是农村特有的乡风民俗,这些也能体现文本的乡土气息。
我来作答:①写村中人、村中事,包含丰富的乡土元素,具有地方特色。
②人们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思想比较简单,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③民风淳朴,以礼为法,保持着乡土本色。
(亦可从富有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水风物、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等角度加以分析。
)
题型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阅读《百合花》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试分析。
答案:作者将炮火置于美丽的清晨,用前后反差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无奈,表现出作者反对战争破坏美好事物的厌战心理。
2.阅读小说《荷花淀》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环境:为人物提供背景,渲染氛围。
展现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地点、时间与和谐的氛围,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和谐欢愉的氛围;
②人物:引出主要人物,烘托人物形象。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③情节: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展现出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送夫参军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为下文描写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做铺垫。
④主题: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寄寓作品的主题。
清新美好的乡村风光是人物眼中的景,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展现了人物对家乡与生活的爱。
环境描写的位置及作用
分清类型 分步解答
(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麦 子
红 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
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
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
”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
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
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
风大。
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
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
”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
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
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
老婆婆摸麦穗呢。
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
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
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
”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
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
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
”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
老头端着簸箕①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
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唰唰声。
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
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
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
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
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
那女子
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
他都看呆了。
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
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
”女子转身走了。
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
”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
”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心灵绝对美。
”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
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
她跟猪待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
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
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
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
”他说:“谁不想壮。
”“你想壮?”“我想壮。
”“你找对人啦。
”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
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
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
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儿,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
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
”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
“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
老婆子开门啊。
”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
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
老婆婆说:“咱不要财。
”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
(有删改)【注】①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解题指津]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第二自然段”,从“房子又矮又小。
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说明他们的居住环境差;“树都长不高,只能长那
种生存能力强的榆树”,说明这里自然环境恶劣;“风大。
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这几句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的特点,更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我来作答:①交代背景,展现出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②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护土地的顽强精神;③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主题: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
[微提醒]
解答这类题,常因以下问题而失分:①答题角度不清。
很多考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细化考查摸不清思考角度,只能答出“推动情节发展”,不能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步骤中分析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②乱贴标签。
很多考生为防止遗漏要点,不分具体情况,把环境描写的所有作用一律答上,导致答案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题型三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是从正面和侧面对风雪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之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间接描写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到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虽然描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
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2.以下环境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花淀》)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恣意生长的荷花比作保卫一方水土的“哨兵”与“铜墙铁壁”,既暗示此处将会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又鲜明地表现了白洋淀伏击战的地域色彩。
(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
答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渲染了一种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寂寞的心情。
环境描写常用的手法
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三步骤”
(2024·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 雪
王啸峰
高铁上,他看到窗外密密飘舞的雪花。
在他微微走神的罅隙里,雪在江南大地上积了起来。
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他心里的悲苦加了倍。
列车减速,城市扑面而来。
熟悉而陌生的街道一闪而过。
弟弟在出口处向他挥手,随之一起抖动的是黑臂章。
他走到弟弟身边,搂住肩膀,轻拍几下。
弟弟低下头,接过行李箱,领他走向停车场。
这两年,弟弟经常坐高铁来看他,每次走的时候,总是这么一句话:“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吧?老人非常想念你。
”他回答“嗯嗯”。
而今天一早,弟弟电话里只说了一句,他就立刻抛下所有事情,朝着已被列为虚无的城市赶来。
弟弟的父亲,他的继父,清晨突然往后一仰,倒下再没起来。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市区也开始积雪,车堵起来,弟弟骂了几句鬼天气。
眼圈黑黑的,就像即将入夜的天色,车里静得让他心慌。
“走得没痛苦,也是修来的福。
”他刚憋出这句话,就想到了母亲。
他该怎么面对她?不管什么原因,八年没来见母亲,必定是错误的。
虽然他每次都让弟弟带钱、东西给母亲,但这抵得了什么?弟弟手机里的母亲一直在老去,他看着照片愧疚感加深。
不过,如果弟弟提出来视频一下,他又忙不迭地摆手。
他还没有做好准备。
这下,完全打乱了他的算盘。
头脑里预想的大团圆结局,彻底破灭。
他没有机会说抱歉。
在大雪天温暖得逼出汗的狭小空间里,他如坐针毡。
如果能一下子快进到此刻,掠过八年时光,那么他再也不会面对弟弟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