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知识点归纳 国思语文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知识点归纳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文学常识:
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王子敬死后,王子猷不顾病体去奔丧,人去琴非,孤独凄凉,并悲痛至死的故事,反映了兄弟两人至深的感情。

2、解释词语。

俱病笃(都病的严重)左右(手下的人)何以(为什么)都(总是,竟)闻(听见)此(这)已(已经)语(说话)了(完全)便(于是就)索舆(要来轿子)奔丧(原指从外地赶回家料理亲属丧失这里指去子敬家看望丧事)都不哭(竟然没有哭)
素(向来)好琴(喜欢弹琴)便(于是)径(径直一直)入(走进去)取(拿过来)即(已经)调(协调)掷地(扔投掷在地上)人琴俱亡(子敬啊,你和琴都死了)因(于是)恸(痛苦极度悲哀)绝(气绝昏死)良(很)良久(很久)月余(过了一个多月后)亦(也)
3、翻译句子。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是听不见(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的时候完全不悲伤。

(2)、便索舆来奔丧,一路上竟不哭
(子猷)于是就要了轿子来,去看望(子敬的)丧事,一路上竟然没有哭。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掷地云:“人琴俱亡。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弹起来,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便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子敬,你和琴都死了。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子猷)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容易错的字词(自己注音)
病笃()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
奔()丧()弦既不调()掷()地恸()绝卒()
5、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6、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并且“不悲”并不代表真的“不悲”,而是悲痛欲绝的情感无法正常宣泄。

同时也是文章的悬念方法,继续了解其为何不哭。

哭是子猷看到昔日兄弟的遗物时,听到“弦即不调”的声音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引发的痛苦之情在这一时刻表现出来,更表现了子猷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7、有人认为文中“弦既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作者是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这里是表现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其实是子猷的生存之心已经死了。

“弦既不调”更是体现了人走的凄凉,反映了子猷悲伤的心情
8.“人琴俱亡”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指人和琴都已经死了。

意思是文中的王子敬死后,他的琴也不好使了,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对亲友,知己去世后的悼念之情。

9.一词多义
亡:而子敬先亡(死)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
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