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女驸马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女驸马教案
一.教材来源与设计意图: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为了丰富孩子们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幼儿园研究的课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本次探索的是戏曲歌曲的教学。
戏曲剧种繁多:京剧、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等等,我觉得京剧曲调冗长的拖音不适合孩子演唱表现,就决定选择节奏明快的黄梅戏曲调来组织活动。
于是,歌谱就节选自黄梅戏《女驸马》片段。
又考虑到黄梅戏中的歌词大都比较成人化,孩子们难以理解,就将经典古诗文匹配上去,我选取的歌词节选自唐诗三百首中的《春哓》。
二、活动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1、感受黄梅戏曲调的特点,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探究用五言四句诗匹配黄梅戏曲调来进行歌唱活动;
2、能模仿戏曲中基本角色“旦”“生”进行歌表演活动,体验创作所获得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重点: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探究用五言四句诗匹配黄梅戏曲调来进行歌唱活动;
难点:感受黄梅戏附点节奏的韵味
黄梅戏的曲调特点很多,比如:旋律线条上下起伏,曲
调听起来特别婉转,特别动听、旋律中大量地运用了附点八分节奏与切分节奏使旋律更具有流动感以及一字多音等。
在本次活动中,我考虑是第一课时,就只强调一个唱腔特点,即大量地运用了附点八分节奏。
为解决这个难点,我用图谱这个形象的教具来帮助幼儿发现附点八分节奏,并通过演唱比较,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的这个曲调特点。
幼儿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并且在活动中促使幼儿对古诗与戏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中国的古文化在我们大班幼儿身上得以发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古诗《春晓》,对黄梅戏有初步的认识;
我已经了解大班的孩子已经能熟背古诗《春晓》,对黄梅戏的初步认识我提供了黄梅戏的VCD作为媒介,老师的介绍为辅助,让孩子对黄梅戏的旋律有初步的印象,并初步体会曲中附点的韵味。
黄梅戏《女驸马》碟片;3、图谱运用图谱我是考虑到方便幼儿发现附点八分节奏,从而掌握黄梅戏曲调流动性强的特点,也方便幼儿填词时掌握好节奏。
四、活动过程:
1.欣赏《女驸马》片段,感受黄梅戏曲调的特点。
2、出示歌谱,熟悉歌曲旋律:3.逐句哼曲填词学唱黄梅戏《女驸马》
4.进一步感知黄梅戏旋律,体会曲中附点的韵味;
5、简介戏中角色“生”“旦”并学一学其动作。
进行简单的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