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五高高一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考查(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碧.透(bì) 峥嵘.(róng) 筵.席(yán)
B.躯壳.(ké) 篱.墙(lí) 彷.徨(páng) 冰屑.(xiè)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g)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瓦菲.(fěi) 纤.细(xiān) 忸怩
..不安(niǔ ní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漫江碧透轻歌曼舞苍海桑田鱼翔浅底
B.凄婉惆怅绿树成荫蔚然成风戮力同心
C.貌和神离殒身不恤沁人心脾没精打采
D.衣衫褴褛桀傲不驯瞠目结舌夙兴夜寐
3.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以及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以及水的清透。

B.红枫、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作者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作者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D.作者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

而且动静结合,红绿相衬,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4.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

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C.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D.诗歌中的意象是根据抒情需要而设置的。

“我”既然已经哀怨彷徨,那么逢着一位快乐热情又活泼开朗的姑娘,更符合《雨巷》这首诗的意境。

5.对《再别康桥》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7节。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

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

C.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八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D.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6.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诗人连用两个“乌黑”突出了大堰河家的
极度贫困,而这样贫困的农妇却给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她的伟大。

B.“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作者连用几个排
比句,说大堰河“含着笑”,描写了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淳朴、乐观、善良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C.大堰河做的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不能对人说,是因为虽然这个梦流
露出大堰河对乳儿深沉的爱,但是从现实来讲,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这个梦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D.“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两次出现,突出强调了作者亲生父母家的豪华、奢侈
给了作者巨大的震撼,强调了作者的好奇感。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上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的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
②当地时间3月28日,________风发的英国皇家骑兵团在伦敦海德公园内接受了骑兵团指挥官乔治·诺顿少将的检阅,他们将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路上参与保卫工作。

③安琪__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 寥廓义气独力
B. 辽阔义气独立
C. 寥廓意气独力
D. 辽阔意气独立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
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
....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
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心潮澎湃。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
....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张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有好多电影电视,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
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
....的时代。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B.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C.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D.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工程的保障。

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谦卑是一种睿智。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①爱因斯坦正是在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
②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感到惊讶
③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
④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以及自己的局限性
⑤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
⑥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
A. ⑥①③②⑤④
B. ⑥③①②⑤④
C. ③⑥⑤①④②
D. ③⑥④①②⑤
二、古诗文阅读。

(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夜.缒而出夜:在夜间
B.敢.以烦执事敢:谦辞,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怎敢”
C.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
D.与郑人盟.盟:建立同盟
12.下列句子中补出的主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B.(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烛之武)见秦伯
13.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夜缒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义勇精神。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利。

C.“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秦穆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

②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

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宗尤所眷遇
..眷遇:器重,宠信 B.有一朝士家藏古鉴.鉴:镜子C.欲因公弟献以求知.知:了解,重视 D.其弟伺间.从容言之间:秘密,暗中
15.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0分)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4分)
(二)古诗文阅读。

(8分)
阅读下列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任人。

16.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寓意?(4分)
17.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
三、默写填空。

(12分)
18.按照要求填空。

(每题2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①在《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毛泽东以一“看”字引领,看万山红
遍,,,。

,,。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描写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绚烂、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②《雨巷》中,戴望舒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
巷,,,冷漠,凄清,又惆怅。

③《再别康桥》的第四节,“,,揉碎在
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是徐志摩曾经追求的爱、自由和美的梦想。

④杜牧在《泊秦淮》中,巧用典故表达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嘲讽,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___,__ 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说
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⑥烛之武是怎样说“舍郑”,反有益于秦:若舍郑,,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摆渡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

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

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
张摆渡的船。

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

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

没事的时候,张摆渡会跟柳摆渡唠上几句;刚好泊在一起的时候,两人还会坐下来抽袋旱烟,吐着烟圈儿说事。

张摆渡最爱说他儿子的事;柳摆渡最喜欢说城里人的事。

据说,柳摆渡曾经在城里混了不少时日,日子便在这摇橹声和谈笑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

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

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

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也向对岸漂移过来。

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

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

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

第三天,还是没来。

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

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

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

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

河水,滋润着张摆渡的生活,也滋润着他的身体。

船,修补了一回又一回,所费掉的材料足可以做好几条全新的船。

张摆渡便在这不经意的修补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

张摆渡老了,脸上多了许多皱纹,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

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

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

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

“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

”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

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

”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账!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

”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

”张摆渡说。

“逢个急事,总得从这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大学。

”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

”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

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

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

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

”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

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

”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

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

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

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

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

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5分)( )()
A.河西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柳摆渡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是一处虚笔。

D.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3)张摆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

”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

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3分)
20.看漫画,按要求答题。

(3分)
用一句话写出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4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22.下面一段话中有几处不得体的地方,在文后括号里填入这几处序号,并改正。

(6分)××同学,这次考试你的成绩一落千丈(a),作为同学,在学习上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b),我一定鼎力相助(c)。

如果在一些难题上需要指点的话(d),我会不吝赐教(e)。

虽然我的水平不差(f),可是是否需要帮忙,请你好自为之(g)。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作文,立意自定,要求书写工整,不准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考查
1. 【答案】:A 解析:B项,“躯壳”应读qiào;C项,“畔”应读pàn;
D项,“瓦菲”应读fēi。

2. 【答案】:B 解析:A项,沧海桑田; C项,貌合神离;D项,桀骜不驯。

3.【答案】:C 解析:“粪土”应为意动用法。

4 .【答案】:D 解析:“我”之所以希望逢着一位“哀怨彷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一是
丁香的特点是美丽、高洁又易凋谢,正如诗人的梦想;二是只有“哀怨又彷徨”的姑娘才与忧愁的诗人有共同的语言,才会在邂逅的一刹那传递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5.【答案】:C 解析:应该是四行一节。

6. 【答案】:D 解析:“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两次出现,突出强调了自己在“父母家里”的陌生和拘束,抒发了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和深深的留恋。

7.【答案】:C 【解析】寥廓:高远空旷。

辽阔:广阔;宽广。

二者适用对象不同,①句空处用来形容天空,所以选“寥廓”。

意气:意志和气概。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根据②句语境可知选“意气”。

独立:不依靠他人。

独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③句中所填部分为前一分句的状语,状语可以是副词但不能是动词。

“独力”是副词,“独立”是动词,所以选“独力”。

8.【答案】: A 【解析】 A. “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

B. “指点江山”是评说国家大事。

C.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使用对象错误。

D. “峥嵘岁月”不能修饰“时代”。

9. 【答案】:D 【解析】 A.主客颠倒。

“这项住房政策”应与“低收入家庭”调换位置。

B.中途易辙。

依据整个句子的意思,“研究发现”的是后面的三种情况,“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这三种情况,但“三种情况”既已经是“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是“引起”的主语,可去掉最后一句,或者把它改为“对此现象应广泛关注”。

C. 句式杂糅。

“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和“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两句杂糅,属于主动句和被动句杂糅。

择其一表达即可。

D. 解析:句中的“是否”应与后句的“质量”相照应,“是否”是两面词语,“质量”是一个词语,但“质量”内涵有两种情况,即“质量高”和“质量低”,这个句子也是正确的。

10.【答案】:D 【解析】③中“他说”紧承“牛顿晚年的一段话”,⑥④回答“许多人……不解”的原因。

②中的“这一点”是指①中的内容,因此①②不能分开。

⑤是对牛顿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的解释。

11. 【答案】:C 解析:“厌”通“餍”,满足。

12. 【答案】:B解析:“越国以鄙远”,这句话是烛之武跟秦伯说的,对象是指“秦国”。

13. 【答案】:C解析:据课本注释可知,“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是晋惠公。

14. 【答案】:D(“间”应是“机会”的意思)
15. ①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尝”1分,“君之所知也”句式1分,整体1分)
②(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封”使动用法1分,“阙”1分,整体1分)
③大概没有(少)嗜好而不被外物牵(连)累.过去(古代)的贤人也难以做到。

(“盖”1分,“为”表被动1分,整体2分,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吕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

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

吕蒙正的弟弟等待机会不慌不忙告知了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呢?”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语。

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认为其比李卫公更贤德。

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16. (4 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列举意象1分,有恰当的修饰意境的形容词1分,语句通顺,表达准确1分,寓意准确1分)
17、(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情怀的理解准确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诗歌鉴赏】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头两句“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开门见山,点出了诗人登城的时令、地点。

“昨夜秋风”,是指秋季刚到,从而紧扣诗题中的“早秋”二字。

诗人观察入微,从“风”的细微变化中确切地掌握秋天到来的信息,说明了他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人动向的明察秋毫。

对于古代地处中国边疆的游牧民族来说,秋高马肥,秋风一起,就是他们入侵内地的有利季节。

因此,“昨夜秋风”一到军城,诗人就深夜难眠,他乘着月光登上城楼,放眼远眺,“朔云”、“边月”、岷山,尽收眼底。

边关的初秋之夜,阴云冷月,山野惨白,整个夜景都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

次句中的一个“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加浓重。

总之,头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主将在战斗前夕的宁静中细心观察敏捷思索的心灵侧面。

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迫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是主将兼诗人所发布的战斗命令——将士们一定要再接再励,乘胜追击敌人,彻底歼灭他们,不要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敌营去!“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必胜信心,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歌大胆地采用了开阖跳跃的笔法来写景抒情,增加了诗的信息容量。

前一二句写景,但景中寓情,点明主将已迅速、准确掌握了敌情,从而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知己知彼,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因此,稳操胜券就不是鲁莽匹夫的妄语了。

有如此坚实的思想作铺垫,三四两句的腾跃、抒情,就显得既轻捷,又与上文有内在的承继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气倍增。

18. ①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