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计算方法
A.1 水源涵养量
计算生态系统通过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蓄积,涵养土壤水分、调节地表径流和补充地下水所增加的水资源总量。

通过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Q wr =∑A i ×(P i −R i −ET i )×10−3
n i=1
式中:
Q wr ——水源涵养量(m 3/a ); P i ——产流降雨量(mm/a ); R i ——地表径流量(mm/a ); ET i ——蒸散发量(mm/a ); A i ——i 类生态系统的面积(m 2); i ——第i 类生态系统类型; n ——生态系统类型总数。

A.2 土壤保持量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计算。

Q sr =R ×K ×L ×S ×(1−C )
式中:
Q sr ——土壤保持量,单位为t/a ; R ——降雨侵蚀力因子; K ——土壤可蚀性因子; L ——坡长因子(无量纲); S ——坡度因子(无量纲); C ——植被覆盖因子(无量纲);
降雨侵蚀力因子R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坡长坡度因子L 、S 及植被覆盖因子C 的计算方法如下。

降雨侵蚀力因子(R )是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R ̅=∑R ̅半月k 24k=1
R ̅半月k =1n ∑∑(α∙P i,j,k 1.7265)m j=0n i=1
5
式中:
R ̅——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MJ mm hm -2 h -1 a -1);
R ̅半月k
——第k 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MJ mm hm -2 h -1 a -1); k ——一年的24个半月,即k =1,2,…,24; i ——所用降雨资料的年份,即i =1,2,…,n ;
j ——第i 年第k 个半月侵蚀性降雨日的天数,即j =1,2,…,m ; P i,j,k ——第i 年第k 个半月第j 个侵蚀性日降雨量(mm ); α为参数,暖季α=0.3937,冷季α=0.3101。

可以根据全国范围内气象站点多年的逐日降雨量资料,通过插值获得。

土壤可蚀性因子(K )反映了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是评价土壤对侵蚀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

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K ——土壤可蚀性因子(t hm 2 h hm -2 MJ -1 mm -1); m c ——粘粒(<0.002 mm )百分含量(%); m silt ——粉粒(0.002~0.05 mm )百分含量(%); m s ——砂粒(0.05~2 mm )百分含量(%); orgC ——有机碳的百分含量(%)。

坡长和坡度因子(L 、S )反映了坡长、坡度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L =(
λ
22.13
)m
m =β(1+β)⁄ β=(sin θ0.089⁄)/[3.0×(sin θ)0.8+0.56]
式中:
L ——坡长因子; S ——坡度因子; m ——坡长指数; θ——坡度(°);
[]{}{}
{}
0.3
0203exp 00256(1/100)[/()] 10.25/[exp(3.72 2.95)] 10.7(1/100)/{(1/100)exp[ 5.5122.9(1/100)]}s silt EPIC silt c silt s s s K ..-.m -m m m m orgC orgC orgC m m m =+⨯+⨯-+-⨯---+-+-()0013830515750.1317
EPIC K -..K =+⨯⎪⎪⎩⎪⎪⎨
⎧︒≥︒<≤︒-︒<≤︒-︒
<+=81.28 5988.981.2810.20 96.0sin 91.2120.1014.5 5.0sin 8.1614.5 03.0sin 8.10θθθθθθθS
λ——坡长(m )。

植被覆盖因子(C )反映了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控制土壤侵蚀的积极因素。

水田、湿地、城镇和荒漠分别赋值为0,0,0.01和0.7,其余各生态系统类型按不同植被覆盖度进行赋值(表A.1)。

旱地的植被覆盖因子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C =0.221−0.595logc
式中,C 为旱地的植被覆盖因子,c 为小数形式的植被覆盖度。

表A.1 不同植被覆盖的C 值
A.3 防风固沙量
采用修正风蚀方程RWEQ 进行评价。

防风固沙量:
=-L L SR S S 潜
潜在风蚀量:
()[]()
2
0.3711
/22==109.8'=150.71'z s L MAX MAX z S Q e
S Q WF EF SCF K S WF EF SCF K --⋅⋅⨯⨯⨯⨯⨯⨯潜潜潜潜
潜潜 实际风蚀量:
式中,SR 为固沙量(t km -2 a -1);SL 潜为潜在风力侵蚀量(t km -2 a -1);S L 为实际风力侵蚀量(t km -2 a -1);Q MAX 为最大转移量(kg/m);Z 为最大风蚀出现距离(m);WF 为气候因子(kg/m );K ;为地表糙度因子;EF 为土壤可蚀因子;SCF 为土壤结皮因子;C 为植被覆盖因子。

气象因子WF 计算方法如下:
SD SW g
Wf WF ⨯⨯⨯

式中:
[]
2
(/)2
0.3711max 2150.71(')109.8'z s L MAX z S Q e S S WF EF SCF K C Q WF EF SCF K C --⋅=
⋅=⋅⨯⨯⨯⨯=⨯⨯⨯⨯
7
WF ——气候因子,单位为kg/m ,12个月WF 总和得到多年年均WF ; Wf ——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ρ为空气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 SW ——各月多年平均土壤湿度因子,无量纲; SD ——雪盖因子,无量纲。

土壤可蚀性因子EF 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sa 为土壤粗砂含量(0.2 mm ~2 mm )(%); si ——土壤粉砂含量(%); cl ——土壤粘粒含量(%); OM ——土壤有机质含量(%);
Caco 3——碳酸钙含量(%),可不予考虑。

土壤结皮因子SCF 的计算方法如下:
()()
2
2
021.0cl 0066.011
OM
SCF ++=
式中:
cl ——土壤粘粒含量; OM ——有机质含量。

植被覆盖因子C 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SC ——植被覆盖度; a i ——不同植被类型的系数。

地表粗糙度因子K’的计算方法如下:
()2
0.2r H K L
∆=⋅
式中:
Kr ——土垄糙度,以Smith-Carson 方程加以计算,单位cm ; Crr ——随机糙度因子,取0,单位cm ; L ——地势起伏参数;
ΔH——距离L 范围内的海拔高程差。

A.4 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数
()3
29.090.310.170.33/ 2.590.95100sa si sa cl OM Caco EF +++--=
a ()i SC C e =) 127 .
0 41 . 2 86 . 1 ( 934 . 0 '
Crr K K r
r e K - - =
首先选择指示物种,根据历史数据,以县为单元确定每个指示物种的分布区。

使用Marxan选址运算模型,按约束条件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评估单元为评估区内的各县级行政单位,物种选择全国境内有记录分布的国家一级物种、二级物种和其他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物种,参照中国动物志和植物志统计这些物种在每个评估单元中的出现数量。

利用不可替代性指数为评估单元赋值,该数值在0-100分布,数值越高表示该单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不可替代性)越大。

Marxan模型的迭代运算目标函数为:
∑Cost PUs +BLM∑Boundary
PUs
+∑SPF
ConValue
+CostTℎersℎoldPenalty(t)
①②③④式中:
①——规划单元总成本;
②——保护体系边界总长度修正值;
③——未达到保护目标的补偿值;
④——超出成本阈值的补偿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