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生物上册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一生物上册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2.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4.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乙中的[H]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分解
C.甲膜中的色素分子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D.甲、乙上生化反应由各自不同的酶催化
7.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D.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8.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9.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10.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1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
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3.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
B.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CD段为无氧呼吸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14.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B.光反应产生的产物都用于C3的还原
C.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
D.温度主要影响的是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1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B.人体细胞中的酶不可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C.生物体内的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D.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37℃的过程中,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
16.如图两曲线分别表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02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当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分别为a l、b l,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分别为a2、b2,结果是
A.a l =b l;a2>b2B.a l=b l;a2<b2
C.a l>b l;a2>b2D.a l<b l;a2=b2
17.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B.光照强度为15klx时。

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200mL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
18.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
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比值
19.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
D.增加光照强度
20.研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B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D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D.DE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1.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着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A.呼吸作用和碳反应 B.光反应C.碳反应D.呼吸作用
22.下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pH都会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
B.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定是2.0
D.温度为0℃时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23.下列有关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ATP含量急剧下降
C.一般情况下,主动运输需要ATP直接供能
D.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可释放大量能量
24.人体肝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的是()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D.线粒体
25.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B.用不漏水的塑料花盆种花
C.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密封D.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二、多选题
26.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

关闭
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

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27.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
C.某人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部分来自无氧呼吸
D.与有机物的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并能转化生成ATP
28.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右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29.将密闭玻璃罩内的一植株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C.图甲中的B点和图乙中的b点,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D.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30.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环境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叶肉细胞中(CH2O)的生成速率更大
C.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D.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31.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三、非选择题
32.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裁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处理L1L2L3
W1W2W3W1W2W3W1W2W3
干重/g 2.91 3.43 2.31 2.58 3.79 2.86 1.93 2.34 2.41
注:L1、L2和L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360、240和120μmol/(m2·s);W1、W2和W3分别代
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70%和40%。

(1)该实验研究了_______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2)据表分析,铁皮石斛在______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

请绘出在此含水量条件下,铁皮
石斛产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柱状图_____。

(3)在低光照情况下,由于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

(4)结合题意为保证铁皮石斛的产量,请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________。

33.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
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在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物质D是________,过程③为____________。

(2)图2中,O~t1,细胞中C6H12O6的含量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t3~t4,图1中①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提取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表示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在①____________膜上发生,水在光下裂解产生氧气和____________。

(2)碳反应过程中CO2与RuBP结合形成一个____________,随即分解成②____________分子。

三碳糖的生成过程中,ATP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_。

三碳糖在叶绿体
____________(内/外)先转变成蔗糖,再运送给其他细胞利用。

(3)分离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添加____________可以保护色素。

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能反映叶绿素b对____________可见光的吸光率。

35.图甲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图乙为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D表示
______。

(2)据图乙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

图中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3)图乙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

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

(4)某小组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

则右侧截取部分总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_。

(5)某实验小组欲测定该植物叶片在某一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实验思路如下:将植物体上的叶片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相应的温度、10%遮光条件下,测定叶片CO2的释放量。

该实验思路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给予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许多代谢活动都与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1有关甲中1、2、3共同构成__________,某小组完成该实验探究后,绘制如图2相关曲线,说明随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3)发生乙、丁反应的膜状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

37.植物A是重要经济作物,下图甲为植物A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①-⑥为代谢过程),图乙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A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结果(lx为光照强度单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⑥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在图乙的m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中能发生且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2)图乙中CO2浓度在300-400mg·L-1,据图分析限制植物A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图乙中n点为植物ACO2的补偿点,此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 。

(3)实验中若植物A的处理条件由图乙中的d点突然改变为c点,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会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乙中实验结果分析,为利于植物A增产需在增加CO2浓度的同时还需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通读整道题目,可知本题在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详解】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吸收量,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释放能量最多,A项正确;
BC、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和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均属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项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 项错误。

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酶的分布:
【详解】
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强度也很低,B 错误;
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 正确。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故ABC项错误,D正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永久失话,应在低温(0-4℃)下保存酶制剂,A正确;
B、酶作为催化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反复发挥作用,催化反应后一般不会被立即分解,B错误;
C、酶不能为分子提供能量,加热能为分子提供能量,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
D、酶在细胞内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B
【解析】
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上发生了水的分解,是光反应过程,所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乙上发生有氧气参与的水生成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乙是线粒体内膜。

根据前的分析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所以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H]来自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的分解和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B错误;叶绿体中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C正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不同,所以D正确。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A.叶绿体可以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可以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由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器,B正确;
C项和D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根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二者的基质成分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正确,D错误。

故选D。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虽然图中能够看出当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但PH在7到9之间没有反应出来,故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PH为8,A错误;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始终在M值,C正确;
D、在M值之前,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M值之后,酶的活性随pH值从6升高到8在下降,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哪个阶段的温度值,D 错误。

故选C。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题干信息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故“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A 项正确;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B项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C项错误;
D、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10.D
解析:D
【解析】
据图分析,甲条件下不吸收氧气,但是释放了二氧化碳,说明酵母菌此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乙、丙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丁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只能进行需氧呼吸。

【详解】
A、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吸收的氧气量的四倍,说明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的三倍,根据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 错误;
C、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最少,丙条件下,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并不是最少的,C错误;
D、丁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又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厌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需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细胞内甲→ATP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所需酶为ATP合成酶,与酶1(ATP水解酶)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B、乙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丙物质为腺苷,丁为磷酸,可用于磷脂的合成,C正确;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需经过图示ATP→甲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图中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Ⅰ、Ⅱ对照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Ⅱ、Ⅲ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

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Ⅰ、Ⅱ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进而造成了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的不同,B正确;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开始阶段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随后达到饱和点之后,光照强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
易错点:达到光饱和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光饱和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不变。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氧气消耗速率代表有氧呼吸的强度,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

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段主要进行有氧呼吸;BD段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说明此段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详解】
A、AB段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接近0,说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AB段为有氧呼吸,A正确;
B、BC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也逐渐升高,说明此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
C、CD段氧气消耗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乳酸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同时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如果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血液中乳酸的积累量增大,会造成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故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2)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