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

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 2O 3,含少量Fe 2O 3、Al 2O 3、MnO 、MgO 、CaO 等]制取CoC 2O 4·2H 2O 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 +、Co 2+、Fe 2+、Mn 2+、Ca 2+、Mg 2+、Al 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沉淀物
Fe(OH)
Fe(OH)
Co(OH)
Al(OH)
Mn(OH)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 2SO 3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__还原(填离子符号)以便固体溶解。

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一个)。

(2)NaClO 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Fe 2+氧化成Fe 3+,氯元素被还原为最低价。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 2CO 3能使浸出液中Fe 3+、Al 3+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 。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 ;使用萃取剂适宜的
pH=____(填序号)左右:
A .2.0
B .3.0
C . 4.0
(5)滤液Ⅰ“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 2+与Mg 2+转化为MgF 2、CaF 2沉淀。

已知K sp (MgF 2)=7.35×10-11、K sp (CaF 2)=1.05×10-10。

当加入过量NaF 后,所得滤液c(Mg 2+)/c(Ca 2+)= 。

2.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C 元素+2价,N 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
生成氰化氢。

(1) NaCN 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 NaCN 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 2S 2O 3。

(3)a 装置中盛Na 2SO 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b 装置的作用是 。

(4)c 装置中的产物有Na 2S 2O 3和CO 2等,d 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 、Na 2CO 3,还可能有 。

(5)实验结束后,在e 处最好连接盛 (选填“NaOH 溶液”、“水”、“CCl 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 2打开K 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 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 。

② Ag ++2CN - =" [" Ag (CN)2]-, Ag ++I - = AgI↓,AgI 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 +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 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 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 ×10-4 mol/L 的标准AgNO 3溶液滴定,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2.50 mL 。

(6)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 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 mg/L 。

二、选择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 -的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与Y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 .原子半径大小:X<Y ,Z>W
C .化合物Z 2Y 和ZWY 3都只存在离子键
D .Y 、W 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2.—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pH="5" 的H 2S 溶液中,c(H +)>c(HS -)=1×10-5
mol/L 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HCO 3混合溶于水中:
C .pH 之和为14的H 2C 2O 4与NaOH 溶液混合:c(Na +
)>c(H +
)>c(OH -
)>c(HC 2O 4-)
D .0.1 mol / L 的硫酸铵溶液中:c(SO 42-)>c(NH 4+)> c(H +)> c(OH -)
3.金属(M )﹣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
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2nH 2O=4M (OH )n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
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B.在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4.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海水晒盐、纤维素制火棉都包含化学变化
B.地沟油禁止用于食品用油,但可以用于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D.“嫦峨三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设N
A
A.1L 0.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B.28g由乙烯和环丁烷(C4H8)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 A
C.400mL 1mol/L稀硝酸与足量Fe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 A D.在一定条件下,将0.1mol N2和0.3 molH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 A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名称为异丁烷
B.N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本身)
C.Q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D.Q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褪色原理相同
三、简答题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下列方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1) 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2NO(g)N 2(g)+CO 2(g) ΔH="Q" kJ/mol 。

在T 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①0~10 min 内,NO 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

②若30 min 后升高温度至T 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N 2、CO 2的浓度之比为2∶1∶1, 则Q _____________ (填“>”、“=”或“<”) 0。

(2) NH 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原理如图甲所示。

甲 乙
①由图甲可知,SCR 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

已知 NH 3氧化时发生如下反应: 4NH 3(g)+5O 2(g) = 4NO(g)+6H 2O(g) ΔH 1=-907.28 kJ·mol -1 4NH 3(g)+6NO(g)=5N 2(g)+6H 2O(g) ΔH 2=-1811.63kJ·mol -1
则氨气被氧化为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 和Cr 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选取的最佳催化剂及相应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烟气中的SO 2可用某浓度NaOH 溶液吸收得到Na 2SO 3和NaHSO 3混合溶液,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c(Na +)=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4) 某研究小组用NaOH 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将得到的Na 2SO 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丙
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a 表示_______(填“阴”或“阳”)膜。

A-E 分别代表原料或产品,其中C 为稀硫酸,则 A 为____________溶液(填写化学式)。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颠茄酸酯(J )是一种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及溃疡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烃B 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69%,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8,且反应1为加成反应,则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X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J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__________个峰。

(6)化合物I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________种。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青海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实验题
1.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

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 2O 3,含少量Fe 2O 3、Al 2O 3、MnO 、MgO 、CaO 等]制取CoC 2O 4·2H 2O 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 +、Co 2+、Fe 2+、Mn 2+、Ca 2+、Mg 2+、Al 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1)浸出过程中加入Na 2SO 3的目的是将_____________还原(填离子符号)以便固体溶解。

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一个)。

(2)NaClO 3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Fe 2+氧化成Fe 3+,氯元素被还原为最低价。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Na 2CO 3能使浸出液中Fe 3+、Al 3+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 。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 ;使用萃取剂适宜的
pH=____(填序号)左右:
A .2.0
B .3.0
C . 4.0
(5)滤液Ⅰ“除钙、镁”是将溶液中Ca 2+与Mg 2+转化为MgF 2、CaF 2沉淀。

已知K sp (MgF 2)=7.35×10-11、K sp (CaF 2)=1.05×10-10。

当加入过量NaF 后,所得滤液c(Mg 2+)/c(Ca 2+)= 。

【答案】(1)(4分)Fe 3+、Co 3+(2分)
SO 32-+2Fe 3++H 2O =SO 42-+ 2Fe 2++2H +或SO 32-+2 Co 3++H 2O =SO 42-+ 2Co 2++2H +(2分) (2)(3分)ClO 3-+6Fe 2+ +6H +=6Fe 3++Cl - +3H 2O
(3)(3分)因Fe 3+和Al 3+(用M 3+代替)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M 3++H 2O M(OH)3+3H +(1分),加入碳酸钠后CO 32-与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HCO 3-(1分),使水解平衡右移而产生沉淀(1分)[或:CO 32-可发生水解CO 32-+H 2O HCO 3-+OH -,而因Fe 3+和Al 3+也发生水解:M 3++H 2O (OH)3+3H +,从而形成双水解使平衡右移,金属离子生成沉淀。

其它正确叙述相应给分]
(4)(2分)除去Mn 2+(1分) B (1分)[pH=3时,Co 2+溶解最少,其它离子溶解较多] (5)(2分)0.7[K sp (MgF 2)÷K sp (CaF 2)=7.35×10-11÷1.05×10-10=0.7]
【解析】含钴废料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可得CoCl 2、AlCl 3、FeCl 2、MgCl 2、CaCl 2、MnCl 2,加入NaClO 3,可得到FeCl 3,然后加入Na 2CO 3调pH 至5.2,可得到Fe (OH )3、Al (OH )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
CoCl 2、MgCl 2、CaCl 2、MnCl 2,向溶液中加入NaF 溶液,除去钙镁离子,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II 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后溶液加入草酸铵,得到草酸钴。

(1)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性离子Fe 3+、Co 3+,所以浸出过程中加入Na 2SO 3的目的是将Fe 3+、Co 3+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32-+2Fe 3++H 2O =SO 42-+ 2Fe 2++2H +或SO 32-+2 Co 3++H 2O =SO 42-+ 2Co 2++2H +;
(2)NaClO 3具有氧化性,能将浸出液中的Fe 2+氧化成Fe 3+,自身被还原生成氯离子,同时生成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 3-+6Fe 2+ +6H +=6Fe 3++Cl - +3H 2O ;
(3)Fe 3+、Al 3+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水解方程式为R 3++3H 2O R (OH )3+3H +,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从而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
(4)根据流程图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Mn 2+、Co 2+金属离子;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 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 在3.0~3.5之间,可使Mn 2+完全沉淀,并防止Co 2+转化为Co (OH )2沉淀; (5)当加入过量NaF 后,所得滤液中c(Mg 2+) / c(Ca 2+) =

=
0.7。

【考点】考查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涉及溶度积常数计算、沉淀与pH 的关系、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2.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C 元素+2价,N 元素-3价),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1) NaCN 水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2) NaCN 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 2S 2O 3。

(3)a 装置中盛Na 2SO 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b 装置的作用是 。

(4)c 装置中的产物有Na 2S 2O 3和CO 2等,d 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 、Na 2CO 3,还可能有 。

(5)实验结束后,在e 处最好连接盛 (选填“NaOH 溶液”、“水”、“CCl 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 2打开K 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 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 。

② Ag ++2CN - =" [" Ag (CN)2]-, Ag ++I - = AgI↓,AgI 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 +反应。

实验如下:
取25.00 mL 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 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 ×10-4 mol/L 的标准AgNO 3溶液滴定,消耗AgNO 3溶液的体积为2.50 mL 。

(6)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 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 mg/L 。

【答案】(1)CN -+H 2O ⇌HCN+OH -(2)NaCN+H 2O 2+H 2O=NaHCO 3+NH 3↑ (3)圆底烧瓶;安全瓶,防止倒吸(4)Na 2SO 3(5)NaOH 溶液 (6)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7)0.98
【解析】(1)NaCN 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 -+H 2O ⇌HCN+OH -;(2)常温下,氰化钠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生成的酸式盐为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NaCN+H 2O 2+H 2O=NaHCO 3+NH 3↑;(3)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盛装Na 2SO 3固体的仪器为圆底烧瓶;b 装置为安全瓶,防止倒吸;(4)d 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 中溶质有NaOH 、Na 2CO 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5)验结束后,装置b 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6)Ag +与CN -反应生成[Ag (CN )2]-,当CN -反应结束时,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Ag +与I -生成AgI 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7)消耗AgNO 3的物质的量为2.5×10-3L×0.0001mol/L=2.50×10-7mol ,根据方程式Ag ++2CN -=[Ag (CN )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2.50×10-7mol×2×49g/mol=2.45×10-5g ,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
=0.98mg/L 。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含量测定等,关键是对原理的理解,注意制备中渗入环保意识。

二、选择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

W -的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

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与Y 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 .原子半径大小:X<Y ,Z>W
C .化合物Z 2Y 和ZWY 3都只存在离子键
D .Y 、W 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答案】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X 为C 元素,X 、Y 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 为O 元素,W -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W 为F 或Cl 元素,金属单质Z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 为Na 元素,W 只能为Cl 元素,A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有CO 、CO 2等,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 ,CO 和NaOH 不反应,故A 错误;B .一般说来,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X >Y ,Z >W ,故B 错误;C .化合物Z 2Y 和ZWY 3分别为Na 2O 、NaClO 3,NaClO 3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 错误;D .Y 的单质臭氧,W 的单质氯气,对应的化合物ClO 2,可作为水的消毒剂,故D 正确。

故选D 。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pH="5" 的H 2S 溶液中,c(H +)>c(HS -)=1×10-5
mol/L
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HCO 3混合溶于水中:
C .pH 之和为14的H 2C 2O 4与NaOH 溶液混合:c(Na +
)>c(H +
)>c(OH -
)>c(HC 2O 4-)
D .0.1 mol / L 的硫酸铵溶液中:c(SO 42-)>c(NH 4+)> c(H +)> c(OH -)
【答案】B
【解析】A.H 2S 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则溶液中c (H +)=1×10-5mol/L >c (HS -),故A 错误;B.酸性:H 2CO 3>HCO 3-,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CO 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 3-的水解程度,所以
,故B 正确;C.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该浓度关系不符合电荷守恒,故C 错误;D.水
解程度是微弱的,则在硫酸铵[(NH 4)2SO 4]溶液中,c (NH 4+ )>c (SO 42-),故D 错误;故选B 。

3.金属(M )﹣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2nH 2O=4M (OH )n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
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 .在Mg ﹣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 (OH )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 .M ﹣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D .比较Mg 、Al 、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 ﹣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答案】D
【解析】A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A 正确;B .负极上Mg 失电子生成Mg 2+,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 (OH )2,则阴极区溶液不能含有大量OH -,所以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B 正确;C .正极上氧气
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 -,因为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阳离子不能进入正极区域,则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C 正确;D .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g 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
1g/24g/mol×2=1/12mol 、1g/27g/mol×3=1/9mol 、1g/65g/mol×2=1/32.5mol ,所以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D 错误;答案选D 。

4.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解、海水晒盐、纤维素制火棉都包含化学变化 B .地沟油禁止用于食品用油,但可以用于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C .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
D .“嫦峨三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A 、海水晒盐利用让水蒸发,使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误;B 、地沟油是腐败的油,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用于食品用油,但可以用于制肥皂和生物柴油,故B 正确;C 、含磷污水能够引起水华、赤潮,造成环境污染,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C 错误;D 、碳纤维是一种无机材料,故D 错误。

5.设N A 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L 0.1mol•L -1
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
的数目为N A
B .28g 由乙烯和环丁烷(
C 4H 8)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 A
C .400mL 1mol/L 稀硝酸与足量Fe 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 A
D .在一定条件下,将0.1mol N 2和0.3 molH 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6N A
【答案】C
【解析】A 、HClO 属于弱酸,ClO -发生水解,因此1L0.1mol·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
的物质的量小于
0.1mol ,故A 错误;B 、乙烯和环丁烷最简式相同,均为CH 2,其式量为14,28g 乙烯和环丁烷混合物含碳的物
质的量为28/14=2mol ,故B 错误;C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 +8H +
+2NO 3-=3Fe 2++2NO↑+4H 2O ,转移电子
物质的量为2×400×10-
3×1×3/8mol=0.3mol ,故C 正确;D 、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电子数目,故D 错误。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 、氢氧化铝只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故A 错误;B 、NO 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 2+氧化成Fe 3+,溶液是稀溶液,NO 3-被还原成NO ,NO 在试管口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故B 错误;C 、麦芽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需要反应的溶液环境是碱性,因此麦芽糖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显碱性,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麦芽糖水解,故C 正确;D 、前者溶液显碱性,是因为SO 32-水解产生,后者溶液显酸性,是因为HSO 3-电离产生,因此
HSO 3-结合H +
的能力比SO 32-弱,故D 错误。

7.有机物M 、N 、Q 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的名称为异丁烷
B .N 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不包括本身)
C .Q 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D .Q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褪色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 、M 为异戊烷,故A 错误;B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碳胳形式表示)为


,氯原子应有8种位置,除去氯原子在⑥位置,N 的同分异构体应有7种结构,故B 正确;C 、Q 结构
简式中,支链连接的碳原子属于sp 3杂化,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利用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乙烯是平面形,因此Q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但不一定共面,故C 错误;D 、Q 中含有碳碳双键,Q 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Q 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两者原理不同,故D 错误。

三、简答题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下列方法可处理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1) 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2NO(g)N 2(g)+CO 2(g) ΔH="Q" kJ/mol 。

在T 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①0~10 min 内,NO 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_。

②若30 min 后升高温度至T 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N 2、CO 2的浓度之比为2∶1∶1, 则Q _____________ (填“>”、“=”或“<”) 0。

(2) NH 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原理如图甲所示。

甲 乙
①由图甲可知,SCR 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

已知 NH 3氧化时发生如下反应: 4NH 3(g)+5O 2(g) = 4NO(g)+6H 2O(g) ΔH 1=-907.28 kJ·mol -1 4NH 3(g)+6NO(g)=5N 2(g)+6H 2O(g) ΔH 2=-1811.63kJ·mol -1
则氨气被氧化为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不同催化剂Mn 和Cr 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选取的最佳催化剂及相应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烟气中的SO 2可用某浓度NaOH 溶液吸收得到Na 2SO 3和NaHSO 3混合溶液,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该溶液中c(Na +)=__________________(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4) 某研究小组用NaOH 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将得到的Na 2SO 3溶液进行电解,其中阴阳膜组合电解装置如图丙
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a 表示_______(填“阴”或“阳”)膜。

A-E 分别代表原料或产品,其中C 为稀硫酸,则 A 为____________溶液(填写化学式)。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042 mol·L -1·min -1 9/16(或0.5625) &lt; 氮氧化物/NO X 或NO 、NO 2 4NH 3(g)+3O 2(g)=2N 2(g)+6H 2O(g) ΔH 3=-1269.02kJ·mol -1 Mn 200 ℃ 2c (SO 32-)+c (HSO 3-) 阳 NaOH SO 32--2e -+H 2O=SO 42-+2H +
【解析】(1)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①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NO)=(1-0.58)/10mol(L·min)="0.042" mol(L·min);在20min 达到平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
义,K=c(CO 2)×c(N 2)/c 2(NO)=0.3×0.3/0.42=9/16;②30min 时,NO 、N 2、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值为0.4:0.3:0.3≈1:1:1,升高温度,NO 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即Q<0;(2)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是计算,①根据甲原理,氮的氧化物中N 的化合价降低,因此NO 、NO 2作氧化剂,目标反应的方程式为4NH 3+3O 2=2N 2+6H 2O ,①4NH 3(g)+5O 2(g) = 4NO(g)+6H 2O(g),②4NH 3(g)+6NO(g)=5N 2(g)+6H 2O(g),(①×3+②×2)/5得出:4NH 3(g)+3O 2(g)=2N 2(g)+6H 2O(g) ΔH 3=-
1269.02kJ·mol -1;②根据图乙,Mn 的脱氮率高时对应的温度比Cr 催化率高时所对应的温度的低,因此最佳催化
剂是Mn ,温度在200℃;(3)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OH -)+c(HSO 3
-)+2c(SO 32-),因为溶液显中性,因此有c(Na +)= c(HSO 3-)+2c(SO 32-);(4)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和电极反
应式的书写,①根据电解原理,左端电极为阴极,右端电极为阳极,C 得到的是硫酸,因此a 为阳膜,b 为阴膜,
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根据放电顺序,左端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因此A 得到的物质为NaOH ;②阴离子
在阳极上放电,因此C 得到硫酸,因此SO 32-在阳极上放电,电极反应式为SO 32-+2H 2O -2e -=SO 42-+2H +。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4)中②,因为根据离子放电顺序是OH -大于含氧酸根,因此学生会写成4OH --4e -=O 2↑+
2H 2O ,没有注意到题目中C 得到的是硫酸,因此SO 32-在阳极上失电子,转化成SO 42-,因此电极反应式为
SO 32-+2H 2O -2e -=SO 42-+2H +。

四、推断题
颠茄酸酯(J )是一种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及溃疡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烃B 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69%,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8,且反应1为加成反应,则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X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J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__________个峰。

(6)化合物I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_________种。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答案】 C 8H 8 乙炔 水解(或取代)反应
+H 2O 6 6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从官能团的性质入手,(1)B 为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碳的质量分数为(1-7.69%)=92.31%,因此有C 和H 原子个数比为92.31%/12:7.69%/1=8:8,因为A 是苯环,因此B 中碳原子数至少为6,且B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8,同时根据C 的分子式,因此B 的分子式为C 8H 8,因为反应1是加成反应,因此X 的分子式为C 2H 2,即为乙炔;(2)对比C 和D 的分子式,D 比C 多了一个-OH ,少了一个-Br ,因此C→D 发生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3)因为D 能被氧气氧化,且E 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说明D 中-OH 所连的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即-CH 2OH ,B 的结构简式为:,B 生成C 发生
加成反应,-Br加成到氢原子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即C的结构简式为:,C生成D发生水解
反应,即D的结构简式为:,F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即G的结构简式为:
;(4)H生成I发生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醛基转化成醇羟基,因此I的结构简式为:
O;
,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即反应方程式为+H
2
(5)J中有6种不同的氢原子,因此核磁共振氢谱有6种不同的峰;(6)①发生水解和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③有四个取代基,且
或甲酸某酯,根据分子式,只能是甲酸某酯,②能与FeCl
3
苯环上只有一种卤代物,说明只有一种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是:、
、、、、。

点睛:本题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书写有条件的同分异构体,需要根据条件判断含有官能团或取代基的位置,如本题(6)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酯基和醛基,但根据分子式,确认是甲酸某酯,能与氯化铁发
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确认取代基的位置,有三个是相邻,另一个处于对位,且三个相邻的中有两个是相同的且处于间位,即同分异构体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