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内容,使之规范化、表格化,用以迅速正确地提供各货舱及液体舱柜在任何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各项数据,是计算货舱及舱柜液体装载量和稳性计算等的主要依据。

1.3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时,指导设绘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之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型线图;
c) 肋骨型线图;
d) 基本结构图;
e) 横剖面图;
f) 机舱布置图;
g) 电算文件(船舶要素和型值表)。

3 基本要求
全船舱容表应对船舶所有货舱及液体舱柜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列表显示,每表对应一个舱,且每表均能列出该舱柜在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容积大小,形心位置(纵向,横向及垂向坐标)及惯性矩,为船舶各装载情况计算、倾斜试验、下水计算、稳性报告书和用船单位了解各舱柜的装载情况及正确配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数据,是船舶详细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如用于完工设计(完工图),则应根据各舱柜测深管设置的实际位置及测深管下垫板的厚度等,对各舱柜进行测深计算后使用。

4 内容要点
分为舱容表和测深表两种(测深表即用于完工图)。

无论舱容表或测深表,
均应首先绘制“舱容图”,图上各舱柜名称与其后的目录相呼应,用以显示各舱柜在船上的具体位置。

4.1 舱容表包括以下内容
4.1.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名称及相应的页数。

4.1.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DEPTH1(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基线高度
DEPTH2(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舱底深度
Vo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型容积
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净容积
L.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纵向坐标。

中前为正,中后为负V.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垂向坐标
T.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横向坐标。

左舷为负,右舷为正Ix ——液舱内不同装载高度下的液面面积对纵轴(X轴)的惯性矩
4.1.3 各舱柜总容积、肋位、扣除率及形心位置汇总表。

4.1.4 各舱柜容积、形心位置及惯性矩详细数据表。

4.2 测深表包括以下内容
4.2.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柜名称及相应的页数(测深表中不列货舱)。

4.2.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SOUNDING(液面深度)——液舱不同装载高度(测深管处由液面到测深管底垫板上缘的距离)即测量深度
ULLAGE(液面空隙)——测深管顶至液面深度
TRIM(纵倾值:尾倾为正,首倾为负)——表中列出船舶有纵倾情况下的舱容值,当纵倾值为0时,为船舶正浮状态,测深表中最高液面处的舱容值与舱容表中最大舱容值一致。

一般用净容积表示,也可根据需要用重量表示。

其他名词、符号意义同舱容表3.1.2。

4.2.3 各舱柜测深表。

4.3舱容图
4.3.1舱容图应绘制船舶侧视图,下方绘制相应的甲板和船舱平面图,按舱柜具体设置的位置,逐一标注舱柜名称。

尽可能详细描述各舱的位置,包括前后端壁,垂向及横向端壁,必要时可增加横剖面来表示出其准确位置。

4.3.2 舱容图中应分类列入舱容表计算的各舱汇总资料,包括舱名、肋位起止
位置、最大净舱容、最大重量、形心距船中、形心距中纵剖面及形心距基线高度。

分类通常分为货舱、燃油舱、柴油舱、滑油舱、淡水舱、压载水舱及其他舱。

5 图面要求
5.1 舱容图的图形应简单,线条清晰,文字端正,肋位清楚,侧视图和平面图上下肋位对齐,舱柜呼应,肋位逢双或每隔5挡肋距标注,以能明确显示各舱柜位置而定。

5.2 电算输出的舱容表及测深表的文字数据要求清晰,以保证二底图的质量。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表中的净容积为型容积扣除结构骨材、水泥、管路、绝缘等所占去的容积。

扣除率应按舱柜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6.2 计算各舱舱容前,应充分准备好电算输入数据。

要求准确无误。

6.3 表头列出该舱柜名称及位置(肋位)。

6.4 如为出口船,则舱名等术语用英文注写。

(表中符号一律按标准用英文字母)。

6.5 合理选取装载高度间隔(即打印间隔),一般每个舱柜表格均控制在一页之内。

如遇深舱或容积变化较大时,可考虑打印二页。

当船东有特殊要求时酌情考虑再增加。

6.6 测深表纵倾范围的选取要考虑能包括船的实际纵倾情况。

7 校审要点
7.1对照总布置图(包括机舱布置图)核对有否遗漏舱柜。

各舱柜形心位置(特别是中前、中后及左、右舷符号)是否正确。

7.2 注意舱容图、舱容表及测深表中舱名和肋位起止位置与总布置图的一致性。

7.2 对照总布置图及肋骨型线图等核对电算输入数据是否合理,正确。

7.3 各舱柜容积表的不同装载高度间隔是否合理。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采用下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