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快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新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促进新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引言:近年来,新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新农业发展。
二、加大投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政府应通过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供农业生产资金支持,改善农民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新农业生产。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农田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等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新农业的发展。
三、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措施,激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全民参与的创新氛围,推动新农业发展。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政府应通过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等措施,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新农业的发展。
六、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政府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民组织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民自主组织的发展。
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新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应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合理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产权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新农业的发展。
八、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
乡村振兴如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如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有效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如何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农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
同时,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确保游客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出一支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创业就业。
同时,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可以将农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电商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通过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可以实现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五、推动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和农村小额贷款等。
通过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农民投资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现代化农业管理以及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生产效率日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大农业科研力度。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农业科研人才,强化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
通过加强农业科研,研发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国家可以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技术推广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让广大农民学到更多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技巧,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再次,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
农业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通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现代化农业管理助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现代化农业管理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化农业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
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企业化经营转变。
农业企业化经营可以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益。
其次,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
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收集和整理各种农业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推动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
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国家可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设施的科技含量和品质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如何振兴乡村经济
一、促进农业商业化发展
1、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商业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客运、货运通道,改善乡村道路网,提
升农村交通环境,拓宽农村商贸渠道;
3、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开发高产种类,提高农
技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
4、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增强集体的办会能力,引导集体经
济发展方向;
二、扩大农业投资
1、加大政府投资及金融支持,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2、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
3、加大农业创业培训投入,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鼓励青年创业
实践,发展乡村经济;
4、支持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
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三、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1、倡导乡村文化,挖掘乡村文化价值,提倡乡村文化传承,如建立
乡村公园、家庭园艺、家庭文化活动;
2、加强社会保障,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配套安全体系,提高乡村的安全性;
3、促进乡村教育。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结构问题在新形势下,农业结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而这种结构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显得不够适应。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大量外流,农业生产的特色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相对的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针对农业结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需立足地区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市场。
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收入问题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下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外出务工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下降。
由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动,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收入来源,导致了他们的经济困难。
针对农民收入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
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发展、服务农业、支持农民的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应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他们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农村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措施。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根基在于农业,因此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应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引导农民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农村金融支持发展农村经济需要资金支持,而农村金融体系相对不健全,需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三、农产品流通改善农产品流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要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四、乡村旅游发展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开发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旅游项目多样性。
五、教育培训提升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七、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措施减少农业产生的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八、农村产业扶贫农村贫困人口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农民合作社建设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十、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村社合作等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新形势下促进农场经济发展的途径

新形势下促进农场经济发展的途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农业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如何促进农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信贷、市场等多方面探讨促进农场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政策引导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比重,在技术、设备、种子、肥料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补贴,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2.制定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降低农业保险费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给予税收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等。
3.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产品市场,保障农民收益。
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和价格机制,同时加强对投机、欺诈等非法行为的打击,让农民得以安心生产。
二、提升技术水平1.加强技术培训在技术培训方面,政府可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在播种、育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运用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促进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新型节水灌溉、高效肥料、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三、加强信贷支持1.提供信贷支持政府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贷款来源,降低利率,拓宽信贷渠道,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商业贷款支持,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提高信用贷款政府还可以建立农民信用体系,为农民提供个人信用贷款,提高农民融资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防止贷款乱象的出现。
四、优化销售渠道1.完善农产品市场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完善农产品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促进区域协作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民采用区域协作的方式,将农产品批量销售,提高销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应对措施及对策。
一、问题分析1.产业结构问题我国农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生产要求,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附加值较低,难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2.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土壤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3.农村经济结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狭窄,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压力较大。
4.农村基础设施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人口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留守儿童和空心村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农村社会问题。
二、对策探讨1.调整产业结构应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推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应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多元化农村产业发展应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从事养殖业、旅游业、家庭手工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5.实施农民就业扶持政策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创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帮助农民就业和创业,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6.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政策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减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差距。
如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如今,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步骤。
要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公路的质量和通达性,推动农民出行更加便捷。
加快宽带网络覆盖,开展数字农业,提供更多在线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此外,加大对农村水电、环境卫生、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要鼓励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第三,注重农村生态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灾害防治,推行科学耕地利用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此外,要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和乡土文化保护,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此外,要加大农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内涵。
总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农民要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各界人士要加强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产业结构调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
培育和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构建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振兴需要推动农民素质提升,培育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懂经营的农民队伍。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金融支持与服务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专业性,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灵活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与应用农村振兴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
加强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设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振兴也需要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文化品牌,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农村协作发展与品牌建设推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强农村协作发展,构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打造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产地,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

当前 , 面建设小康社会 已经成 为党 和国 全 家的根本任务 ,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 ,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关键在农村 , 重点 、 难点也在农村 。 我 认为要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就必须依靠农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 农 民收入 , 高 农 民 生 活 增加 提 水平 。 只有这样 , 才能为农村全面小康奠定坚实 的物质基础 。 么, 那 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快 速 发展 呢 ?我 主 要从 以下 三方 面 来 论述 。 1循序渐进 的进行农业 和农 村经济结 构 的战 略 性 调整 ,是 加快 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根 本 举措 党 中 央很 早 就 提 出全 面进 行 农 业 和 农 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一次农业结构 、 农村 经济结构、农业科学 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全 面升级 , 是关 系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 关系 国 民经 济 全 局 的重 大 部署 ,也是 农 业 进 入 新 阶 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 的战略性调整 , 不仅是 为了解决眼前 的问题 , 不 只是 在 品 种 、 面积 上 的增 减 , 是 着眼 于 提 高 而 农业 的整体 素质和效益, 提高农业 的竞争力 ; 不 仅 要 调 整产 品 、 业 和 区域 布 局 结构 , 且 要 改 产 而 革 农 业 的运 行 机 制 和 政府 管 理农 业 的方 式 。其 次 ,农业 和 国 民经 济 结构 的 战 略性 调 整 都 处 在 重要 时期 , 乡居民的收入 、 城 消费、 就业结构均 处 在 变 动之 中 。 产 品 消 费需 求 增 长缓 慢 , 接 农 直 制约着农业 的发展。 城市就业的压力增大 , 乡镇 企业吸纳劳动力速度放慢 ,都增加 了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第三 ,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的总体 目标 ,现在的差距还很大 ,要缩短差 距 , 键在农 村, 关 难点在农 民 , 注定要比发达地 区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 , 句 结卡 调整只能是一个 循序渐进 的过程。 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 都是农 业 和 农村 经 济 工 作 贯 穿始 终 的主线 。 2加快农业农业科技化步伐 。 提高农业整 体素质 , 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的治本之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产品供给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水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
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大挑战。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农村产业支撑,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就业机会有限。
应该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可以引进现代服务业进入农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和乡村休闲度假等产业,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劳动力稀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逐渐加剧,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吸引农村人口留在自己的家乡。
还可以通过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计划,提高农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降低农民转移的意愿,实现农村经济和人口的良性发展。
农产品供给和质量不稳定也是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市场供求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供给和质量波动较大。
需要通过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
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达标,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如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此外,还应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轻农业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并为农民提供购买农机的财政补贴。
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益。
三、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广适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
同时,还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运行和管理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公路和交通网络建设,方便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五、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农村网络建设,提供全面的互联网覆盖,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
六、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现代农业中。
总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提高农民收入。
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
这包括修建道路、建设灌溉系统、改善可持续农业水源、增加农村电力供应等。
这些设施的改善将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加快产品运输,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2.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推进将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可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3.发展农村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政府可以在农村建立或推广各种经济活动,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
鼓励农民发展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提供创业和贷款支持,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实现农民增收。
4.增加农民技能培训:农民技能的提高对于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教育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能和创新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还可以提供贷款和津贴以资助农民参加培训。
5.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是帮助农民扩大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
政府可以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信用社,以便农民可以获得贷款和金融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减免农村贷款的利息和提供贷款担保,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村经济活动。
6.推动农村人才流动:促进农村人才流动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政府可以为农村人才提供奖励和福利,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
更好地连接农村与城市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有助于让农村人才更方便地回到农村。
7.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创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的育成土壤,在农村培养更好的人才。
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并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总之,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人才流动、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探索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1. 创新农业模式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农业模式,提高农业效益。
可以尝试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和务实的土壤管理方法等,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农村也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打破地域的限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
3. 增加农村产业多样性传统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产品生产为主,我们需要探索出更多的产业,增加农村产业的多样性。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加强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5. 引进服务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包括引进服务业。
可以引入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6.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加大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支持农民创业和农村产业发展。
同时,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
7.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快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等便利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8.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9.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业政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业政策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新农业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流转、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流转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优化和高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新农业政策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化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将土地租金作为收入来源,同时专业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可以投入更多资金资源和技术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力量,新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给予了重视。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鼓励农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科技创新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农业领域。
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产能,优化产品品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新农业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选择合适的产业项目。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发放贷款、提供技术支持和减税等方式,鼓励农民从事高附加值和生态环保的农业产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四、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农业政策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农业和农村借贷,提供更多的贷款和金融服务。
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提供低利贷款和贴息政策,降低农民贷款的成本。
通过农村金融支持,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资金,投资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民专业培训农民专业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创新刺激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探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减负、补贴奖励等方式,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例如,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的回报率,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刺激创新刺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农村技术创新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动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村产业创新是拓展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措施,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农村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三、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
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可以加大土地确权工作力度,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其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从原料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创新刺激和农业现代化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权,拓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建设,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11期邹红光今年来,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民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是受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贫富悬殊愈来愈大,农民增收问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
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政府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
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农村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投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2、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
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
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
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
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
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
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措施1. 增加农村吸引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公共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加强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
2. 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
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鼓励农村居民创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乡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企业和合作社,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
3. 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间土地互换、流转和合作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提供更加灵活的土地使用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空间。
4. 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和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竞争力。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 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企业和农民创业发展。
开展金融扶贫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养老、医疗、教育补助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鼓励建立农村社会组织和合作机制,增强农村居民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7.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权益保护和农民参与决策的渠道。
培养农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在解决农村人口流失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以下是各方可采取的配合方式:1. 政府角色:-制定农村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和引导。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提供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贷款和补贴。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改革。
-加强对农村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逐渐明显,城市化进程也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呢?一、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思路科学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农村的发展思路,尤其需要制定严格的前期规划和整体政策,明确农业和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优化农村和城市的服务业结构。
这样可以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加有计划和有落实。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村现代化也是必须实现的任务。
加强现代化农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推广和发展,还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在这个基础上,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思路推向农村经济的更高峰。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交通、水电、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不断地完善这个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来新的生产力,促进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有效衔接。
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工作的原因,大量的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工作,而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缺乏。
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适度地鼓励农村人口转移,以实现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人才的流动,才能更好的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实处。
五、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的经济体系以个体经济和家庭经济为主体,其中民营经济的占比也逐渐提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积极探索和开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到农村开展经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
总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乡村经济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三产”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加快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论如何加快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农民绝对收入和比较利益下降。
据调查,我区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1990~1995年,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9.9%;1996~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至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仅6.5%。
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8.7元,较上年增长12.3%。
农民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城乡差别由一度缩小到逐渐扩大,近几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
1990年全区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比例为1∶2.33,1993年达到1∶2.53,此后几年,农业生产连续丰收,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趋缓,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减弱,农民难以从二、二产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致使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拉大,2009年达到1∶3.33。
到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为1∶3.23,2011年再次下降到1∶3.13,2012年下降到1∶3。
2.农业人口多且素质低。
龙安区马投涧镇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约占龙安区面积1/2,人口5.1万,耕地面积5002.5万平方米。
我国有10亿多农民,耕地却只有12006亿平方米,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供世界18%的人耕种,这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劳动这种生产要素过多地投入只能造成生产率的降低,进而产生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同时农民素质低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留守农村的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既不利于农民消费层次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科技的推广。
3.事实制度的不良影响。
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但却一直减不下来,这里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事实制度造成的后果。
地方性收费,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规定的5%(占农民纯收入)之外收取的。
目前农民负担重,主要是因为收费已成制度化。
首先,认为山高皇帝远,中央政府要管的大事还很多,无暇顾及他们的不良行为;其次,征收的费用,可以在一些政府官员之间分;再次,农民素质低,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二、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促进农民素质提高。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杜绝农村中小学校中腐败现象的存在,使穷人孩子有学上,解决部分地区劳动力过剩问题。
农民接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认识问题能力增强了,对一些非法的、影响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就可以用知识、法律进行斗争,从而有利于社会良性发展,有利于不良的事实制度的取缔。
教育还可以使农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使其摈弃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少生、优生的目标就会在农村得到实现,从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人地矛盾”。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选准投资方向和项目,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
在这方面的投资可以说是一石数鸟。
其一,这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重要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需要的资金量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只能由政府投资建设。
其二,这些基础设施和大的基础设施相比,规模小,启动快,雇佣的劳动和国内的投入要素多,对国内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贡献率较大。
其三,短缺经济在我国已经结束,市场普遍进入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状态,扩大总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许多人把高档消费品推向农村市场,但是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努力已经有好几年,效果却十分不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太落后,缺乏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
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不但供应不足,而且质次价高,限制了农民对高档消费品的消费,较高的价格也增加了农民的消费成本。
其四,农村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
3.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可以降低成本、增产增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地区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超生的问题。
利用科技使农民产生自愿少生优生的想法,其积极作用是用行政方法无法取代的。
4.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实现“专、规、产”战略。
发展和完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在内容上要进一步丰富,如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等,而且在要素上要进一步拓宽,如劳动力与劳动力的合作,劳动力与资金的合作、劳动力与技术的合作、不仅在合作的对象上要不拘一格,如农户与农户的合作、集体与集体的合作、农户与集体的合作、农户与国有企业的合作以及农户集体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在合作的范围上要突破框框,如本社本村范围内的合作、跨村跨乡以至于跨县跨省的合作。
按照这个发展思路,一是可以实现专业经营,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二是可以实现规模经营,从而克服传统小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克服细小的经营规模在容纳新的先进技术要素投入方面的局限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及收益;三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合作经济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合作经济的发展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整合。
5.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龙安区地处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冬季农民都处于农闲状态,农民没事做,赌博、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活动就盛行起来,不仅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也侵蚀人民的思想。
用行政的办法治理上述问题是难以奏效的,最有效的就是加大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组织农民出外打工或及时给农民提供打工信息,使其有正事可做。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