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用种子繁殖》教案

合集下载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种子繁殖,植物可以延续生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本节课将进修如何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二、目标设定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种子的繁殖方式;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由种皮、胚和营养组织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部珍爱层,起到珍爱内部胚和营养组织的作用。

胚是种子的发展点,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

营养组织则提供营养物质,支持胚的发展发育。

2. 种子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

自然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发展繁殖出新的种子,如果实中的种子。

人工繁殖则是指人为干预植物的繁殖过程,如人工授粉、人工播种等。

3. 种子繁殖的重要性种子繁殖是维持植物种群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种子繁殖,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发展繁殖,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同时,种子也是保存植物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四、导学活动1. 观察实验:种子的结构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通过手工剖析种子,让学生掌握种子的组成部分。

2. 实践操作:种子的播种在教室上进行种子的播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发芽发展的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

3. 问题探究:种子的保存提出问题:种子的保存对植物繁殖有何重要性?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种子保存在珍爱植物遗传信息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掌握种子的繁殖方式,并认识到种子繁殖在维持植物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出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六、作业安置1. 搜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剖析和比较,并记录观察结果;2. 思考:如果要保存一种植物的种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为什么?七、延伸拓展1. 参观植物园或种子库,了解更多关于种子繁殖的知识;2. 自行设计种子繁殖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展情况。

四年级【科学(科学(人教鄂教版)】《用种子繁殖》-【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课程全高清带视频声音

四年级【科学(科学(人教鄂教版)】《用种子繁殖》-【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课程全高清带视频声音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推测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胚芽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种子内部结构预测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种子内部结构预测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种子内部结构预测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种子内部结构预测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国家中小学网络课程
用种子繁殖(第一课时)
年 级:四年级 主讲人:
学 科:科学(人教/鄂教版) 学 校:
科学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种子为什么能长成 一株新的植物呢?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国小家学中科小学学四网年络级课上册程
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四科年学级课
科北学京第二实验小学

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种子繁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发展、茎叶生长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种子繁殖的相关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在线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农业中的种子繁殖》:介绍种子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种子选育、繁殖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种子繁殖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种子发芽实验》:详细介绍了种子发芽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种子与生态环境》:探讨种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种子传播、种子库等,增强学生对种子生态学的认识。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种子繁殖,设计问题如“种子如何发芽?”、“不同种子的繁殖方式有哪些?”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种子繁殖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种子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种子繁殖,植物可以延续自己的种群,实现生命的延续。

本节课将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繁殖的过程以及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2. 掌握种子繁殖的过程;3. 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重点1. 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2. 种子繁殖的过程;3. 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学习难点1. 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2. 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五、学习内容1. 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种皮、种皮、胚芽和胚乳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层保护层,起到保护种子内部胚胎的作用;种皮是种子的内层保护层,起到保护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和胚芽的作用;胚芽是种子的生长点,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胚乳是种子内的营养物质,为胚芽的生长提供养分。

2. 种子繁殖的过程种子繁殖是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过程。

它包括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种子形成和散播等过程。

授粉是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是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胚胎发育是受精卵发育成胚芽的过程;种子形成是胚芽发育成种子的过程;散播是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的过程。

3. 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种子在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保护胚胎和胚乳,为新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和保护;它可以通过风、水、动物等方式散播到新的地方,实现植物的繁殖;它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生长,形成新的植物。

六、学习方法1. 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2. 实地观察种子繁殖的过程,掌握种子繁殖的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加深对种子的认识。

七、学习评价1. 完成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笔记;2. 完成种子繁殖的过程的图解;3. 完成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报告。

八、延伸拓展1. 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及其繁殖方式;2. 研究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小学科学第4课用种子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用种子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用种子繁殖(教案)【小学科学第4课用种子繁殖(教案)】引言:种子是植物的繁殖体,通过合适的条件,它们能发芽生长为新的植株。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繁殖的过程,同时探索一些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将能够理解种子的重要性并掌握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

一、知识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2. 理解种子繁殖的过程;3. 掌握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部特征;2. 能够操作实验并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3. 能够提出合理的因素控制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种子的结构和特点;2. 种子繁殖的过程;3. 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种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种子的兴趣,并发问学生对种子的认识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繁殖的?(二)知识讲解1. 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特点,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等部分,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外观的特征。

2. 讲解种子繁殖的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三)实验操作1. 提供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2. 每个小组在同等条件下播种不同的种子,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变化和发芽率。

3.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四)讨论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如水、光、温度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最适合种子发芽的条件,并与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发芽实验设计。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展示和评价1. 各小组轮流展示实验结果,并逐一评价实验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进一步指导。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用种子繁殖(第三课时)-1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用种子繁殖(第三课时)-1教学设计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增强爱护植物种子,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到植物产生种子的过程并了解不同形态的果实具有不同传播的种子方式。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果实的外形结构,推测果实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观察图片:出示油菜开花和蜜蜂采蜜图
讲解:蜜蜂传粉可以帮助许多植物结果产生种子,并提高果实与种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是许多植物产生更多种子繁殖后代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3)提出下列问题
除了蜜蜂,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除了动物帮助植物传粉,还有什么途径实现传粉?
(4)学生回答交流
(5)出示油菜开花、结果和种子图
小结:植物产生用于繁殖的种子,要经历开花、传粉、结果并产生种子和种子成熟几个环节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用种子繁殖》第3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产生种子的过程,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
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形态的果实。
了解植物具有不同传播种子的方式。
2.科学探究: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果实的外形结构,推测果实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植物产生大量的种子对于生存的意义。
3.科学态度:
学生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用种子繁殖(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人教版)】用种子繁殖(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5.每位学生选择一组对比实验,在教室进行对比实验操作。做好对比实验后带回家继续观察。
6.出示学生活动手册
明确实验要求:在家研究时,要将每天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7.出示四组实验结果实物
问题:这是一周前老师做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8.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9.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
3.科学态度:
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增强爱护植物种子,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初步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学生在研究中能够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识别变量,并做出假设,在实验后合理进行分析,进而出结论。
(三)回顾与拓展
1.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
2.提问:植物妈妈产生了这些种子,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离开母亲呢?下节课让我们探索更多有关种子的奥秘!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用种子繁殖》第2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科学探究:
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用种子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掌握种子繁殖的方法和步骤;
3. 理解种子繁殖在生物学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
1. 种子繁殖的定义和原理;
2. 种子繁殖的方法;
3. 种子繁殖在生物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和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繁殖的过程和原理。

2. 进修:讲解种子繁殖的定义和原理,包括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种子繁殖可以保留植物的遗传信息等内容。

3.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种子繁殖的方法,包括播种、浇水、施肥等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繁殖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繁殖的重要性,包括珍爱植物遗传信息、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作用。

四、导学延伸:
1.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比较它们的特征和发展习性;
2. 组织学生进行种子繁殖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发芽和发展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种子繁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出新的想法和见解。

五、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种子繁殖的观点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种子繁殖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也认识到了种子繁殖在生物学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更加关注植物的发展和繁殖过程,为珍爱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种子繁殖可以保持植物的遗传特性并传承下去。

本节课将进修如何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并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讲解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壳,起到珍爱内部胚和胚乳的作用。

胚是植物的幼苗,包括胚轴和胚乳,胚乳储存着植物营养物质,供胚应用。

2. 种子的繁殖种子的繁殖包括播种、发芽和发展三个阶段。

播种时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保证种子的顺利发展。

发芽是种子从休眠状态到发展状态的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光照和水分。

发展阶段是种子逐渐长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

三、实践演练1. 观察实验: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播种实验,观察其发芽和发展情况。

2. 实地考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农田,观察不同种子的发展环境和特点。

四、思考讨论1. 为什么一些种子需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发芽?2.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 种子繁殖对于珍爱植物遗传多样性有何重要意义?五、拓展延伸1. 调查当地农民或园艺爱好者的种子繁殖经验,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繁殖技巧。

2. 钻研一些特殊植物的种子繁殖方式,如兰花、水生植物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种子的繁殖过程和技巧。

种子繁殖是植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珍爱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繁殖过程,珍爱环境,爱护大自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种子繁殖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进修愉快!。

《用种子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知道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呢?今天我们要进修的就是用种子繁殖植物的方法。

通过进修,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植物的发展过程,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目标1. 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2. 能够用种子繁殖一种植物,并记录发展过程;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导学内容1. 种子繁殖的原理种子是植物的生殖细胞,它包含了胚芽和养料,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发展。

当种子受到适当的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条件刺激时,胚芽就会萌发,发展成一棵新的植物。

2. 种子繁殖的步骤a. 选择适合种子繁殖的植物种子;b. 准备好适宜的土壤和容器;c. 播种并保持土壤湿润;d. 提供适当的光照和温度;e. 观察种子发展的过程。

四、实践环节1. 准备材料:种子、土壤、容器、水壶、浇水壶、标签等;2. 操作步骤:a. 将土壤填充到容器中,并用水壶浇适量水,使土壤湿润;b. 播种,按照种子的种植深度要求,轻轻覆盖土壤;c. 标注种子的名称和播种日期,方便观察记录;d. 放置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保持土壤湿润;e.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展情况,记录发展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实践,我们学会了用种子繁殖植物的方法,并记录了发展过程。

种子繁殖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方式,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发展规律。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多加实践,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作业1. 继续观察记录种子的发展情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2. 总结种子繁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写一份实验报告。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用种子繁殖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多多实践,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愿大家在植物繁殖的道路上越走越遥!。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掌握种子繁殖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萌发条件。

3. 种子的繁殖方法。

4. 种子的繁殖步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条件。

2. 难点:种子的繁殖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方法:1. 实物教学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种子的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特点。

2. 实验教学法:设计种子的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种子的发展过程。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繁殖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猜测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进修: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条件,种子的繁殖方法和步骤。

3. 实验:设计种子的萌发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展过程。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种子繁殖的要点,强化进修效果。

5. 拓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开拓学生的思维。

六、作业设计:1. 完成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填空题。

2. 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和大小,并描述种子的特点。

3. 设计一个种子的萌发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调查家乡的农民是如何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的,写一份调查报告。

七、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3. 讨论参与的积极水平。

4. 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

八、教学资源:1. 种子样本。

2. 实验器械。

3. 图书资料。

4. 多媒体设备。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种子繁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激发学生对植物发展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用种子繁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通过种子繁殖可以实现植物的繁殖和遗传变异。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种子繁殖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设计目标:1. 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原理;2. 掌握种子繁殖的实际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4.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三、设计内容: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杯、喷壶、标签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土壤放入水杯中,适量浇水后让土壤变湿润。

(2)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轻轻按压使种子与土壤接触。

(3)保湿:用喷壶喷洒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种子的发展情况,记录下种子发芽的时间和过程。

(5)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种子繁殖的过程和原理。

四、实验要求:1.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2. 每位学生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及时向老师汇报实验结果;3.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总结等内容;2. 实验表现: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分;3. 实验讨论:学生在实验讨论环节积极发言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延伸活动:1. 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繁殖过程;2. 利用种子繁殖的原理,设计其他相关实验。

七、总结:通过本次《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种子繁殖的原理和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为未来的科学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种子繁殖的过程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种子繁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引导:请同砚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种子,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植物的生命之源,也是植物繁殖的关键。

那么,种子是如何繁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种子繁殖的奥秘。

进修过程:一、种子的结构和功能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和萌发点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层珍爱壳,胚是种子的发展点,胚乳是种子的储藏组织,萌发点是种子发芽发展的起始点。

2. 种子的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珍爱胚、提供养分和传播种子的功能。

种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发展,形成新的植物。

二、种子繁殖的过程和方法1. 种子繁殖的过程:种子繁殖包括授粉、受精、胚形成、种子成熟和散布等阶段。

在授粉和受精阶段,花粉粒传播雄性生殖细胞到雌蕊,进行受精作用;胚形成阶段,受精卵发育成胚,形成种子;种子成熟后,通过散布方式传播到新的发展地点。

2. 种子繁殖的方法:种子繁殖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方式。

自然繁殖是指植物在自然环境下通过授粉、受精和散布形成新的种子;人工繁殖是指人工控制授粉和播种过程,增进种子的发展和繁殖。

三、实际应用1. 种子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常用种子繁殖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 种子繁殖在园艺种植中的应用:园艺种植中常用种子繁殖方法繁殖花卉、蔬菜等植物。

通过播种、育苗和移栽等技术,增进植物发展和繁殖。

小结反馈: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种子繁殖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种子繁殖在农业和园艺中的应用。

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始点,它们的繁殖过程充满奇异和美好。

希望同砚们能够善待每一个种子,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绿色和生气。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 用种子繁殖 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 用种子繁殖 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 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么?为什么能长出新的植物体?一、种子的结构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展示图片。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1)解剖材料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和菜豆种子、镊子、放大镜(2)镊子的结构与使用结构:使用方法:大拇指和食指放在镊子的夹合处,镊柄位于掌心,轻轻用力,镊头夹住物体。

(3)种子解剖过程①用镊子轻轻剥开经水浸泡过的蚕豆和菜豆的种皮。

②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摆放整齐。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内部构造,重点观察“豆瓣”连接处有什么。

(4)温馨提示①用镊子从种脐开始解剖②一定用力要小,动作要慢③能正确并熟练使用镊子(5)用图文展示种子内部结构明确:(6)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7)植物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明确:种皮——保护种子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生命的,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新的植物。

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与观察,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怎样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3、实验设计(1)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选择10粒绿豆种子,分两份放在培养皿中。

左边培养皿中,用湿润的棉花为种孑提供水,右边培养皿不提供水。

把这两份培养皿都放在阳台上。

(2)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两份培养皿中都分别放入10粒绿豆,而且都有湿润的棉花垫在底部。

然后把左边这份放在冰箱里,右边这份放在阳台上。

(3)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两份培养皿中都分别放入10粒绿豆,而且都有棉花垫在底部。

左边这份棉花保持潮湿,右边这份让水没过种子,都放在阳台上。

(4)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选择10粒绿豆种子,分两份放在有潮湿棉垫的培养皿中。

左边培养皿放在自然光下,右边培养皿用遮光物质盖起。

4、实验现象与结论5、根据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补充: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壤和阳光。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用种子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4、会使用镊子解剖经过浸泡的各种植物种子,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的种子。

二、重难点:1、通过观察、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1、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镊子、放大镜。

2、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纸。

3、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4、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途径。

5、课时分配:建议分2课时进行教学,间隔大约一个星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许多植物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出新的植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种子繁殖,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1)分别观察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在观察记录表上用绘图和语言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边讲述边绘制简图: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的主要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3)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说一说,这些种子有哪些不同之处?(3)小结: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蚕豆、黄豆种子没有胚乳。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1)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3、提问:植物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猜一猜,种子的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芽?(三)、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1.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繁殖过程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适用对象:初中生三、课程背景: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通过种子的繁殖,各种植物得以延续生命。

本节课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种子的繁殖过程,增进他们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发芽过程。

3. 种子繁殖的方法和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玉米或豌豆种子。

2. 肥沃的土壤。

3. 水壶或小盆。

4. 水。

5. 实验记录表格。

六、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介绍种子繁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结构,并了解种子的功能。

(2)让学生种植玉米或豌豆种子,并在日常栽培过程中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状况。

(3)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播种日期、发芽日期、生长速度等。

3.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分析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繁殖的重要性。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繁殖与其他植物繁殖方式的区别,让学生体会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要求学生用300字以上的文章,总结种子繁殖的过程和意义。

八、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分。

2. 实验报告评分。

3. 文章写作评分。

九、延伸拓展:1. 邀请植物学家或农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植物繁殖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植物园或农田,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通过本次《用种子繁殖》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次实践,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身边的植物,为维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繁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种子繁殖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植物繁殖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用种子繁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4、会使用镊子解剖经过浸泡的各种植物种子,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各种植物的种子。

重难点:
1、通过观察、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镊子、放大镜。

2、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纸。

3、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4、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途径。

5、课时分配:建议分2课时进行教学,间隔大约一个星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许多植物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

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出新的植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种子繁殖,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1)分别观察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在观察记录表上用绘图和语言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边讲述边绘制简图: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的主要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3)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说一说,这些种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4)小结: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蚕豆、黄豆种子没有胚乳。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1)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3、提问:植物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猜一猜,种子的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芽?
三、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推测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猜测板书: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

2、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问:刚才同学们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这5个条件,那么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大家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
(2)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4)分小组开始实验。

(5)将观察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提醒:观察一周后。

(6)汇报实验现象。

(7)分析各小组实验结果,说一说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8)小结: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四、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

1、提问:观看书本第16页第一行图片,说一说,每当植物开花时,花丛中总有蜜蜂采花蜜。

这对植物有什么帮助?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蜜蜂采蜜时,可以传播花粉,这样开花的植物才能结出果实。

2、认识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

(1)观看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

(2)提问:说一说这些果实和种子外形和结构上都有什么特点?这些、结构特点有什么功能?
(3)小结:玉米依靠风力传播,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苍耳依靠动物传播,莲蓬依靠水力传播,黄豆依靠弹力传播。

五、拓展与应用。

1、阅读书16页资料,说一说,望天树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结:望天树果实长有翅,这些翅使果实旋转,减缓果实下落的速度,保护果实内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