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课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
避免高危因素
32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33
概述
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上皮性肿瘤 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上升趋势 平均发病年龄60岁
34素作用 (占多数) 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 常伴有代谢综合症
抗雌激素治疗:TAM 50
药物治疗
化疗
晚期 复发不能手术的患者 术后复发高危因素 化疗方案:
单独或联合应用
51
预后
影响预后因素:
➢ 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 ➢ 患者全身状况 ➢ 治疗方案的选择
52
随访
随访时间: ➢ 2-3年: 每3月一次 ➢ 3-5年: 每6月一次 ➢ 5年后: 每1年一次
随访内容: ➢ 盆腔检查 ➢ 阴道细胞学涂片 ➢ 胸片,CA125等
53
Ovarian Tumor 卵巢肿瘤
54
概述
卵巢是全身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 分类: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逐年上升趋势 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 晚期病例疗效不佳 ✓ III期-IV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30%
方案 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途径 静脉化疗(全身) 动脉灌注化疗(局部)
30
预后及随访
预后: 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随访 ✓ 时间:
术后2年,3月一次 3-5年,6月一次 第6年起,一年一次 ✓ 内容:
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胸片、血常规、SCC
31
预防
HPV 疫苗(一级预防) 宫颈癌筛查(二级预防)
IIIA IIIB IV 期 IVA IVB
肿瘤局限在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镜下浸润 癌。(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包括表浅浸润 ,均为 IB 期) 间质浸润 深度<5mm,宽度≤7mm 间质浸润 深度≤3mm,宽度≤7mm 间质浸润 深度>3mm 且<5mm,宽度≤7mm 临床癌灶局限于子宫颈,或者镜下病灶>IA
48
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有手术禁忌或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
术后辅助治疗: 高危如淋巴转移 ,腹水细胞学阳性,深肌层浸润等 手术未切净
术前辅助治疗 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条件 消除隐匿转移灶
放射治疗的方式有:腔内和体外
49
药物治疗
孕激素治疗
晚期或复发癌 不能手术 年轻要求生育
用法:人工合成高剂量孕激素 2-3月评价疗效
除非已知道由其他原因所引起。
肿瘤累及阴道下 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肿瘤超出了真骨盆范围,或侵犯膀胱和/或直肠粘膜
肿瘤侵犯邻近的盆腔器官
远处转移
22
子宫颈癌临床分期 (FIGO/2009)
23
临床表现
症状
➢ 阴道流血 ➢ 阴道排液 ➢ 晚期症状
体征
➢ 外生型:赘生物(息肉状、菜花状) ➢ 内生型:宫颈肥大、质硬 ➢ 溃疡形成、出血 ➢ 三合诊:宫旁受累、冰冻骨盆
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检查易误诊 妊娠时转化区的基底细胞可有核增大、深染等
表现,产后6周可恢复正常
妊娠期CIN仅作观察,产后复查后再处理
15
子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 Neoplasia
16
子宫颈癌
概述: ➢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 高发年龄:50-55岁
3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正常宫颈上皮的组成 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 转化区(tranformation zone)/移行带区 鳞-柱交接部(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 原始SCJ ✓ 生理SCJ
4
子宫颈转化区 5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癌灶≤ 4cm
临床癌灶>4cm 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 1/3
肿瘤侵犯阴道上 2/3,无明显宫旁浸润 临床可见癌灶≤ 4cm
临床可见癌灶>4cm
有明显宫旁浸润 ,但未达到盆壁 肿瘤已扩展到骨盆壁,在进行直肠指诊时,在肿瘤和盆壁之间无间隙。
肿瘤累及阴道下 1/3。由肿瘤引起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的所有病例,
高级别—CINII/III(癌前病变) 具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 自然消退 ▲ 癌变(即发展成浸润癌)
2
病因
HPV感染 ➢ 高危型 HPV 感染(主要16、18型) ➢ 近90%CIN 和99%以上子宫颈癌组织 HPV+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
其他:吸烟、免疫等
腺鳞癌/其他
19
显微镜下:
病理
镜下早期浸润癌 Ia1 浸润深度≤3 mm,宽度≤ 7mm Ia2 浸润深度3-5mm,宽度≤ 7mm
浸润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 I级: 角化性大细胞型 角化现象,核分裂<2/HP II级:非角化性大细胞型 无明显角化,核分裂2-4/HP III级:小细胞型 未分化小细胞,核分裂>4/HP
42
辅助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 子宫内膜细胞学 ✓ 宫颈刮片,阴道后穹隆涂片,颈管吸片
超声检查:B超 目的:诊断和帮助临床分期,绝经后内膜<4mm
宫腔镜检查:在内膜癌的作用有争论 影像学检查:MRI,CT等 CA125:病变范围,病情监测
43
鉴别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萎缩性性阴道炎 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妇科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未见明显病灶
10
诊断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筛查的基本方法 诊断的必须步骤
高危型HPV-DNA检测
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最可靠方法
11
碘试验 & 醋酸试验
12
治疗
CIN I (60%的ClN I会自然消退) LSIL及以下:观察随访 ( 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宜进行 治疗) HSIL:应予治疗
40
诊断
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高危,家族史
✓ 阴道异常出血 ✓ 有高危因素者 ✓ 长期应用雌激素、TAM或雌激素增高病史 ✓ 有乳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体征 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41
辅助诊断方法
分段诊刮:
✓ 最常用 ✓ 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癌 ✓ 协助临床分期
宫颈管搔刮和子宫内膜活检
24
诊断
早期病例: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病灶明显:直接可疑病灶处取材活检
子宫颈锥切术:细胞学和活检不一致/活检为CINII-III
可疑微小浸润癌
其它辅助检查:胸部X线摄片、IVF、膀胱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B超、CT、MRI、PET-CT等
确诊依据: 组织学诊断
25
鉴别诊断
子宫颈良性病变 子宫颈良性肿瘤 子宫颈其他恶性肿瘤
55
一、上皮性肿瘤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WHO, 2003 年, 部分内容)
1. 浆液性肿瘤 2. 粘液性肿瘤,宫颈样型及肠型 3. 子宫内膜样肿瘤,包括变异型及鳞状分化 4. 透明细胞肿瘤 5. 移行细胞肿瘤 6. 鳞状细胞肿瘤 7. 混合性上皮性肿瘤(注明各成分) 8. 未分化和未分类肿瘤
CINI: 60%消退,30%持续存在,10%发展为CINIII
CIN
浸润癌约需10-15年,也可自然退缩
化生的鳞状上皮也可直接发展为浸润癌
2014 WHO: LSIL HSIL
7
CIN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CINI
CINII
CINIII
(轻度异型) (中度异型) (重度异型和原位癌)
病变细胞
上皮下1/3层 细胞
✓ 阴道镜检查满意:冷冻、激光等 ✓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ECC阳性:子宫颈锥切术
13
治疗
CINⅡ和CIN Ⅲ:均需要治疗 ➢ 阴道镜检查满意的CIN II:物理治疗或子宫颈锥切术 ➢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CIN II和所有CIN III:子宫颈锥切
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 ➢ 全子宫切除术:
14
28
放射治疗
适应证 部分IB2和IIA2,以及IIB期及以后期别患者 全身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早期患者 手术后发现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方式 腔内照射 后装治疗机 主要用于治疗早期病例 体外照射 直线加速器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病例
29
化疗
适应证 晚期或复发患者综合治疗 中晚期患者初始治疗(同步放化疗)
38
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妇女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 ✓ 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 ✓ 阴道流液:浆液或浆液血性 ✓ 疼痛:浸润周围或宫颈梗阻 ✓ 全身症状:晚期表现,如恶液质
39
临床表现
体征:
➢ 早期无阳性体征 ➢ 进展后可有子宫增大 ➢ 晚期癌组织可脱出于宫口 ➢ 转移体征,恶病质
20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最常见
淋巴转移:
一级组(宫旁/子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 二级组(腹股沟深浅LN/腹主动脉旁LN)
血行转移:
极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肝或骨骼等
21
子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2009 年)
I期 IA
IA1 IA2 IB IB1 IB2 II 期 IIA IIA1 IIA2 IIB III 期
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与雌激素无关 病理类型:以少见类型为主 预后差
35
病理
内膜样腺癌:最常见(80%-90%)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浆液性腺癌(UPSC) 透明细胞癌 粘液性腺癌
36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晚期)
37
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
主要鉴别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
26
治疗
原则: 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临床分期、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及 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
27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早期(IA-IIA期) 无内科合并症和手术禁忌 年轻患者可保留卵巢功能
Ia1期 筋膜外全子宫全切除术
Ia2 -IIa期 广泛全子宫全切除术+盆腔LN清除
病因: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组织发生和发展 : CIN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形 成浸润癌
17
子宫颈正常上皮 —上皮内瘤变 —浸润癌
18
病理
鳞状细胞浸润癌:75%~80% ➢ 巨检: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 ➢ 镜检:微小浸润癌、浸润癌
腺癌 :20%~25% ➢ 巨检:来自于子宫颈管内/桶状 ➢ 镜检:粘液腺癌 、恶性腺瘤(微偏腺癌)
移行带区上皮替代机制:
鳞状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增生,转变 鳞状细胞大多为未成熟鳞状细胞 腺体鳞化:腺体细胞为鳞状上皮替代
鳞状上皮化 宫颈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替代 鳞化上皮与宫颈鳞状上皮完全相似 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
6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移行带区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受刺激后可致细胞分化不良, 排列混乱,核异常,形成CIN I级:异型细胞占上皮下1/3 II级:异型细胞占上皮下1/3-2/3 III级:异型细胞几乎或全部累及上皮(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CIN & Cervical Cancer)
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Cervical Intrepithelial Neoplasia
癌前病变(与宫颈浸润癌相关)
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腺上皮内瘤变(少见) 好发于年轻妇女(25-35岁) 病变可分为:低级别—CINI
44
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人全身情况决定方案
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有:
➢ 手术 ➢ 放疗 ➢ 药物(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
早期:手术为主,必要时辅助治疗 晚期:放射、手术、药物综合治疗
45
治疗
手术治疗 ➢ 首选治疗手段 ➢ 目的
✓ 明确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因素 ✓ 切除病灶
46
手术治疗
I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 必要时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 指征:
➢ 可疑的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 特殊病理类型 ➢ 子宫内膜样腺癌G3 ➢ 肌层浸润深度≥1/2 ➢ 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
47
手术治疗
Ⅱ期: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 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取样术
Ⅲ期和Ⅳ期:手术个体化,手术范围同卵 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上皮下1/3~2/3 2/3层以上或全部上皮层 层细胞
细胞核
细胞核增大
核质比例
略增大
核染色
稍加深
核分裂相
少
细胞数量、极性 正常
明显增大
异常增大
增大
显著增大
深染
深染
较多
多
数量明显增多, 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
极性尚存
性
8
CIN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9
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
➢ 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 接触性出血
避免高危因素
32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33
概述
子宫内膜的一组恶性上皮性肿瘤 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上升趋势 平均发病年龄60岁
34素作用 (占多数) 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 常伴有代谢综合症
抗雌激素治疗:TAM 50
药物治疗
化疗
晚期 复发不能手术的患者 术后复发高危因素 化疗方案:
单独或联合应用
51
预后
影响预后因素:
➢ 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 ➢ 患者全身状况 ➢ 治疗方案的选择
52
随访
随访时间: ➢ 2-3年: 每3月一次 ➢ 3-5年: 每6月一次 ➢ 5年后: 每1年一次
随访内容: ➢ 盆腔检查 ➢ 阴道细胞学涂片 ➢ 胸片,CA125等
53
Ovarian Tumor 卵巢肿瘤
54
概述
卵巢是全身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 分类: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逐年上升趋势 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 晚期病例疗效不佳 ✓ III期-IV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30%
方案 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途径 静脉化疗(全身) 动脉灌注化疗(局部)
30
预后及随访
预后: 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随访 ✓ 时间:
术后2年,3月一次 3-5年,6月一次 第6年起,一年一次 ✓ 内容:
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胸片、血常规、SCC
31
预防
HPV 疫苗(一级预防) 宫颈癌筛查(二级预防)
IIIA IIIB IV 期 IVA IVB
肿瘤局限在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镜下浸润 癌。(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包括表浅浸润 ,均为 IB 期) 间质浸润 深度<5mm,宽度≤7mm 间质浸润 深度≤3mm,宽度≤7mm 间质浸润 深度>3mm 且<5mm,宽度≤7mm 临床癌灶局限于子宫颈,或者镜下病灶>IA
48
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有手术禁忌或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
术后辅助治疗: 高危如淋巴转移 ,腹水细胞学阳性,深肌层浸润等 手术未切净
术前辅助治疗 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条件 消除隐匿转移灶
放射治疗的方式有:腔内和体外
49
药物治疗
孕激素治疗
晚期或复发癌 不能手术 年轻要求生育
用法:人工合成高剂量孕激素 2-3月评价疗效
除非已知道由其他原因所引起。
肿瘤累及阴道下 1/3,没有扩展到骨盆壁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肿瘤超出了真骨盆范围,或侵犯膀胱和/或直肠粘膜
肿瘤侵犯邻近的盆腔器官
远处转移
22
子宫颈癌临床分期 (FIGO/2009)
23
临床表现
症状
➢ 阴道流血 ➢ 阴道排液 ➢ 晚期症状
体征
➢ 外生型:赘生物(息肉状、菜花状) ➢ 内生型:宫颈肥大、质硬 ➢ 溃疡形成、出血 ➢ 三合诊:宫旁受累、冰冻骨盆
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检查易误诊 妊娠时转化区的基底细胞可有核增大、深染等
表现,产后6周可恢复正常
妊娠期CIN仅作观察,产后复查后再处理
15
子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 Neoplasia
16
子宫颈癌
概述: ➢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 高发年龄:50-55岁
3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正常宫颈上皮的组成 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 转化区(tranformation zone)/移行带区 鳞-柱交接部(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 原始SCJ ✓ 生理SCJ
4
子宫颈转化区 5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癌灶≤ 4cm
临床癌灶>4cm 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 1/3
肿瘤侵犯阴道上 2/3,无明显宫旁浸润 临床可见癌灶≤ 4cm
临床可见癌灶>4cm
有明显宫旁浸润 ,但未达到盆壁 肿瘤已扩展到骨盆壁,在进行直肠指诊时,在肿瘤和盆壁之间无间隙。
肿瘤累及阴道下 1/3。由肿瘤引起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的所有病例,
高级别—CINII/III(癌前病变) 具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 自然消退 ▲ 癌变(即发展成浸润癌)
2
病因
HPV感染 ➢ 高危型 HPV 感染(主要16、18型) ➢ 近90%CIN 和99%以上子宫颈癌组织 HPV+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
其他:吸烟、免疫等
腺鳞癌/其他
19
显微镜下:
病理
镜下早期浸润癌 Ia1 浸润深度≤3 mm,宽度≤ 7mm Ia2 浸润深度3-5mm,宽度≤ 7mm
浸润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 I级: 角化性大细胞型 角化现象,核分裂<2/HP II级:非角化性大细胞型 无明显角化,核分裂2-4/HP III级:小细胞型 未分化小细胞,核分裂>4/HP
42
辅助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 ✓ 子宫内膜细胞学 ✓ 宫颈刮片,阴道后穹隆涂片,颈管吸片
超声检查:B超 目的:诊断和帮助临床分期,绝经后内膜<4mm
宫腔镜检查:在内膜癌的作用有争论 影像学检查:MRI,CT等 CA125:病变范围,病情监测
43
鉴别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萎缩性性阴道炎 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妇科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未见明显病灶
10
诊断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筛查的基本方法 诊断的必须步骤
高危型HPV-DNA检测
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最可靠方法
11
碘试验 & 醋酸试验
12
治疗
CIN I (60%的ClN I会自然消退) LSIL及以下:观察随访 ( 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宜进行 治疗) HSIL:应予治疗
40
诊断
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高危,家族史
✓ 阴道异常出血 ✓ 有高危因素者 ✓ 长期应用雌激素、TAM或雌激素增高病史 ✓ 有乳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
体征 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
41
辅助诊断方法
分段诊刮:
✓ 最常用 ✓ 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腺癌 ✓ 协助临床分期
宫颈管搔刮和子宫内膜活检
24
诊断
早期病例: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病灶明显:直接可疑病灶处取材活检
子宫颈锥切术:细胞学和活检不一致/活检为CINII-III
可疑微小浸润癌
其它辅助检查:胸部X线摄片、IVF、膀胱镜检查、
直肠镜检查、B超、CT、MRI、PET-CT等
确诊依据: 组织学诊断
25
鉴别诊断
子宫颈良性病变 子宫颈良性肿瘤 子宫颈其他恶性肿瘤
55
一、上皮性肿瘤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WHO, 2003 年, 部分内容)
1. 浆液性肿瘤 2. 粘液性肿瘤,宫颈样型及肠型 3. 子宫内膜样肿瘤,包括变异型及鳞状分化 4. 透明细胞肿瘤 5. 移行细胞肿瘤 6. 鳞状细胞肿瘤 7. 混合性上皮性肿瘤(注明各成分) 8. 未分化和未分类肿瘤
CINI: 60%消退,30%持续存在,10%发展为CINIII
CIN
浸润癌约需10-15年,也可自然退缩
化生的鳞状上皮也可直接发展为浸润癌
2014 WHO: LSIL HSIL
7
CIN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CINI
CINII
CINIII
(轻度异型) (中度异型) (重度异型和原位癌)
病变细胞
上皮下1/3层 细胞
✓ 阴道镜检查满意:冷冻、激光等 ✓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ECC阳性:子宫颈锥切术
13
治疗
CINⅡ和CIN Ⅲ:均需要治疗 ➢ 阴道镜检查满意的CIN II:物理治疗或子宫颈锥切术 ➢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CIN II和所有CIN III:子宫颈锥切
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 ➢ 全子宫切除术:
14
28
放射治疗
适应证 部分IB2和IIA2,以及IIB期及以后期别患者 全身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早期患者 手术后发现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方式 腔内照射 后装治疗机 主要用于治疗早期病例 体外照射 直线加速器 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病例
29
化疗
适应证 晚期或复发患者综合治疗 中晚期患者初始治疗(同步放化疗)
38
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妇女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 ✓ 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 ✓ 阴道流液:浆液或浆液血性 ✓ 疼痛:浸润周围或宫颈梗阻 ✓ 全身症状:晚期表现,如恶液质
39
临床表现
体征:
➢ 早期无阳性体征 ➢ 进展后可有子宫增大 ➢ 晚期癌组织可脱出于宫口 ➢ 转移体征,恶病质
20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最常见
淋巴转移:
一级组(宫旁/子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髂总/骶前) 二级组(腹股沟深浅LN/腹主动脉旁LN)
血行转移:
极少见,晚期可转移至肺、肝或骨骼等
21
子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2009 年)
I期 IA
IA1 IA2 IB IB1 IB2 II 期 IIA IIA1 IIA2 IIB III 期
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与雌激素无关 病理类型:以少见类型为主 预后差
35
病理
内膜样腺癌:最常见(80%-90%)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浆液性腺癌(UPSC) 透明细胞癌 粘液性腺癌
36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晚期)
37
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
主要鉴别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
26
治疗
原则: 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临床分期、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及 医疗水平和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
27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早期(IA-IIA期) 无内科合并症和手术禁忌 年轻患者可保留卵巢功能
Ia1期 筋膜外全子宫全切除术
Ia2 -IIa期 广泛全子宫全切除术+盆腔LN清除
病因: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组织发生和发展 : CIN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形 成浸润癌
17
子宫颈正常上皮 —上皮内瘤变 —浸润癌
18
病理
鳞状细胞浸润癌:75%~80% ➢ 巨检: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 ➢ 镜检:微小浸润癌、浸润癌
腺癌 :20%~25% ➢ 巨检:来自于子宫颈管内/桶状 ➢ 镜检:粘液腺癌 、恶性腺瘤(微偏腺癌)
移行带区上皮替代机制:
鳞状上皮化生 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增生,转变 鳞状细胞大多为未成熟鳞状细胞 腺体鳞化:腺体细胞为鳞状上皮替代
鳞状上皮化 宫颈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替代 鳞化上皮与宫颈鳞状上皮完全相似 多见于宫颈糜烂愈合过程
6
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移行带区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受刺激后可致细胞分化不良, 排列混乱,核异常,形成CIN I级:异型细胞占上皮下1/3 II级:异型细胞占上皮下1/3-2/3 III级:异型细胞几乎或全部累及上皮(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CIN & Cervical Cancer)
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Cervical Intrepithelial Neoplasia
癌前病变(与宫颈浸润癌相关)
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腺上皮内瘤变(少见) 好发于年轻妇女(25-35岁) 病变可分为:低级别—CINI
44
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人全身情况决定方案
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有:
➢ 手术 ➢ 放疗 ➢ 药物(化学药物和激素)治疗
早期:手术为主,必要时辅助治疗 晚期:放射、手术、药物综合治疗
45
治疗
手术治疗 ➢ 首选治疗手段 ➢ 目的
✓ 明确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因素 ✓ 切除病灶
46
手术治疗
I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 必要时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 指征:
➢ 可疑的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 特殊病理类型 ➢ 子宫内膜样腺癌G3 ➢ 肌层浸润深度≥1/2 ➢ 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
47
手术治疗
Ⅱ期: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 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取样术
Ⅲ期和Ⅳ期:手术个体化,手术范围同卵 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上皮下1/3~2/3 2/3层以上或全部上皮层 层细胞
细胞核
细胞核增大
核质比例
略增大
核染色
稍加深
核分裂相
少
细胞数量、极性 正常
明显增大
异常增大
增大
显著增大
深染
深染
较多
多
数量明显增多, 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
极性尚存
性
8
CIN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9
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
➢ 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 接触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