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导管管理制度及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外科导管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导管滑脱的发生或患者发生导管滑脱后能得到正确、及时治疗,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导管三级管理组织:导管的风险评估、上报、预防及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落实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实行三级质控管理,即导管专项管理员-质控组长-护士长。
二、评估要求:
1、评估对象:凡是置管的病人均要进行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各类导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知和指导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防止意外拔出导管。
2、评估频次:
(1)导管评分≥8分的病人,每周2次(每周二、五)进行复评,直至评分<8分为止;
(2)发生非计划拔管时再次评估,评分应≥8分;并在评估表下方效果评价栏标记脱落,脱落后处置等情况。
(3)计划拔管当日再次进行评估。
三、相关管理制度:
1、日常管理规范:
(1)高举平台法妥善固定:局部皮肤可涂抹皮肤保护膜,待干后粘贴;不使用塑料透明胶布;发现脏污、卷边、潮湿及时更换;胸、腹腔引流管、血浆管注意不要改变引流管方向,二次固定前端管道略有弧度。
(2)协助患者翻身前夹闭引流管,松开别针,防牵拉造成不适及意外拔管。
(3)更换尿袋或引流袋:先夹闭导管,消毒导管和引流袋连接处,松开引流袋,消毒导管接口里外,待干,连接新引流袋(勿拿捏接头,不要污染接口)。
(4)尿管护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技、病人及家属指导),用碘伏或聚维酮碘,从尿道口—尿管—会阴部,尿管从尿道口往出口方向6cm;务必清洁彻底,保证尿道口、会阴部和尿管上不能有分泌物附着;消毒液自然待干,不能马上用纸擦或用纸覆盖。
(5)导尿管留取尿培养等标本:做好手卫生,消毒导尿管Y型引流端或取样端(精密集尿袋),待干后用注射器抽取;尿常规标本可从尿袋留取,避免污
染标本。
(6))引流袋更换用标签粘贴(更换日期、时间、更换人),不用记号笔直接写,标签上字迹待干后再粘贴。
(7)保留管道的病人:按规范更换引流袋,观察尿道口/伤口敷料有无血迹,是否保持清洁干燥。
(8)提供科室自制挂钩给予病人使用,教会病人正确悬挂,防止打折或接触地面,引流袋下端应距离地面至少10cm。
2、置有各类导管伴有导管脱落危险因素的患者,如神志不清、躁动、昏迷的患者,责任护士应加强防范,必要时取得患者与家属的同意后采用保护性约束带,并做好交接班。
翻身、移动患者时注意将固定带、绳或别针松开,按专科护理要求将管道妥善放置。
3、定期检查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方法是否合适,按护理文件书写规定进行记录。
4、发生非计划拔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护士长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并填写:
(1)不良事件登记表
(2)器械表
(3)非计划拔管率表
(4)不良事件导管脱落汇总表
5、置有各类导管的患者,在转科、外出时均应有工作人员陪送陪检。
转科时双方病区的护士应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本》签字。
6、每月完成管道指标收集和上报: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三管”感染例次数和发生率。
7、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工作。
泌外科导管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