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经典热点专题之工业区位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因素》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因素》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因素》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广东高三模拟]铝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应用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包装等领域。

电解铝即以氧化铝作为原料溶质,通过电解得到的铝。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发展电解铝产业的优势是()A.能源充足B.铝土矿多C.产业基础好D.运输成本低答案:A解析: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可知,电解铝属于高耗能行业,对电力需求量大。

新疆能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供电,电力充足,A正确;从图中信息看,新疆无氧化铝产能,说明铝土矿资源短缺,B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电解铝产业基础差,C错误;新疆距离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D错误。

故选A。

2.山西、山东都是氧化铝产能大省,但山东省电解铝产能远超山西省位居全国第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山东省()A.电力较充足B.环保要求低C.技术较先进D.市场距离近答案:D解析:电解铝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其布局主要考虑能源和市场。

山东省能源以煤炭为主,但与山西省相比储量少,故电力并不充足,A错误;电解铝对环境污染大,无论山西还是山东,对其环保要求都较高,B错误;电解铝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山东省不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C错误;铝制品市场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山东省地处东部地带,电解铝产能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市场距离近,D正确。

故选D。

[2024·广东汕头二模]相比工厂化加工,葡萄酒庄自产的高端精品葡萄酒品质好但小众化。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之一,目前以生产和销售酒庄精品葡萄酒为主。

当地将建设10~15家顶尖民宿,设立体验性酒庄、葡萄酒会客厅等,引领中国“高端民宿+葡萄酒”融合发展。

据此完成3~4题。

3.与工厂化加工相比,酒庄自产葡萄酒成本较高的原因是()A.生产技术落后B.原料种植不便C.基础设施落后D.生产规模较小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葡萄酒庄自产的是高端精品葡萄酒,所以其生产技术先进、基础设施完善,A、C错误;与工厂化葡萄酒相比,酒庄自产葡萄的葡萄种植并没有明显的差异,B错误;与工厂化葡萄酒相比,葡萄酒庄自产葡萄酒小众化,市场小,生产规模小,无法通过批量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从而导致酒庄自产葡萄酒成本较高,D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工业区位分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工业区位分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工业区位分析题答题技巧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高考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工业区位

【高考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工业区位

【高考技巧】高中地理高频考点答题要点必读:工业区位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二、区位因素对工业的影响①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②水源一一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③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数,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④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⑤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⑥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⑦土地租金一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⑧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三、工业集聚的原因、影响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联系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利:集聚加重环境污染)四、工业分散原因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这里要细答:如发达国家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交通运输物流优势,发展中国家地区:廉价丰富劳动力资源能源市场地租低廉优势)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如跨国公司)五、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㈠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工业区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工业区位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区位因素之工业区位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必备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工业一、工业区位因素1.概念: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3)社会经济因素: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4)科学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3.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1)原料指向型: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2)市场指向型:如面包厂等。

(3)动力指向型:如炼铝厂、钢铁厂等。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如服装厂、电子装配厂等。

(5)技术指向型:如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详情对比见右侧表格)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环境质量: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2)信息化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3)集聚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工业指向型特点主导因素区位选择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原料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市场消费市场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接近能源供应地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较高知识与技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区1.概念: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2.类型:分为宏观与微观两大层面。

(1)宏观: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布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2)微观: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等。

高考一轮复习-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一轮复习-工业的区位选择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A.①机械制造工业 C.③花卉、蔬菜种植业 B.②大型纺织工业 D.④粮食种植业
(
)。
解析
(1)题干中“这种布局是合理的”说明该城市盛行风
为东北风与西南风,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应位 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故选项D正确。(2)随着城市功能
区的发展,工业逐渐向城郊转移,故图中大型纺织工业应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融会贯通】 从环境效益的要求看,工业生产布局要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
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 A 处。 如右图中__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____ 下风向地 ②布局在最小风频的____ 西风, 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____ 东北风 最大风频的风是______ ,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第1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目标定位】 1.识记: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生产特点及布
局。2.理解:不同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3.应用能进行
不同地区工业生产条件的评价。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劳动力
技术
技术导 向型
高等教育 接近________ 和科学技术发 __________ 达地区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原料、动力、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____ 1.经济技术因素:由于____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

高考地理专题: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角度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角度二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1.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答题思路答题方向判断依据答题术语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自然资源、河湖、地形、土地等内容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地价低经济条件动力、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资金、信息、工业基础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能源(煤、石油、水电站等)、交通运输、科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劳动力(数量、素质和价格)、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多少)、信息、工业基础等内容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接近市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或市场需求量大);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信息网络畅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或劳动力素质高;发展历史短(悠久),工业基础薄弱(好);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环境条件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高新技术工业要求:环境2.工业区位开放类问题(2021·广东选择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

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

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废弃物污染文字信息中有关风向、河流流向、城市(城区、居住区)位置、工业部门的特点等内容优美(河流上游,靠近林区、湖泊、风景名胜区等),空气清新污染工业布局:远离城区或居住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避免水污染;地处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避免对城区大气造成污染社会条件国家政策、工业惯性、社会协作题目中提供的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中有关国家政策、工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等内容政府政策支持;搬迁费用高;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工业部门齐全,社会协作条件好分析角度答题术语赞同建厂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方面分析。

2022届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的区位因素

2022届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因素(1)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2)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临河湖分布。

(3)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4)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境源供应地。

(5)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书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治江港口和铁路枢组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新型运输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工业集中于原料地或市场的状况。

(6)市场: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

(7)劳动力: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具备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机械化、自动化降低了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提高了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廉价劳动力吸引劳动密集型工业布局。

(8)政府服务: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9)集聚效应: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和协作。

(10)个人偏好:个人的兴趣、爱好、乡土情感等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11)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成为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12)其他:技术、信息等。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环境要求: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等。

(2)污染程度①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如服装厂、玩具厂等。

②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如汽车厂、机械厂、仓库等。

③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如钢铁厂、水泥厂等。

(3)污染类型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如水泥厂、酿造厂等。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工业区位选择因素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工业区位选择因素

高考地理必备学问点:工业区位选择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许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因素(1)原料指向型工业。

①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工业。

像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嫂头厂、蔬菜加工厂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这类原料易于腐烂,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多须要保鲜设备。

②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厂等。

加工后体积与重盆大大削减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需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翰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因素(2)市场指向型工业。

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翰,只适合在本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特殊是汽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

以及家具厂、印刷厂等,应接近市场。

②原料加工制成产品后,重量并不削减,而运输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如棉纱织成棉布等,应接近市场。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因素(3)动力指向型工业。

须要消耗大盆能量的工业,如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因素(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须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高考地理工业区位选择因素(5)技术指向型工业。

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发达地区。

高考地理复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下面是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动力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工人(劳动力)等。

2.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主导因素类型区位选择原则典型工业部门原因原料原料导向型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原料运输成本较高原料不便长途运输市场市场导向型接近市场(往往是指城市)啤酒、服装饮料工业、家具制造业、炼油业,印刷厂产品不便长途运输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动力?(电力)动力导向型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如电解铝工业,重化工工业电能消耗量大劳动力(廉价)劳动力导向型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业、鞋帽加工业劳动力需求大技术技术导向型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飞机工业、集成电路工业、精密仪表工业技术要求高3.区位选择原则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通常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经济因素,而经济因素又主要考虑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

如果某工业劳动力费用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大,则劳动力工资水平就成为该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该工厂在空间区位选择上就要接近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一般涉及的五种导向型工业可考虑为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即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下的阐述。

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高考地理复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工业区位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工业区位

三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21-23)真题知识点——工业区位一.选择题(共6小题)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

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

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A.原材料充足B.市场广阔C.技术先进D.劳动力价格低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A.基础设施B.商业氛围C.科研实力D.配套产业3.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

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A.提高产品质量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C.增加产品产量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

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

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

2018年,在国内工厂产能饱和、订单不断增长的情况下,S集团入驻越南某工业园,在买地自建厂房的同时,租用厂房开展生产。

据此完成7~9题。

4.影响S集团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技术B.市场C.原材料D.劳动力5.与国内建厂相比,S集团选择在越南建厂,可以()A.降低生产成本B.增加产品产量C.提高产品质量D.方便原料供应浙江S集团是一家研发和生产空调控制元件和零部件的企业,其生产的零部件占全球智能空调配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

至2017年,S集团除国内工厂外,还在美国、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有工厂。

其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满足出口需求。

高中地理 工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 工业的区位选择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必修2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
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所以 工业属于第二产业。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工业的原料包括自然资源、农产品以及部分工业 制成品。如开采铁矿,为冶炼钢铁提供原料;冶炼钢铁,为制造业提供 钢材;对钢材进行再加工,提供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零部件。如农业生产 的棉花,被送到纺织厂进行纺纱织布,为服装生产等提供布匹;对布匹 进行再加工,生产服装、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
巩固国防需要 20世纪50年代—国防需要
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 80年代沿海改革开放
缩小地区差距 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解决就业问题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决策者行为:如情感、理念、心理因素等
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工业的发展是近代文明的表现。工业创造了巨大的财 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深刻地影响着 人与环境的关系。 ②不利影响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根据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模式图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2.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原料及产品的性质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①在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 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②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产品运输成 本较高的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经典热点专题之《工业区位》一、工业区位因素1、主导区位因素为经济因素:2、具体工厂选址考虑环境因素:3、答题指南: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

(1)从经济因素看,主要从土地成本(城市中心、边缘、远郊地区的地价差异很大)、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电子、纺织、食品、出版印刷等无污染、高利润的企业一般位于市区;钢铁、石化、火电厂等需要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土地,并且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一般选择在郊外;钢铁、制糖等制成品重量大为减少,原料及运输成本比重高的企业应以原材料产地为首要区位因素;有色金属冶炼等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电子装配、服装、纺织等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应接近廉价劳动力;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讲,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啤酒饮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费市场;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往往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首选。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例题1:读“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

与图示区位条件相匹配的工厂是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B.②——计算机装配厂C.③——甘蔗榨糖厂D.④——采矿厂答案:A点拨:有色金属冶炼需要消耗大量电能;②主导区位因素为技术,而计算机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③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而甘蔗榨糖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④主导区位因素为劳动力,而采矿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

例题2: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点拨: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西北风,结合河流流向判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

①为钢铁厂,建设在城区西侧,大气污染小,且有铁路,所以布局合理。

②为炼铝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料,不能建设在城区内;③为服装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应该布局在城区;④为石油冶炼厂,建设在西北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故不合理。

(2)若图中显示工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受市场区位指向明显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点拨:钢铁厂、炼铝厂需要靠近能源和原料地,服装厂应靠近劳动力,石油冶炼厂一般设在消费地,用管道或船运输原油,受市场区位指向明显。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1)总厂与分厂联系:如汽车工业。

(2)上下游(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联合企业。

(3)共用基础设施联系(规划工业区)2、工业集聚的优点和我国工业集聚类型(1)工业集聚优点:①节省运费,提高经济效益;②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费用;③利于处理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我国工业集聚类型①利用廉价劳动力②利用交通枢纽(港口、铁路枢纽)③利用资源或能源3、工业地域类型及对城市的作用:(1)基本工业地域类型:①专业性工业地域,如石化工业区,钢铁工业区等。

如上海金山石化,天津大港石化,大庆石化,攀枝花钢铁工业等。

②综合性工业地域,由于共用某地的基础设施,或者某地存在多种资源,使一个地区形成具有多种区位指向的工业部门,从而集聚为综合性工业地域。

如天津市既有资源指向型工业,也有交通指向型工业,还有劳动密集型工业,形成了综合性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类型与城市关系:基本工业地域是中小城市的主体,是大城市组成部分。

大城市具有若干基本工业地域。

(3)工业区形成与主要工业区:①工业区形成:若干基本工业地域(或者工业城市)组成工业区。

②我国主要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组成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此外我国还有长江沿岸经济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③世界重要经济区:欧洲西部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北美工业区等。

4、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选择:(1)区位因素包括:靠近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完善;有航空港和高速公路;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优越。

(2)著名工业区: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称号;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5、世界主要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日本-中国工业区。

三、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1)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2)特点: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3)衰落原因和振兴措施:四、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1、工业基地2、工业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包括沿海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地位: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范围:包括沪宁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

地位:这个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地,综合性强的一个地带。

发展方向:这个地带将逐步向着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3)陇海—兰新工业地带这个地带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业等工业基地。

例题1:(2007广东地理卷)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答案:C 点拨: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最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答案:D 点拨:运费低说明需要原料和燃料少,产品重量轻,这类产品往往是高科技产品,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的工业都是运费高或者原料、产品不适合运输的产品的生产,故正确答案为D。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答案:D 点拨:丙类工厂特点是工资投入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厂尽量靠近劳动力工资低的地区,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工资低,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2007全国文综卷Ⅱ)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下图中的A、B、C、D、E 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

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1)印染厂宜选址于①,理由是②;(2)水厂宜选址于③,理由是④;(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⑤,理由是⑥;(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⑦,理由是⑧;(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⑨,理由是⑩;答案:(1)①B ②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2)③E ④在城区河流的上游(3)⑤A ⑥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4)⑦D ⑧靠近高等院校(5)⑨C ⑩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例题3:(2007全国文综卷I)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答案:(1)合理。

国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仅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点拨:本题通过模式图考察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工业布局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如靠近主要交通线,节约运输成本,还要考虑环境效益,如位于河流下游、位于盛行风下风地带或垂直于主要风向的郊外等。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原来区位合理的工业也会变得不合理,需要进行变化,如迁移到郊区、靠近主要交通线等。

例题4:(2005全国文综卷Ⅰ)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

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下图中,为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

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答案:D 点拨:由于运费决定厂址,而运费又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工厂应建在货运量最大的地方或距离该种货物最近的地方。

O点为最佳厂址且距三地相等。

反过来得出三种货运量相等,即运1单位重量的产品肯定要运1单位重量的原料M1和l单位重量的原料M2,亦即产生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l个单位重量的M1、M2,也可得出M1和M2的原料指数均为1。

(2)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A.N B.P C.Q D.R答案:B 点拨:原料M1货运量最大,故厂址应选在离其最近的P点。

例题5:(2006全国文综卷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

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答案:D 点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有些企业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等。

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对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推动内地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

(1)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①香港地价较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 点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内地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建造厂房地价低,是香港制造业迁移到内地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