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高考地理热点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热点 西南严重旱灾_教学资料

高考地理热点 西南严重旱灾_教学资料

地理高考热点:西南严重旱灾去年秋季至今,中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西南部分地区如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

中央气象台已于2月25日、26日连续两日发布干旱黄色预警。

27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此次气象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南方受旱重于北方,受旱区域非常集中等特点。

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干旱导致云南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

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1月以来,云南、贵州、四川火点数明显偏多,较同期偏多5成。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包括:1.降水持续偏少。

云南、贵州等地夏季开始少雨,特别是秋季以来,两省降水量异常偏少,比常年同期均偏少50%,均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2.气温持续偏高。

9月1日至2月28日,云南省平均最高气温为22.7℃,比多年同期平均最高气温(20.5℃)偏高2.2℃,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3.水汽蒸发量大。

7月~12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733.6毫米)偏多88.9毫米,偏多12%。

4.雨季提早结束。

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到特早。

9月1日至2月28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31天,偏少50%,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记录。

另外,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降水量持续偏少和温度持续偏高是造成干旱的直接原因,不可与气候变暖画等号:1.去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一直为干暖空气控制,温度异常偏高,影响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主要从偏东路经南下,很少能渗透到云南高原腹地,导致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云南地区发生秋冬连旱。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背景资料: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

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正值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2010年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温家宝指出,目前全国旱情还在发展,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又出现低温寡照和雨雪冻害,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农业,切实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9日和20日晚上,温家宝分别主持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会和座谈会。

他指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抗旱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一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

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

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

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要组织运水、送水,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

二是扎实抓好春耕备耕。

要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01 南方大旱-【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01南方大旱【热点背景解读】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情况。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7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长江流域旱情迅速发展。

干旱灾害共造成3785万人受灾,428万人因旱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0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这和近5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高温日数32.5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高温的天气超过35天。

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60.3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0.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此外,7月份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到8月31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将结束。

这几天,华西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以及湖北等地区降雨增多,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日期已部署各地做好防范应对旱涝急转。

据预测,后期长江中下游秋季降水还是偏少,可能夏秋连旱,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每天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指导受旱地区加强组织领导,从责任、预案、物资、措施等方面统筹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准备。

周学文表示,有一些地方农村自来水主要是靠小水源、小型水库、山区的河流来供水,但是长期干旱,这些地方的水源枯竭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就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受旱地区群众拉水送水;同时,还会同财政部紧急预拨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调运了中央抗旱物资装备,全力支持地方抗旱减灾。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

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高考政治热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背景资料:2009 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截至2010 年3 月17 日15 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 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 万人。

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正值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2010 年3 月19 日至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温家宝指出,目前全国旱情还在发展,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又出现低温寡照和雨雪冻害,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农业,切实做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抓好春耕生产,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19 日和20 日晚上,温家宝分别主持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会和座谈会。

他指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抗旱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要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一是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到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

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

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

重点抓好现有水源。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3 全国2023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热点指引热点概述——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

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

”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

与近5年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4.4%、2.8%和37.2%,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96.9%、12.6%。

【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一、全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北重南轻”格局明显。

1–3月,除西南地区冬春连旱、西藏林芝重大雪崩灾害外,全国灾情总体相对平稳。

初夏,河南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给夏收造成不利影响。

进入主汛期,超强台风“杜苏芮”、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辽流域严重暴雨洪涝等重大灾害相继发生。

12月中旬山西等地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重大人员伤亡。

北方、南方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占全国总损失比例分别为92.2%、7.8%,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为73.7%、26.3%。

二、华北、东北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局地山洪地质灾害突发。

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2.9毫米,较常年偏少3.9%,出现区域暴雨过程35次。

高中地理必修三干旱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干旱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干旱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三干旱知识点总结干旱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干旱导致的环境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困难以及人民生计的变化,都十分严峻。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在干旱这一章节中,也涵盖了多种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干旱的概念和成因干旱是指长时间内没有降水,或者降水量明显偏低,导致地表水分严重匮乏,自然环境和区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

干旱的成因有气候因素和人类因素两方面,其中气候因素是指地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变化等因素导致降水减少或分布不对称,而人类因素是指过度开发水资源、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干旱。

二、干旱的分类和表现根据研究发现,干旱可以分为气象干旱、土壤干旱和农业干旱三种类型。

其中气象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或极少量降水导致的干旱情况,主要表现为地表水资源减少、能量传输增加,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和蒸发加剧;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的土壤水分量不足,形成干旱,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水分量不足以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严重干旱的地区会出现沙漠化和荒漠化等现象;农业干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时间缺少降水导致的干旱,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的下降,严重干旱会导致饥荒和社会动荡。

三、干旱的影响和应对措施1.自然环境:干旱会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大规模植被死亡、土地沙漠化、地表裸露、地表温度升高等现象。

2.社会经济:干旱会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粮食供给减少,市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生态补偿不足,资金紧张,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动荡增加等问题。

3.干旱应对措施:干旱应对是从源头上减少干旱带来的影响,减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巨大负担。

应对干旱的措施有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调整、科技创新和全球合作等方面。

四、全球干旱的分布和趋势全球干旱的分布和趋势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变化影响。

干旱地区主要包括西欧、东欧、俄罗斯、中东、撒哈拉沙漠、塔里木盆地、澳大利亚等地区。

地理干旱知识点总结

地理干旱知识点总结

西南大旱成因气象学角度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2]。

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季和干季分明。

去年雨季时降水量就很少,八月份后降水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

之后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

与此相反的是,在这200天里,气温平均偏高1到2℃,跟历史相比,云南气温同期历史最高,贵州排第三。

云贵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

今年应该说在最近这几年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背景下,旱情更严重了。

气候学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

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气候专家、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从气候学角度详细解读了今年的“旱”。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

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在此影响下,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

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四川省的边缘“溜”了过去。

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

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降水。

“这是一个需要配合的过程。

”GBN全球气候报告提到2010年中国气候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

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但专家分析目前的大旱与此关联不大。

【最新推荐】高考地理干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识点-范文模板 (3页)

【最新推荐】高考地理干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识点-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地理干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不样,但是对知识点进行汇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地理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干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识点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⑤南部的副高可达18?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高中地理】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ppt

【高中地理】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ppt

2006年 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
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 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 亿元,农作物受旱面1979.34万亩, 815万人饮水困难。
2005年 华南南部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 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2004年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
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 出现了饮水困难
我国多省 遭遇严重 2009年 干旱
云南连续 2008年 近三个月 干旱
据统计,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 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 13多万人饮水困难。
2007年 22个省发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 生旱情 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 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2
3
上升暖气 流
下降暖气流 水面洋流和信风 南 美 洲
暖湿的空气
没有厄尔尼诺
上升暖气 流
反方向的洋流和信风
暖湿的空气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尼【 诺圣 婴 】 厄 尔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 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 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 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 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 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当 然也给我们中国带来一定的水汽,但这种 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 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 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 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进而导致太平 洋西岸比往常干旱。
原因三
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 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 高,水汽蒸发量大,气候变暖 所导致 的,因此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从现在开 始保护我们的环境。为以后不发生这 样的自然灾害尽自己的一份力。

热点6西南地区干旱

热点6西南地区干旱

热点6:西南地区干旱【考点分析】1、西南干旱的自然原因2、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的成因、防治措置3、西南的旅游区位4、西南交通建设的困难和意义5、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和影响6、“春城”的形成原因7.考查区域——西南地区(桂、云、贵、川、渝、藏)1、【原创】读2010年3月18日西南五省旱情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从图示看,西南地区旱情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从空间看;从省区看:。

(2)结合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西南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3)旱情严重对农牧业和旅游业有哪些主要影响?答案(1)从空间看,从东南向西北先较轻后严重,再较轻;从省区看,贵州省的最严重、云南省和四川的南部严重,重庆、四川和广西的大部较轻。

答案:(2)①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形成弱高压,气流下沉,不利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北上和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交汇,降水减少。

②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使西南季风减弱,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③去年西南季风减弱,雨季缩短,年降水量严重不足,存水少,影响到今年初的用水严重不足,加剧干旱。

④山高谷深,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裂隙多,不易地表水存储,加剧干旱。

答案:(3)农牧业用水严重困难,动植物死亡,农牧业减产歉收;旅游景点受破坏,游客减少,旅游产品滞销,旅游业收入减少。

2.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27分)材料一珠江水系示意图材料二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

目前干旱仍在持续发展,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连旱。

据预测,全省大部自3月16日至4月15日间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

从目前趋势分析,雨季到来以前全省干旱解除的可能性不大,云南极有可能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局面。

截至1月30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有385万人、20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城市供水主水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城区供水困难,昆明、曲靖、香格里拉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山火……(1)试比较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干旱灾害》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干旱灾害》

高频考点201干旱灾害2.干旱灾害分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成因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拓展提升】“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城,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被全国各地采用。

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4月5日)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对以下哪些规律的认知()①时令②气候③物候④月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B.降水少,风力大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答案】1.A 2.B【分析】1.“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①①①正确。

月相是月球绕地球公转造成的,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①错误。

故选A。

2.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春分前后冷空气势力仍然强盛,空气干燥,降水少,风力大,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表干燥,B正确,D错误。

副高影响我国北方主要在夏季,A错误。

春分前后农作物还未进入生长旺季,农业生产用水量较小,C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B.寒潮、台风C.春旱、台风D.洪涝、寒潮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东南丘陵D.华北平原【答案】3.A 4.D【分析】3.据图可知,甲灾害是由于降水少、春季用水多、生活用水多而形成的,应是春旱;乙灾害的成因是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应是寒潮,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高考地理 西南大旱热点追踪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 西南大旱热点追踪 新人教版

春西南地区大旱一、干旱的定义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二、干旱造成的危害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引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三、防御干旱的措施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牧林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

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⑤改进耕作制度。

例题1:(江苏地理)表1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

答1-3 题。

1.由表l 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四、西南地区多干旱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2、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3、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脆弱,土壤保水性能差4、地形崎岖不平,灌溉不便人为原因:5、灌溉技术较差,节水意识淡薄6、资源不合理得用造成生态环境退化7、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五、今年大旱的原因:大尺度的气候异常例2: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读图完成4-5题。

4、此次旱灾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两省区B、属于伏旱C、该区域旱灾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D、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生成严重影响5、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例题答案:1、B 2、B 3、C 4、D 5、B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 514 387 288 13441 / 1。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干旱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干旱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干旱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干旱专题
干旱小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⑤南部的副高可达18??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关干旱的主观题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关干旱的主观题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关干旱的主观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关干旱的主观题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干旱相关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干旱相关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干旱相关知识点总结
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中华考试网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⑻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
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⑼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干旱相关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考前热点大预测:西南干旱

考前热点大预测:西南干旱

2010考前热点大预测:西南干旱
《自然灾害原创题》
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 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只是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3)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4)此次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类似的灾情?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

高三历史:热点问题:西南的干旱课件 课件

高三历史:热点问题:西南的干旱课件 课件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收支出现困 难,美国政府可以向哪个国际机构申请援助?
材料二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 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 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 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 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 克服困难。
or
social security
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因年 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 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 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 活困难时,通过提供物质帮助 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 活和医疗的需要。
材料七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
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 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在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 经济问题。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 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 高度重视。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 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 要原因。(6分)
探究三:全球化下国际合作抗灾救灾
1、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

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请用地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应对措施一.原因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

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

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

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

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2. 西南五省现在已经发生干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带有降雨的云层,在几个月内很少经过这里,就形成了干旱,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吹动强降雨雪云层,到干旱地区抗旱救灾,我通过细心研究和发现,造成灾害的强降雨雪是绝对可以改变控制的。

抗旱保全苗也是可行的。

一.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续时间长。

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

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

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

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

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

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

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

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二.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

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

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

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

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

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

“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

”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

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

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

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

”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

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

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

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

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

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

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

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

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

”“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

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

“现在来看,就是1998年秋冬至1999年春季在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出现的干旱过程有210多天,这是历史上最长的。

当然,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旱也有较长的接近200天的持续干旱,但如果单从范围来讲,前面提到的两次影响范围可能更大。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的70%是气象灾害,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3%。

而我国是世界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十分严重。

在任福民看来,“从所有的气象灾害统计来看,干旱在我们国家的气象灾害中损失是最重的。

每年干旱的损失往往大于洪涝灾害的损失。

”三.大气环流是“元凶”张培群认为,“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

但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气压场偏强,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在张培群看来,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

他以云南为例解释说,云南每年大致可以分为旱、湿两季,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

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而去年8月份后降水就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了,之后的九、十月份,云南的温度又比常年偏高,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

而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很难再补上水。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

而干旱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降水持续偏少,二是气温偏高。

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云南、贵州平均降水量分别只有173毫米和175毫米),从去年9月至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

到今年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

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雨季降水少、存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加之今年干季缺水明显,直接导致了这次严重旱灾。

”张培群分析说。

四.“天灾”还是“人祸”对西南干旱的成因存在各种猜测、说法,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是“人祸”导致严重“天灾”;有人说这是密集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加剧了旱情……一时众说纷纭。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给出了一个几近相同的答案:今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调整而非“人祸”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