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捅马蜂窝一、教学目标1.了解马蜂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
2.了解安全捅马蜂窝的正确方法。
3.培养学生勇敢、沉着、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PPT、实物马蜂窝、图片等。
2.安全装备:带有防护罩的头盔、手套、长袖衣物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室外场地。
三、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有关马蜂的视频,介绍马蜂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马蜂的兴趣,并告知捅马蜂窝的意义和挑战。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讲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规律,引导学生了解马蜂的攻击方式和常见的防卫行为。
同时,讲解捅马蜂窝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手套、长袖衣物等。
重点强调避免马蜂直接接触皮肤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慎重选择捅马蜂窝的时机和场所。
4.实地观察(15分钟)带领学生到实地观察马蜂窝,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马蜂的生息地,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动路径,并让学生了解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
5.捅马蜂窝的步骤演示(10分钟)老师佩戴防护装备,向学生演示捅马蜂窝的正确步骤,包括方向选择、速度控制、角度掌握等。
同时,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专注。
6.模拟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志愿者进行捅马蜂窝的实践操作,其他组员用手机录制操作过程,以作为后续教学分析和提升的依据。
老师负责指导和监督整个实践过程,确保学生的安全。
7.操作分析与总结(15分钟)观看并分析各组操作的录像,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总结捅马蜂窝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要点。
8.教学反思(5分钟)通过课后的讨论和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收获。
同时也检查学生的安全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操作实践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安全意识的深度等。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详细内容为“捅了马蜂窝”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马蜂窝模型、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马蜂窝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讲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保护马蜂及其它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马蜂的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我们身边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生活习性2. 马蜂的社会结构3. 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生物种类、生活习性、保护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捅马蜂窝”的含义,掌握故事内容,并能够运用相应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勇敢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问好并检查学生的作业。
2.用图片和问题导入故事: 展示一张马蜂窝的图片,问学生:“你知道马蜂窝是什么吗?你敢不敢去捅马蜂窝?”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理解 (15分钟)1.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捅马蜂窝”,然后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b)故事发生了什么事情?c)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问题并找出答案,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
步骤三:语言点讲解 (15分钟)1.教师讲解以下语言点:a)捅马蜂窝:poke a hornet’s nestb)出卖:betrayc)勇敢的:braved)积极乐观的:positive and optimistic2.教师让学生用这些语言点造句,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语言点。
步骤四:角色扮演 (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人物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扮演这些人物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互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步骤五:创作任务 (15分钟)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请学生想象自己遇到困难时,会如何勇敢面对并积极乐观。
2.学生完成创作任务,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进行表达。
3.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 (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0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5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四章“人与自然”单元。
课文通过讲述捅马蜂窝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详细涵盖:课文朗读、生词讲解、语言点分析、主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语言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生词、语言点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对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讨论小组记录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词讲解:讲解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用词汇卡片进行游戏互动。
4. 语言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法现象,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5. 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体会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捅马蜂窝》2. 生词及语言点: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生词和语言点,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
3. 主题: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捅马蜂窝的看法。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词和语言点,编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自然现象。
2. 答案:(1)答案要点:尊重生命、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示例:太阳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
春天来临,花儿竞相开放,鸟儿欢快歌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学生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学会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
重点: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捅马蜂窝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吗?”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危害。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结合实物模型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遇到马蜂窝问题,分组讨论如何处理,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结构: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特点: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2. 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3. 正确处理马蜂窝问题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列举捅马蜂窝的危害。
(3)如果你遇到马蜂窝问题,你会如何处理?2. 答案:(1)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蜂王、工蜂、雄蜂;六边形蜂房;高度社会化、分工明确、繁殖力强。
(2)捅马蜂窝的危害:伤害自己及他人,破坏生态环境。
(3)遇到马蜂窝问题,应保持距离,切勿自行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窝的结构、特点及捅马蜂窝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构想】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较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
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
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爷爷的后院,“很少人去”,“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
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
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
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较精彩较细致的是心量描写。
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
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动物的社会行为”,具体内容为第2节“捅了马蜂窝”。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马蜂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以及马蜂对人类生活的益处与潜在威胁。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马蜂的社会行为特点,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马蜂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窝模型、马蜂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马蜂窝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马蜂窝的外观,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马蜂为什么会筑巢在这里?”2. 知识讲解(10分钟)①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
②讲解马蜂对人类生活的益处与潜在威胁。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
6. 情感教育(5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社会结构蜂王工蜂雄蜂2. 马蜂的生活习性筑巢取食繁殖3. 马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威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我观察了小区里的蚂蚁,它们有着严密的社会结构,分为蚁后、工蚁、兵蚁等。
蚂蚁善于寻找食物,通过触角传递信息,共同搬运食物回巢。
2.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昆虫的社会行为,并与同学分享。
语文课文《捅马蜂窝》教案精选
语文课文《捅马蜂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捅马蜂窝》一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儿时捅马蜂窝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具体内容包括: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被马蜂蛰后的痛苦经历;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和教育;作者从捅马蜂窝事件中得到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教学PPT。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分享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2)引入课题:通过学生分享,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捅马蜂窝》。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从捅马蜂窝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 精讲细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文章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童年趣事——捅马蜂窝结果:痛苦、教训启示: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感悟。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捅马蜂窝的现象描述、捅马蜂窝的原因分析、捅马蜂窝的后果探讨以及如何避免捅马蜂窝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现象,认识到其潜在危险。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捅马蜂窝的原因和后果,探讨避免捅马蜂窝的方法。
教学重点:捅马蜂窝的现象描述,捅马蜂窝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捅马蜂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捅马蜂窝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捅马蜂窝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捅马蜂窝有什么危害吗?”2. 新课内容:讲解捅马蜂窝的现象、原因、后果及避免方法。
(3)后果探讨:展示捅马蜂窝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捅马蜂窝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捅马蜂窝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捅马蜂窝》2. 内容:(1)捅马蜂窝的现象(2)捅马蜂窝的原因(3)捅马蜂窝的后果(4)如何避免捅马蜂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描述一下捅马蜂窝的现象。
(2)分析捅马蜂窝的主要原因。
(3)列举捅马蜂窝的后果,并谈谈如何避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捅马蜂窝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类似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为生活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捅马蜂窝的现象、原因、后果和避免方法展开。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1)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蜂窝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教学重点: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捅马蜂窝的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窝实物、PPT、捅马蜂窝的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马蜂窝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随意捅马蜂窝?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讲解捅马蜂窝的危害。
(3)阐述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捅马蜂窝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2. 捅马蜂窝的危害3. 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
(2)简述捅马蜂窝的危害。
(3)如果你遇到马蜂窝,你会如何安全处理?2. 答案:(1)马蜂窝的结构:由许多六边形的小房间组成,呈圆球形或椭圆形。
特点:轻便、坚固、保暖。
(2)捅马蜂窝的危害:可能导致马蜂攻击人类,造成人身伤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3)安全处理方法:保持距离,避免惊扰;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不要自行捅马蜂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马蜂窝的结构与特点,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危害,并学会了如何安全处理马蜂窝。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马蜂窝,了解其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尝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连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根据什么挨次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奇怪)(一)扫瞄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专心倾听,你听出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消失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剧烈渴望。
那多好玩!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犹如()。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奇怪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剧烈渴望。
那多好玩!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化领悟,品尝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尝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爱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愿饶你。
它要拼命的!3、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捅马蜂窝》完美教案
《捅马蜂窝》完美教案《《捅马蜂窝》完美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
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设计: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人数较多、生源杂乱的大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
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活动步骤: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捅马蜂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一、教案背景引言马蜂窝是一种受到人们普遍畏惧的昆虫,它们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防御性。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面对马蜂窝这个问题,特别是当它们建立在人们活动频繁的地方时。
本教案将以“捅马蜂窝”这个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态特点、攻击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应对马蜂窝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的基本生态特点,包括种类、生活习性等;2. 了解马蜂窝的构成和建立原因;3. 了解马蜂攻击的原因和防御马蜂的措施;4.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应对马蜂窝存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马蜂简介a. 马蜂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黄蜂、胡蜂等;b. 马蜂的生活习性:包括筑巢、繁殖等。
2. 马蜂窝的构成和形成a. 马蜂窝的结构:介绍马蜂窝的外形、内部结构;b. 马蜂窝的建立原因:解释马蜂为什么选择某些地方建立巢穴。
3. 马蜂攻击和防御方法a. 马蜂攻击的原因:指导学生了解马蜂为何会攻击人类;b. 马蜂的防御方法: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应对马蜂袭击。
4. 应对马蜂窝存在的措施a. 发现马蜂窝时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发现马蜂窝的情况;b. 如何避免马蜂窝的建立:指导学生如何阻止马蜂选择在人们活动频繁的地方建立巢穴。
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1. 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马蜂为什么会攻击人类,并激发学生了解马蜂窝存在的需求。
2. 听课与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马蜂的基本生态特点、马蜂窝的构成形成原因以及马蜂攻击和防御方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马蜂窝存在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的方法,并汇报各组成员观点。
4.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马蜂和人类,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马蜂窝存在的现场,让学生切身体验应对马蜂窝存在的策略。
五、课堂讨论与总结1. 学生意见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应对马蜂窝存在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马蜂窝教案教材简析: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学情分析: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小主人“捅马蜂窝”的过程,还要仔细品读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一些动作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儿童性格特点的手法,同时也要仔细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文章,能简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
3,初步体会“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一提纲导学激趣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时候,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导纲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3,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谁干了什么事)二,合作互动小组讨论:展示评价:1,重点字音:蛰粘沉甸甸、罪孽一刹那2,重点字形:疙瘩痊愈指名读,齐读,正音。
3,词语理解:纠缠捣毁罪孽惊吓摇撼4,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儿时因为淘气捅马蜂窝挨蛰的故事质疑解难:找出我对马蜂感情变化的句子找出适当的词语加以概括“那多有趣!”“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
”“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惊吓的差点儿叫起来,慌忙跳开”“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我甚是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顽皮,好奇---迟疑,胆怯---惊恐,吃惊---悔恨期盼三,导学归纳:学生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指导:四,拓展运用拓展训练编题自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读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扣人心弦的。
3,感受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扣人心弦教学难点:感受我对马蜂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一、提纲导学激趣导入:问题导入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评价)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明白什么?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
出示导纲(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教师巡视。
二,合作互动小组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展示评价1、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
”失鬼(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一头闯进来。
”(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
(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我是怎样捅马蜂窝的?(1、)“我”作了哪些准备?出示: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理解相关动词。
“脱下‘蒙住”“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
(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指导下学生朗读这几句话。
(2、)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出示: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a 、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
”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气氛。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b、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3、)我明白了什么?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
(第8段)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质疑解难1、课文学习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预设:(1)文中许多心理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他有忏悔之心)2、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三,导学归纳学生归纳:本节课你的收获?教师指导:四、运用拓展拓展训练编题自练: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学生展示自编题。
作业:进行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板书设计2 捅马蜂窝强烈渴望→吃惊→盼望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海棠()窗檐()挨蜇()衣裳()瞻望()蛰伏()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只小虫_________ 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暗暗吃惊。
⑵又把两根竹竿_________ 起来,作为_________马蜂窝的武器。
⑶我开始有些_________,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A、竟连接、捣毁害怕B、却绑接、捅掉迟疑C、竟绑接、捣毁迟疑D、却连接、捅掉害怕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哪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这段文字对人物描写属于_________ 描写,全句表现了_________“我”怎样的感情?4、文中有两处对话描写,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话描写对“我”的思想行为产生的作用。
⑴奶奶和爷爷的对话:________________⑵爷爷和“我”的对话:_____________5、本文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二,阅读读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思考题。
[短文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fú fó)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piàn piān)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扬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
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拼音和词语,打上“√”。
2、在文中有一个aabc式的词语(翩翩起舞),请你照着写两个这样的词。
翩翩起舞3、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并仿写一句比喻句。
4、“我”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短文二] 鸡学游泳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
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奥(ào)秘。
第二天,鸡来到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用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
”1.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获救后鸡说的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领悟──()奥秘──()3.鸡学游泳却变成“落汤鸡”的原因是它一不会,二不会,三不能。
4.“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你同意鸡的看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