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生态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0507定稿)
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
为此,制定一份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防治污染态势逐步扭转,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
具体而言,到2025年,城乡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逐步实现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
二、工作方案1.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标准。
2.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特别是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不断推进执法追责,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全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强工业排放治理、交通尾气治理等,以达到减排降污、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4.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治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推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善断面水质,加强水资源保护。
5.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和修复机制,确保耕地、林地、草地资源的保护。
6.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节能减排,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7.发展生态环境产业鼓励土地流转,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三、实施措施1.建立严格的环保考核机制,对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制定考核结果的相关奖惩措施。
2.加强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试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3.完善环保基金管理机制,采取绩效考核制度,推动环保基金的投入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2023年生态环保联合整治行动方案
2023年生态环保联合整治行动方案一、背景与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决定在2023年启动生态环保联合整治行动。
该行动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联合行动,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二、行动方案2023年生态环保联合整治行动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加强对空气、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2.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明确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水源地等区域的保护要求。
加大对违法建设和资源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实施。
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行排污许可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4.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推动废弃物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各方共同参与生态保护。
5. 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众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6. 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加强与各地区和各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推动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的生态环境治理合作。
三、工作措施为了确保2023年生态环保联合整治行动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
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
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丽中国建设也稳步推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就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展。
一、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显著2023年,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工业污染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大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浓度大幅减少,大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其次,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中国加大了水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治理污水排放、加强水资源利用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中国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城市河流水质改善明显,一些湖泊和河流的生态恢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了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
同时,中国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保护者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
二、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稳步2023年,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稳步进展。
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
中国通过建设绿色城市、推进乡村振兴、保护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首先,在城市绿化方面,中国加大了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通过新建公园、植树造林和绿化产业发展等举措,中国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其次,在乡村振兴方面,中国加强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推广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措施,中国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乡村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活力。
此外,在自然景观保护方面,中国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09.19•【文号】环环评〔2023〕52号•【施行日期】2023.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3〕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要素保障,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环评制度衔接联动、优化环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及时推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闭环环境管理体系,发挥制度合力,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工作原则加强联动、提升效能。
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制度高效联动,发挥制度合力,拓展改革空间,优化环评管理,提升源头预防效能。
完善流程、保障发展。
统筹从宏观到微观、从源头到过程各项管理要求,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环评保障,提升环评效率和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
绿色引领、守牢底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加强宏观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引领、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守牢生态环保底线。
严格监管、注重实效。
加强与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联动,严格监督管理,推动责任落实,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生态环保要求落实到位。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总体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衔接更加顺畅,基层审批、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显著增强,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企业落实环评责任意识持续提升,环评工作进一步优化。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措施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和政策法规的建设。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相应立法工作,明确相关责任人,并规范各项行为。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完善现有法律框架,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持。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只有真实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计划和措施。
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排放。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各种节能降耗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四,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增强环保意识。
政府应当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生态治理提升年实施方案
生态治理提升年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制定了生态治理提升年实施方案,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为制定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我们将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
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将采取一系列修复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最后,我们将加强生态治理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加强对生态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动生态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为生态治理提升提供政策保障。
总的来说,生态治理提升年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08•【字号】长府办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长府办发〔2021〕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长春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长春市劣五类水体治理和水质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长春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8日长春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吉林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巩固我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完成“十四五”大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解决大气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力争达到84%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O3)浓度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8天以内。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氨排放控制1.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持续提高“五化”利用能力,重点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实施面积力争达到1024万亩;以秸秆变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饲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260万吨;稳步推进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成型燃料加工和燃煤供热锅炉生物质改造,实现利用量170万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制浆造纸等原料化利用,实现利用量0.3万吨;有序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扩大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发展秸秆基质育苗产业,实现利用量7万吨。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17•【字号】闽政办〔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4〕1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已经省委和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17日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对标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推动闽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到2025年,闽江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Ⅰ~Ⅱ类水质比例保持在86%以上,闽江干流国控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达到100%。
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市域与县域交界断面、入海河口断面总氮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总磷污染物浓度比2022年削减5%以上。
一、主要任务(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1.严格环境准入。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其中,水口库区坝址以上流域范围严控现有化工园区规模,原则上不再新增化工园区,新建化工项目应进入化工园区;开展现有化工园区复核,现有园区应结合产业特色,做专做优做精做强化工产业中下游,不得引进产业链上游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化工项目;园区外现有化工企业可进行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障安全的技改提升,并引导其逐步搬迁入园;禁止新建、扩建制革项目,严控制浆造纸、原料药、印染、电镀、农药、铅锌采(选)矿、化工、氟化工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变得尤为迫切。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才能守护碧水蓝天,构建美丽中国。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份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环境执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建立健全环境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权益。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形成震慑力,切实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
二、推进污染治理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
应加强对排放污染源的监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建设,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水质。
三、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应加大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恢复湿地、植被、水体等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推进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应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鼓励开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推动环境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是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应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六、加强环境监测评估环境监测评估是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估,及时掌握环境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法规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形成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治体系。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工作方案需综合考虑环境执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宣传教育、监测评估和法规强化等多方面内容,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构建美丽中国的未来。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09•【字号】宣政秘〔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双赢”目标。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聚焦七项重点任务,提升服务品质(一)强化规划目标引领。
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合理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科学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强化“三线一单”引领作用,确定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策略,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布局调整。
(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各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储备库。
持续开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培育创建工作,强化“绿色”企业排污指标、能源指标等资源要素保障。
以规划环评优化“一地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的规划和建设,全力推进合作区绿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对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支撑作用强、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PPP项目。
(三)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亩均效率评价实施意见,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
加快提升低效企业、淘汰企业落后产能,积极促进环境容量指标“腾笼换鸟”,实现环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按照市治庸问责办《关于“十个突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方案》(xx[20xx]xx号),现就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坚持“依法、高效、便民”的原则,以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发现早、查处快、整改好”的要求,从建立快速发现机制、处理机制、从下至上的责任体系以及严格追责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发现问题不及时、发现不报告、报告后不研究、研究后不处理、处理不问责、问责不落实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在湖泊污染治理方面,根据《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17-2030»,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水主、次、支干管收集系统,实现城区污水的全收集和全处理,杜绝污水直排入湖。
二、建立快速发现问题的机制按照渠道多样、迅速及时的标准,建立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快速发现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一)实行环境保护权属单位巡查发现制度。
环境保护权属单位将巡查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对热点区域每周巡查不少于1遍,非热点区域每月巡查不少于1遍,并落实巡查日志记载巡查情况。
环保执法部门不定期开展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巡查,及时发现涉嫌违法排污排放的行为。
(二)实行环境保护执法“网格化”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权属单位要在管理范围内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强化管理,及时制止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畅通环境保护投诉举报渠道。
保持环保举报热线电话畅通,24小时接受社会群众对违法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举报投诉。
三、工作重点1、垃圾集中清理分类。
按照至少“1名保洁员、1套保洁工具、1个保洁池”的标准组建村庄保洁队伍。
同时由村(社区)委会牵头,理事会负责,组织全体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彻底清除各类陈年垃圾,对废塑料制品、废橡胶制品、废布料和废纺织品等非有机垃圾,能再生利用的实行回收,不可回收利用的,采取集中处理。
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工作方案(2篇)
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工作方案一、背景说明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各地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有效的查处整改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二、工作目标1.建立全面、科学的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力度。
2.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加强各级环保部门和监管单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3.持续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的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同作战。
2.开展环境问题排查和隐患排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及时出台整改方案。
3.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置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四、工作方案1.建立环境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环境问题。
2.加强环境执法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执法效能和质量。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环保黑名单制度,对恶意违法企业进行限制和处罚。
4.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5.建立环境问题处置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五、工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2.完善环境执法监测设备,提高环保执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环境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六、工作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相信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将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更能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问题查处整改长效机制工作方案(2)一、指导思想以___关于环境保护和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环境保护工作系列会议精神,对照《___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中的重点目标任务、突___问题、薄弱环节和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事项中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涉水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制度性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消除河道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八乱现象,基本建成河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使全市河道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目标,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关于持续巩固生态优势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持续巩固生态优势的建议的提案尊敬的领导: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然而,正因为我们拥有生态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为了持续巩固我们的生态优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在此,我将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执行。
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行政执法的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体系,加强对空气、水体、土壤等重要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研究,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
第三,推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
为了持续巩固生态优势,我们需要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发展。
我们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为了持续巩固生态优势,我们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我们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环保理念和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宣传媒体、社会组织等途径,广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 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阶段
方案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
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揽子的方案,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要制定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包括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标明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特别是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的成效考核。
还要注重社会共治,决策者要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多方共识,才能推动方案的落实和实施。
应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惩罚,督促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让社会各界更清晰地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成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要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原则。
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还要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环保技术的升级,提高整体的环保治理效果。
要形成长期机制,实现长效治理。
环保工作不能只是一时的临时性任务,需要形成长期机制,制定长效措施,推动环保工作由"治标"转向"治本",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要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实现环保执法的全覆盖,健全环保工作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环保工作的稳定长效进行。
通过以上的方案,我相信我们可以巩固环保工作的成效,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环境保护部门的生态建设举措
环境保护部门的生态建设举措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建设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在推动生态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部门在生态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良好状态,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了大量针对性的举措。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划定生态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和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
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推动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公众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管。
其次,依法加强环境审批与执法,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鼓励和支持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经济增长。
三、加强生态教育与宣传为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环境保护部门加强了生态教育与宣传工作。
通过在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普及生态知识,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意识,增强个人责任感。
此外,组织开展各类环境宣传活动,如主题讲座、展览、环保公益活动等,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激发社会参与度。
四、加强国际合作环境保护部门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合作共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通过参与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并与他国共同制定生态建设的行动计划。
同时,在跨境环境污染治理、气候变化、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
总结起来,环境保护部门在生态建设方面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教育与宣传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积极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举措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举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举措。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监测和评估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公开监测结果。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环境评估的力度,对涉及环境的开发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防止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环境执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环境执法部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加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三、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是鼓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保护者的奖励和补助,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
五、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环境教育和宣传是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教育的投入,加强学校课程的环保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
综上所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举措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生态补偿政策、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方案 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阶段
方案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效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在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阶段,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方案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监管是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
我国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
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增加社会监督力度,从而促进环境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推进生态修复、保护项目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要加大对生态环境退化地区的治理力度,采取栽植树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生态退化地区,恢复生态平衡。
应严格保护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还应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保护好每一种生物的生存空间,形成生态系统的长效机制。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工作也是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举办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引导,是推进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的必要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制度,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做出经济补偿,引导各方加大环保投入。
可以加大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力度,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形成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巩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应加强环境监管、推进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加强环境教育和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引导等方面工作,才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格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生态格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格局的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目标1. 提升生态格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2.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平衡。
3. 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三、实施方案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 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加大生态修复投入,开展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生态产业的政策支持,提升生态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4. 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同时,加强对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1.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
2.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五、总结生态格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上述方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生态文明提质升级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提质升级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制定了生态文明提质升级实施方案,以期为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我们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首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其次,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严厉的法律制裁,有效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首先,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同时,加强对能源的节约和清洁利用,推动能源革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为了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首先,加强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的遵守意识。
同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宣传和展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典范和榜样,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我们将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
首先,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
其次,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生态城市和生态乡村的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报告巩固提升生态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市环保局积极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市政府张瑞平副市长的指导下,就“如何巩固提升生态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通过此次调研,市环保局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掌握了南安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建设做法及成效2009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着力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抓建设、搞整治、强监管,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
特别是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各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创建国家生态市(县级)的5项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于2013年1月14日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考核验收组考核验收,成为福建省首个通过生态市考核验收的县级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持续走在福建省、泉州市前列。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
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健全机制,全面推进生态南安建设。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南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南安市生态市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林业、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生态保护等“六大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实行目标责任制、一把手负责制、定期会议等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工业可循环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传统工业提质升级,加快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构建“发展平衡、结构优化、高端环保、技术引领、二三联动”的“5+1”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狠抓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决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措施,重点推进建陶业水煤气脱硫和含酚废水治理,以及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等工作。
着力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典型示范和带动,完成1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35家企业LNG替代任务,引导115家企业申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将清洁生产向全社会推广使用。
2009年,我市获得“省循环经济示范市”荣誉称号,豪联建材、闽发铝业等10家企业被确定为“十二五”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协进建材成为泉州市节能示范企业。
二是加强石材业污染整治和整合提升。
一方面,加大石材产业污染整治力度,关闭取缔“三无”石材企业及染板厂657家(次),并采取停电停产整治措施规范石材企业排污行为,全市经批准持证经营的1567家石材企业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回用,实现“零排放”。
另一方面,注重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筑饰面石材企业加工集中区11个、加工集中过渡区2个,总面积达83785.8亩,为石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石粉、碎石处置利用上,则采取供应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废物回收利用或集中运输填埋处置,并在全市推广使用以本地石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有效解决石粉、碎石“无处可去”难题。
同时,加强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的引进和扶持,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为期五年逐年递增,并对新引进落地的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给予优先供地。
目前,全市共有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年综合利用石粉和碎石可达210万吨,石粉综合利用率65%,碎石利用率90%以上,年产值达15.6亿元。
三是大力开展水暖产业配套生产环节——电镀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
2008年,我市专门成立晋江上游电镀企业搬迁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电镀企业搬迁计划、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并投资5.2亿元建成水头华源电镀集控区,全面完成晋江上游20家电镀企业搬迁入驻工作,消除了晋江上游饮用水安全隐患。
同时,注重电镀废水处理工作,在水头华源电镀集控区引进并使用国内最先进电镀废水“分质分流膜处理”技术。
目前,集控区内电镀废水经技术处理后,回用水可达60%以上,每年可减排电镀废水量170万吨,可回收镍、铜、铬、锌等重金属,回收价值达2000多万元。
(三)强化综合整治,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我市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流域限批政策,关停一批污染企业,确保饮用水安全。
加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28公里,安装1千多个聚乙烯一体化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建设35个垃圾收集中转站,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
制定畜禽养殖区划,33家大中型养猪场建成生化、沼气等综合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强化环保执法,关闭取缔小造纸、小化工等企业100多家,关停改造一批造纸和陶瓷企业,市级以上重点监控企业全部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
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与修复,2009年以来共完成21个乡镇(街道)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创建任务并均获命名,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56.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万亩,完成5处废弃矿区绿化,森林覆盖率达52.7%,全市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四)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我市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通过设置公益宣传牌、开设报纸电视等媒体专栏、举办“城市摄影大赛”和“画家走基层,丹青绘南安”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镇、村、学校和社区等层面大力普及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
积极开展基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建成绿色学校100多所,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民生态意识明显提升。
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与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缓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饮用水源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和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急需提高等方面。
今后,我市将以国家生态市通过考核验收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积极探索具有南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生态发展,优化空间开发布局,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水平;着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建设到位,严格环境准入门槛,防范环境风险,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力度,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深化生态市创建成果,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一)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保制度及目标管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结合南安市“一轴两城三带”发展格局分区域分标准分类别把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效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约束机制。
全面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促进领导干部思维转变,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的价值观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正确引导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讲成本、重质量、求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
将节能减排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作用,用规范的制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是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制度。
积极组织开展市长、乡镇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依照《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敏感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从构建和谐南安的角度出发,妥善协调晋江上下游乡镇的利益,按照“谁受益,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生态补偿原则,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把政府调控与市场化结合运作,利用制度创新实现生态环境的价值化管理,并积极探索“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不断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解决经济发展潜能的激活和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引导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生态敏感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流域干流及一级支流等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式收集处理垃圾和污水,有条件的区域应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可以选择人工湿地、氧化塘、聚乙烯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确保生态敏感区生活垃圾做到全收集全处理。
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投融资机制,全面开展农村科学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点线面”环境整治、家园清洁行动和生态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率,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严格农村工业项目环境准入,积极推进农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消解城市工业污染转移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抢抓泉州市成为国家级“金改区”和省级“综改区”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分享实体经济“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引导金融资本为调优整合产业结构服务,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壮大生态经济总量。
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合理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
严把项目建设的资源消耗关与环境保护关,提高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积极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与泉州及南安优势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环保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智造升级”工程,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节水工业,提高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能力。
抓好印染(漂染)、造纸、电镀、制革、建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重点加强滨海石材产业园区、光伏信息产业等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