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本人)
论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及对策
手势 、 体姿势) 。 身 等
最 后 ,在 训 练 与 指 导 的 同 时 需 解 决 好 学 生 的 就 业 心
221 授 法 。 要 在 课 堂 上 对 训 练 内 容 进 行 讲 解 . ..讲 主 让
长 时 间 不 用 , 其 他 同 学 四 处 奔 波 ; 坐 电 梯 时 , 梯 门 让 乘 电
一
开 , 一 拥 而 上 , 师 只 能 眼 看 着 学 生 “ 尘 而去 ”在 便 老 绝 ;
等 公 交 车 时 , 是 你 推 我 挤 , 到 座 位 为 止 … … 更 抢 2 .无 领 导 小 组 讨 论 法 。 该 方 法 对 于 考 察 和 训 练 学 .4 2 生 的 自信 心 、 取 心 、 任 感 、 活性 和 团 队 精 神 等 个 性 进 责 灵
论 过 程 中由施 测 者 进行 观 察并 在 结 束 后 给 出评 价 。其 目 的主 要 是考 察 学 生 的组 织 协 调能 力 、 导 能力 、 际 交往 领 人 的意 识 与技 巧 、 象 能 力 、 资 料 的利 用 能 力 、 论 说 服 想 对 辩
能力 , 及 非 言 语 的 沟通 能 力 ( : 部 表 情 、 调 、 速 、 以 如 面 语 语
方 面 的特 点及 风 格 有很 好 的效 果 。“ 领 导 ” 指 在 由学 无 是 生组 成 的讨论 小 组 中 . 测 者不 指 定 谁 是 领 导 . 加 讨 论 施 参
的 学 生 地 位 平 等 , 给 出 问 题 后 ,施 测 者 并 不 参 与 讨 论 过
程 。讨 论 时6 8 为一 组 , 间 一般 为 3 一3 分 钟 。 讨 — 人 时 O 5 在
此 起 彼 伏 、 态 歪 斜 , 耳 挠 腮 … … 姿 抓
浅谈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失范
浅谈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失范作者:赵子玉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10期[摘要]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更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主力军,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文明礼仪状况更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发展趋势,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雅称,然而,当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却不容乐观,同时存在着礼仪修养的失范,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成长,因此,在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和培养刻不容缓。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礼仪失范[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153-0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更迭的变迁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历史文明。
中国人崇尚礼节和道德,人们也常常把文明礼仪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准之一,对于个人而言,文明礼仪也就成为了他人评价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一个标准。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风气和传统道德文化也开始出现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文明友善的观点,来倡导人们团结友善,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社会文明的关键传播主体,他们有义务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但是目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外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学校和家庭的消极因素,使得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文明礼仪缺失的问题。
一、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际交往礼仪失范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很强调“自我”,而这种“自我”中心论也使得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冷漠、自私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待人接物上缺乏最基本的礼貌礼数,同时也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很难与人建立和谐友善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导致有的大学生不懂得谦让礼让,不懂得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也是这种消极的价值观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而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这种盲目的“自我”存在感让很多人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强烈的要求被尊重,被关爱,却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他们失去与周围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存在方式,而是一种具有必要和必需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礼仪素养的不良现象却较为普遍,形成了明显的现象,例如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不懂得感恩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对大学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和矫正这一现状,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缺失礼仪素养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成因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化。
许多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而随之而来的是彼此间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经常引起冲突,这也许是一种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不良的因素。
2. 教育缺陷尽管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并没有完全覆盖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很多时候,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指导。
这种教育缺陷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礼仪知识、认识和素养。
3. 人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很多年轻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看法和态度与传统习俗不一致。
他们认为传统的行为方式束缚了他们的自由,长时间的约束让他们感到压抑,同时,他们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去年轻化了工作并且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他们常常忽略了公共道德规范,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策1. 举办礼仪知识培训大学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礼仪培养,每逢校园重大宣传、活动等,可以通过举办礼仪培训来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意识、礼仪规范和礼仪技巧等。
举办这类培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校园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良好的校园礼仪。
例如,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规范文明行为和习惯。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社交礼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社交礼仪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文明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社交礼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例如言语不当、举止粗鲁、不辨是非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成才。
一、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1. 言语不当。
在与他人交往时,一些大学生经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习惯于使用粗言秽语,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 举止不雅。
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举止缺乏得体,例如在食堂大声喧哗、在图书馆大声讲话等,给其他人造成不便。
3. 礼貌缺失。
现代社会对礼仪的要求较高,但一些大学生对礼貌认识不深,缺乏基本的交际礼仪。
4. 修养不足。
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修养,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修养不够重视,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和矛盾。
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成批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个性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社交礼仪的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
3. 社会实践。
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和交往能力。
4. 自我修养。
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通过阅读、参与公益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交往能力。
5. 规范管理。
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制度惩罚。
培养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大学生本身也需要重视社交礼仪的培养和提升,自觉遵守社交规范,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人翁。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在某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缺失现象。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交媒体使用、教育体制和个人素养。
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社交礼仪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虚拟社交上,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合。
虚拟社交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社交方式,使得大学生追求即时的满足感。
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往往缺乏对于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和技巧,导致社交礼仪的缺失。
当前教育体制注重知识传授,而对于社交礼仪的培养教育相对较少。
大学课堂上,往往以知识技能为重,很少有教授关注学生的社交礼仪,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对于社交礼仪的培养。
而家庭教育方面,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关注的重点也往往放在学术成绩上,对于社交礼仪的传授相对较少,导致大学生在社交场合缺乏自信和应对能力。
个人素养的缺失也是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培养出良好的家教和自我约束能力,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律和自知之明,言行举止不当,对他人缺乏尊重和关切,进而影响了社交礼仪的展示。
在大学中创造更多的社交场合和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社交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社团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增强社交礼仪。
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
家庭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社交礼仪的培养,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倡导家风家训,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为大学生的社交礼仪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主要由于社交媒体使用、教育体制和个人素养等原因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教育、社交场合和家庭教育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和关注,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价值观,提高社交礼仪的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社交需求。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兴力量,他们在社交礼仪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缺失。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现状及其缺失原因,并提出培养途径,以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现象1. 社交礼仪的模糊认知在当代社会,社交礼仪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些大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要不失礼貌就可以了,对于细节方面的要求不够重视。
在社交场合吃饭时不懂得如何使用餐具,没有注意言行举止等,都显示了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的认知模糊。
2. 社交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习惯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沟通和互动,但他们在面对面的社交场合中却表现得比较拘谨和羞涩,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缺失。
部分大学生对社交礼仪持轻视态度,认为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重要,只要有能力和实力就可以了。
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忽略了在社交礼仪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出现了一定的缺失。
1. 家庭教育的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良好的社交礼仪教育,导致了在社交礼仪方面的表现不够成熟。
家长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或者是家长自身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够给孩子有效的示范。
2. 学校教育的疏忽一些学校在教育大学生时,更多地关注学术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社交礼仪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受到针对性的社交礼仪教育,导致了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缺失。
3. 社会环境的变革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和社交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对于传统社交礼仪的重视程度在下降。
一些大学生更加注重网络社交,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导致了在社交礼仪方面的缺失。
家长们应该重视对孩子的社交礼仪教育,给予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大学生礼仪缺失论文】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和推广
【大学生礼仪缺失论文】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和推广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和推广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和推广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
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
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XX年3月5日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中外交流、互动日趋频繁,不仅出国“公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自费旅游的中国人也渐成规模。
预计到2020年,将有一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前往全球各地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说,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出境旅游的最大游客来源国。
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外”都对这一趋势欢欣鼓舞,都对中国游客笑脸相迎。
据报道,在中国游客较常光顾的泰国,一些高级度假酒店已明言,不再接待中国旅行团。
某酒店工作人员被引述说:“以前我们接过一些中国团队,但这些中国游客在入住时经常在屋内吸烟,以致把房间的地毯烧出洞来;他们还在餐厅或电梯等场合大声喧哗,引来其他客人投诉。
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损失,后来我们就不接了。
”中国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地方形象,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引起了中国传媒的广泛批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做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礼仪是人们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出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现状礼仪是人们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泛滥,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随之出现了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等不良现象。
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尚未形成风气,却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要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加强并规范礼仪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礼仪素养。
一、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公共秩序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能够有效地规范公民行为,提高公民道德理性。
中华礼仪文化以尊重和仁爱为核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伦理,是中华儿女集体选择并创建的稳定文化模式,它以各种仪式和规范为依托,形成了重视人际关系、注重礼让和道德的社会共识,勾勒了中华民族公共秩序建设的规律,展示了中华民族公共文化的自信逻辑。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源源不断的生源涌入各个高校,如今的中国大学教育在逐渐实现大众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显著的问题,大部分生源的综合礼仪素养难以保障,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此起彼伏:逃课、迟到、污言秽语、不尊师重道等,一些有关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新闻报道也是源源不断,从总体来看如今大学生综合礼仪素养呈下滑趋势。
现在的企业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时,已经不再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的文明礼仪修养。
大学生要想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脱颖而出,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1、自身礼仪意识淡薄。
论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及对策
论当代大学生礼仪的缺失及对策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策略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郑”的美称,“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现代社会,礼仪是一个人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代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礼仪的作用,其次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几点引导策略,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引导策略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其素质与修养水平对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重要影响。
当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礼仪缺失的问题,学校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采取教育策略,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礼仪的作用(一)形成和谐人格。
礼仪规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掌握良好的礼仪规范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规范行为举止,促进身心健康。
当前,一些大学生容易受生活挫折、人际关系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运用礼仪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其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其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增强适应能力。
大学生并未真正踏人社会,社会化程度不高。
一些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因为不懂“规矩”而碰壁,此处的“规矩”是指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学习礼仪规范,掌握必要的社会规则,能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增强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化。
(三)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管理关系是构成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提高大学生待人接物的水平,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最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论当代在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 第 l 期 00年 7
论 当代 在校大 学 生礼 仪 素养缺 失现 象
王 万 宝
( 昌工 程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9 ) 南 江 3 O 9
3 如 何 加 强 大 学 生 礼 仪 教 育
如上所述 , 多 的原因导致 了大学生 礼仪素养 的缺失 , 诸 我 想 , 然 我 们 知 道 了 原 因 , 就 必 然 要 去 寻 找 解 决 的 办 既 那
法。
l 当前大学 生的礼仪 素养现状
“ 尊师重教” 我 国传统礼 仪 的一个 重要 方 面 , 是 可是 如
我 国 是 五 千 年 的 文 明 古 国 , 有 优 良 的文 明 礼 貌 传 统 , 富 素 有 “ 仪 之 邦 ” 美 称 。 灿 烂 的 传 统 文 化 , 造 就 了 中华 礼 的 也 民族 一 套 基 本 和完 善 的礼 仪 制度 。 礼 仪 起 源 于 原 始 社 会 , 原 始 社 会 中 、 期 ( 旧 石 器 在 晚 约 时代) 出现 了 早 期 礼 仪 的 萌 芽 。 整 个 原 始 社 会 是 礼 仪 的 萌 芽时期 , 仪 较 为 简单 和虔 诚 , 不具 有 阶 级 性 。内容 包 礼 还 括 : 定 了 明确 血缘 关 系 的婚 嫁 礼 仪 ; 制 区别 部 族 内 部 尊 卑 等 级 的 礼 制 ; 祭 天 敬 神 而确 定 的 一 些 祭 典 仪 式 ; 定 一 些 在 为 制 人们 的 相 互 交 往 中表 示 礼 节 和 表 示 恭 敬 的 动 作 。 在 现 在社 会 生 活 中 , 们 常 常 把 礼 仪 看 作 是 一 个 民 族 人 精 神 面貌 和凝 聚 力 的 体 现 , 文 明礼 貌 程 度 作 为 衡 量 一 个 把 国家 和 民族 是 否发 达 的 标志 之 一 , 由此 可 见 礼 仪 的 重 要 性 。 同时 , 于 一个 国 家 而 言 , 礼 仪 的 教 化 方 面 , 少 年 的 教 对 在 青 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 近代史上著 名 的政治 活动 家、 蒙思 想 家、 育 家 、 启 教 史 学 家 和 文 学 家 梁 启 超 先 生 曾在 《 年 中 国说 》 少 中有 这 样 一 段 话 : 少 年 独 立 则 国 独 立 , 年 自由 则 国 自 由 , 年 雄 于 地 “ 少 少 球 , 国 雄 与 地 球 , 年 胜 于 欧 洲 , 国 胜 于 欧 洲 。 换 而 言 则 少 则 ” 之 , 是 少 年 如 果 有 高 的素 质 和 修 养 , 么 对 于 这 个 国家 也 就 那 是 异 常有 希 望 的 。 大学生作 为中国青 少年 社会 的主流 , 以说 , 一定 的 可 在 程 度 上 , 学 生 代 表 了祖 国 的 未 来 。我 想 , 国 际 的 大 形 势 大 在 下, 大学 生 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 少 , 倘若 呈现 匮乏 和缺失 的现象 , 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 那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1—28O 1 7—1 8 2 1 ) 70 5一 1 不 良”使 得 身 份 和 所 作 所 为 有 极 大 的反 差 。 , 2 2 社 会 现 实 的 负面 影 响 .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加个人魅力以及提升职业形象。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社交礼仪的缺失现象。
本文将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缺失与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快节奏生活方式有关。
现代科技,特别是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更注重虚拟社交而忽视了面对面的真实社交。
大学生们习惯于在虚拟社交中使用各种表情符号和缩写,导致他们在真实社交中表达能力的下降和对场合礼仪的忽视。
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缺失也与缺乏相关教育和培训有关。
当代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社交礼仪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未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不了解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要求,包括面试礼仪、餐桌礼仪等。
大学和社会应加入对社交礼仪的教育内容。
大学可以设立相关的选修课程,教授学生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要求,包括交流技巧、形象管理等。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专门的社交礼仪培训班或工作坊,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
个人应增强对社交礼仪的意识并主动学习。
大学生可以自觉关注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练习和提升。
家庭也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重社交礼仪的培养。
家庭是个人社交礼仪最早的培养场所,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他人、微笑、礼貌用语等。
社会应该加强对社交礼仪的宣传和推广。
媒体可以开展宣传活动,报道优秀的社交礼仪示范者,让大众认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社会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比赛等形式,让大学生有机会实践和提升社交礼仪。
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通过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个人的自觉学习,家庭的培养和社会的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交礼仪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社交礼仪的缺失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社交场合中,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甚至有些粗俗和不文明的现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尴尬。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和培养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的缺失1.1 言行举止不够得体很多当代大学生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缺乏基本的礼貌和修养。
在谈话中经常打断别人发言,不注重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这就会给人一种不尊重他人的感觉。
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谈笑风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给人一种不文明的印象。
1.2 沟通方式不恰当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缺失还表现在沟通方式上,他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使用不文明的语言,恶意攻击他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在面对面交流时,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谈话内容浅显乏味,缺乏深度和思考,不能和他人进行高素质的交流。
1.3 社交场合不礼貌在社交场合,有些大学生对于他人的行为举止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比如在餐桌上乱丢垃圾,不注意用餐礼仪等,给人一种不文明的感觉。
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缺失的表现。
2.1 增强自身修养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比如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注意个人仪表等,这些都是培养良好社交礼仪不可或缺的部分。
2.2 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向学生普及社交礼仪知识,让学生了解怎样在社交场合表现得体,如何进行高品质的交流。
学校也应当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3 健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交礼仪的评价体系,及时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方面的指导和规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进行改进。
2.4 学习社交礼仪知识大学生应当注重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了解在不同场合如何得体地表现自己,同时也要了解他人的文化习惯和礼仪规范,尊重他人。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第一篇: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陷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象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也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的外在表现。
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因此礼仪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品行修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当今大学生的礼仪情况怎么样呢?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文明礼仪还过得去,但也存在着几个普遍的礼仪缺陷。
第一个就是手机的礼仪问题。
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有手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几乎人手一部。
手机虽说可以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如果使用不正当也会造成礼仪问题。
例如很多大学生在上课、开会、升旗等需要安静和严肃对待的场合玩手机,这是对老师、演讲者和国旗的不尊重,同时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没有好处。
再如上课、开会和听报告的时候,老师、领导和主持人都会要求同学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但往往都会有不听劝告的人,这就导致了课程、会议和演讲被手机铃声打断,这是对讲话者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同学对自己的不尊重。
体现你这个人文明素养差,这也会不利于以后的就业。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呢?首先我认为是大学生的对手机在什么场合应该怎么使用的不了解,其次是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礼仪观念淡薄。
还有就是现在大学生精神文明生活较空虚,易被手机吸引,常沉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不可自拔。
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开设关于手机礼仪的讲座或课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怎么正确的使用手机,学生要提高自我的约束能力,要多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多看能丰富个人文化涵养的书进而丰富个人的精神文明生活,不要沉迷与玩手机中。
第二个就是礼貌问题。
许多大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称呼他人,总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满嘴粗口,喜欢还给人起绰号。
论当代大学生失仪之象失礼之本
( 3 ) 自为之 自律 ,自觉之 能动。由 于家庭 以孩子为 中心 .对其错误 过分地
容忍 ,甚至对于一个已成年 的大学 生仍
然过分地溺爱 ,使其集体观念 淡薄 .缺 乏团 队精 神 ,淡 化 了对 基 本 素 质 的重 视 ,淡化了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而对外
来 文 化 过 分 崇 拜 、过 分 追 逐 , 当代 部 分
生活主要还是在学 习中度过 ,同学 们经 常在一起交 流 ,最珍 贵的财富莫过 于 同 学之间 的友情 。在朝 夕相处 中.不 礼貌 的行为 也 时 有 发 生 。如 :① 不 尊 重 同 学 。不主动 与会 面同学打招呼 .背 后说
一
系 ,又有 区别 。德是仪 之本 ,是调 整人
与 人 ,人 与 社 会 之 间 的 行 为 规 范 之 基 。
神上 的培 养 与教育 ,导致孩 子或多或 少
地 产 生 畸形 的价 值 观 。
忧 ,因此 ,当务之急 .礼仪 教育必须 成 为素质教育 的一部分 。
一
同时 ,当代 中国的教育 只注重学 生
的知 识 水 平 ,导 致 整 个 神 会 忽 视 了学 生 的 道 德 思 想 礼 节 教 育 。 以德 育 人 才 是 教 育 最 基 础 的 理 念 。恰 恰 是 在 基 础 教 育 中 德 育 缺 失 导 致 学 生 升 人 大 学 后 仍 然 不 能
全 然 不 知 ,不 明 白 自己 的 真 正 缺 失 。没
有 目标 的生活 ,没有 自律的生 活 ,没有
自觉 的 生 活 ,就 不 能 自我 严 格 要 求 ,就 没 有 进 步 ,没 有成 长 。 一 旦 如 此 ,大学 生 活有 何 意 义 ?
( 2 ) 不 友 者 ,弃 其 之 资 也 。大 学
浅谈大学生礼仪的缺失
浅谈大学生礼仪的缺失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礼仪对我国乃至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正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荀子也提出:“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家无礼而不宁”。
“礼”既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之基础,也是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
当今,礼仪已经成为一种既是人们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约束人们外在的一种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个人的基本素养,更能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
知书达理、待人以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是道德修养和文化教养的综合表现,通过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内容的运用程度,可以反应出其本身教养的高低和道德水平。
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因此,全面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深入探索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措施,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渗透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大学生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生中不懂礼、不守礼、不尚礼的现象比比皆是,比较严重。
目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主要有如下表现:课堂礼仪: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心安理得,无视课堂秩序,随便说话,看无关杂志书刊,接发手机短信,玩游戏,公然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等等。
图书馆礼仪:无视馆内安静秩序,大声喧哗,随便接打手机,在读者自修室和阅览室呼呼大睡,任意污损书刊,甚至归为己有。
食堂礼仪:就餐时任意插队,就餐后餐桌上、餐椅上、地面上一片狼藉,缺乏应有的待客就餐礼仪常识。
宿舍礼仪:宿舍卫生状况令人头疼,起床后不叠被,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任意浪费水电。
还有开会、打电话、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男女交往等等许多场合和情景存在的礼仪缺失,如不尊敬师长,有的同学路遇老师视而不见,也不让路,横冲直撞;到老师办公室,有的同学不请自进,不知道如何打招呼。
浅析当代大学生课堂礼仪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浅析当代大学生课堂礼仪“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也当把这种礼仪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从课堂礼仪这一小事做起,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很多课堂礼仪缺失的现象,对造成课堂礼仪缺失的原因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意志力的磨练、教师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三种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礼仪缺失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
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新一代,我们不仅在“大礼”上要博学洽闻,在一些小的方面也要做到一心一意。
列如我们在课堂上要养成一些好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上应该遵循的礼仪。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礼仪问题,一直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
我们且不论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堂礼仪怎么样,我们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我们的课堂礼仪做的怎么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与重视。
近期,我们最近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堂礼仪的调查研究。
我们采用网络调查法对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的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于此次调查的结论,我们将从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大学生课堂礼仪现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
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课堂礼仪修养现状却令人堪忧: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在课上玩手机、吃零食、听音乐看电影、做其他课作业等课堂礼仪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十分严重。
论当代大学生失仪之象失礼之本-2019年文档
论当代大学生失仪之象失礼之本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身在礼仪之邦的我们,更应该知书识礼,以礼待人。
然而,如今大学生不懂礼貌、不文明的现状着实堪忧,因此,当务之急,礼仪教育必须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一、初现失仪之风(1)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在上课铃响后,一些学生仍然说话、吃早餐等,各自做各自的事,完全忽视老师等待着上课时焦急的表情。
在上课的过程里,睡觉、听歌、玩手机、发短信,高声讨论更是家常便饭,让老师在讲台的这片舞台上,上演着无趣的独角戏。
下课铃响后,老师都还在讲课,学生们早已经冲到教室门口。
如今的一些大学生把老师的批评指正当成“耳边风”,当老师误解他们时,学生们很少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老师谈谈心,找合适的机会解释说明。
上课迟到时,不喊报告不经允许就径直走向座位。
就算是向老师询问不解时,也常常打断老师的讲解。
学生跟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之风渐渐衰退,又何来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不友者,弃其之资也。
大学生活主要还是在学习中度过,同学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朝夕相处中,不礼貌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女口:①不尊重同学,不主动与会面同学打招呼,背后说一些人的坏话;②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没有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③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评头论足,给其取外号;④男女间交往没有相互尊重,乱开玩笑或是伤害同学自尊。
这些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要知道,生活处处显人品,细节往往决成败。
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微妙,也许,因为一句温暖的话,从此多了一个交心的朋友。
(3)不礼者,失之其德也。
在校期间,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以及学习娱乐时,不注重自身形象的行为比比皆是:①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书架上书籍阅读完毕后不归位;②在集体活动时大声喧哗,乱丢垃圾;③在食堂就餐时不按照秩序排队买饭菜,不能根据自己的饭量合理买饭,从而浪费粮食。
从中看出,当今大学生对道德修养、礼仪规范不重视,不认为这些基本道德是求职必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现象浅析
摘要: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因此,全面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索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有效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列举了当前大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现象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导致大学生礼仪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缺失;对策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亦即:“不学礼就没有社会立足之地。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
礼仪之美成为一种礼仪文化、一种价值观、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这些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艰难的求索。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大学生也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表现出谦和、勤勉、尊敬长辈等民族特质。
然而,现今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却不容乐观,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存在着礼仪修养的缺失,这种缺失具体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细节等方面。
例如,乱穿马路,闯红灯,争相挤乘电梯;在公共场合有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能力;不会问候,不懂谦让,不尊重师长;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类行为,与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有大学生人格“单面化”与礼仪规范“多面性”的冲突。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
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这其中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影响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中、小学这一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大学前的阶段,一些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已经有所缺失。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新鲜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
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年轻一代越来越崇尚过“洋节”就是一个证明。
礼仪的产生发展存在着与其他文化背景的礼仪相融合的过程,但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又何来面向世界呢?
(三)、大学生人格“单面化”与礼仪规范“多面性”的冲突。
新世纪大学生对待学习
刻苦努力,勤于思考,注重效率。
但是,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一切以为将来消费作投入准备。
这些为了功利的目的对专业知识的过分追求,对实用化价值取向的过分强调,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上是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单面化”趋势严重。
然而,礼仪规范所体现的是:遵守、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真诚和适度等“多面性”原则,它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功利化的目的使大学生们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谋职而将自己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于智力性教育。
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忽视和冷落。
这样,势必造成受教育者科学知识的掌握与道德品质的养成、礼仪规范的领略与人文素养的获得之间的无情脱节。
二、切实改变礼仪缺失现象的对策
(一)、倡导现代礼仪教育理念
"礼"的教育,不以行为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重在培养人格。
"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训练,而应着重内在意识的培养。
“内仁外礼”,“仁”是“爱”,“仁者爱人”。
“礼”的在内在精神是“情”、是“爱”、是“敬”,是人格的“尊严”。
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相比,现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格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人作为其立足点和出发点。
因此,在传统礼仪教育的同时,重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营造良好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说明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品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一个好的老师,一本好的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叫做礼。
所以,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强化中小学礼仪教育的早期投入,美化人际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营造社会礼仪氛围,礼仪教育就一定会结出硕果。
古人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国家安定的前提。
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是靠人们的自觉、靠社会舆论来维护的。
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礼仪道德规范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克制的能力,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提升大学生礼仪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三)、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
礼仪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重在落到实处。
因此礼仪教师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应联系现实生活、具体环境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们对礼仪知识得以消化掌握,运用礼仪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请学生联系切身体会谈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校园的某一特定场所构思一块富有哲理且符合礼仪规范的警示牌;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个性风格的社交名片等等。
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
“不学礼,无以立”,以大学生
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大学生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仪表,培养大学生完善独立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优良个性,是当代大学礼仪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
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
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对于“礼仪”的界定笔者欲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社会学的角度上分析,礼仪指所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由仁慈、忠孝、礼仪等概念组成,目的在于通过强调一些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应尽责任与义务的规范来稳定社会秩序,治国安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礼仪是体现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特殊语言,体现了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和价值观、世界观[2] 。
其次,从教育学的角度上看,“礼仪”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内在的道德要求,并将这种学习外化为一种行为的程序。
由此可见,礼仪修养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素质总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通过“礼仪”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文化教养的综合表现。
礼仪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有效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性工程。
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已经深深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递着华夏儿女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但是在今天,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各种礼仪已经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如何吃饭、如何穿衣、如何说话等都成为我们的难题,致使生活处于一种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