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文档 (3)
2021年高三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2021年高三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a1b0026fff705cd170a2c.png)
2021年高三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焰色反应是元素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能与酸反应产物中有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A.氢氧化铁与氢硫酸反应:Fe(OH)3+3H+===Fe3++3H2OB.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3++N O↑+3H2OC.磁性氧化铁与浓盐酸反应:Fe3O4+8H+===Fe2++2Fe3++4H2OD.溴化亚铁溶液与氯水反应:2Fe2++4Br-+3Cl2=2Fe3++2Br2+6Cl-5.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 ② ③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B.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C.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D.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铜与足量的硫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 AB.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 N AC.0.5 mol NO2气体降温后颜色变浅,其所含的分子数仍然为0.5 N AD.1molFeCl3和沸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数目为N A7.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CH3COOH 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b点处有:c(CH3COOH)+c(H+)=c(OH﹣)B.图2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醋酸,Ⅱ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c>b>aC.图3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D.由图4得出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溶液的pH至4左右8.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已知X、Y、Z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M>X>Y>ZB.对应氢化物的沸点:M>Z>Y>XC.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Z>X>Y>MD.XY2与MY2溶于水都能得到对应的酸9.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H=﹣197kJ•mol﹣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通入2mol SO2和1mol O2达平衡时,放热Q1;向另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SO2和0.5mol 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2=2 Q1 B.Q2<Q1<197 kJ C.Q2=Q1<197 kJ D.以上均不正确10.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CH3COOH K=1.7×10﹣5HCN K=4.9×10﹣10H2CO3K1=4.3×10﹣7,K2=5.6×10﹣11A.H2CO3、HCO3﹣、CH3COO﹣、CN﹣B.HCO3﹣、CH3COOH、CN﹣、CO32﹣C.HCN、HCO3﹣、CN﹣、CO32﹣D.HCN、HCO3﹣、CH3COO﹣、CN﹣11.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电化学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A.若X为直流电源,Y为铜棒接正极,则Fe棒上镀铜B.若X为直流电源,Y为碳棒接负极,则Fe棒被保护2-移向Fe棒C.若X为电流计,Y为锌棒,则SO4D.若X为导线,Y为铜棒,则Fe棒发生还原反应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生活中使用的漂白粉和肥皂都是混合物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⑤水玻璃、有色玻璃和果冻都是胶体⑥汽油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1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三模)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三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ecda3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3.png)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三模)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NaOH B.CaCl2C.H2SO4D.NO2 2.以下仪器常用于过滤的是A.B.C.D.3.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碳中和的试验场,这其中从清洁能源到环保材料,化学高科技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平衡的状态,植树造林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CO2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速滑竞赛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C.运动员使用的可降解餐具用聚乳酸制造,聚乳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场馆的照明、运行均由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有利于实现碳达峰4.下列反应与方程式相符的是A.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B.溶于稀硝酸得蓝色溶液,C.丙烯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将浓度均为的和溶液按体积比混合:5.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H2O2的电子式:B.的VSEPR模型:C.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图:D.空间填充模型:6.X、Y、Z、M和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中核外电子有8种运动状态,Y元素在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Z与M元素相邻,M和Q基态原子核外有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熔点:晶体Z>晶体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气态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YQ晶体中Y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Q离子有6个7.2-甲基环戊醇可作为合成橡胶、塑料和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中的软化剂和增塑剂。
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化合物B的结构,推测过程I依次发生了加成反应、水解反应B.试剂1选择的试剂为NaOH醇溶液,反应条件是:加热C.化合物C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液体D.过程Ⅲ中,化合物C与水反应时可能生成多种组成相同的有机产物8.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是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等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材料,目前制备纯钛的新型工艺是“熔盐直接电解脱氧法”,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作阳极,电极反应为B.产生22.4LCO2(标准状况)气体时理论上可以制得2mol金属TiC.Cr-Al电热棒上的电势高于石墨电极上的电势D.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电源,a为Pb电极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22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解析版
![2022届高三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ee0e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4.png)
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科技冬奥”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奥会火炬“飞扬”以耐高温碳纤维为外壳,吉祥物“冰墩墩”以聚乙烯为原材料,碳纤维和聚乙烯均为有机高分子材料B.冬奥会采用氢燃料电池车,并开发了全新的车载光伏发电系统,体现了“绿色出行”的理念C.冰场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比传统的氟利昂人工制冷技术更加节能、环保D.冬奥会上采用紫外杀菌技术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消毒,这是利用紫外线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答案】A【解析】A.碳纤维由碳单质构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项错误;B.采用氢燃料电池车,产物是水,无污染,光伏发电能源清洁,体现了“绿色出行"的理念,B项正确;C.传统制冷剂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机组更环保,C项正确;D.紫外线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D项正确;答案选A。
2.由废铁屑制取FeSO4·7H2O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用装置乙加快废铁屑的溶解C.用装置丙过滤得到FeSO4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FeSO4·7H2O【答案】D【解析】A.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Na2CO3溶液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能够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热纯碱溶液去除油污能力增强,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FeSO4和H2,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可用装置乙加快废铁屑的溶解,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根据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过滤装置,可将难溶性固体过滤除去,得到的滤液为FeSO4溶液,C能达到实验目的;D.FeSO4中的Fe2+易被氧化,且蒸干后得不到结晶水,因此应该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而不能采用蒸发结晶方法,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2019-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d184bffe4733687f21aaba.png)
2019-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铝是电解质,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取铝B.可以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C.利用纯天然纤维,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材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2.(6分)(xx•广西校级模拟)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整个反应中△H=E1+E3﹣E2﹣E4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三种化合物中B最稳定3.(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4.(6分)(xx•四川)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L﹣1)反应后溶液的pHc(HA)c(KOH)①0.1 0.1 9②x 0.2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mol/L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5.(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1和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12H6Br6B.有机物1和2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1和2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D.有机物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有机物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6.(6分)(xx•四川)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下,0.2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 AB.室温下,1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7.(6分)(xx•宁夏二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降低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③pH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b.C6H5ONac.NaHCO3d.NaOH,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b、c、a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则c(Na+)=2c(SO42﹣)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 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 h;水的离子积为K w;则三者关系为:K a•K h=K w⑥甲、乙两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已知甲溶液pH是乙溶液pH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其归纳正确的是()A.全部B.③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④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8.(14分)(xx•广西校级模拟)已知如图中物质M是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阴离子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X具有漂白性,Y 为碱性气体,W是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铁做阳极电解M溶液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2)写出工业上制备Y气体,并生产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4)若A是某元素的一种常见酸性氧化物,则A的化学式为;其用途为.(写出一种即可)(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6)标准状况下,反应⑥中生成11.2L W时转移的电子数.(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9.(15分)(xx•广西校级模拟)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是为.(2)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列式计算实验a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c.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实验a和c的平衡转化率:αa为、αc为.10.(14分)(xx•宁德模拟)硝酸铝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在实验室中,硝酸铝必须与可燃物分开存放,是因为硝酸铝具有.A.可燃性B.氧化性C.还原性(2)用Al作电极电解HNO3溶液制取Al(NO3)3,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查资料得知:当Al(NO3)3溶液pH>3时,铝元素有多种存在形态,如Al3+、2+、+等.写出2+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4)用硝酸铝溶液(加入分散剂)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①(CH2)6N4水溶液显碱性.请补充完整下列离子方程式.(CH2)6N4+H2O⇌HCHO++OH﹣②经搅拌Ⅱ,pH下降的原因是.③凝胶中含有的硝酸盐是.(K sp=1.3×10﹣33;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可认为这种离子在溶液中不存在)④煅烧过程主要发生如下转化.凝胶勃母石(γ﹣AlOOH)γ﹣Al2O3α﹣Al2O3)煅烧过程中样品的失重率(TG%)随温度变化如图.凝胶煅烧失重曲线有明显的三个阶段:(ⅰ)a~b段:失重率82.12%;(ⅱ)b~c段:失重率9.37%;(ⅲ)c~d段:失重率几乎为0.转化Ⅱ对应的失重阶段是(填序号ⅰ、ⅱ、ⅲ),转化Ⅲ开始的温度是.【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1.(15分)(xx•广西校级模拟)(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①除S外,其余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③已知CN﹣与N2为等电子体,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①H2S:,②ClO4﹣:.(4)下列图象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如图1,试判断NaCl 晶体结构的图象是.(5)在Ti的化合物中,可以呈现+2、+3、+4三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偏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的化学式是,其中Ti4+的氧配位数为.【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12.(xx•孝感二模)HPE是合成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RCH2COOH②+RCl→+NaC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D的结构简式为.(2)C+E→F的反应类型为.(3)M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各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4)写出G+M→HPE的化学方程式.(5)X是G的同分异构体,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X共有种,写出其中一种X的结构简式.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b.遇FeCl3溶液发生颜色反应c.X不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d.1mol X最多能和3mol NaOH反应.xx年广西柳州市柳铁一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铝是电解质,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取铝B.可以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C.利用纯天然纤维,禁止使用化学合成材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应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B、提纯蛋白质的方法为盐析,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能;C、化学合成材料对造福人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合理利用;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解答:解:A、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应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故A错误;B、提纯蛋白质的方法为盐析,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能,故B错误;C、充分开发利用纯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浪费了资源,不属于绿色消费,故C错误;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容易形成酸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的是晶体类型的判断、蛋白质的性质、合成材料以及酸雨的成因等,难度中等.2.(6分)(xx•广西校级模拟)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整个反应中△H=E1+E3﹣E2﹣E4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三种化合物中B最稳定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B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B→C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结合能量的高低解答该题.解答:解: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整个反应中△H=(E1﹣E2)+(E3﹣E4)=E1+E3﹣E2﹣E4,故B正确;C.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D.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象可知,C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易错点为B,注意把握反应热的计算.3.(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C.洗涤沉淀时(如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图1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二氧化硫和与酸性高锰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洗涤沉淀时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走,重复步骤两到三次;D.乙醇和水是互溶的.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图1装置;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二氧化硫和与酸性高锰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硫,用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洗涤沉淀时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走,重复步骤两到三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D.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做碘水分离的萃取剂,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气体的制备、物质分离提纯等操作,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难度不大.4.(6分)(xx•四川)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L﹣1)反应后溶液的pHc(HA)c(KOH)①0.1 0.1 9②x 0.2 7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mol/L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室温下,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A和KOH混合(忽略体积变化),溶液呈碱性,说明该酸是弱酸,A.根据盐的类型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B.根据电荷守恒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C.当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要使等体积的酸和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酸的浓度应大于碱的浓度;D.根据电荷守恒确定离子浓度关系.解答:解:室温下,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A和KOH混合(忽略体积变化),溶液呈碱性,说明该酸是弱酸,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c(OH﹣)>c(H+),水的电离较微弱,所以c(A﹣)>c(OH ﹣),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c(OH﹣)﹣c (H+)=c(K+)﹣c(A﹣)=mol/L﹣10﹣9 mol/L,故B错误;C.当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要使等体积的酸和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酸的浓度应大于碱,根据物料守恒得c(A﹣)+c(HA)>0.1 mol/L,故C正确;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溶液呈中性,即c(OH﹣)=c(H+),则c(K+)=c(A﹣),中性溶液中水的电离较微弱,所以c(A ﹣)>c(OH﹣),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根据电荷守恒和微粒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易错选项是C,难度较大.5.(6分)(xx•广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1和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12H6Br6B.有机物1和2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1和2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D.有机物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有机物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1和2分子式都为C12H6Br6,但结构不同,1含有苯环,2含有碳碳双键,结合苯、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解答:解:A.有机物1和2的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都为C12H6Br6,是同分异构体,故A 正确;B.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卤素原子所连的碳相邻的碳要有氢原子,有机物1满足条件,而有机物2与卤素原子所连的碳相邻的碳没有氢原子,不满足条件,故B错误;C.化合物1具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不可能公平面,故C错误;D.因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物1中含有苯环,但苯环中没有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之间独特的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但如果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根据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有机物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机物2含有6个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本题着重于有机物的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结构特点以及官能团的性质,难度不大.6.(6分)(xx•四川)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下,0.2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 AB.室温下,1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 A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5NH4NO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及分子数;B.氢氧化钠溶液的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3mol/L;C.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1mol氧气得到4mol电子;D.该反应中,铵根离子中的氮原子被氧化成氮气,硝酸根离子中部分氮原子被氧化成氮气,生成4mol氮气转移了15mol电子.解答:解:A.0.2mol铁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mol,根据电子守恒,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N A,故A错误;B.室温下,1L pH=13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3mol/L,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所以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10﹣13N A,故B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 氧气完全反应得到4mol电子,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 A,故C错误;D.该氧化还原反应中,生成4mol氮气转移了15mol电子,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1mol氮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选项D为难点和易错点,注意正确分析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情况.7.(6分)(xx•宁夏二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降低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③pH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b.C6H5ONac.NaHCO3d.NaOH,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b、c、a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则c(Na+)=2c(SO42﹣)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 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 h;水的离子积为K w;则三者关系为:K a•K h=K w⑥甲、乙两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已知甲溶液pH是乙溶液pH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其归纳正确的是()A.全部B.③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④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①强酸稀释时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1:10;③根据同浓度时的碱性强弱比较;④根据电荷书恒判断;⑤利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判断;⑥如pH之和等于14,等体积混合可等于7.解答:解:①强酸溶液全部电离,加水稀释后,溶液中H+离子浓度一定都降低但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①错误;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1:10,故②错误;③四种盐的水溶液均显碱性,同浓度,碱性强弱顺序为d>b>c>a,故pH相等的四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b、c、a,故③正确;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溶液中存在c(NH4+)+c(Na+)=2c(SO42﹣),则c(Na+)<2c(SO42﹣),故④错误;⑤水解和电离为可逆过程,Ka=,Kb=;则有K a•K h=K w,故⑤正确⑥当pH之和等于14时,则混合液pH=7,故⑥正确.综上,符合题意选项为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以及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和计算,题目难度中等.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8.(14分)(xx•广西校级模拟)已知如图中物质M是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阴离子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X具有漂白性,Y 为碱性气体,W是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铁做阳极电解M溶液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阴极有气泡生成.(2)写出工业上制备Y气体,并生产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3H2↑.(4)若A是某元素的一种常见酸性氧化物,则A的化学式为SiO2;其用途为光导纤维.(写出一种即可)(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NaClO+2NH3═NaCl+N2H4+H2O.(6)标准状况下,反应⑥中生成11.2L W时转移的电子数N A.(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推断题.分析:M是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说明含有钠元素,阴离子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所以阴离子为第ⅤⅡA族元素,所以M为NaCl,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氢气、氢氧化钠,X具有漂白性且由B和D反应得到,即由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得到,所以X为次氯酸钠,由于C和D又能反应,所以,D为氯气,C为氢气,B为氢氧化钠,Y为碱性气体,则Y为氨气,W 是由二氧化氮和Z反应后的产物,所以含有氮元素,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则W为氮气,(1)若用铁做阳极电解,阳极铁被氧化,阴极生成氢气;(2)Y为氨气,工业用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继续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硝酸;(3)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能与NaOH反应,则A应为Al;(4)若A是某元素的一种常见酸性氧化物,要得到白色胶状沉淀,则A应为SiO2;(5)NaClO和N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H4;(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电子转移数.解答:解:M是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说明含有钠元素,阴离子元素最高正价与它的负价代数和为6,所以阴离子为第ⅤⅡA族元素,所以M为NaCl,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氢气、氢氧化钠,X具有漂白性且由B 和D反应得到,即由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得到,所以X为次氯酸钠,由于C和D又能反应,所以,D为氯气,C为氢气,B为氢氧化钠,Y为碱性气体,则Y为氨气,W是由二氧化氮和Z反应后的产物,所以含有氮元素,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则W 为氮气,(1)若用铁做阳极电解,阳极铁被氧化,阴极生成氢气,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为氢氧化亚铁,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阴极有气泡生成;(2)Y为氨气,工业用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继续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硝酸,涉及反应有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 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N2+3H22NH3;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能与NaOH反应,则A应为Al,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3H2↑;(4)若A是某元素的一种常见酸性氧化物,要得到白色胶状沉淀,则A应为SiO2,其用途为光导纤维,故答案为:SiO2;光导纤维;(5)NaClO和N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H4,化学方程式NaClO+2NH3═NaCl+N2H4+H2O,故答案为:NaClO+2NH3═NaCl+N2H4+H2O;(6)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2H4═3N2+4H2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知,每转移8mol电子时,会产生3molN2,所以当产生11.2L(即0.5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故答案为:N 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用框图设问可以考查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能根据题眼正确判断化合物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水作反应物,容易漏写,为易错点.9.(15分)(xx•广西校级模拟)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是为AX3(l)+X2(g)=AX5(s)△H=﹣123.8kJ•mol﹣1.(2)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列式计算实验a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1.7×10﹣4mol•L﹣1•min﹣1.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bca(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c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α=2(1﹣)×100%;实验a和c的平衡转化率:αa为50%、αc为40%.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熔沸点判断出常温下各物质状态,根据生成物与放出热量的关系,计算出反应热,再据此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①根据v=计算出反应速率;②根据到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再根据图象中的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出条件的改变;③对于气体来讲,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进而求得转化率的表达式及具体的值;解答:解:(1)因为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为液态,AX5为固态,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AX3(g)+X2(g)=AX5(s)△H=﹣123.8kJ•mol﹣1,故答案为:AX3(l)+X2(g)=AX5(s)△H=﹣123.8kJ•mol﹣1;(2)①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即n o=0.4mol,总压强为160KPa,平衡时总压强为120KPa,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n,根据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n=0.30mol,AX3(g)+X2(g)⇌AX5(g)初始(mol)0.20 0.20 0平衡(mol)0.20﹣x 0.20﹣x x(0.20﹣x)+(0.20﹣x)+x=0.30x=0.10v(AX5)==1.7×10﹣4mol/(L•min),故答案为:=1.7×10﹣4mol•L﹣1•min﹣1②根据到abc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为:b>c>a;与实验a相比,b实验到达平衡的时间变小,但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所以为使用催化剂;c实验到达平衡时总压强变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考虑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是升高温度所导致的,。
【高三化学试题】新高考模拟练(三)
![【高三化学试题】新高考模拟练(三)](https://img.taocdn.com/s3/m/89b4562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6.png)
新高考模拟练(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P 31Cl 35.5Ti 48Mn 55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所涉及的实验操作为蒸馏的是()A.制取食盐: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大晒盐B.制青蒿素: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C.精制酒精: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D.精制砒霜: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2.从石油原料到口罩的生产过程中,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利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消毒243W、X、Y、Z、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B.W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WC.简单离子半径:Q->Y2->Z+D.常温下,XW3Q为气态,且X、W、Q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4.研究发现,在CO2低压合成甲醇的反应(CO2+3H2===CH3OH+H2O)中,Co氧化物负载的Mn氧化物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Co和Mn都属于金属晶体B.CO2和CH3OH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C.该反应中H2做还原剂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与之紧密相邻的CO2分子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B.装置乙探究酒精脱水生成乙烯C.装置丙制备乙酸乙酯并提高产率D.装置丁分离乙醇和水6.双烯酮是精细化学品染料、医药、农药、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助剂等的原料。
下列关于双烯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4H4O2B.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C.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7.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6cf5fb9ec3d5bbfd0a74a3.png)
2020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三)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P-31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A.Fe2O3 B.Cu2O C.HgS D.Cu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共价键数均为0.4N A的白磷(P4)和甲烷的物质的量相等B.1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1.2N AC.2g H2分别与足量的Cl2和N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 AD.1mol Fe(OH)3与含3mol HI的溶液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所含I−的数目为3N A9.苯乙烯的键线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只有和B.苯乙烯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C.苯乙烯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D.苯乙烯的二氯代物有14种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Z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大的。
2021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
![2021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8feda202768e9950e73856.png)
2021年高三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一、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节日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D.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1.5NAB.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C.常温常压下,7.8 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8 NAD.在含Al3+总数为NA 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为3NA3.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CO2的2倍(相同条件),该有机物中氧原子以“”结构存在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A.2种B.4种C.6种D.8种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6;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质子数的两倍.下列有关这四种元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R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更高B.X与Z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碱性C.只有Y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D.X、Y、Z、R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5.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a、b都是铜做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 2H2SO4+2Cu+O2↑B.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 OH﹣C.当燃料电池消耗2.24L 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2mol e﹣D.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CHO+H2O﹣2e﹣═HCOOH+2H+6.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B 将纯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一定浓度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酸性:H2SO4>H2CO3>H2SiO3C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D 试管a出现白色沉淀,试管b出现黄色沉淀溶度积:K SP(AgCl)>K SP(AgI)A.A B.B C.C D.D7.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 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H2SO4(浓)+NaBr NaHSO4+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有关数据见下表:乙醇溴乙烷溴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色液体密度/(g•cm﹣3)0.79 1.44 3.1沸点/℃78.5 38.4 59(1)A装置的名称是.(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3)给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4)给A加热的目的是,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主要目的是.(5)为了除去产品中的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选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A.氢氧化钠B.碘化钾C.亚硫酸钠D.碳酸氢钠(6)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g.①在上述提纯过程中每次分液时产品均从分液漏斗的(上口或下口)取得.②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9.以某菱锰矿(含MnCO3、SiO2、FeCO3和少量Al2O3等)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可获得碳酸锰粗产品.(已知:K sp(MnCO3)=2.2×10﹣11,K sp[Mn(OH)2]=1.9×10﹣13,K sp[Al(OH)3]=1.3×10﹣33)(1)滤渣1中,含铁元素的物质主要是(填化学式,下同);加NaOH调节溶液的pH 约为5,如果pH过大,可能导致滤渣1中含量减少.(2)滤液2中,+1价阳离子除了H+外还有(填离子符号).(3)取“沉锰”前溶液amL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作催化剂)和过量的1.5%(NH4)2S2O8溶液,加热,Mn2+被氧化为MnO4﹣,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煮沸5min[除去过量的(NH4)2S2O8],冷却至室温.选用适宜的指示剂,用b mol•L﹣1的(NH4)2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H4)2Fe(SO4)2标准溶液V mL.①Mn2+与(NH4)2S2O8反应的还原产物为(填化学式).②“沉锰”前溶液中c(Mn2+)=mol•L﹣1(列出表达式).(4)其他条件不变,“沉锰”过程中锰元素回收率与NH4HCO3初始浓度(c0)、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锰元素回收率越(填“高”或“低”),简述原因.②若溶液中c(Mn2+)=1.0mol•L﹣1,加入等体积1.8mol•L﹣1 NH4HCO3溶液进行反应,计算20~40min内v(Mn2+)=.10.乙二醛(OHC﹣CHO)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Ⅰ.工业生产乙二醛(1)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2)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①已知:OHC﹣CHO(g)+2H2(g)⇌HOCH2CH2OH(g)△H=﹣78kJ•mol﹣1K12H2(g)+O2(g)⇌2H2O(g)△H=﹣484kJ•mol﹣1K2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的△H=kJ•mol﹣1.相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②当原料气中氧醇比为1.35时,乙二醛和副产物CO2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温度在450~495℃之间和超过495℃时,乙二醛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Ⅱ.乙二醛电解氧化制备乙醛酸(OHC﹣COOH)的生产装置如图2所示,通电后,阳极产生的Cl2与乙二醛溶液反应生成乙醛酸.(3)阴极反应式为.(4)阳极液中盐酸的作用,除了产生氯气外,还有.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氢化铝钠(NaAlH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入少量Ti的NaAlH4在150℃时释氢,在170℃、15.2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NaAlH4可由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NaAlH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2)NaH的熔点为800℃,不溶于有机溶剂.NaH属于晶体,其电子式为.(3)AlCl3在178℃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标明配位键).(4)AlH4﹣中,Al的轨道杂化方式为;例举与AlH4﹣空间构型相同的两种离子(填化学式).(5)NaAlH4晶体中,与Na+紧邻且等距的AlH4﹣有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g•cm ﹣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NaAlH4晶胞底心处的Na+被Li+取代,得到的晶体为(填化学式).(6)NaAlH4的释氢机理为:每3个AlH4﹣中,有2个分别释放出3个H原子和1个Al 原子,同时与该Al原子最近邻的Na原子转移到被释放的Al原子留下的空位,形成新的结构.这种结构变化由表面层扩展到整个晶体,从而释放出氢气.该释氢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化学-选修4】12.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碍血栓扩展,其结构简式为:醋硝香豆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 +H2O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2)从A到B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5)关于E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吸收峰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和Ec.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d.存在顺反异构(6)写出G的结构简式.(7)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①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xx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节日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D.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考点】焰色反应;合成材料;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分析】A.塑料和橡胶都是高分子聚合物;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果汁能使蛋白质凝聚而沉淀;C.焰色反应为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D.浓盐酸易挥发,HCl和氨气反应冒白烟.【解答】解:A.塑料和橡胶都是高分子聚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B.因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果汁能使蛋白质凝聚而沉淀,且牛奶不是酸,则不是酸碱之间的反应,故B错误;C.焰色反应为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则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故C正确;D.浓盐酸易挥发,HCl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现象为冒白烟,因此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故D正确;故选B.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1.5N AB.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2N AC.常温常压下,7.8 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8 N AD.在含Al3+总数为N 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为3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B.粗铜中含有还原性强于铜的杂质铁、锌,电解过程中优先放电;C.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硫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摩尔质量都是78g/mol;D.铝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溶液中部分发生水解.【解答】解:A.标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粗铜中含有活泼性较强的铁、锌等杂质,电解时铁、锌杂质先放电,且铁摩尔质量小于铜的64g/mol,锌的摩尔质量大于铜的摩尔质量,所以阳极减少6.4g,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2mol,故B错误;C.7.8g Na2S和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过氧化钠中阳离子为过氧根离子,硫化钠中阴离子为硫离子,则0.1mol混合物中含有0.1mol阴离子,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 A,故C正确;D.铝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溶液中部分发生水解,在含Al3+总数为N A的AlCl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 A,故D错误;故选:C.3.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CO2的2倍(相同条件),该有机物中氧原子以“”结构存在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A.2种B.4种C.6种D.8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据此计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含有,可能我二弟所酸,也可能为酯类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4×2=88,相对质量为44,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4,残基为C3H8,(1)若该有机物为羧基,只有2种:正丁酸和异丁酸;(2)若该有机物为酯,则有4种: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共6种,故选C.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6;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质子数的两倍.下列有关这四种元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R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更高B.X与Z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碱性C.只有Y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D.X、Y、Z、R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6;X、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质子数的两倍,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2,Y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X为H元素,Z为Na元素,Y为O元素,R为S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解答该题.【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6;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质子数的两倍,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应为2,Y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则X为H元素,Z为Na元素,Y为O元素,R为S元素,A.Y为O元素,对应的氢化物含有氢键,沸点较高,故A错误;B.X与Z组成的化合物为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C.S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等,故C错误;D.O、Na对应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D错误.故选B.5.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a、b都是铜做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 2H2SO4+2Cu+O2↑B.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 OH﹣C.当燃料电池消耗2.24L 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2mol e﹣D.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HCHO+H2O﹣2e﹣═HCOOH+2H+【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分析】左边装置是酸性甲醛燃料电池,原电池放电时,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右边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是电解池,连接负极的a电极是阴极,连接正极的b电极是阳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当a、b都是铜做电极时,形成电解精炼装置,阳极Cu失电子,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故A错误;B.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故B错误;C.当燃料电池消耗2.24L甲醛气体时,由于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下,所以无法计算甲醛的物质的量,则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燃料电池工作时,甲醛在负极上失电子生成甲酸,则负极反应为:HCHO+H2O﹣2e﹣═HCOOH+2H+,故D正确;故选D.6.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B 将纯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一定浓度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酸性:H2SO4>H2CO3>H2SiO3C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D 试管a出现白色沉淀,试管b出现黄色沉淀溶度积:K SP(AgCl)>K SP(AgI)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先滴加硝酸酸化,可氧化SO32﹣、HSO3﹣;B.根据强酸制备弱酸;C.氯气可与NaBr、KI反应;D.硝酸银过量,不发生沉淀转化.【解答】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先滴加硝酸酸化,可氧化SO32﹣、HSO3﹣,且白色沉淀还可能为AgCl,原溶液可能存在银离子,而检验硫酸根离子应选盐酸酸化,故A错误;B.根据强酸制备弱酸,可证明酸性:H2SO4>H2CO3>H2SiO3,故B正确;C.氯气可与NaBr、KI反应,则该实验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故C错误;D.硝酸银过量,不发生沉淀转化,应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碘化钠,故D错误.故选B.7.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 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A.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B.点③中pH=7,则c(OH﹣)=c(H+);C.根据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分析;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解答】解: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 (Na+)+c(H+),而且c(OH﹣)<c(H+),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c(CN﹣),故A错误;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c(Na+)=c(CH3COO﹣)>c(H+)=c(OH﹣),故B错误;C.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HCN)+c(CN﹣)=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CH3COOH)+c(CH3COO﹣)=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故C正确;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在③中Na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总物质的量相同,由于醋酸根离子要水解,所以c(Na+)>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CH3COOH)+c(H+),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H2SO4(浓)+NaBr NaHSO4+HBr↑,CH3CH2OH+HBrCH3CH2Br+H2O.有关数据见下表:乙醇溴乙烷溴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深红色液体密度/(g•cm﹣3)0.79 1.44 3.1沸点/℃78.5 38.4 59(1)A装置的名称是三颈烧瓶.(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能使浓硫酸顺利流下.(3)给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A中发生了副反应,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2HBr+H2SO4(浓)Br2↑+SO2↑+2H2O (4)给A加热的目的是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生成的溴乙烷气化分离出来促进平衡移动,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主要目的是吸收SO2、Br2、HBr防止空气污染.(5)为了除去产品中的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C(选填序号)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A.氢氧化钠B.碘化钾C.亚硫酸钠D.碳酸氢钠(6)粗产品用上述溶液洗涤、分液后,再经过蒸馏水洗涤、分液,然后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后过滤,再将所得滤液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分约10.0g.①在上述提纯过程中每次分液时产品均从分液漏斗的下口(上口或下口)取得.②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53.3%.【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A仪器的名称;(2)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流下;(3)在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的情况下,浓硫酸与溴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和二氧化硫,会使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4)给A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蒸出溴乙烷;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溴化氢、溴等可以用稀NaOH溶液吸收;(5)根据溴乙烷和溴的性质,逐一分析能够和溴化氢反应且不能和溴乙烷反应试剂,注意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6)①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分液都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②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根据产率=×100%计算.【解答】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A仪器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2)滴液漏斗可以使漏斗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相等,使浓硫酸顺利流下,而分液漏斗没有这个功能,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使浓硫酸顺利流下;(3)在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的情况下,浓硫酸与溴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和二氧化硫,会使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反应方程式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故答案为:2HBr+H2SO4(浓)Br2↑+SO2↑+2H2O;(4)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高于38.4℃溴乙烷全部挥发蒸馏出来,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溴化氢、溴等会污染空气,所以可以用稀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生成的溴乙烷气化分离出来促进平衡移动;吸收SO2、Br2、HBr防止空气污染;(5)A.氢氧化钠,加氢氧化钠会引起溴乙烷水解,故A错误;B.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加碘化钾会引入碘单质杂质故B错误;C.加亚硫酸钠只与溴反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C正确;D.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和溴单质、溴乙烷反应,故D错误;故选C;(6)①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分液都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故答案为:下口;②10mL乙醇的质量为0.79×10g=7.9g,其物质的量为0.172mol,所以理论制得溴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72mol,其质量为18.75g,所以溴乙烷的产率=×100%=53.3%,故答案为:53.3%.9.以某菱锰矿(含MnCO3、SiO2、FeCO3和少量Al2O3等)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可获得碳酸锰粗产品.(已知:K sp(MnCO3)=2.2×10﹣11,K sp[Mn(OH)2]=1.9×10﹣13,K sp[Al(OH)3]=1.3×10﹣33)(1)滤渣1中,含铁元素的物质主要是Fe(OH)3(填化学式,下同);加NaOH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如果pH过大,可能导致滤渣1中SiO2、Al(OH)3含量减少.(2)滤液2中,+1价阳离子除了H+外还有Na+、NH4(填离子符号).(3)取“沉锰”前溶液amL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作催化剂)和过量的1.5%(NH4)2S2O8溶液,加热,Mn2+被氧化为MnO4﹣,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煮沸5min[除去过量的(NH4)2S2O8],冷却至室温.选用适宜的指示剂,用b mol•L﹣1的(NH4)2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H4)2Fe(SO4)2标准溶液V mL.①Mn2+与(NH4)2S2O8反应的还原产物为SO42﹣(填化学式).②“沉锰”前溶液中c(Mn2+)=mol•L﹣1(列出表达式).(4)其他条件不变,“沉锰”过程中锰元素回收率与NH4HCO3初始浓度(c0)、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锰元素回收率越高(填“高”或“低”),简述原因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溶液中c(CO32﹣)度越大,根据溶度积K sp(MnCO3)=c(Mn2+)×c(CO32)可知溶液c(Mn)越小,析出的MnCO3越多.②若溶液中c(Mn)=1.0mol•L,加入等体积1.8mol•L﹣1 NH4HCO3溶液进行反应,计算20~40min内v(Mn2+)=0.0075mol/(L.min).【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菱锰矿用稀硫酸溶解,MnCO3、FeCO3、Al2O3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SiO2不反应,酸性条件下,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MnO2还原生成Mn2+,调节溶液的pH,使Fe3+、Al3+完全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过滤分离,滤渣1为SiO2、Al(OH)3、Fe(OH)3,滤液中存在MnSO4、硫酸钠等,加入碳酸氢铵得到MnCO3,过滤分离,滤液2中含有硫酸铵、硫酸钠等.(1)滤渣1中,含铁元素的物质主要是氢氧化铁;加NaOH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如果pH过大,可能导致滤渣1中氢氧化铝、二氧化硅溶解;(2)滤液2中含有硫酸铵、硫酸钠等;(3)①Mn2+被氧化,(NH4)2S2O8中S元素还原为硫酸根;②由Mn元素守恒、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关系式:Mn2+~MnO4﹣~5Fe2+,结合关系式计算;(4)①由图可知,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锰元素回收率越高;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越大,根据溶度积可知溶液c(Mn2+)越小;②若溶液中c(Mn2+)=1.0 mol•L﹣1,加入等体积1.8 mol•L﹣1NH4HCO3溶液进行反应,混合后NH4HCO3溶液浓度为0.9mol/L,为图象中d曲线,根据回收率可以计算△c(Mn2+),进而计算20~40 min内v(Mn2+).【解答】解:菱锰矿用稀硫酸溶解,MnCO3、FeCO3、Al2O3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SiO2不反应,酸性条件下,加入MnO2将Fe2+氧化为Fe3+,MnO2还原生成Mn2+,调节溶液的pH,使Fe3+、Al3+完全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过滤分离,滤渣1为SiO2、Al(OH)3、Fe(OH)3,滤液中存在MnSO4、硫酸钠等,加入碳酸氢铵得到MnCO3,过滤分离,滤液2中含有硫酸铵、硫酸钠等.(1)滤渣1中,含铁元素的物质主要是Fe(OH)3;加NaOH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如果pH过大,可能导致滤渣1中SiO2、Al(OH)3溶解,导致滤渣1中SiO2、Al(OH)3减小,故答案为:Fe(OH)3;SiO2、Al(OH)3;(2)滤液2中含有硫酸铵、硫酸钠等,+1价阳离子除了H+外还有:Na+、NH4+,故答案为:Na+、NH4+;(3)①Mn2+被氧化,(NH4)2S2O8中S元素还原为SO42﹣,故答案为:SO42﹣;②由Mn元素守恒、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关系式:Mn2+~MnO4﹣~5Fe2+,则n(Mn2+)=n(Fe2+),所以c(Mn2+)==mol/L,故答案为:;(4)①由图可知,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锰元素回收率越高,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溶液中c(CO32﹣)度越大,根据溶度积K sp(MnCO3)=c(Mn2+)×c(CO32﹣)可知溶液c(Mn2+)越小,析出的MnCO3越多,故答案为:高;NH4HCO3初始浓度越大,溶液中c(CO32﹣)度越大,根据溶度积K sp(MnCO3)=c(Mn2+)×c(CO32﹣)可知溶液c(Mn2+)越小,析出的MnCO3越多;②若溶液中c(Mn2+)=1.0 mol•L﹣1,加入等体积1.8 mol•L﹣1NH4HCO3溶液进行反应,混合后NH4HCO3溶液浓度为0.9mol/L,为图象中d曲线,20~40 min内△c(Mn2+)=1mol/L ××(50%﹣20%)=0.15mol/L,则20~40 min内v(Mn2+)==0.0075mol/(L.min),故答案为:0.0075mol/(L.min).10.乙二醛(OHC﹣CHO)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Ⅰ.工业生产乙二醛(1)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3CHO+4HNO33OHC﹣CHO+4NO↑+5H2O.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生成的NO会污染空气,硝酸会腐蚀设备.(2)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①已知:OHC﹣CHO(g)+2H2(g)⇌HOCH2CH2OH(g)△H=﹣78kJ•mol﹣1K12H2(g)+O2(g)⇌2H2O(g)△H=﹣484kJ•mol﹣1K2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的△H=﹣406kJ•mol﹣1.相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②当原料气中氧醇比为1.35时,乙二醛和副产物CO2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反应温度在450~495℃之间和超过495℃时,乙二醛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升高温度,主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温度超过495℃时,乙二醇大量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副产物.Ⅱ.乙二醛电解氧化制备乙醛酸(OHC﹣COOH)的生产装置如图2所示,通电后,阳极产生的Cl2与乙二醛溶液反应生成乙醛酸.(3)阴极反应式为2H++2e﹣=H2↑.(4)阳极液中盐酸的作用,除了产生氯气外,还有增强导电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电解原理.【分析】(1)催化剂是硝酸铜、反应物是乙醛和稀硝酸,生成物是乙二醛、NO和水,根据反应式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该反应中需要具有腐蚀性是酸,且生成有毒气体NO;(2)①OHC﹣CHO(g)+2H2(g)⇌HOCH2CH2OH(g)△H=﹣78kJ•mol﹣12H2(g)+O2(g)⇌2H2O(g)△H=﹣484kJ•mol﹣1将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 (g),△H进行相应的改变,方程式相减其平衡常数相除;②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大于495℃二氧化碳产率增大;(3)该电解池中,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4)增强溶液导电性.【解答】解:(1)在Cu(NO3)2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硝酸被还原为NO,反应方程式为:3CH3CHO+4HNO33OHC﹣CHO+4NO↑+5H2O,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生成的NO会污染空气,硝酸会腐蚀设备,故答案为:3CH3CHO+4HNO33OHC﹣CHO+4NO↑+5H2O;生成的NO会污染空气,硝酸会腐蚀设备;(2)①﹣OHC﹣CHO(g)+2H2(g)⇌HOCH2CH2OH(g)△H=﹣78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将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得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 (g),△H=(﹣484kJ•mol﹣1)﹣(﹣78kJ•mol﹣1)=﹣406kJ/mol,化学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406;;②主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温度超过495℃时,乙二醇大量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副产物,使乙二醛产率降低,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主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温度超过495℃时,乙二醇大量转化为二氧化碳等副产物;(3)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附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62575de80d4d8d15a4f98.pn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化学试卷(三)[考生注意]:本试卷分为必修模块卷和选修模块卷。
必修模块卷为全体考生必做。
选修模块卷含选修l 《化学与生活》、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模块作答。
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一12 0一16 Mg--24 A1--27 CI--35.5 Ca 一40必修模块卷(必修《化学1》必修《化学2》)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中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A .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B .鲜奶中加入添加剂提高含氮量C .竹笋用二氧化硫气体漂白D .用小苏打做发酵粉2.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不作为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 、二氧化硫B 、 二氧化碳C 、 二氧化氮D 、可吸入颗粒物3. 146C 在考古学和医学上有着广泛用途,下列有关146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14B .中子数为6C .质量数为8D .电子数为6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电子层数B .核电荷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6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分子式:C 2H 5OHB .N 2分子的结构式:N =NC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A. B. C.D.D.苯的结构简式:C6H6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Si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②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③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乙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都正确8.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 g/mL,沸点约55 o C,分离水和丙酮时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蒸发B.分液C.过滤D.蒸馏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H2SO4+2NaOH=Na2SO4+2H2O B.2NaHCO3△Na2CO3+CO2↑+H2OC.NH3+HCl=NH4C1 D.CuO+H2△Cu+H2O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B.电脑cpu芯片材料的主要成分是SiC.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混合物D.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11 .离子方程式OH-+H+=H2O中的OH-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 A.Al(OH)3B.Ca(OH)2C.Na2CO3 D.NH3.H2O12.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13.下列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是( ) A.乙酸B.苯C.丙烯D.乙醇14.要使Al2(SO4)3溶液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B.氨水C.盐酸D.Ba(OH)2溶液15.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Fe单质反应生成FeCl3B.工业上常用H2和Cl2直接化合的方法生产氯化氢以制得盐酸C .实验室常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 2以避免污染D .氯水中真正起漂白、杀菌、消毒作用的微粒是其中的Cl 2分子16.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熔点:SiO 2>H 2O >CO 2B .热稳定性:HCl >HBr >HIC .酸性强弱:H 2SiO 3<H 2CO 3<H 2SO 4D .原子半径:Na <Mg <Al17.苯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NO 2NO 2HO ++H 2O ,该反应属于 ( )A .取代反应B .中和反应C .加成反应D .复分解反应18.下列能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B .滴加盐酸时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C .溶于水后滴加Ba (OH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 .溶于水后滴加沉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19.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单质与氧气一步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 .Fe 3O 4B .NOC .Na 2O 2D .SO 32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单质的粒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D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21.下列四个试管中,发生如下反应:Zn+2HCl=ZnCl 2+H 2↑,产生H 2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2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gO 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N AB .1 mol 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 AD .1L 1 mol/LBaCl 2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 A23..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81af0ccbff121dc368316.png)
2020-2021学年度(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人说“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周礼》记载“煤饼烧砺(贝壳)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 C.晶体硅是“信息革命”的支柱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下,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B. 12g石墨中含有C个数与C—C键的个数比为1:2C. 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 AD. 9.2gNO2、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原子总数为2N A3.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过滤D.分液4.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D.Fe3+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B.0.1 mol·L-1 Na2CO3溶液:K+、Ba2+、NO-3、Cl-C.0.1 mol·L-1 FeCl3溶液:K+、NH+4、I-、SCN-D.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CuO + H2Cu + H2O B.2KMnO4 K2MnO4 + MnO2+O2↑C.Fe2O3 + 3CO 2Fe + 2CO2D.NaOH + HCl = NaCl + H2O7.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7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3/2O2(g)CO2(g)+2H2O(l)△H= -726.4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g)△H= -1452.8 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 -726.4 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g)△H= + 1452.8 kJ/mol8.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山东省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化学试题3解析原卷
![山东省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化学试题3解析原卷](https://img.taocdn.com/s3/m/27d1222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1.png)
山东省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化学试题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N14 12 O 16 S 32 Cl 35.5 V 51一、选题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研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食用油中添加叔丁基对苯二酚作抗氧化剂B .谷物酿酒是利用淀粉水解产生乙醇的原理C .“杯酚”分离C 60、C 70是利用分子识别原理D .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铁水防止高温下铁与水反应2.高分子化合物在材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波吸收材料()能使溴水褪色B .阻燃材料()由苯酚和甲醇缩聚制得 C .合成消声瓦()的单体均存在顺反异构 D .合成芳纶()的单体核磁共振氢谱峰数、峰面积之比均相同 3.《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纯碳原子18环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24O 6 C 20O 2 C 18A .C 18中可能存在大π键B .C 18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 .C 20O 2和C 18都是非极性分子D .C 24O 6和C 20O 2二者的C 原子杂化种类相同 4.X 、Y 、Z 、W 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位于同一主族,Y 、Z 、W 处于同一周期。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基态Z 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同周期中W 电负性最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CO ―――-2CO →-4CO ―――→-2COA.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Z<Y<WH YO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34C.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最稳定D.第一电离能:Z<Y<W<X5.(2023届山东烟台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实验室通过反应2NO+Na2O2=2NaNO2制备NaNO2。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3 含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3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486e79ec3d5bbfd0a7487.png)
化学试卷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Na-23 S-32 Cu-64 Br-80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
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氘气(D2)中含有0.5NA个中子B、1L0.1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0.1NA个氢离子C、电解精炼铜时,若电路中转移0.2NA个电子,则阳极质量一定减少6.4gD、NO2和H2O反应每生成2molHNO3时,被还原的NO2分子数为NA个2、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依次为6、7、1、3。
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溶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B、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C、四种元素离子半径:c>d>a>bD、c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是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1.5mol/L 100ml的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mol Cl2: 2I- + Cl2= I2+ 2Cl-B、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CO32-+ H+=HCO3-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3NH4+D、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 2ClO-+ SO2+ H2O = SO32-+ 2HClO4、分子式为C9H12的芳香烃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的数目为()A、8种B、 16种C、 22种D、24种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B.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Zn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CH3COONa溶液,既能减慢反应这率,又不影响H2的生成C.将PH=a十l的氨水稀释为pH=a的过程中,变小D、常温下,向浓度为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H,混合溶液的pH=77、25℃时,在25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CH3COOH 溶液,溶液的pH与醋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的横坐标a=12.5B、C点时溶液中有:c(Na+)>c(CH3COO-)>c(H+)>c(OH-)C、D点时溶液中有:c(CH3COO-)+c(CH3COOH)=2c(Na+)D、曲线上A、B间的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c(CH3COO-)>c(Na+)>c(OH-)>c(H+)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2 L0.5 mol • 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 A9、用FeCl3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e3+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C.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10、如上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 溶液的U 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K 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 ++2e→H 2↑B .K 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 逐渐升高C .K 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K 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 N A 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 气体1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 2++2OH -+2H ++SO 42—=BaSO 4↓+2H 2OB .酸性介质中KMnO 4氧化H 2O 2:2MnO 4-+5H 2O 2+6H +=2Mn 2++5O 2↑+8H 2OC .等物质的量的MgCl 2、Ba(OH)2和 HC1溶液混合:Mg 2++2OH -= Mg(OH)2↓D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 4+2H 2O -2e -= PbO 2+4H ++SO 42—1213、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8H 8O 3,遇FeCl 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
高三下学期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高三下学期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e17c0dfab069dc51220183.png)
故答案为:B。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
人教版高三
化学
高考前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 O 16 Na 23Cl 35.5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室温下并不是标准状况,22.4 L CO2中所含原子总数小于3 NA,A错误;
B.Na2O2中含有Na+和 ,故78 g Na2O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NA,B正确;
C.上述反应中,Na2O2中O由-1价转化为0价,故生成1 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C错误;
D.由于CO 在溶液中将发生水解,故1L1mol/LNa2CO3溶液中CO 离子的数目小于NA,D错误;
C.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盐析
【答案】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而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0,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高考化学三模试卷试题__03
![高考化学三模试卷试题__03](https://img.taocdn.com/s3/m/ffe4686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7.png)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分宜一中高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B.氢化物稳定性:A<C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2.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天然气井.现在“西气东输”工程早已全面竣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3.图为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牌,使用了昂贵的玉石材料,其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B.从分类的角度看,Ca2Mg5Si8O22(OH)2为氧化物C.玉石材料性质稳定,耐强酸和强碱的腐蚀D.Ca2Mg5Si8O22(OH)2易溶于水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硝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二氧化碳A.A B.B C.C D.D5.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6.将0.05mol SO2(g)和0.03mol 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mol•L ﹣1.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103B.通常情况下,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题给条件下,O2的转化率是20%D.当体系中SO2和SO3的速率之比是1:1时,则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7.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B.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s)后,c(Mn2+)变小C.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8.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9.X、Y、Z、Q、M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表:X 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Y 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Z 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Q 生活中大量使用其合金制品,工业上可用电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制备其单质M 海水中大量富集的元素之一,其最高正化合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 (1)(1)X的气态氢化物的大量生产曾经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请写出该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2)已知37Rb和53I都位于第五周期,分别与Z和M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原子半径:Rb>IB.RbM中含有共价键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M>ID.Rb、Q、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两两发生反应(3)化合物QX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有关化合物QX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如下(所有热量数据均已折合为25℃、101.3 kPa条件下的数值).①可用Q和X的单质在800~1 000℃制得,每生成1 mol QX,吸收a kJ的热量.②可用Q的氧化物、焦炭和X的单质在1 600~1 750℃生成QX,每消耗18 g 碳生成1 mol QX,吸收b kJ的热量.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在理论上Q的氧化物跟焦炭反应生成Q单质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4)X、Y组成的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状况下将40 L该无色气体与15 L氧气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同时生成两种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0.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阳离子H+、Na+、A13+、Ag+、Ba2+阴离子O H﹣、Cl﹣、CO32﹣、NO3、SO42﹣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④上述沉淀包括难溶物和微溶物(1)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写出E溶液与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已知:NaOH(aq)+HNO3(aq)═NaNO3(aq)+H2O(l);△H=﹣a kJ•mol ﹣1.请写出B与C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在100 mL 0.1 mol•L﹣1E溶液中,逐滴加入35 mL 2 mol•L﹣1NaOH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1.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SO3)、硫代硫酸(H2S2O3)等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完成下列计算:(1)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2)若以浓硫酸吸水后生成H2SO4.H2O计算,2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能吸收多少g水?(3)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3FeS2+8O2→Fe3O4+6SO24FeS2+11O2→2Fe2O3+8SO2若48mol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2934.4L(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4)用硫化氢制取硫酸,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硫酸的方法.硫化氢体积分数为0.84的混合气体(H2S、H2O、N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若空气过量77%,计算产物气体中SO2体积分数(水是气体).已知空气组成:N2体积分数0.79、O2体积分数0.21.12.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测量装置.(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开启活塞b,液体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原因.(2)装置B中读数时应该使.(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融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4)如果将此实验的数据视作状况下的数据,无水酒精的密度为ρ g•cm﹣3,V mL酒精反应完全后,量筒内的液面读数为m mL,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数可表示为.(用含上述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即可)(5)若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填写编号).①反应完毕立刻读数②无水酒精中混有少量甲醇③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④排水后量气装置导管内有水残留.分宜一中高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三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与C同主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B.氢化物稳定性:A<C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位6,分别为O元素、S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B为Mg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解答】解: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等于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根据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可知A、C的最外层电子数位6,分别为O元素、S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B为Mg元素,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Mg>S>O,故A错误;B.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错误;C.B与A的化合物为MgO,为离子化合物,B与C的化合物为MgS,则MgO熔点高,故C错误;D.A与C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硫,可导致酸雨,属于大气污染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注意根据原子结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晶体类型的区别.2.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天然气井.现在“西气东输”工程早已全面竣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B.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要验纯;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D.氯代烃难溶于水.【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故A正确;B.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要验纯,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故B错误;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故C正确;D.CH3Cl、CH2Cl2、CHCl3、CCl4都是氯代烃,都难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烷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甲烷及其产物的性质是关键,注意反应类型、基本实验安全、氯代烃的物理性质的积累.3.图为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牌,使用了昂贵的玉石材料,其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B.从分类的角度看,Ca2Mg5Si8O22(OH)2为氧化物C.玉石材料性质稳定,耐强酸和强碱的腐蚀D.Ca2Mg5Si8O22(OH)2易溶于水【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Ca2Mg5Si8O22(OH)2属于盐类,易被强酸腐蚀,不溶于水,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氧化物要求只含有两种元素,切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故A正确;B.氧化物要求只含有两种元素,切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a2Mg5Si8O22(OH)2属于盐类,故B错误;C.玉石材料性质稳定,属于盐类易被强酸腐蚀,故C错误;D.属于盐是硅酸钙、硅酸镁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硅酸盐的组成、性质等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硝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二氧化碳A.A B.B C.C D.D【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根据概念进行判断.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硝酸属于酸;烧碱属于碱,不是盐;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食盐即氯化钠属于盐;一氧化碳和碱之间不会发生作用,所以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苛性钠即氢氧化钠属于碱;醋酸是酸;石灰石属于盐;水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苛性钾是氢氧化钾,属于碱;碳酸属于酸;苏打即碳酸钠是盐;二氧化碳能和碱之间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名称、分类,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属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5.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题;守恒法.【分析】A、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根据n=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与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据此解答;B、根据c=计算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根据n=计算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电子转移列放出计算,进而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硝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计算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解答】解:A、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 ,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解得x=0.02,y=0.01,故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2mol:0.01mol=2:1,故A正确;B、该浓硝酸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故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mol/L,故B正确;C、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0.05﹣a)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a×1+(0.05﹣a)×2×1=0.06,解得a=0.04,故NO2的体积分数是×100%=80%,故C正确;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5L×14mol/L﹣0.04mol﹣(0.05﹣0.04)×2=0.6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64L=640mL,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是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守恒思想进行的解答.6.将0.05mol SO2(g)和0.03mol 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mol•L ﹣1.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103B.通常情况下,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题给条件下,O2的转化率是20%D.当体系中SO2和SO3的速率之比是1:1时,则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A、结合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概念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分析判断;B、依据△H﹣T△S<0反应自发进行,结合反应特征分析判断;C、依据三段式计算结果,转化率=×100%计算;D、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是正反应速率之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解答】解: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浓度;2SO2(g)+O2(g)⇌2SO3(g),起始量(mol/L) 0.05 0.03 0变化量(mol/L) 0.04 0.02 0.04平衡量(mol/L) 0.01 0.01 0.04A、平衡常数==1600=1.6×103,故A正确;B、△H﹣T△S<0反应自发进行,2SO2(g)+O2(g)⇌2SO3(g),反应是△H<0,△S<0的反应,通常情况下可能存在△H﹣T△S>0,故B错误;C、转化率=×100%=×100%=66.7%,故C错误;D、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是正反应速率之比,当体系中SO2和SO3的速率之比是1:1时,则该反应达不一定到化学平衡状态,不一定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计算分析,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一定温度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正确的是()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B.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s)后,c(Mn2+)变小C.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B、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加入固体物质,不改变平衡回答;C、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D、根据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即可.【解答】解: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c(Cu2+)与c(Mn2+)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因为CuS为固体,加入后不改变平衡,故锰离子的浓度不变,故B错误;C、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Mn2+)变大,故C正确;D、已知Cu2+(aq)+MnS(s)⇌CuS(s)+Mn2+(aq),由反应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沉淀的平衡以及转化,难度不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以及沉淀转化的知识即可完成.8.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该装置中Mg易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H2O2具有氧化性,应为原电池的正极,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Mg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A错误;B.H2O2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石墨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pH增大,故C错误;D.放电时,氯离子向负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由Mg、双氧水的性质确定正负极,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知道离子移动方向,题目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9.X、Y、Z、Q、M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表:X 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Y 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Z 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Q 生活中大量使用其合金制品,工业上可用电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制备其单质M 海水中大量富集的元素之一,其最高正化合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1)(1)X的气态氢化物的大量生产曾经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请写出该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2)已知37Rb和53I都位于第五周期,分别与Z和M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D (填序号).A.原子半径:Rb>IB.RbM中含有共价键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M>ID.Rb、Q、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两两发生反应(3)化合物QX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有关化合物QX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如下(所有热量数据均已折合为25℃、101.3 kPa条件下的数值).①可用Q和X的单质在800~1 000℃制得,每生成1 mol QX,吸收a kJ的热量.②可用Q的氧化物、焦炭和X的单质在1 600~1 750℃生成QX,每消耗18 g 碳生成1 mol QX,吸收b kJ的热量.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在理论上Q的氧化物跟焦炭反应生成Q单质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Al2O3(s)+3C(s)=2Al(s)+3CO(g)△H=(2b﹣2a) kJ/mol .(4)X、Y组成的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状况下将40 L该无色气体与15 L氧气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同时生成两种盐.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8NO+3O2+8OH﹣=2NO2﹣+6NO3﹣+4H2O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Q、M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则X为N元素;Y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则Y为O元素;Z是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Q是生活中大量使用其合金制品,工业上可用电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制备其单质,则Q为Al;M是海水中大量富集的元素之一,其最高正化合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M为Cl.【解答】解:X、Y、Z、Q、M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则X为N元素;Y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一位,则Y为O元素;Z是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Q是生活中大量使用其合金制品,工业上可用电解其氧化物的方法制备其单质,则Q为Al;M是海水中大量富集的元素之一,其最高正化合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M为Cl.(1)X的气态氢化物的大量生产曾经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该气态氢化物为NH3,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A.Rb、I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Rb>I,故A正确;B.RbI中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C.非金属性Cl>I,则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HCl>HI,故C正确;D.Rb、Q、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RbOH、高氯酸、氢氧化铝,RbOH碱性比NaOH的强,氢氧化铝能与RbOH、高氯酸反应,RbOH与高氯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ACD;(3)用Al和氮气的单质在800~1 000℃制得AlN,每生成1 mol AlN,吸收a kJ的热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①:Al(s)+N2(g)=AlN(s)△H=+a kJ/mol,用氧化铝、焦炭和但在1 600~1 750℃生成Al,每消耗18 g碳生成1 mol AlN,吸收b kJ 的热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②:Al2O3(s)+N2(g)+C(s)=AlN (s)+CO(g)△H=+b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2可得:Al2O3(s)+3C(s)=2Al(s)+3CO(g)△H=(2b﹣2a) kJ/mol,故答案为:Al2O3(s)+3C(s)=2Al(s)+3CO(g)△H=(2b﹣2a) kJ/mol;(4)X、Y组成的一种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该气体为NO,状况下将40 LNO与15 L氧气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同时生成两种盐,即生成NaNO2、NaN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NO+3O2+8OH﹣=2NO2﹣+6NO3﹣+4H2O,故答案为:8NO+3O2+8OH﹣=2NO2﹣+6NO3﹣+4H2O.【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元素周期律、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推断元素是题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难度中等.10.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阳离子H+、Na+、A13+、Ag+、Ba2+阴离子O H﹣、Cl﹣、CO32﹣、NO3、SO42﹣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④上述沉淀包括难溶物和微溶物(1)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l﹣)>c(HCO3﹣)>c(OH ﹣)>c(H+)>c(CO32﹣).(2)写出E溶液与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 .(3)已知:NaOH(aq)+HNO3(aq)═NaNO3(aq)+H2O(l);△H=﹣a kJ•mol﹣1.请写出B与C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OH﹣(aq)+H+(aq)=H2O(1)△H=﹣akJ/mol .(4)在100 mL 0.1 mol•L﹣1E溶液中,逐滴加入35 mL 2 mol•L﹣1NaOH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①A、B两溶液呈碱性,结合离子的共存可知,应为Ba(OH)2、Na2CO3中的一种,C、D、E溶液呈酸性,应为AgNO3、硫酸铝、HCl中的一种;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则A为Na2CO3,B为Ba(OH)2,E为Al2(SO4)3,C为HCl;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则D为AgNO3,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来解答.【解答】解:①A、B两溶液呈碱性,结合离子的共存可知,应为Ba(OH)2、Na2CO3中的一种,C、D、E溶液呈酸性,应为AgNO3、硫酸铝、HCl中的一种;②A溶液与E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溶液与C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则A为Na2CO3,B为Ba(OH)2,E为Al2(SO4)3,C为HCl;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C只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则D为AgNO3,(1)C与A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Cl、NaHCO3,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显碱性,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Cl﹣)>c(HCO3﹣)>c(OH﹣)>c(H+)>c(CO32﹣),故答案为:c(Na+)>c(Cl﹣)>c(HCO3﹣)>c(OH﹣)>c(H+)>c(CO32﹣);(2)E溶液与过量的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故答案为: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3)由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与C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OH﹣(aq)+H+(aq)=H2O(1)△H=﹣a kJ/mol,故答案为:OH﹣(aq)+H+(aq)=H2O(1)△H=﹣a kJ/mol;(4)Al2(SO4)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0.035L×2mol/L=0.07mol,由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可知,0.02molA13+转化为沉淀消耗NaOH为0.06mol,同时生成沉淀0.02mol,剩余0.01molNaOH只能溶解0.01mol沉淀,则最后得到的沉淀为0.02mol﹣0.01mol=0.01mol,故答案为:0.01mol.【点评】本题以离子反应为载体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现象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浓度比较与盐类水解应用,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11.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 4SO3)、硫代硫酸(H2S2O3)等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验室,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完成下列计算:(1)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445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4.00L硫酸,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5 mol/L.(2)若以浓硫酸吸水后生成H2SO4.H2O计算,2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能吸收多少g水?(3)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3FeS2+8O2→Fe3O4+6SO24FeS2+11O2→2Fe2O3+8SO2若48mol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2934.4L(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3(答案)
![高三化学模拟试卷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b814a31ed9ad51f11df256.png)
试卷0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答案】B【解析】A.聚丙烯为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与盐酸混合会生成氯气,造成中毒,故B错误;C.改燃煤为燃气,可减少废气中SO2等有害物质的量,可有效减少雾霾和酸雨的发生,故C正确;D.“书之竹帛,镂之金石”意为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雕刻在金属、石头上,故“金”指的是金属,故D正确;故答案为B。
2.【答案】A【解析】A. 实验室制备乙烯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故用上述玻璃仪器不可以完成制备乙烯的实验,A错误;B.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在试管中进行即可,故用上述玻璃仪器可以完成,B正确;C. 有试管、导管和酒精灯三种玻璃仪器即可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故用上述玻璃仪器可以完成乙酸乙酯的制备,C正确;D. 有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即可完成酚醛树脂的制备,故用上述玻璃仪器可以完成酚醛树脂的制备,D正确;故答案为:A。
3.【答案】C【解析】A.同系物必须是同类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相同官能团,CH≡CH的官能团为碳碳三键,属于炔烃,CH2=CH-CH=CH2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属于烯烃,CH≡CH和CH2=CH-CH=CH2不是同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B.同分异构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和的分子式为C6H6,的分子式为C6H8,与和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 的一氯代物有2种,分别为和,的氢原子再被氯原子取代有4种,示意图为,的氢原子再被氯原子取代有1种,示意图为,共有5种,故C正确;D. (CH3)3C-CH=CH2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3C-CH2CH3,(CH3)3C-CH2CH3属于烷烃,名称2,2—二甲基丁烷,故D错误;故选C。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文档(3)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文档(3)](https://img.taocdn.com/s3/m/e1830be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3.png)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Cu—64二三总分题号一1718192021222324得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可吸入颗粒物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C.单质硅晶体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D.新型能源生物柴油和矿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一样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C2H6O和C4H10都有2种同分异构体B.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响,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响C.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响,二者分子中官能团一样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水解生成葡萄糖3.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过量NH3,产生沉淀B.高纯硅常用作光导纤维的原料C.用AlCl3溶液制取Al(OH)3,沉淀剂选用氨水比选用NaOH溶液好D.纯锌与稀硫酸反响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参加少量CuSO4固体,反响速率加快11 / 44.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AlCl3溶液中参加过量氨水:Al 3+-++4NH3·H2O===AlO2+2H2O+4NH42--B.硫化钠的水解反响:S+2H2OH2S+2OHC.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aCO3↓+H2O2+HCO3+Ba+OH2++2NO↑+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响:Cu+2H+2NO3===Cu5.以下实验装置设计与对应结论正确的选项是()选项ABCD装置洗气瓶中产生的能证明Al(OH)3能证明非金属验证铁发生析氢结论白色沉淀是不溶于氨水腐蚀性:Cl>C>SiBaSO36.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参加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B.实验测定,NH4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3COOH>H2CO3C.NH4Cl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c(H+)+c(NH3·H2O)=c(OH-)D.向AgI沉淀中参加饱和K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gCl比AgI更难溶7.常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Al 3+、Cl-、SO22--4、CO31 / 4B.由水电离出来的c(H +)=10+、HCO--12mol/L的溶液中:Na3、SO4、K2-3、SO4、K +2+++C.pH=0的溶液中:Na、K、Fe、NO -32-、SO22--+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S4、SO3、Na8.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22 / 4----1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模拟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C.单质硅晶体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D.新型能源生物柴油和矿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2H6O和C4H10都有2种同分异构体B.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水解生成葡萄糖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过量NH3,产生沉淀B.高纯硅常用作光导纤维的原料C.用AlCl3溶液制取Al(OH)3,沉淀剂选用氨水比选用NaOH溶液好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反应速率加快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B.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2H2O H2S+2OH-C.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5.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与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A B C D 装置结论能证明Al(OH)3不溶于氨水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洗气瓶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A.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 =7B.实验测定,NH4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3COOH>H2CO3C.NH4Cl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c(H+)+c(NH3·H2O)=c(OH-)D.向AgI沉淀中加入饱和K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gCl比AgI更难溶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的溶液中:Al3+、Cl-、SO2-4、CO2-3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Na+、HCO-3、SO2-4、K+C.pH=0的溶液中:Na+、K+、Fe2+、NO-3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S2-、SO2-4、SO2-3、Na+8.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 Si(s)+4HCl(g);Δ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反应速率为0.03 mol·L -1·min-1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 溶液恰好反应9.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L-1 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C.M点时,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 gD.原混合溶液中的CO2-3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0.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反应A(g)+B(g) 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0*******n(A)/mol 1.00.850.810.800.80A.反应在前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11.室温下,向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滴入1.000 mol·L-1盐酸,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下,a点的氨水电离常数为102a-141-10a-14mol·L-1B.将此氨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C.c点时消耗盐酸体积V(HCl)<20 mLD.a、d两点的溶液,水的离子积K w(a)>K w(d)12.实验法和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以下实验设计中不合理或不严密的是(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B.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C.铁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判断氯气与硫的氧化性强弱D.测定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1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已知25 ℃时NH4CN显碱性,则25 ℃时的电离常数K(NH3·H2O)>K(HCN)B.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C.pH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pH为4D.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Fe2O314.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D形成的两种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D.A、C、D的含氧酸的钠盐水溶液可能均显碱性15.常温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或通入HCl气体都能使c H+c CH3COOH值增大B.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 mL与0.1 mol·L-1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有c(CH3COO-)>c(Cl-)>c(H+)>c(CH3COOH)C.pH=4的醋酸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7D.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c OH-c H+=1×10-8,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16.有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工作时在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现用该燃料电池和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正极移向负极B.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C.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D.电解一共生成0.9 mol气体时,理论上消耗0.1 mol丁烷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必做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4分)17.(10分)某工业废水仅含下表中的某些离子,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 mol/L(此数值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
Ⅰ.取该无色溶液5 mL,滴加一滴氨水有沉淀生成,且离子种类增加。
Ⅱ.用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Ⅲ.另取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Ⅳ.向Ⅲ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推断:(1)由Ⅰ、Ⅱ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Ⅲ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最终确定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有____________,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推测原溶液应该呈________性,原因是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4)另取100 mL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此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沉淀至恒重,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18.(10分)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Al2O3+3C+N2=====高温2AlN+3CO制取氮化铝,设计下图实验装置:试回答:(1)实验中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化学研究小组的装置存在严重问题,请说明改进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氨气。
①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________(填写序号)。
a.汽油b.酒精c.植物油d.CCl4②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 g,测得氨气的体积为3.36 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