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受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受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九·一八事故九·一八事故是指沈阳市奉天县(今沈阳市铁西区)于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被认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端。
这是一起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对中日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故起因是日本在奉天县的南关铁路爆破,以制造虚假的袭击事件为借口,发动对奉天的全面进攻。
由于奉天县地理位置特殊,受限空间导致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进攻时无法有效展开防御。
九·一八事故在受限空间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中国军队在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准备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抵抗日军的进攻,最终导致日军取得胜利,中日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指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
该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辐射泄露,造成了重大的环境和人身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被认为是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
核电站的建筑和设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核反应堆的爆炸,释放出大量辐射物质。
周边地区的居民无法及时撤离,受到了不可逆转的辐射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严重影响也与受限空间有关。
事故发生地点附近有着大片的农田和森林,这些环境被严重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是指2003年2月1日发生在美国的一起航天飞机事故。
这是一次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造成了航天飞机及机组成员的彻底毁灭。
事故发生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返航过程中,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瓦斯被从外部飞来的脱落的泡沫击中,导致了瓦斯层的损坏。
这在受限空间内是难以修复的,最终导致了整个航天飞机的解体和坠毁。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在受限空间内需要严格考虑各种可能的外界因素,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防。
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综上所述,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训。
在受限空间中,应该加强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受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受限空间事故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 救援流程和责任人。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预案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结果,及时更新应急救援预案,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预案宣传:加强预案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应急救援流程 和措施。
应急救援器材与装备
呼吸器:提供氧 气,防止吸入有 毒气体
受限空间事故案例教训 与建议
案例教训总结
缺乏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未经过 专业培训,缺乏 安全知识和技能, 导致事故发生。
通风不畅:受限 空间内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 气体聚集,引发 中毒和窒息事故。
未配备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未配备 必要的防护用品, 如呼吸器、防护 服等,导致事故 发生。
缺乏应急措施: 事故发生后,缺 乏有效的应急措 施,导致事故扩 大和人员伤亡。
案例三:某炼油厂受限空间火灾事故
事故概述:某炼油厂在受限空间内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受限空间内存在易燃物质,且通风不良,导致气体浓度过高,引发火灾。
事故后果:火灾造成多人伤亡,设备严重损坏,炼油厂被迫停产。
案例分析:该案例表明,炼油厂在受限空间内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未能有效控制易燃物质和保证通风 良好。同时,也提醒企业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有限空间事故是指那些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内发生的事故,这些空间通常具有限制性,例如储罐、管道、舱室、地下室等。
这些空间通常具有有限的通风,并且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
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有限空间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有限空间事故的案例,以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类事故的特点和危害。
案例一,储罐清洁事故。
一家化工企业正在对储罐进行清洁作业,两名工人进入储罐内部进行清洁,但由于储罐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两名工人中毒身亡。
事故调查发现,工人们在进入储罐前未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和通风处理,也未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案例二,管道维修事故。
一家石油公司对管道进行维修,维修人员进入管道内部进行作业,但由于管道内存在高压气体,导致一名维修人员被喷射的高压气体击中,造成严重伤害。
事故调查发现,维修人员未对管道内部的压力进行充分的检测,也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案例三,地下室通风事故。
一家建筑工地的地下室正在进行通风作业,但由于通风设备故障,导致地下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多名工人中毒。
事故调查发现,通风设备未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也未进行通风效果的实时监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限空间事故往往是由于对有限空间内部环境的认识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人员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体检测和通风处理,确保空间内部环境符合安全要求;2.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3.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4. 有限空间内部的压力、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必须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5.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门的作业许可证和作业程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事故案例与教训分享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事故案例与教训分享近年来,受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引起人们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高度重视,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真实的案例,总结出其中的教训,以期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案例一:罐式储罐清洗事故某工厂为进行罐式储罐内部的清洗工作,雇佣了一批无证上岗的工人。
由于工程师缺乏经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必要的安全设备,工人进入储罐时未佩戴适当的呼吸器和防护装备。
结果,由于储罐内部积存的有毒气体未能及时检测和排除,导致多名工人误吸有害气体,造成严重中毒,甚至死亡。
教训一:正规培训与资质证书的重要性雇佣无证上岗的工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资质证书的申领。
只有经过正规培训和具备相关证书的工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具备对事故应对的能力。
案例二:地下管道作业事故某施工队在进行地下管道作业时,暴雨突袭,使得作业区域内积水严重。
然而,由于工期紧迫,施工队为了节约时间,仍然选择在积水情况下开展作业。
不幸的是,一名工人因为无法站稳被积水冲走,不幸溺亡。
教训二:足够的前期准备与风险评估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足够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如果发现环境条件不适合作业,应及时暂停作业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案例三:储存仓库火灾事故某储存仓库因长期未进行清理和整理,导致大量易燃物料堆积在受限空间内。
由于没有进行及时的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部署,一场小小的火花误操作后,火灾在瞬间蔓延。
由于仓库内部狭小,工作人员面临疏散困难,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教训三:定期清理与火灾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对于储存仓库这样的受限空间,定期的清理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对于易燃物料的存放应有严格规定,并配备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火灾防范意识。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重要性。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针对存在的危险源,收集、整理相关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15年8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某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温季节停产恢复生产准备过程中,1名工人在清理浆纸池内废料时中毒晕倒在池中,企业老板和其他7名工友见状相继进入池内施救而中毒,最终导致7人死亡、2人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监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成分及含量,并且不听劝阻,就入池工作,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老板和其他员工发现张某中毒晕倒后,没有做防护措施直接下池救人,且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事故预防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
(2)加强职工的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让职工切实从思想上认识作业性违章的危害性,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人员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员工自主保护意识。
(4)在有限空间附近要放置应急物资和防护物资。
通过对上述事故原因及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供参考、借鉴,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企业以后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定期对装置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严格设备质量检查和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全员的责任心,杜绝“三违”,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___的工人___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两名工友见状,下井救人,结果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
作业前未对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
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作业现场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
作业人员应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备有出现意外时所需的绳索、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知悉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教训
安全防范措施分析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开展安 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因 素的认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
进行气体检测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进行气体检 测,掌握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 和浓度,避免中毒、窒息等事故
的发生。
佩戴防护用品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佩戴合适 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服 等,保护员工免受有害气体的侵
施,导致一名作业人员掉入罐内,抢救无效死亡。
02
事故原因
作业现场未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且未对储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导致事故发生。
03
经验教训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制定完备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对作
业环境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测。同时,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围栏,
确保作业安全。
案例三:反应釜检修作业事故
管理措施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等,确保作 业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应急预案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救援措施、人 员疏散等,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害。
应急处理措施分析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 置措施和人员职责。
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如呼吸 器、救生绳等,确保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进行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有限空间事故的能力和自救互救 能力。
事故经过
受限空间监理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受限空间监理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受限空间监理是一项旨在确保工作人员在狭窄、封闭、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工作时的安全。
然而,由于受限空间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常常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案例出发,分析受限空间监理中的安全事故,并探讨如何防范和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中毒事故在受限空间内工作时,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有害物质,例如毒气或有机溶剂。
在一次案例中,一名工人在一台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内作业时,不慎泄露的冷却剂产生了致命的燃气,导致工人中毒身亡。
为了防范这类安全事故,首先需要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并理解有害物质的性质。
其次,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以确保员工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最后,应实施严格的通风系统和检测设备,并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火灾事故受限空间往往是易燃易爆的环境,例如石油储罐、化工厂等。
一次案例中,一名工人在进行油箱的清洁工作时不慎点燃了残留的可燃物质,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虽然事故中工人没有受伤,但油箱被完全摧毁。
为了防范火灾事故,首先需要在受限空间之前仔细检查和清理可能存在的可燃物质。
必要时进行气体检测,并确保没有燃气泄漏的风险。
其次,应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消防知识,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最后,保证受限空间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紧急出口,以便工人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安全逃生。
案例三:机械伤害事故受限空间内经常存在复杂的机械设备,例如旋转机械、输送带等。
在一次案例中,一名工人在清洁旋转机械时,不慎被旋转的机械部件夹住,导致重度伤害。
为了防范机械伤害事故,首先需要确保机械设备在进入受限空间之前已经停止工作,并隔离电源。
工作人员应接受充分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原理和安全操作程序。
此外,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防护服等。
同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除了以上案例中的安全事故,受限空间监理中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危险,例如电击、塌方等。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与事后处理经验分享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与事后处理经验分享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受限空间作业是一项危险的任务,往往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和维修。
然而,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因素,受限空间作业常常涉及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事故。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原因,以及事后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旨在提醒相关从业人员对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案例一:油罐清洁作业事故某石油公司的工人在进行油罐清洁作业时,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因素,导致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窒息身亡。
经过调查发现,事故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作业前未充分评估风险。
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其次,作业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到特殊环境和操作技巧,作业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各种应急情况下的临时救援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紧急救援响应不及时。
在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的响应速度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减少伤亡和事故损失。
2. 案例二:地下管道维修作业事故某建筑工地进行地下管道维修作业时,一名工人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下空间里,导致严重伤亡。
事故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未进行充分的预防措施。
受限空间作业需预先安排人员,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充分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空气质量和作业环境的安全。
其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至关重要,及时传递信息和指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救援。
最后,未配备适量的急救设备和人员。
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并配备熟悉急救技能的人员,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
3. 事后处理经验与教训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的事后处理经验和教训:首先,事后分析与改进。
在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事故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从人、物、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案例
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案例一、引言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是指在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内发生的与安全相关的事件。
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通常包括高温炉膛、烟囱、热风炉、高温窑等。
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运行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案例,对于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为了保护内部设备,采用特种耐火材料对炉膛进行内衬。
在一次正常运行的工作过程中,突然发生了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
2.2 案例经过该事故发生在一台高温窑内,事故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1.异常响声: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听到了异常的噪音,发现高温窑内发生了异常情况。
2.温度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温窑内的温度不断上升,超过了正常运行温度。
3.烟雾涌现:高温窑内开始冒出浓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4.破裂事故:由于特种耐火材料的破裂,窑内炉膛发生了严重破裂,导致炉压不稳定,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
2.3 事故原因分析针对该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原因分析:1.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损坏或维护不当导致了设备异常运行,从而引发事故。
2.特种耐火材料质量问题:特种耐火材料质量问题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
3.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失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4.缺乏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对于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内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
三、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事故防控措施3.1 设备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设备:对特种耐火材料有限空间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2.设备保养:按照设备的保养要求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 特种耐火材料质量控制1.严格控制供应商的质量: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对特种耐火材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受限空间事故案例
受限空间事故案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工业生产活动也不断涌现。
在这些生产活动中,许多场所都存在着受限空间,如储罐、管道、井筒、坑道等。
然而,这些受限空间却常常成为事故的高发区域,给工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一个受限空间事故案例,来探究受限空间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案例概述某公司是一家从事石化生产的企业,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储罐。
一天,该公司的一名工人进入了一个直径为5米的储罐内进行清洗工作。
由于储罐内的空气不流通,工人在进入储罐后很快就感到头晕、呼吸困难。
紧急情况下,其他工人赶来将他救出,但不幸的是,因为缺氧导致的窒息已经让他无法挽回。
事故原因受限空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缺氧:受限空间内的空气常常无法流通,氧气含量不足,导致缺氧。
缺氧会导致头晕、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有毒气体:受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3.高温、低温:受限空间内的温度可能会很高或很低,导致工人中暑或冻伤。
4.物体坍塌:受限空间内的物体可能会坍塌,导致工人被埋压。
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做好通风: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先进行通风处理,使空气流通,氧气含量充足。
2.佩戴防毒面具:如果受限空间内存在有毒气体,应佩戴防毒面具。
3.控制温度: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工作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4.确保安全: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应先检查空间内是否存在坍塌的风险,确保工人的安全。
结语受限空间事故的发生给工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对受限空间的管理和防范工作,确保工人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
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
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
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
赵某发
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
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
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
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作业前未对进行气体检测和通风,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存在高浓度氮气罐内。
在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救援,导致事故扩大。
间接原因:生产经营单位对应急救援工作不重视,制度不健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没有建立救援组织,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1.2“10.8”某钢铁集团公司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10月8日9时,杭州市浙江某防腐工程公司吕某和油漆工龙某、马某等3人,对已完工并投入生产的空分设备液氮冷却塔的刷漆表面积进行测量。
当马某在进行冷却塔顶端测量时,因吸入过量氮气导致缺氧窒息,跌落塔内。
龙某和吕某在未佩带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塔内施救,相继昏倒在塔内。
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已投入生产的设备含有大量氮气,作业人员未进行气体
检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违章作业。
在无任何保
护措施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盲目进入塔内施救,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间接原因:防腐工程公司未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未制订或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未做好相关监护工作,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
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1.3“7.3”污水井硫化氢中毒事故
(1)事故经过。
2009年7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物业公司,在对小区内西侧污水
井内的污水提升泵进行维修作业时,3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晕倒,先
后又有7人下井实施救援,共造成10人发生中毒。
其中6人死亡,另外4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在救援过程中另有1名公安消防队员牺牲。
(2)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作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知识,没有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在进入危险环境施工作业前没有测定氧气或有害气体浓度并通风。
救援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贸然施救。
间接原因: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在井上监视作业情况。
物业公司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防范措施
2.1政府加强对从业单位的监管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并且具有隐蔽性,易发生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事故,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采取的措施如下:
(1)严格市场准入。
对欲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先取得相应作业资质,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审查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上岗,单位是否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是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方可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军。
这样就可以取缔临时用工作业及某些作业单位的随意性。
(2)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要对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撤销作业许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不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从事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从业人员上岗证,作业审批手续,作业安全防护装备等,对存在隐患的作业场所,限期整改。
2.2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按照各层级
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安全交底,告知员工有限
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严格安全作业程序,提示作业人员使用
正确的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2)应加强安全投入。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有限空间作业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包括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防爆风机、防爆
照明通讯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空气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等个
人防护用品。
同时,作业现场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救
生设施,如安全绳、救生索、救援三脚架、急救箱等设备,并保障
均能有效使用。
(3)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作业,现行的技术规范包括《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
T205-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
T222-2009)、《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AQ3028-2008)、《石油工业用油轮受限空间进入指南》(SY/
T6458-2000)、《电力行业缺氧危险作业监测与防护技术规范》(DL
/T1200-2013)、《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3-1997)、《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等,作
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避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4)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做好管理层安全教育、中间层安全教育
和岗位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员工进行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调换新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人员,必
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有限空
间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管理、有限空间
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现场急救。
北京市已将地下有限空间监护人
员纳入特种作业考核范围。
按照《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5.2.4条的要求,监护者应持有效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特种作
业操作证。
作业负责人、监护者和作业者应经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
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对于长期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全面
辨识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
紧急情况,编制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保证每年至少组织演练一次。
分析相关数据和案例,揭示出有限空间事故的危害性,针对有限空间作业,我们应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应急救援能力等措施,减少有限空间事故,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