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大同书》有感
读康有为《大同书》有感悠悠大同,拳拳我心。
近代巨人康有为,以一部乌托邦式的《大同书》而影响了中国几代有识之士,加速了中国进步之进程。
《大同书》是康有为毕生的心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集中表现。
该书以独到的见解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里,对传统儒学与西方近代思潮相结合所做的深刻思考。
《大同书》可谓是当时改良救国思潮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内要求改革朝政的呼声日益高涨,早期改良主义思想逐渐发展成为维新变法思想。
《大同书》较早地阐述了变法维新观念。
康有为以中国古代变革思想和三世说为基础,把传统儒学经典文籍《礼记·礼记》中的大同说与西方近代化论结合起来,设计出人类社会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到太平世,从而实现世界大同的“乌托邦”。
他把人类社会描绘成这样的前景和蓝图,目的在于宣扬渐变学说,逐步实现一点一滴的改良主张。
大同思想主要糅和了儒家的三世说,《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天赋人权思想。
康有为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特点。
正如康有为所言:《大同书》“盖积中国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旦、孔子及汉、唐、宋、明五千年文明而尽吸饮之。
有当大地之乏通,万国之并会,荟东西诸哲之心脾精英而酣饮之”(《大同书》甲部序言)。
问苍天,何谓大同社会?且看《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一个在传说中被理想化的经过加工的原始共产主义。
洪秀全云:“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康有为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专制皇帝为"民贱屠伯"。
康氏指出,在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
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
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他说:"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
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
"(《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
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
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作者:王昭颖崔宇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2期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作者简介:王昭颖、崔宇,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1.234(一)时代背景——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作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在它生命即将终结时,也曾尝试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拯救最后的自己,从而掀起了一系列社会改良运动。
经济上,1861年的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上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但是,当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在面对西方列强一次次的侵略时,所做的只能是签署更多的丧权辱国条约,更多的割地赔款,使原本就虚弱不堪的它又一次受到冲击。
政治上,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开展百日维新运动,却以戊戌政变的失败告终。
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康有为放弃,随后他便又重新寻找另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思想上,伴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许多自然文化科学技术等思想一拥而入,极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文化,新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快速传播。
由于传统儒家思想在近代的无力表现,康有为也注重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
(二)理论来源自鸦片战争始,清朝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在此大的时代背景下,浅析康有为大同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礼运篇》的大同思想康有为成长在一个“世以理学传家”(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在“圣贤正道”的严格教诲下以“经世致用”的态度忧国忧民。
儒家传统文化对其大同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本思想,他坚持以民为本,批判压迫和剥削最底层劳动人民的封建专制制度。
康有为《大同书》教育思想评介
:
康 有 为 《 同 书》 育 思 想 评 介 大 教
简 占东
( 建教 育学 院校 长研修 部 , 福 福建 福州 3 0 2 ) 505
康
有
为
杰
大 同
书
教
摘
要 : 有 为在 《 同书》中描 绘 了一 个乌托 邦 式 的大 同社 会理 想 , 阐述 了其 关 于教 育 作 康 大 并
指 出封 建礼 教千百 年 来 对广 大 女 性 “ 之 , 之 , 抑 制 愚 之, 闭之 , 囚之 , 之 ” 系 … 的要 求是 “ 人 权 , 天 损 轻 民, 悖公 理 , 失公益 , 于义 不顾 , 事不 宜 ”18的 ; 于 l1 15 并
把教 育看作 是 社 会 改 良最 有 效 的途 径 , 特 别 重视 故 教育 。康有 为 作 为维 新 派 代 表 人物 自然 也 不例 外 。 他认 为 “ 泰西 之所 以富强 , 在 炮 械 军兵 , 不 而在 穷 理
有 为主张妇 女解 放 。 “ 女子 当与 男 子 一切 同之 。 此 为天 理之至 公 , 道 之 至平 。 ¨ ∞在 男 女 教育 平 等 人 ”¨
育 院
学
界 , 亟 于教 育 。 j 《 同 书 》中 , 有 为 把 大 莫 ”4 在 大 l 康 力发 展学 校 教 育 看 成 是 大 同世 界 进 步 的 巨 大 推 动 力 。他说 : 太 平 世 以开 人 智 为 主 , 重 学 校 。 ]7 “ 最 ” 13 3
相 当大 的影 响 。 《 同书 》 康 有 为 的 一 部 重要 著 大 是
作 , 书在 10 ~ 92年康有为避居印度时撰写而 该 9 1 10
成 。但写 成之后 , 直 秘不 示人 , 书直 至 1 3 一 全 9 5年 才在 其弟 子钱 安定 整 理后 由 中华 书 局 出版 。《 同 大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如何评价康有为的《大同书》
在写作年代上,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手稿的发现,“使我们无可怀疑地认定它是1901~1902年间所撰”。
也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自1884年开始撰写,到1902年正式成书,可基本上列为戊戌前的著作。
还有的论者认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较后,在该书最初发表之前夕。
同样,对康有为这部著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评价,史学界也存在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具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是康有为政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同书》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反动的。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大同书》“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它的积极意义在于“给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一个虽属虚幻、但却美丽动人的远景”。
而当时从封建营垒里走出来的少数知识分子,“在读到《大同书》的某些内容时,更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勇气”。
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
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同”社会构想----对康有为《大同书》的细读分析一、康有为与《大同书》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
作为康有为代表作的《大同书》,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学人,首次尝试设计理想中世界的状态。
在这个世界性的社会里,没有国家、没有种族、没有阶级、没有家庭、私有制消失、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人类过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明生活,这就是康有为设想中的大同社会。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 太平世大同之道也。
”“公者, 人人如一之谓, 无贵贱之分, 无贫富之等, 无人种之殊, 无男女之异。
分等殊异, 此狭隘之小道也。
平等公同, 此广大之道也。
无所谓君, 无所谓国, 人人皆教养于公产, 而不恃私产, 一内外为一, 无所防虞, 故外户不闭, 不知兵革,此太平之道、大同之世”,康有为在1884年撰写的《礼运注》中, 描绘了一幅“大同”世界的基书轮廓。
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中的人而言,大同社会表征着希望和美好。
虽然正如毛泽东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社会的路”,但其大同设想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其中的很多设想都很先进也很具体,不仅在当代具有进步意义,对现代执政者设计未来发展道路也仍旧有很大的启发性,集中表达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平等民主的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代表着以康有为为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智慧和胸怀,就像康有为本人所说的“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因而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从思想价值上都有被仔细研究的必要,篇幅关系,本文着重选择个人觉得重要且有兴趣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二、重点问题研读1、康有为大同思想与儒家传统思想的关系是什么?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大同书》“混合公羊家三世说、礼运篇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说、卢骚天赋人权说、耶稣教博爱平等自由说,还耳食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学说,幻想出一个‘大同之世’。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康有为先生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提出了“大同世界”、“大同社会”、“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
读完《大同书》,我深受启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康有为先生提出的“大同世界”理念,让我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性和整体性。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
而“大同社会”更是康有为先生对于理想社会的设想和构想,他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种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另外,康有为先生在《大同书》中还提出了“大同政治”、“大同经济”等一系列理论,他认为政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应该是为社会发展的。
这些理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在当今社会,这些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借鉴。
通过阅读《大同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康有为先生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他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对于未来的设想,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该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读完《大同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康有为先生的大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为实现“大同世界”、“大同社会”而努力奋斗。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康有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其著作涉及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大同书》。
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的康有为《大同书》心得体会。
康有为的《大同书》主张建立一个完全平等、自由、美好的社会。
但这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反思。
从科举制度、封建家庭、农村土地私有制等方面,他指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端。
特别是封建的家庭制度,让中国的个人自由和人格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为此,他提出要摆脱封建家庭、重塑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还提出了“无私”、“勤勉”、“向上”等概念。
他认为,这些品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他看来,人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通过自我提升去贡献社会。
这种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同时,康有为还强调了思辨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人才能够把握真理。
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的思考,还要参与集体的思考。
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够达成一个完美的社会。
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指引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然而,即使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康有为仍不是倘佯于理论的天马行空。
他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将科学精神带入社会中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建立现代教育系统,提高全民素质也成了康有为所倡导的。
总之,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不仅对于我们寻找正确人生方向、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源泉。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浅析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摘要:康有为大同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未来的构想,长期以来人们对康有为的研究集中在对《大同书》的研究,忽视了他大同思想的形成过程,由此很难对其大同思想做出科学的评价。
为此,文章在阐述康有为大同思想产生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人无私产,经济公有;人人平等,政治民主;无家无国,社会和谐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康有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并分析康有为大同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影响引言康有为是中国清朝末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是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并组织编写了《大同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思想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同书》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所体现的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最具特色的组成内容。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产生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且和他个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等存在密切的关联。
为了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基本内容,文章现就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的具体内容、形成过程、发展等进行探究。
1.大同思想和《大同书》产生的时代背景1.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剧,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政府部门在日本的逼迫下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一不平等条款的签订加剧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激发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欲望。
面对强烈的民族危机,清朝政府通知也变得岌岌可危,社会危机加剧,人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思想来摆脱残酷社会对自己的侵害。
1.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是在西方先进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认同思想的思想,也逐渐接受了近代的思想政治理念。
明治维新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化发展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大同书》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论著,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认识。
康有为大同思想
会 。其 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 的空想 , 它批判 了剥削制度 , 但 具有极 大的民主主 义启 蒙意义 , 为后 来科学社会主
义在 中国传播提供 了思想条件 。康有为大 同思想在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关 键 词: 康有为 ; 大同思想 ; 政治思想
中图分 类 号 : 2 6 K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6 176 2 1 17 .84( 0 0)0 - 5 -3 1 0 20 0
康有 为是 中国近代资产 阶级改 良主义 运动 的领袖 , 是 中国近代著 名 的资 产阶级政 治家 和思想家 , 思想 丰厚博 其
存在, 痛苦就不 可避 免。 同时康 有为认 为痛苦 不符 合人 的 本性, 他主 张去苦求 乐 , 而要做 到去苦求乐 , 唯一 的办法 就
是扫除 “ 九界 ” “ 同之 道 , ,大 以求人 生之 喜乐 为 主 , 于人 故
摘要 : 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 :春秋》 三世说 ” 《 《 的“ 、 礼记》以及 西方的科 学、 哲学和 空想社会主 义思想。
其 大 同 思想 的理 论 前提 是 : 同苦 乐观 、 同 平 等 观 、 同仁 爱 观 。 康 有 为 具 体 设 计 了 大 同社 会 的 政 治 、 济 、 大 大 大 经 社
、
康有 为大 同思想 的理论前 提
劳苦大众受苦的真实根源。康有 为把各种实质根本不 同
的苦 罗列在一 起 , 出了“ 提 富人 之苦” “ 、帝王 之苦 ” “ 、 神圣
康 有为是 在 吸 收 中外 各 种 思 想 , 别 是 中 国儒 家 的 特
仙佛之苦” “ 、贵者之苦” 大家都苦 , , 包括富贵之人。正如
全 民 的, 以 , 同之 道对 帝 王来 说 , 是 一 贴消 灾脱 难 , 所 大 也 去苦 求乐 的妙药 。康 有为混 淆各种 苦难 , ” 实际上是 调和 阶 级矛 盾 , 体现 了他改 良主义 的思想本质 。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未来大同世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首先,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和按老分配,整个社会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其次,在社会结构上,消灭阶级,废除家庭,人人平等。
最后,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康有为《大同书》中直接全面地论证叙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所设想的美好的大同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大同社会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而且他的这种大同思想也存在矛盾。
大同思想虽然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空想,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康有为所生活的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这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个别的枝节问题,而是复杂严重的根本问题,要求人们去解决,这使得真正的思想家要重新、独立地思考这个世界,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二,《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康有为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第三,《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中国特色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中国特色胡容(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摘要:本文通过对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代表著作——《大同书》的分析,探讨大同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特征.大同思想的空想性特征和大同思想的中国特色等问题。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中国特色康有为。
中国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
领导震惊中外的戊戌维新运动和撰写《大同书》。
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文化思想宝库最重要的贡献。
《大同书》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部重要文献。
其体现的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有为设计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大同社会。
我认为他是有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无论从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动机和核心,还是从大同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结构和社会原则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
一、大同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特征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提出了废除财产私有,实行财产公有的构想。
他写道:“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
必归之公。
”】并具体规划说,农业要实行“公农”,凡天下皆为公有,私人不得占有和买卖:工业要实行“公工”.凡天下的工厂、铁道、轮道皆归公有,私人不许独占;商业要实行“公商”,凡天下的商业皆归公政府商部统一管理经营.不准有私人商业。
从所有制来看。
康有为描绘的似乎不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而是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
另外。
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方面,康有为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从未来社会是公有制的社会幻想出发.认为这个社会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生产和分配成果.按全体人口的需要和各地物产的丰歉,公政府所属的农、工、商各部制订出相应的生产、运输和其他不在这些利益集团中的利益主体便因此而受到一些非常规的排斥和一些不公正的挤压。
这种状况导致特殊利益集团和非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升,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极不和谐的音符。
也成为了我们建构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近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的乌托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摘要: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
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教育教育平等大同教育实施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先后在广州万木草堂、桂林广仁学堂、上海天游学院执教,曾经撰写《教学通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教育论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探索。
《大同书》是康有为用力最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用时近二十年,长达二十余万字的巨著中,康有为结合自身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阶级、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还设计了一条通向大同之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他提出了一套在当时社会比较完整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制度,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一、大同社会与大同教育思想1.康有为所描绘的理想大同社会的蓝图。
“大同”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描绘出的理想社会的模式。
康有为在传统的大同思想基础上,杂糅中国今文经学的公羊学说、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进化论等思想,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和睿智观察思考世界,构建了一个近代的大同社会。
在《大同书》开篇,康有为即以“入世界观众苦”为题,详细列举了现世人类所遭受的“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六大类共37苦难。
论康有为_大同书_中的素质教育思想
大同社会非常重视人口教育, . 太平世以开人智为
主, 最重学校#[ 2 ] 269。大同社会实行. 公养#、. 公
教#,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在公费的条件下接受义
务教育。大同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同社会的公
民,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人人为有用之美才, 人
3]
他希望借此来普及国民教育,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以资富国。他的这种学制主张, 既立足于当时的现
实环境, 又着眼于中国教育的长远未来。. 这是中
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学习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
学制, 也是康有为对中国教育事业最大的贡献#[ 4] 。
康有为在..大同书..里设想了一个没有私有制
人为有德之成人#[ 2] 212。大同社会的教育有一个前
后衔接的完整的学制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人人必须
学习到20 岁。它包括五个衔接的阶段: 即人本院
(负责胎儿教育)、育婴院(负责婴儿教育)、小学院
(负责儿童初等教育)、中学院(负责少年中等教育)
和大学院(负责青年高等教育) 五个部分。这五个
论康有为..大同书.. 中的素质教育思想
张泽鸿1, 2, 周畅3
( 1. 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合肥 230022; 2. 安徽大学哲学系, 合肥 230039;
3. 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系, 合肥 230601)
摘要: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针对人口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 将大同社会的教育
靠近人本院, .当择与婴儿最相宜之式, 大约楼居少
而草地多, 务令爽垲而通风, 日临池水以得清气, 多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
康有为大同书读后感《大同书》是康有为所著的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
书中详细阐述了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和构想,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他对于大同社会的理想。
他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阶级斗争、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
这种社会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平等,更是在精神上的平等。
这种理想社会的构想,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级斗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而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正是对这些社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的理想社会构想,给了我对于未来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其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社会的现状需要改革,需要摒弃旧有的封建思想和制度,需要向着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看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所在。
在当今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的思想和理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思想深邃而丰富,他的理想高远而富有希望。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康有为的思想和理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总之,《大同书》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它对于我们的启发和激励是无法估量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地探索前进的道路。
康有为的《大同书》正是这样一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著作。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为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不断努力。
康有为“大同思想”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启示
康有为“大同思想”对“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启示作者:韦宏伦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4期摘要:“大同思想”在中外的政治思想中已经延续几千年,从古至今“小康”思想虽然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和理念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深刻的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理念,对我们今天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同思想小康社会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481 大同思想的历史渊源1.1 古代的大同思想“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具有西方的“乌托邦”的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很早就出现了“大同思想”。
《诗经》中《硕鼠》篇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代表有道家的“小国寡民”理想和儒家的“大同”思想,其中,儒家的大同思想最为典型,秦汉的《礼记·礼运篇》中阐述了儒家所描绘的社会状态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是故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
孔子在《春秋》里提出了“升平、小康、太平”的“三世说”观念。
当然,这里的“小康”比“大同”低一层次。
魏晋时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设想出一处人间乐土:那里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们永远处于和平、宁静和温饱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对外部世界几百年来的王朝废兴、社会动乱都一无所闻。
1.2 近现代的大同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政治思想家,其中不乏“大同思想”的言论。
农民地主阶级中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章太炎的《五无论》最为典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言论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两种大同理想最为著名。
大同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
大同思想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变化进行评析变化的评析:(变化)20世纪初,康有为李石主张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反对财产私有,全人类“无国界“无种界等,强调民主平等观念。
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外国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希望中国能够实现传统社会理想中的“大同"。
同时,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他们也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思想相融合。
康有为、李石的大同”思想,-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具有空想性。
(变化)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陈独秀,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反对贫富不均,论述“大同”社会实现的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反思以前大同”思想的局限,使“大同”思想逐渐变为可实现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新路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总之,近代大同”思想在不同时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不断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说明人们的认识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大同”原是其最高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人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单就这段话来看,主要从公有制度、公正的选举原则、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的弱势保障体系、稳定的婚姻就业状况、良好的社会治安等方面进行了美好而简练的描述。
这是所有的描述中最美好而全面的经典。
“大同”理想反映了先人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平等与和谐状态的怀念与向往,反应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对新新会的构建热情与憧憬。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治理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中国近代的一部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在其中,他提出了一种以“大同”理念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思想。
康有为认为,社会应当达到“大同”状态,即实现人人平等、贫富均衡、普及教育、普及法律、公共福利等目标。
他认为,只有通过落实法治、普及教育并实现公共福利,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他也提出了“智者管理万物”的观点,即认为理性与智慧的人应当担任领导地位,以指导和管理社会。
在康有为的社会治理思想中,他还提出了教化人民的观点,认为通过教育来普及人民的道德、法律、理性等知识,从而达到建设具有文明、法制、理性的社会的目标。
总的来说,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强调了法治、普及教育、公共福利等基本元素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元素是实现社会“大同”与和谐的基础,同时也强调了人们的教化和领导的重要作用。
这些思想对中国的近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治理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最理想”的慈善:康有为大同世界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和他的弟子梁启超,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抛开康有为传统的“保皇党”的形象,客观地探讨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人对于慈善事业的理想蓝图,在康有为著名的《大同书》所提出的“大同世界”里面,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
这种理想,如同他的书名“大同”,实际上延续着中国古老的传统。
一“大同”的理想,源自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学派。
《礼记·礼运》这样解释“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专栏作者李嶷:湖南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
现任《中国宗教》杂志社副编审。
出版有专著《寻找徽商》、《国粹》等。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其中所言尽管很细致,但是概括说来,其实就是对于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圣人的一种社会化的具象描述。
圣人是什么?他是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外不窥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
这是道德的至高理想,一种完全“无我”的状态,是所谓的“天人境界”。
这种人格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大同世界”。
而大同世界中的慈善事业,就是属于这个“理想国”的具体领域。
尽管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中学习和借鉴了很多西方民主、人权的因素,但是康有为的“大同世界”的本质,其实还是中国传统的关于理想世界的构想。
只不过他通过一种现代康有为书法康有为寓平凡于神圣而已。
梁启超。
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
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康有为大同思想评价[摘 要]“大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作为康有为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其大同思想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但又是超越时代的文化晶体” [1],其中不乏合理成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文试图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研究,发掘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康有为;大同思想;和谐社会;时代价值人类最伟大的梦想, 莫过于建立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同社会。
中国近代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精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大同世界,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他无法找到实现人类大同的现实通途。
研究康有为《大同书》及其大同思想, 分析其中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对构建和谐世界和实现全人类幸福, 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大同思想的积极意义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康有为政治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传入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一,康有为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它对剥削制度的尖锐批判能够起到民主主义的启蒙作用。
大同思想根据社会必然向前发展的历史进化理论,提出了一个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民主、个人平等自由、人人劳动和财产共有的“大同”世界。
它表达了中国先进人士和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科学文明的希望,对封建专制的反抗,对人权的要求,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
这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反剥削、反压迫的思想,实际上正是对当前封建剥削、封建压迫的强烈抗议。
大同空想是反封建的呼声。
第二,康有为大同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能够起到社会主义的启蒙作用。
有些主张不仅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致,甚至有所发展。
比如康有为提出“去[1]董重转,王秀云《康有为大同思想略论》。
九界”,达到大同极乐世界,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还没有提出过;康有为提出废除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圣西门、傅立叶没有提出,欧文提出过,但远不如康有为提出的具体和彻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摘要】《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
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以《大同书》为代表的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为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人建构出一种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为寻求现代转型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家园,并尝试着将中国文化价值世界化。
而这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谐思想、素质教育、价值观的选择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大同思想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平等观教育思想价值观一、历史背景(一)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19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是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统治也摇摇欲坠,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二)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是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一些有见识的思想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也逐渐接受了近代的政治价值观念。
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过程,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三)中国人自立自强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企图采取不留些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君主立宪的道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四)个人经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走出国门的康有为先后游历了日本、印度、美国、意大利、法兰西、英吉利等一些国家,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
他也曾向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渴望自由、平等、博爱,但不久,他在考察西方各国情况时,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千孔百疮,弊病很多。
既然,封建社会已腐败不堪,资本主义社会也并不理想,这就促使他去寻求另一个更理想、更美好的社会,进而诞生了中国人研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走势的第一部社会主义著作—《大同书》。
二、大同思想(一)平等观平等观是康有为思想中闪光点之一。
康有为认为“男女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且女子最有功于人类,男女应该平等。
然而,我国的传统却是“重男轻女”。
在男女平等问题上康有为这一思想是先进的,对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除了提出人们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权力,男女性别平等,子女与父母人格上平等外,他还强调在经济上人们也是平等的。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康有为还特别强调要取消等级制度和种族的区别,人人平等。
(二)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思想是康有为《大同书》的又一亮点。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康有为设计的医疗、养老和教育体系。
康有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以人民为最高本位,实行公养、公教、公恤等政策,具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措施,是一个高度福利化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幼有所养、壮有所用、老有所依,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理想社会,而且康有为还特别关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这也体现了康有为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怜悯。
这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照顾到了各个社会阶层,而且奖励仁智,微惩懒惰,建立了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创造。
此外,康有为还重视德治,力图构建和谐社会,奖励有创新精神的人;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奖励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三)教育思想教育是康有为关注的重点,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借鉴了中西方教育理念,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强调德育;又有对西方教育理念的运用,注重全面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教育,主张新式教育,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这种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本主义和新伦理主义色彩,具有深远的人口学和教育学意义,对于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仍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康有为提出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思想。
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归结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并以德育为先为重。
康有为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最早提出者。
他在著作中探讨了和美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康有为的美育观念其实是乐教和环境审美教育的结合体。
康有为非常重视音乐对人心的影响,这源于以《乐记》代表的儒家音乐思想提倡中和的乐教传统。
他也非常重视环境的美育功能,他认为学校院所等建筑应当选择花木优美之地、环境宜人之所。
康有为是非常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对当时及后来学校教育内容的革新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伦理观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批判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对君国、家庭提出了许多新设想。
康有为把人类社会推演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不断进化的系统程序,亦即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
他极力反对“君权神授”,封建帝王僭称“天子”这一套传统说教,指出“人人为天所生,人人皆为天子”,否定了君主“受命于天”这一谬论。
他甚至认为封建帝王是导致人类流血争夺、破坏平等的罪魁祸首,他批评君为臣纲的封建伦理违天背理,剥夺了人生而平等、自由的权力。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渐进的改良,所以在维新变法运动中他们所提出的一项基本主张就是要改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使社会进入“升平”。
在康有为看来,家庭作为最基础的社会单位,在据乱世和升平世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太平世却必须废除家庭,否则有碍太平社会的构建。
康有为把家庭看成是一切私有观念及不平等现象的根源,提出欲至大同,必须要消灭家庭。
三、当代启示(一)注重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大同理想对国人的思想指导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同书》唤醒了国人,起到了精神指导和思想启蒙的作用。
《大同书》还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铺垫了道路。
康有为的《大同书》中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思想,糅合了合中西文化,在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独特的大同理想,是对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创新。
深入研究其大同思想对了解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和传播的文化前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制度选择等各因素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二)不断完善、发扬和谐思想《大同书》产生的时代是中国内忧外患并存的时代,虽然与我国当今的国情不可同日而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那时的中国和如今的中国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所以,清末民初的一些思想还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如今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的某种继承、深化和创新。
对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研究,为我们现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大同书》中的大同思想与今日的和谐社会各方面都有联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仍可借鉴其注重公平、重视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从《大同书》中得到一些启示:深刻了解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丰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加强素质教育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建构了一个极富浪漫空想色彩的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就建立在大同世界的理想主义基础之上,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康有为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本主义和新伦理主义的色彩,具有深远的人口学和教育学意义。
当今中国是全世界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不够发达、教育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支撑了近五分之一的世界教育人口,并且保持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值得总结,有深厚的教育思想需要提炼,这其中,素质教育就是中国最生动的教育实践和最具民族性、本土化的教育思想。
大同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四)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现行状祝的解释乃至对于全球体系结构的塑造,价值取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个世界的最终竞争,将落实到价值准则的选择。
“文明的冲突”归根结底就是价值选择上的冲突。
当然,“文明的冲突”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西方价值观的产物,而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及其所包含的潜力,绝非西方价值观念所能范围。
基于中国文化价值的观点,比如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截然不同于西方喜好冲突的主张。
而《大同书》中的价值取向在当下依然具有意义和潜力。
四、结语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在其晚年成书的,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政治思想的总结性著作。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部系统阐述乌托邦思想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著作,其思想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清末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是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大同书》所体现的大同理想表明,康有为正是这样一个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使命的思想家。
无论《大同书》存在着什么样的理论缺陷,这部著作无疑是近代思想史上最杰出、最系统的一部政治哲学论著。
《大同书》虽是一部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论著,但这部书和他的大同思想也告诫我们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对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1]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M],汪荣祖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崔波、尚新丽.论康有为《大同书》的社会构想[J],南都: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24-26[3]张泽鸿、周畅.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素质教育思想[J],合肥: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115-120[4]成伯清.世界社会的中国式想象-《大同书》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20-26[5]杨实生、刘嘉凤.康有为《大同书》中的伦理观探析[J],遵义: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4-6[6]蒋锐、鲁法芹.康有为大同学说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J],成都: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6期,59-65[7]汪轩宇.康有为《大同书》理论价值及其思想局限[J],南宁:传承,2013年06期,99-104[8]高富利、陈正祥.近十年来康有为《大同书》研究评述[J],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6期,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