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合集下载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意义是往往决定着这条新闻是否( )A.及时B.新鲜C.有趣D.重要2.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迷失了方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错误的引导,主要是因为( )A.缺乏耐心B.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D.缺乏新闻敏感3.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这是属于哪一方面的素养( )A.政治素养B.理论素养C.专业素养D.知识素养4.《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A.邓拓B.范长江C.黄远生D.邵飘萍5.《水城威尼斯》是穆青同志写的一篇( )A.工作通讯B.事件通讯C.旅游通讯D.风貌通讯6.《妈妈教我放鸭子》是一篇( )A.人物特写B.人物专访C.人物通讯D.人物消息7.《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作者是( )A.郭玲春B.穆青C.范敬宜D.王赤兵8.《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是一篇( )A.人物新闻B.新闻特写C.新闻述评D.动态新闻9.《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从导语开始,几乎处处都有( )A.数字B.人物C.描写D.议论10.《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是一篇( )A.连续报道B.深度报道C.解释性新闻D.现场短新闻11.《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这是新华社发自哪里的消息( )A.北京B.上海C.广州D.香港12.《访“葡萄常”》是一篇( )A.人物专访B.旅游通讯C.工作通讯D.深度报道13.“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 )A.《经济学家赶集》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C.《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D.《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4.《核弹元勋的“三子”》是一篇( )A.事件通讯B.风貌通讯C.工作通讯D.人物通讯15.《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的新书》指的是哪本书( )A.《十个共产党员》B.《柏生新闻作品选》C.《西行漫记》D.《临床误诊100例》16.外国新闻作品中被称为“揭露性报道”的,是指( )A.电讯B.特稿C.解释性报道D.调查性报道17.《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一文的作者是( )A.爱伦堡B.西蒙诺夫C.法拉奇D.尼尔·夏恩18.不同的研究者对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取得基本一致的肯定意见,这体现了( )A.客观性的决定性作用B.主观性的决定性作用C.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D.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19.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硬新闻C.大众新闻D.黄色新闻20.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同志为( )写的。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_1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_1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1.(单选题,1 分)下列报道中,属于现场新闻的是()A、《访“葡萄常”》B、《抢菜记》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D、《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2.(单选题,1 分)西方新闻界之所以强调采用连续报道,主要是为了追求()A、接近性B、可读性C、时效性D、重要性3.(单选题,1 分)下列作品中,属于工作通讯的是()A、《祁连山北的旅行》B、《“一厘钱”精神》C、《塞上行》D、《春夜》4.(单选题,1 分)新闻报道的本源是()A、众说C、事实D、故事5.(单选题,1 分)评析新闻作品时,单纯依靠感性认识容易产生的弊端是()A、片面、肤浅B、机械、僵硬C、缺乏创新性D、脱离生活实际6.(单选题,1 分)下列著名记者中,主要以政治访问而闻名的是()A、穆青B、法拉奇C、柏生D、郭玲春7.(单选题,1 分)评析作品时,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主要运用的是()A、立体思维B、求异思维C、理性思维D、宏观思维8.(单选题,1 分)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C、说明D、叙述9.(单选题,1 分)美国《费城问讯报》所刊发的系列报道《法院的失序》,属于()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0.(单选题,1 分)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悬念式结构11.(单选题,1 分)“甲骨文是公元前l7世纪到公元前“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B、说明C、对比12.(单选题,1 分)就“水门事件”进行调查性报道,并引发强烈关注的报纸是()A、《纽约时报》B、《华盛顿邮报》C、《华尔街日报》D、《费城问讯报》13.(单选题,1 分)“第一代导语”最突出的特征是()A、自由、灵活、多样B、只突出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少数几个新闻要素C、活泼生动D、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14.(单选题,1 分)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载报道张海迪的人物通讯,其篇名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15.(单选题,1 分)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律和特点是()A、生动有趣B、真实准确C、结构明晰D、文字练达16.(多选题,2 分)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A、这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C、研究者受新闻作品的制约D、研究者个人能力有较大差异E、研究者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影响17.(多选题,2 分)西方新闻界认为“硬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A、趣味性强B、时效性强C、重要性强D、服务性强E、语气生硬18.(多选题,2 分)下列作品中,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有()A、《上海严寒》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C、《日本签字投降》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9.(多选题,2 分)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有()A、唯形论B、唯心论C、唯理论D、经验论E、意志论20.(多选题,2 分)新闻语言的总体要求有()A、准确严谨B、鲜明生动C、简练明白D、专业性强E、诙谐幽默21.(简答题,8 分)试举例说明《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试资料.doc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填空1. 《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 《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 《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 《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 《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②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③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④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 《“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 《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A. 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2.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A. 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屮发现个性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C. 只要具备了鲜跚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D. 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3. 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4. 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口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A.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嚴好的合作关系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5. 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6. 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7. 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8. 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A.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B. 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D. 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9. 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A.《日本签字投降》B.《火葬——甘地永存》C.《英迪拉.甘地》D.《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 迅速辨刚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11. 下列作品中,较为大塑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 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A.生动B.真实C.简洁D.深入13. 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A.时间顺序结构B.悬念式结构C.并列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4. “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旳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又甩迸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

2012年07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2年07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2年07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2年07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西方新闻界所说的“硬新闻”,一般是指(A)A.时效性较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B.报道语言较为严肃、生硬的新闻报道C.娱乐性、服务性较强的新闻报道D.能够引起受众阅读兴趣的新闻报道 2.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C)A.以感性思维为主B.理性思维是基础,感性思维是对理性思维的升华C.两者相互交叉,前后互补D.既然是分析,应以理性思维为主 3.下列新闻诸属性之中,被称为“新闻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的是(A)A.真实性B.客观性C.及时性D.重大性4.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新闻述评的是(B)A.《上海严寒》 B.《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C.《经济学家赶集》D.《抢菜记》5.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A)A.叙述B.描写C.议论D.抒情 6.社会生活、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B)A.硬新闻B.软新闻C.通讯D.特写7.下列作品中,由前苏联著名记者爱伦堡所写的是(A)A.《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B.《日本签字投降》 C.《水面下的桥梁》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8.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场新闻的是(B)...A.《滦河水向天津奔来》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C.《抢菜记》D.《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9.下列著名记者中,活跃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是(C)A.范长江B.邹韬奋C.黄远生D.穆青 10.《水城威尼斯》的体裁是(B)A.工作通讯B.风貌通讯C.人物通讯D.人物传记11.下列新闻名篇中,属于深度报道体裁的是(C)A.《陕北有煤海》B.《华美窗帷的后面》C.《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D.《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特写的是(B)A.《夜宿车马店》B.《“飞天”凌空》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D.《访厕所》13.下列作品中,以背景材料见长,通过背景材料烘托新闻价值的是(B)A.《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A.《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C.《从邮局看变化》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B.《经济学家赶集》D.《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14.下列作品中,以散文式的结构特点和笔法而闻名的是(A)15.新闻特写《世界最佳急诊室》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C)A.递进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双线式结构D.倒叙式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BCD)A.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B.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C.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D.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E.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17.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当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因为邓小平理论是(BDE)A.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B.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当代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的指南D.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E.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8.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它包括(ABCDE)A.真实B.准确C.迅速及时D.针对性E.指导性19.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AB)A.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的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不同的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认识等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C.受新闻作品的制约D.受个人能力的制约E.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制约20.新闻作品中常见的基本表现手法有(ABCDE)A.叙述B.描写C.议论D.抒情E.说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2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西方记者通常是怎样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试述应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新闻主题。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A 第一代导语B 第二代导语C 复合导语D 延缓式导语【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

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

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 正确的研究动机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E 爱国主义情操【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3、艰苦奋斗的作风4、清正廉洁的作风5、严谨细致的作风6、用于创新的作风【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A 接近性B 可读性C 时效性D 重要性【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

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全国2021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2021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在政治上A.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B.以领导意见为准C.和党中央保持一致D.全新全意为党中央服务2.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A.人类命运的缔造师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c.人类命运的工程师D.人类灵魂的缔造师3.尽管“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事实首先告诉了读者,但它本身缺少A.悬念B.背景c.结尾D.话题4.分析新闻作品中的语言,还需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记叙事实要A.文辞优美B.明快畅达c.真实客观D.客观有力5.细节看起来似乎是细微末节的东西,但是经过精心选择,恰当描写,却能细节不细,含蕴丰富,增强报道的A.可读性和耐看性B.思想性和可读性C.思想性和灵活性D.灵活性和生动性6.把新闻作品的内容反映出来的方式是A.新闻事实B.新闻主题c.表现手法D.逻辑修辞7.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理论的A.实体化B.根本内容C.具体化D.核心内容8.新闻作品研究中的差异性,反映了人们对新闻需要的A.客观性B.真实性c.多样性D.平衡性9.《生命的支柱》被读者认为是所有报道张海迪的通讯中最成功的一篇,它发表于A.《华夏文摘》B.《人民日报》c.《青年文摘》D.《中国青年报》10.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A.创新活动B.精神活动c.分析活动D.探索活动11.短通讯《钱被风刮跑之后》曾被评为当年A.全国最佳新闻一等奖B.全国十佳新闻一等奖c.全国新闻报道奖一等奖D.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2.新闻作品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反过来又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A.反馈作用B.指导作用C.强制作用D.回馈作用13.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A.实际问题上B.表现形式上c.客观现状上D.真实状况上14.新闻价值中一个可变的因素是A .新鲜性c.及时性D.迅速性15.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遵循的依据是A.权威论断B.客观条件c.客观事实D.科学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分,共10分。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2019年工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新闻界的分类中,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A.硬新闻B.软新闻C.综合新闻D.时政要闻2.下列作品中,作者为邹韬奋的是A.《中国我军占领南阳》B.《别了,”不列颠尼亚”》C.《祁连山北的旅行》D.《华美窗帷的后面》3.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A.理论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4.下列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构的是A.《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取下神像挂地图》5.我国境内出现近代中文报纸的时间是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晚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20年代6.一般而言,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越小B.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之间没有关联C.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长,新闻价值越小D.所有的新闻,都是越快越好7.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是作品分析的起点,是感性认识的基础8.感性认识是对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深化C.二者是互不干涉的两种独立认识形式D.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相互交叉,前后互补8.下列对于新闻语言的概括,不恰当的是A.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将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B.要做到准确严谨,恰如其分地反映所报道的客观事物C.要鲜明生动D.要简练明白,晓畅明了,通俗易懂9.《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C.消息D.通讯10.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品《春夜》的体裁是A.消息B.深度报道C.特写D.调查报道12.下列思维方式,属于宏观思维的是A.从微小细部入手,求得对事物的深入发掘B.努力提出新见解、新问题的进取性思维方式C.寻找出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思维方式D.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间空间范围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13.《访“葡萄常”》的作者是A.梅阡B.邓拓C.穆青D.范敬宜14.在西方,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解释性报道15.研究新闻作品,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A.实事求是B.不断检验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二、多项选择题16.决定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广泛性的主要因素有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B.新闻社会功能的多样性C.各国新闻事件的差异性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17.下列有关导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导语出现于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B.第一代导语的特点是时、地、人、事、因等诸要素俱全C.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D.导语的作用在于开门见山地表明记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思考与观点E.随着新闻写作的日益成熟,导语已逐渐减少使用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为主要对象的有A.《“妈妈教我放鸭子”》B.《写在绢帕上的诗》C.《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D.《“飞天”凌空》E.《核弹元勋的“三子”》19.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特稿写作呈现一个趋势,即在遵守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A.增强对比内容的描写B.注重衍生知识介绍C.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D.刻画新闻人物的性格E.安排新闻故事的情节发展20.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A.鲜明的时代特色B.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C.表现形式的求新性D.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E.作者的写作背景三、简答题2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有哪些方面?22.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主题?四、论述题23.试论述《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的主要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A 第一代导语B 第二代导语C 复合导语D 延缓式导语【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

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

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C 正确的研究动机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E 爱国主义情操【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3、艰苦奋斗的作风4、清正廉洁的作风5、严谨细致的作风6、用于创新的作风【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A 接近性B 可读性C 时效性D 重要性【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

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A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B .《世界最佳急诊室》C .《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D .《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E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题型:简答】 [9] 简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应注意的问题答案: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需注意:要注意其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的,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

还要注意消息有消息的结构形式,通讯有通讯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消息、通讯等新闻文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还要注意准确把握作品所运用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题型:多选】 [10] 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答案: BDA 采访形式B 内容C 篇幅长度D 表现形式E 导语结构【题型:单选】 [11] 新闻作品《华美窗帷的背后》的体裁是()答案: DA 人物通讯B 事件通讯C 问题通讯D 风貌通讯【题型:分析】[12]比昂尼克是当年法新社驻华记者,适逢“文革”期间,“局外人”可以有沉静之心去体会中国人当时的精神风貌。

以下两篇有关中国两位伟大人物去世的报道,成了特殊年代特殊事件背景中中华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一篇是非常短小生动的即景新闻,一篇是非常细腻深沉的情状特写。

两篇报道除了道出明确的新闻信息(总理逝世、送别主席)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中国人民乃至中国的某种状态。

仔细阅读文章,并请分析:(1)作者为何采用不同手法和篇幅来采写这两篇不同的稿件;(2)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手法有什么区别,对读者的阅读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法新社北京1976年1月9日电(记者:比昂尼克)] 北京电台于今日清晨当地时间5时宣布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总理已经逝世。

当新华社的电传打字机于当地时间4时过一点儿发出这条消息时,中国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没有行人。

在法新社所在的那所大楼里,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时,她顿时放声痛哭。

在对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示慰问时,他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地说:“我们没有料到。

我们非常爱戴他。

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极其爱戴,这样说并不夸张,他们感到与周恩来非常接近。

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伤,就象今天清晨听到这个悲伤消息的那位中国少女所表现出的那样。

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法新社1976年9月18日 (记者:比昂尼克)]中国向毛泽东告别的仪式是庄严的、朴素的,非常感人。

当北京站的大钟敲响3点的时候,我是在火车站广场上同成千上万中国群众在一起的唯一的外国人。

人群默哀了3分钟,他们把行李放在地上,双手下垂,两眼注视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像已经围上了黑黄两色的丧纱。

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

钟敲到第三下的时候,火车头上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

就在这同时,车站广场周围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哀乐的悲伤的旋律。

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

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

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

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嚎,保持了完全的尊严。

这是感情极其强烈的时刻,我再也不觉得我是外人了。

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到火车上和工厂里的汽笛停下来以后,许多人还低着头。

有人擦干了眼泪,其他人若有所失地仰望着他们的“伟大导师”的遗像。

啊,毛真的逝世了。

答案:第一篇|时效性强|短新闻形式|客观|第二篇|时效性弱|主观性强|论点明确【题型:多选】 [13] 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有( ) 答案: BCA .《经济学家赶集》B .《访“葡萄常”》C .《写在绢帕上的诗》D .《“飞天”凌空》E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题型:多选】 [14] 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防止哪些错误倾向()答案: BDA 唯形论B 唯心论C 唯理论D 经验论E 任意论【题型:单选】 [15] “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答案:BA 《祁连山北的旅行》B 《相思正是吐黄时》C 《夜宿车马店》D 《华阳礁上补给忙》【题型:单选】 [16]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通讯的是()答案: AA 《春夜》B 《水城威尼斯》C 《祁连山北的旅行》D 《华美窗帷的后面》【题型:单选】 [17] 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 ) 答案: BA 特稿B 调查性报道C 解释性报道D 述评性报道【题型:单选】 [18] “报纸的主体”通常是指()答案: AA 消息B 社论C 通讯D 述评【题型:单选】 [19] 《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答案: DA .《申报》B .《新闻报》C .《文汇报》D .《大公报》【题型:单选】 [20] 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答案: BA 倒金字塔结构B 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 时间顺序结构D 悬念式结构【题型:单选】 [21] 一般而言,西方新闻记者注重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答案: CA 新闻事实的重要性B 新闻事实变化的过程C 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D 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向【题型:单选】 [22] 《“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答案: CA .空军飞行员B 民航飞机驾驶员C 跳水运动员D 工艺美术工作者【题型:单选】 [23]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中通篇叙述的一件事是( ) 答案: BA 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法门寺听钟声B 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寒山寺听钟声C 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少林寺听钟声D .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金山寺听钟声【题型:单选】 [24] 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答案: BA 《醒来,铜陵!》B 《从邮局看变化》C 《大老齐成了“香饽饽”》D 《菜价追踪》【题型:单选】 [25] 下列不属于新闻报道体裁的是()答案: DA 消息B 特写C 通讯D 社论【题型:单选】 [26] 普利策新闻奖是以着名报人普利策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

这位着名报人是( ) 答案: DA 英国人B 法国人C 意大利人D 美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