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肺段及肺动静脉
肺段及肺动静脉ppt课件

肺动静脉
肺动脉的分布
肺动脉干由右心室发出, 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 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较长 而低,向右经升主动脉和 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 下方进入右肺。左肺动脉 较短而高,向左经胸主动 脉前方人左肺;故胸部横 断层 面上,左肺动脉先 于右肺动脉出现。
1.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 入肺门后立即分出上叶的 动脉,本干继续下行称为叶间动脉, 叶间动脉在斜裂处分为中 叶的动脉和下叶的动脉。
(4)下舌段(SⅤ):居上叶的 最下部。上方与上舌段相接,有 时有裂、沟分界。后方借斜裂面 与内前底段相邻。外侧面为肋面, 与胸壁内侧面相邻。内侧面为纵 隔面,与心包相邻。底面为膈面, 与膈相邻。
(5)上段(SⅥ):居下叶的上 部。前方借斜裂面与上叶后段和 前底段相邻,有时与上叶后段有 肺实质融合现象。下方与各底段 相接,有时与底段之间出现裂隙 分隔。肋面与胸壁内面相贴。椎 旁面与胸主动脉和胸椎椎体相邻。
肺段及肺动静 脉
1.右肺肺段 比较恒定,可分为10个段。上叶3个段:尖段、后段和前段; 中叶2个段:外侧段和内侧段;下叶5个段:上段、内侧底段、 前底段、外测底段和后底段。
(1)尖段(SⅠ):即右肺尖 的部分,一般以第一肋压迹和 尖前切迹的平面与前段和后段 分界。有时尖段异常发育成一 独立小叶,称为奇叶。
(2)后段(SⅡ):居右肺尖 下方的后外侧部。上方与尖段 相接,前方与前段邻接,二者 间一般无明显分界。下方借斜 裂面与下叶的上段相邻。肋面 与胸壁内面相邻。椎旁面与胸 椎椎体相邻。
(3)前段(SⅢ):位于右肺尖 下方的前内侧部。上方与尖段相 接,二者以第一肋压迹和尖前切 迹为界。后方与后段相接,二者 间无明显分界。下方借水平裂面 与中叶相邻。肋面与胸壁内面相 邻。纵隔面与右心房、上腔静脉 等器官相邻。
肺段的名词解释

肺段的名词解释肺段的概念肺段是指肺叶的进一步分段,组成肺实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正常情况下,人的左肺有8个段,右肺有10个段,每个段都由一支主要支气管和相应的动脉、静脉、淋巴管、支气管等组成。
肺段是肺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肺部解剖结构、疾病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肺段的发育肺段的发育始于胚胎期,属于多级分支的过程。
在初期,胚胎的肺部呈现出囊状的结构,随着分支的不断发展,肺组织逐渐分割成为不同的段落。
这种分支过程主要受到基因调控和分子信号的影响。
肺段的解剖每个肺段都具有明确的解剖边界,以及专属的支气管、动脉、静脉和淋巴管。
肺段之间的边界主要由胸膜和肺间质组织构成。
胸膜是一层覆盖在肺表面的薄膜,将肺组织分隔成小的区域,这些区域即为肺段。
肺间质组织则在胸膜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支撑着肺段的结构。
肺段的功能每个肺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主要包括呼吸、气体交换和免疫防御。
肺段中的支气管和肺泡是呼吸的主要部位,通过支气管将空气引入肺组织,然后通过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此外,肺段中的淋巴管和免疫细胞也起到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保护肺部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肺段的疾病肺段疾病是指发生在肺段的各种异常情况,常见的有肺炎、支气管炎、肺血栓栓塞等。
肺疾病的发生可以影响肺段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肺段的异常或受损。
在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了解肺段的分布和解剖结构对于确定疾病范围和制定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肺段的诊断与治疗肺段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CT、MRI等,可以清晰地显示肺段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支气管镜检查也可以提供直接观察肺段情况的方法。
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如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特定的肺段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肺段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肺部疾病,并最大程度地保留肺功能。
#总结肺段是肺叶进一步分段的结构,是肺部的最小功能单位。
每个肺段都具有明确的解剖边界和独特的功能,对于肺部解剖、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右上肺肺段切除汇总(文末附肺段支气管动脉静脉示意图)

右上肺肺段切除汇总(文末附肺段支气管动脉静脉示意图)展开全文右肺动脉的主要分支定义如下:上干:肺动脉进入右上肺叶的第一支主要分支。
中间干:介于上干和A6之间的肺动脉。
基底动脉:A7-10。
频率(%)支气管 三个分支 B1,B2,和B3 40 两个分支B1+3,和B2 24 B1+2,和B3 14 B1+B2+3 10 四个分支 12 动脉 A1 A1a 和A1b 均源于动脉上干 68A1a 为孤立的分支,A1b 源于动脉上干32 A2 A2a 源于返支动脉; A2b 源于后升动脉 72 A2a 和A2b 均源于后升动脉 16 A2a 和A2b 均源于返支动脉; 12A3 A 3a 和A3b 均源于动脉上干 48A3a 源于中间干;A3b 源于动脉上干34 A3a 源于动脉上干;A3b 源于中间干18 静脉 尖段(V1)和中心(V2)静脉70 尖段静脉,无中心静脉:V1和V2形成共干,走向腹侧走向肺门。
V2分支沿该路线走行入肺,介于后升支和上干动脉之间。
22中心静脉,无尖段静脉:V1和V2共干形成中心静脉。
V1分支沿该路线向头端走行入肺。
8 1.右侧S1肺段切除详解患者,女性,60岁,几年前曾行左下肺叶切除术,CT 随访发现S1段1.6cm 的混合性GGO 结节,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
该患者被予以S1-段切除。
最后病理诊断为pT1aN0M0乳头状腺癌。
图.3.1.1通过HRCT影像从轴向,冠状面和矢状面明确肺段动脉,静脉和支气管。
气管插管后通过支气管镜进一步明确B1,B2和B3分支形状和尺寸。
本书中的图片是段支气管静脉和动脉最常见的分支类型,即右上支气管分为B1和B2和B3;A1和A3段间动脉分支源于肺动脉上干。
A2a是源于肺动脉上干的反支,A2b为A2的升支;段间静脉源于尖段和中央静脉。
第三肋间推荐作为S1-段切除的主操作孔。
图.3.1.2从腹侧向背侧暴露右上叶肺门以显示肺静脉,肺动脉上干,上叶支气管和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支气管间的分叉。
肺段影像学的名词解释

肺段影像学的名词解释近年来,肺段影像学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
本文将对肺段影像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科技。
1.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形成的多层次断层图像来观察身体内部的方法。
在肺部影像学中,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三维立体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和特征。
2. 肺段(Pulmonary Segment)肺段是肺组织中的一个特定区域。
肺部由10个主要的肺段组成,每个肺段都有自己的血供和气道,相互独立。
肺段的界限由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走向确定,每个肺段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3. 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实质指的是肺组织中的实质性成分,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血管等结构。
在肺段影像学中,对肺实质的观察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肺部是否存在异常改变,如肺炎、结节等。
4.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肺结节是指肺部内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卵圆形病变。
肺结节是常见的肺部疾病之一,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CT扫描是检测肺结节的常用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结节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
5.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肺气肿是肺实质中气体滞留引起的肺组织过度膨胀的疾病。
在肺段影像学中,可以通过CT扫描观察肺气肿的表现,如肺泡破裂、气囊样扩张等。
肺气肿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6.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肺动脉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发生血栓导致血管阻塞的情况。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可导致肺组织缺血和坏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肺段影像学中,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可以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
7. 纤维化(Fibrosis)纤维化是肺部疾病中一种重要的病理改变,是由于受损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
【解剖】肺叶、肺段分布简图(适用于X线、CT、MRI)

【解剖】肺叶、肺段分布简图(适用于X线、CT、MRI)
X线平片肺叶/段分布
轴位断层肺段分布
右肺
上叶【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S4:外段、S5:内段】
下叶【S6:背段、S7:内基底段、S8:前基底段、S9:外基底段、S10:后基底段】
左肺
上叶【S1 2:尖后段、S3:前段、S4:舌叶上段、S5:舌叶下段】下叶【S6:背段、S7 8:前内基底段、S9:外基底段、S10:后基底段】
下图中:
阿拉伯数字为肺段
绿色结节为淋巴结
蓝色线段为肺段分界
红色线为心包。
(详细内容可参考此链接:【解剖】胸部CT断层(双语))
矢状断层肺段分布
冠状断层肺段分布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关注和支持!你的阅读就是知识存在的意义!
你的经验就是医者仁心的基石!。
如何在CT上区分肺叶和肺段

如何在CT上区分肺叶和肺段在CT图像上区分肺叶和肺段是放射学诊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确的区分对于定位病变、评估病灶的范围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CT上区分肺叶和肺段。
一、肺叶和肺段的定义肺叶是肺组织的解剖单位,包括左肺的上、下、舌状及右肺的上、中、下叶。
肺叶之间通过裂隙分开,主要由断裂面和裂面两个部分组成。
断裂面是没有气道、血管和纤维连接的区域,而裂面则包含支气管、血管和肺间质。
肺段是肺叶的亚单位,是一段独立导管(即终末细支气管)的区域,它由肺动脉和支气管的旁支以及这些支气管的终末细小的支气管组成。
肺段的界限主要是由动脉分支与终末支气管的分布关系决定的。
二、CT扫描技术参数的选择在进行肺叶和肺段的CT检查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技术参数。
1. 层厚和层间距:选择较薄的层厚和层间距有助于检测较小的结构,常用的范围为1-2mm。
2.高分辨率扫描:需要选择高分辨率的扫描模式,以便更好地显示肺部细小的结构。
3.屏蔽器和造影剂:肺部CT扫描通常采用软组织算法或肺窗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而不使用骨窗算法。
对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增强血管、支气管和肺实质之间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
三、肺叶的区分肺叶的区分主要依据肺裂隙的形态和解剖位置。
肺叶之间的裂隙属于胸膜腔内区域,裂隙的长度和角度对于肺叶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
1.标准断裂面:在左肺上叶和下叶的断裂面上,可见到肺裂隙的切迹。
左上叶的裂隙切迹从前上方的前纵隔到胸膜腔的后上部,与下叶裂隙的交点在后纵隔。
左下叶的裂隙切迹从胸膜腔的后上部到前上方的前纵隔,与上叶裂隙的交点在后纵隔。
右肺上叶和中叶的断裂面由上而下走行,肺裂隙之间没有明显的交点。
右肺下叶的断裂面也由上而下走行,与右肺上叶和右肺中叶的断裂面交叉。
2.附加裂隙:有时肺叶之间会存在一些附加的裂隙,这对于肺叶的区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右肺中叶与右肺下叶之间的半附加裂隙,左上叶的舌状裂隙等。
肺分段

图中所示: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左肺: S5 上叶下舌段; S8 下叶前内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图中所示: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左肺: S5 上叶下舌段; S8 下叶前内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OF
5
6
3、中间支气管层面: 右侧见中间支气管,其前方为右肺动脉,前外方为肺静 脉。右肺野中部无肺纹理区为水平裂,后方为斜裂,所围 的肺组织为中叶外侧段,前方为上叶前段,后方为下叶背 段。 左侧见左主支气管及左上叶支气管,其前方为肺静 脉,后方为左肺动脉,左肺 3 野中部可见舌叶支气管和 血管,前外侧为上叶前段, HF 后方见斜裂,其后为下叶 背段。 OF 4 1 2
1、右下叶内基底段支气 2 管及肺动脉;2、右下叶 前基底段支气管及肺动脉 3、右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 4 及肺动脉;4、右下肺静脉 5、左下叶前内基底段支 3 7 气管及肺动脉;6、左下 叶外基底段支气管及肺 动脉;7、左下叶后基 左右下叶支气管层面 底段支气管及肺动脉; OF:斜裂
5 6
叶 间 裂
左肺: S1+2 上叶尖 后段; S3 上叶前 段
图中所示:
右肺: S1 上叶尖段; S2 上叶后段。 左肺: S1+2 上叶尖 后段;S3
上叶前段
图中所示: 右肺: S1 上叶尖段; S2 上叶后段。 S3 上叶前段 。 左肺: S1+2 上叶 尖后段 S3 上叶前段
图中所示: 右肺: S3 上叶前段; S5 中叶内侧段 S6 下叶背段。 左肺: S4 上叶上舌段 S5 上叶下舌段 S6 下叶背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左上肺静脉(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由尖后段静脉(V1+2)、前段静脉 (V3)和舌段静脉干共同 汇合成。尖后 段静脉有位于尖后段和前段之间的段 间部,其他均为段内部;前段静脉有上、 下支,上支为段内 部,下支为段间部, 分隔前段和上舌段。舌段静脉干由上 舌段静脉(V4)和下舌段静脉(V5)汇合 而成,上舌段 静脉居于上、下舌段之 间,为段间部;下舌段静脉位于下舌 段的下部,为段内部。
肺段及肺动静脉
(5)上段(SⅥ):居下叶的上 部。前方借斜裂面与上叶后段和 前底段相邻,有时与上叶后段有 肺实质融合现象。下方与各底段 相接,有时与底段之间出现裂隙 分隔。肋面与胸壁内面相贴。椎 旁面与胸主动脉和胸椎椎体相邻。
肺段及肺动静脉
(6)内前底段(SⅦ+Ⅷ): 居下叶下部的前内侧部。上方与 上段相接。前上方借斜裂面与舌 叶的上、下舌段相邻。后方与外 侧底段和后底段相接。外侧面为 肋面,与胸壁内面相邻。内侧面 与心包相邻。底面为膈面,与膈 相贴。内侧底段支气管与前底段 支气管虽常共干,但内侧底段支 气管却很恒定,起始部距肺门较 近,易于暴露,内侧底段除与前 底段一同切除外,还可单独进行 内侧底段切除。许多报道指出, 内侧底段可单独发生支气管扩张 症。
肺段及肺动静脉
(8)前底段(SⅧ):居肺下 叶的前下部,此段比较恒定, 是进行肺段切除术的适宜部位。 后上方与上段相接。前面为斜 裂面,与中叶相邻。后方与外 侧底段相接。内侧与内侧底段 相接。外侧为肋面,紧贴胸壁 内面。底面为膈面,与膈相邻。
肺段及肺动静脉
(9)外侧底段(Ⅸ):居下叶下 部的后外侧。前内方与前底段相 接,后内方与后底段相接,外侧 面为肋面,与胸壁内面相邻。底 面为膈面,依附在膈上面。上方 与上段相接。内侧与内侧底段相 接。此段的范围较其他段为小, 变异较大,位置也较深,故不宜 单独的肺段切除。
(4)外侧段(SⅣ):居中叶的 外侧部。上方借水平裂面与上叶 的前端相邻。后下外方借斜裂面 与下叶的前底段相邻。内侧与内 侧段相接,二者间有时在肋面或 斜裂面上有副裂或切迹分界。
肺段及肺动静脉
(5)内侧段(SⅤ):居中叶内 侧部。上方借水平裂面与上叶的 前段相邻。外侧与外侧段相接, 二者间有时借副裂或切迹分隔。 下方为膈面,与膈相邻。内侧为 纵隔面,稍凹陷与心包相邻。
肺段及肺动静脉
(1)尖后段( SⅠ +Ⅱ): 包括肺尖及其上叶的后上部,前 下方与前段相接,并以尖前切迹 为界。下方借斜裂面与下叶上段 相邻。后外侧面即肋面,与胸壁 内面相邻。内侧面即椎旁面,与 胸椎椎体相邻。并有主动脉沟、 锁骨下动脉沟及食管沟与同名动 脉和器官相邻。后段为结核性空 洞多发部位。
肺段及肺动静脉
(2)前段(SⅢ):位于上叶上部 的前下部、尖后段的前下方,为尖 前切迹与第一心切迹之间的区域。 后上方与尖后段相接。下方与上舌 段相接,它们之间以第一心切迹为 界。外侧面即肋面,与胸壁内面相 邻。内侧面为纵隔面,有左头臂静 脉沟与同名静脉相邻。后下方有一 小部分借斜裂面与下叶相邻。
(1)右肺上叶的动脉: 沿上叶支气管前内侧上行,与 上叶尖、后、前段支气管相 对应,亦分为3支肺段 动脉, 尖段动脉(A1)于尖段支气管 前内侧上行,前段动脉(A3) 于前段支气管的上内侧行向 前外侧,而后段动脉(A2)于 后段支气管的上内侧行向后 外侧。有时后段动脉直接起 于叶间动脉,先向上伴行于 后段支气管的外侧。
肺段及肺动静脉
(7)外侧底段(SⅨ): 居下叶基底段的后外侧部。前内 方与内前方底段相接。外侧面为 肋面,与肋胸膜相贴。底面为膈 面,与膈相邻。此段支气管虽然 变异较大,但其起点较高,故仍 可进行单纯的肺段切除术。
(8)后底段(SⅩ): 居下叶的后下部。上方与上段相 接。后外侧面为肋面,与胸壁内 面相贴。内侧面为椎旁面,与胸 椎椎体相邻,此面上还有被主动 脉和食管压成的同名沟。底面为 膈面,与膈相贴。
肺段及肺动静脉
(2)左肺下叶动脉: 在舌段动脉干起点稍上方,左 肺下叶动脉发出上段动脉 (A6),在上段支气管的上方 进入上段。左肺下叶动脉入 下叶后,一般立即分为内侧 前 底段动脉(A7+8)和外后底 段动脉(A9 + 10),前者分布 于 内侧前底段,后者再分为 外侧底段动脉(A9)和后底段 动脉(A10),于相应支气管的 外侧进入同名肺段
肺段及肺动静脉
肺动静脉
肺段及肺动静脉
肺动脉的分布
肺动脉干由右心室发出, 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 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较长 而低,向右经升主动脉和 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 下方进入右肺。左肺动脉 较短而高,向左经胸主动 脉前方人左肺;故胸部横 断层 面上,左肺动脉先 于右肺动脉出现。
肺段及肺动静脉
1.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 入肺门后立即分出上叶的 动脉,本干继续下行称为叶间动脉, 叶间动脉在斜裂处分为中 叶的动脉和下叶的动脉。
(3)上舌段(SⅣ):位于上叶下 部的上半部。上方与前段相接。下 方与下舌段相接。外下方借斜裂面 与下叶的内前底段相邻。外侧面为 肋面,与胸壁内侧面相邻。内侧面 为纵膈面,与心包相接。上、下舌 段之间常有长短不等的裂、沟分隔。
肺段及肺动静脉
(4)下舌段(SⅤ):居上叶的 最下部。上方与上舌段相接,有 时有裂、沟分界。后方借斜裂面 与内前底段相邻。外侧面为肋面, 与胸壁内侧面相邻。内侧面为纵 隔面,与心包相邻。底面为膈面, 与膈相邻。
(10):后底段(SⅩ):居下 叶的后下部,上方与上段相接。 前方与内、外侧底段相接。后外 侧面为肋面,紧贴胸壁内面。内 侧面为椎旁面,与胸椎相邻,此 面有被食管右侧壁压成的沟。底 肺段及肺面动为静脉膈面,与膈相邻。
2.左肺肺段 有8~10个段。由于肺段支气管往往出现共干,例如尖段与 后段、内侧底段与前底段的段支气管常共干,故左肺常分为 8个肺段。上叶分为4个肺段: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与下舌 段;下叶分4个段:上段、内前底段、外侧底段与后底段。
支气管肺段
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S), 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 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单位。 每一肺段均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相邻两肺段间除借表面的肺胸膜与胸膜下的小静 脉支相连外,有少量结缔组织分割。左、右肺通 常各有10个段。左肺有时两相邻的肺段支气管共 干,两肺段合并,做左肺往往为8个段。肺段解 剖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6)上段(SⅥ):居下叶的 上部,为下叶中最大的一段。前 上面为斜裂,与上叶后段相邻, 有时其与上叶的后段融合。下方 与各段底相接,它们之间有时有 切迹或不同程度的额外裂分隔。 肋面紧贴胸壁内面。椎旁面与食 管和胸椎相邻,此肺段为肺脓肿 的好发部位之一。上段支气管的 邻近部有较多的淋巴结,当淋巴 结肿大时,常压迫上段支气管, 肺段及肺造动成静脉支气管狭窄。
肺段及肺动静脉
(2)右肺中叶的动脉: 为叶间动脉发出的终末支,其起 点一般位于中间支气管发出中叶 支气管起点 的前外上方。外侧 段动脉(A4)伴行于外侧段支气管 的外侧或内侧,而内侧段动脉 (A5)向前延伸,且更向 下斜行。 外、内侧段动脉可分别起于叶间 动脉。
肺段及肺动静脉
(3)右肺下叶的动脉: 首先发出上段动脉(A6),本干 继续下行并转向同名支气管 的外后方,称为基底 动脉干。 由基底动脉干呈辐射状依次 分出内侧底段动脉(A7)、前 底段动脉(A8)、外侧底段动 脉(A9)和后底段动脉(A10), 与相应的肺段支气管伴行, 分布于同名肺段。
肺段及肺动静脉
2.右下肺静脉(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由上段静脉(V6)和 底段总静脉汇合而成。上段静脉一 般有3条属支,即上支和内、外侧支, 其中内、外侧支为上段与基底段之 间的段间部。底段总静脉由底段上 静脉和底段下静脉汇合成。底段上 静脉由前底段静脉(V8)和外侧底段 静脉(V9)汇合而成;底段下静脉由 后底段静脉(V10)形成(或由前底段 静脉形成底段上静脉,外侧底段静 脉和后底段静脉汇合为底段下静 脉)。内侧底段静脉(V7)为细小的 底段静脉,其注人处无规律。
(7)内侧底段(SⅦ): 居下叶的内下部,此段的范围 较小,也较隐蔽。前面为斜裂 面,与中叶相邻。外侧与前底 段相接,其下部偏内侧有下腔 静脉沟。后外侧与外侧底段相 接。后方与后底段相接。底面 为膈面与膈相邻。后上方与上 段相接。此段与下叶其他段之 间有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切迹裂 或裂、沟。该段与左肺下叶的 内侧底段一样,是支气管扩张 症的好发部位。
肺段及肺动静脉
2.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人肺门后即呈弓形(左肺动 脉弓),从左主支气管的前上方绕至 上叶支气管的后下方。易 名为左肺下叶动脉。
(1)左肺上叶的动脉: 左肺动脉在绕上叶支气管前,发 出前段动脉(A3),多伴行于前段 支气管起始段 的内侧,而尖后 段动脉(A1+2)多于左肺动脉绕上 叶支气管处发出,向上或向后上 行走,于尖后段支气管起 始段 内侧与之伴行。左肺动脉在上叶 支气管后外侧发出舌段动脉干, 后者再分为上舌段动脉(A4)和 下舌段动脉(A5),伴 行于上、 下舌段支气管的外侧。
肺段及肺动静脉
1.右肺肺段 比较恒定,可分为10个段。上叶3个段:尖段、后段和前段; 中叶2个段:外侧段和内侧段;下叶5个段:上段、内侧底段、 前底段、外测底段和后底肺段段。及肺动静脉
(1)尖段(SⅠ):即右肺尖 的部分,一般以第一肋压迹和 尖前切迹的平面与前段和后段 分界。有时尖段异常发育成一 独立小叶,称为奇叶。
肺段及肺动静脉
肺静脉的分布
肺段静脉有段内部和段间部两种属支,前者位于肺 段内,常行于亚段间或更细支气管间,不能作为分段标 志。后者位于肺段之间,引流相邻两肺段的静脉血,可作 为分段的标志。两肺的静脉最后汇集成4条肺静脉, 出 肺门后均位于肺根的前下部,从两侧穿过心包汇入左心 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