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

吴茱萸汤证
•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 焦也。(243) • [病机]:阳明虚寒,寒浊上逆 • [病证]:食谷欲呕——胃家虚寒,腐化无权,寒浊上逆。 • • • • • [治则]:温中和胃,散寒止呕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辛苦,大热,暖胃逐冷,降逆,散寒。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参,枣——甘温益胃阳,降浊阴。
[提要]:论阳明病的分类及特点
三承气汤鉴别表
调胃承气汤证
• [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 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 [原文]: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 汤。(249) •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 调胃承气汤。(207)
[病因]:(1)太阳病三日,用发汗法,病邪不能解除,邪气由表入里, 传变,转属到阳明。(2)伤寒病,误用吐法,耗伤胃中津液,邪气内陷, 化燥成实,腑气不通。 [症状]: 蒸蒸发热-----胃热炽盛,蒸腾于外 腹胀满------胃中燥热结聚,腑气不畅。 不吐不下------燥热结聚于胃,影响胃气通降 心烦------胃热炽盛,循经上扰心神 [病机]:燥热结聚,胃热不调 [治则]:泻热和胃(泻热下实,和胃软坚) [方药]:调胃承气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少阳阳明证
• • • • • • • [病机]:津亏便结 [治法]:润燥导下 [方药]:蜜煎方 土瓜根方 猪胆汁方 [方义]:外导外治法 1 白蜜甘平无毒,有润燥滑利之功,适用于肠中津亏 的便燥。 • 2 土瓜根味苦寒无毒,有宣气润燥之功,故宜腑气不 畅,气血不利之便秘。 • 3猪毛里求斯汁苦寒润燥,清肠中之热,故宜肠燥有 热之便秘。
241条,结合病史---------阳明里实,攻下之后,六七日又不大便,烦不解, 腹满痛,下后邪热未尽,宿食与燥热相搏,结为燥屎,故仍宜大承气汤 下之。

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主证 潮热—阳明实热之邪深陷胃肠
脉滑而疾—热尚盛,燥实结聚未牢,津伤不重
阳 治疗: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微和胃气

腹中转气,更服一升
观察证情:与承气汤一升

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禁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气血亏虚) 邪实正虚—难治,不可与承气汤(耗伤正气)
太阳病误治导致热结成实
若吐 太阳病 若下
耗伤津液
表里同病
治疗:表解乃可治里(过经)
误治:过早使用下法,必导致邪热内陷,里实更甚而语言 错乱
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
二阳 并病
转变:太阳证罢—表证已解
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肠腑燥实 证候 大便难—热结津伤
谵语—热扰心神
治疗:下之则愈—大承气汤
阳明三急下证(252、253、254)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 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2)
,病情显著。” –徐灵胎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 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 澀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214)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 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250)
阳明腑实轻证证治 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
少阳阳明合病宜下的证治(256)
实大滑数
(顺)木不克土
阳明 少阳
合病下利——热结旁流——大承气汤
弦脉
(逆)“负者失也”木来克土
三承气汤鉴别:
谢 谢 各 位 !
燥屎形成另一证候(242条)
小便不利—热壅气机
证候
大便 乍难—燥结阻滞,排便困难 乍易—津液入肠,燥结得润

阳明病辩证纲要PPT课件

阳明病辩证纲要PPT课件
阳 明 病 辩 证 纲要
【目的要求】
1.熟悉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阳明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2
阳明涵义
《内经》“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
阳合明也。” 《灵枢·针灸篇》“阳明多血多气”。
阳明,即阳气极盛之意。又称盛阳。
3
生理特征 手阳明经
阳明经 足阳明经
4
手阳明经
起于食指 循臂外侧前 缘上肩 下入缺旁,下循鼻 外,挟口环唇,下 交承浆; 循颊车,经耳前, 上发际至额颅; 支者,大迎前下人 迎,循喉咙,入缺 盆; 直行者,缺盆下, 循胸腹而至足
6
下膈 属胃 络脾
理论来源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 也。
《素问·经脉别论》
“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 气得上下,五脏安定。”
《灵枢·平人绝谷篇》
7
脏腑关系
升降相宜 润燥平衡
足阳明胃腑 (受纳)
手阳明大肠腑 (传导)
足太阴脾脏 (运化)
脏腑相济 化生气血
手太阴肺脏 (肃降)
8
生理特点
• 功能-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气机-升降通顺 • 津液-喜润恶燥 • 概括为“盛阳”、“燥化”、“传导”
《灵枢·本输篇》“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也就 是说包括了阳明之经。
2.实:邪气盛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鉴别点:有形为实,无形为虚
12
缘何为提纲
• 阳明的生理特征是盛阳、燥化、传导,而胃 家之实,则与之相应,以热、燥、实,充分 反映概括了阳明为病的病机特征。正因为如 此,所以,仲景以“胃家实”为阳明病提纲。

阳明腑实证下法辨证PPT课件

阳明腑实证下法辨证PPT课件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脉滑而疾者,小承 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 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 便,脉反微瀒者,裏虚也,為難治,不可更與 承氣湯也。(214)
阳 明 病
讝語發潮熱
脉滑而疾
大承气汤证 里结未实 小承气汤证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2. 小承气汤证
• 【原文】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脉滑而疾者,小承 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 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 便,脉反微瀒者,裏虚也,為難治,不可更與 承氣湯也。(214)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1.调胃承气汤证
•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 •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 承氣湯。(207) •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249)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1.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
热实内结、腑气不通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2. 小承气汤证
• 小承氣湯方(208) 大黃四兩
大者,炙
厚樸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 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 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2.小承气汤证
•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清酒洗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
潮热
手足漐漐汗出 大便難 讝語 里热外蒸,阳明气旺之时外达 热盛伤津,胃腑已燥
热结腑实 腑气不通,浊热上扰神明
燥热内盛,腑实初结,热扰心神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1.调胃承气汤证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 分析:
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 181 185言太阳转属阳明因发汗太过或误吐下 亦有发汗不彻等来路
2020/8/10
.
10
脉证 汗出濈濈然者 大便难 不更衣
2020/8/10
.
11
三、阳明病脉证 原文182:问曰:阳明病外证如何?答曰:身热,
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 提要:阳明胃热亢盛在外的证候 ❖ 分析:
. 中阳受伤—手足厥冷24
❖ 施治:予白虎汤 ❖ 应用:
阳明胃热炽盛 仲景本身运用 厥阴病热厥证
热痹证
2020/8/10
.
25
原文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 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 燥而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 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020/8/10
.
19
❖ 提要:述阳明本经感受风寒,逐步化热所见 证候及误治变证
❖ 分析:
咽燥口苦发热汗 风寒直犯阳明 胃肠实热虽去但无 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里热之征 形热邪郁于胸膈
腹、满脉浮而紧喘、谵语误温针及下之太早
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
清宣郁热 栀豉汤
2020/8/10
.
20
❖ 鉴别:


太阳栀豉汤证 来路不同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2020/8/10
.
28
❖ 提要:继221、222条津气两伤进一步发展,水 热互结下焦证治
❖ 分析:脉浮—言里热盛反映在外而非表脉
发热 渴欲饮水
阳明胃热炽盛之征 水热互结,气不化津
小便不利—水停下焦,水气不利
❖ 治法:育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阳明病篇ppt课件

阳明病篇ppt课件

来皆迅速化燥而归于胃成实。
无所 阳明为病,多从燥化成实热结于肠留而不去。 复传 正盛邪实,正邪剧争,应用清下二法得当,
传变少,预后良好。
原文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提要:述阳明病主脉
分析: 脉大 阳明胃热亢盛,充斥于脉气
指洪大或沉实有力,脉来去皆盛实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原文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 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 则燥 ,心憒憒,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 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 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汤证主之。
脾胃肠自成特殊系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 主运化,并为胃行其津液,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 湿,胃气以降为顺,脾气主升,二者互为表里, 同居中卅,通达上下,一升一降,燥湿相济是主 持人体气机升降的中心枢纽。小肠分别清浊大肠 主传导,始终保持胃肠的胃实肠虚,胃虚肠实, 虚实交替的正常生理现象。此即经曰:“实而不 满”从而产生大量的阳气与津液,为人体生命活 动必须物质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阳气与津液保持 相对平行即“阴平阳秘”
汗出恶热—阳明表证化热入 里因阳明以燥气为本及阳明多气多血一经。
原文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 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 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提要:以五行揭示阳明病归转,生理病理特征
分析: 生理:胃为阳土,与脾共居中央化
万物所归
生气血以营四旁如五行中的土一样 病理:胃肠素盛,不论初感/他经传
二、阳明病因病机 传经而来: 三阳病误治
津液受伤 阳热亢盛
互为因果
本经自感 :风寒直犯阳明(津伤热盛)阳明悍热
亡阴三急下
三、证型 邪热郁于胸膈—心中懊侬—栀豉汤证

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_PPT课件

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_PPT课件

❖ 方义: 枳朴—理气消痞 大黄—清热去实
2020/7/3
医学课件
35
原文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 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 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原文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是,绕脐痛,烦躁, 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原文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 宜大承气汤下之。
2020/7/3
医学课件
4
四、治则:
❖ 清下两法
清宣郁热—栀豉汤 清法 辛寒重剂—白虎
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下法—攻下实热燥结—三承气汤
五、预后
❖ 阳明病是正盛邪实的里实热证,清下两法运
用得当,药到病除预后良好,传变少故云
“万物所归,无所复传”高度概括了其预后
但若误治失治,津伤甚则可出现亡阴危候即
无所 阳明为病,多从燥化成实热结于肠留而不去。
复传 正盛邪实,正邪剧争,应用清下二法得当,
2020/7/3 传变少,预后良好医学。课件
17
原文18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 提要:述阳明病主脉
❖ 分析: 脉大 阳明胃热亢盛,充斥于脉气
指洪大或沉实有力,脉来去皆盛实
2020/7/3
医学课件
18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2020/7/3
医学课件
9
原文185:本太阳,初得病时,汗先出不彻,因 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 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原文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 提要:述阳明病成因及其脉证
❖ 分析:
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

阳明病辨证纲要.pptx

阳明病辨证纲要.pptx
导而通之 阳明寒证——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吴茱萸汤
第10页/共34页
阳明病的治疗
阳明变证 1.湿热熏蒸发黄——清热利湿——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 3.热入血分而衄血——清热凉血 4.热与血结(蓄血证)——破血逐瘀——抵当汤
第11页/共34页
(188)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第22页/共34页
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转属阳明
初得病时发其汗—本为正治
(一)
时短—乍出乍收 邪无出路

汗先出不彻 量少
阳 伤 寒
化热传里 转
未及全身

发热无汗—寒邪束表,失汗

(二) 呕不能食—胃阳偏旺,气机上逆

反汗出戢戢然—里热亢盛,迫津外泄
第4页/共34页
阳明的阴阳涵义
二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两阳合明” 《灵枢·阴阳系日月》:“两阳合于前” 《素问·阴阳别论 》:“二阳为维”
第5页/共34页
阳明病的成因
一、他经传来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耗液,以致胃中干燥而转属阳明——太阳阳明; 2.少阳误用发汗、利小便,伤津化燥而成阳明病——少阳阳明; 3.三阴病阴寒之邪郁久,或少阴热化证伤津化燥,或寒化证阳复太过而转属
第15页/共34页
“实”的含义
邪气盛
燥热亢极,充斥全身(热证) 燥热与胃肠宿滞相搏结为燥屎(实证)

阳明病所处阶段属实(外感病极期)
病根在胃肠“但实不虚”
第16页/共34页
二、阳明病因病机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 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 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13 伤寒论-阳明病实证

13 伤寒论-阳明病实证

•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腹部胀满,未见腹满痛,绕脐痛等 泻热通便
调胃承气汤病机分析
心烦 蒸蒸发热 腹胀满
腑实初结 燥热内盛 气滞不甚
调胃承气汤方
•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 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多汗
津液耗伤化燥成实 大便硬腑气 Nhomakorabea通 浊热上扰
腑气不通 浊热上扰
•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 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 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 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 不可与承气汤也。(214)
•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 之。
•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睛不和:眼珠转动不灵活。
•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难,身微热者 • 发热汗多者 • 腹满痛者
燥热内结,津液被耗
急下
釜底抽薪,泻下燥结
•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 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 之。(215)(自学)
宜大承气汤下之
分析
合病并病偏重阳明----大承气汤
医案
• 关某,女,55岁。 • 主诉:面部浮肿、脚肿2月余。 • 现病史:患慢性肾炎5年,近2月来面部浮肿、
脚肿,夜尿多,时有恶心,皮肤瘙痒,大便秘 结。 • 检查:舌淡,苔黄腻,脉芤弦。
• 患者素有慢性肾炎,肾气久损,故见舌淡,脉芤。 现症见水肿,便秘,苔黄腻,此乃水热浊邪互结 于里,腑气不通,邪浊无以排除,留于肌肤,故 皮肤瘙痒。腑气不下则上逆,故见恶心。当务之 急,通腑祛邪为要。
思考:可否使用大承气汤?

《阳明病实证》课件

《阳明病实证》课件
咳嗽、痰粘、鼻塞
李某,女,40岁
高热、谵妄、胸闷
赵某,女,35岁
大便干结、口苦
结论和要点
辨病辨证 解表清里 调理脏腑
运用泻下剂 疏调气血 治本驱邪
《阳明病实证》PPT课件
探索《阳明病实证》的精髓,深入解析其病因病机、病状表现、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并分享验案精选。结论和要点将总结干练地呈现。
病因病机
四因素
外感、饮食、情志、劳累
五轻病
外感不邪、自卫气健、病情轻 微、预后良好、不传染
三不传
阳明病不伤人、不传人、不传染
病状表现
1
发热
高热、寒热交替、烦燥口渴
2
神经系统
谵妄、昏睡、抽搐
3
肺部
咳嗽、咳痰、胸痛
辨证要点
1 阳明病特点
发热、大温、津液不足
2 病变部位
气滞血瘀、风寒湿邪
3 辨别要点
脉象、舌象、症状、体征
治疗原则
解表清里
清热、解毒、解表、泻下
疏调气血
疏瘀
验案精选
张某,男,25岁
发热、口渴、尿黄
王某,男,60岁

阳明病辨证并治PPT课件

阳明病辨证并治PPT课件
第2页/共18页
• 二、阳明病: • 1.定义:阳明病为病邪侵袭阳明,导致胃肠功能失常,邪气从
阳化热,形成里热里实的病变。常为外感病程中阳气亢旺、邪 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多属里热实证。 • 2.病因病机:阳明病,可由外邪侵入阳明而发,亦可从太阳病、 少阳病转属而来。形成阳明病者,多素体阳气偏亢,邪入阳明, 易于化热化燥,形成里热里实之证,以胃肠宿食粪便留滞,阻 滞腑气通降为主要病变者,为典型的阳明病,仲景称之为“胃 家实”。
证见 内实——内结成实(胃家实) 大便难——排便困难(润导法证)
诊断:此名阳明也——阳明病
第9页/共18页
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邪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 【原文】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
[1]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 【词解】
• [1]汗出就濈濈 (音辑辑) 然:汗出连绵不绝貌。
少阳阳明 误治津伤,肠燥
暂时大便难
第4页/共18页
4.治法方药:以清、下两法为主。
阳明热证:
辛寒清热
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气津两子仁丸
少阳阳明证:
导下
蜜煎、猪胆汁
第5页/共18页
• 5.预后:阳明病正盛邪实,多为里热实证,治疗及时,或清或下,可立转危局,愈于阳明。若失治误治, 津液内竭,则死于竭阴。若攻下过早或过猛,损伤中阳,又会导致下利滑泻之变,转为太阴病。
第3页/共18页
•3.分类:
阳明热证
无形邪热炽盛充斥内外,表里 身热、汗自出、烦渴、脉洪大
俱热。

正阳阳明
阳 明 实 证 太阳阳明
燥热之邪与胃肠中宿食粪便相 结,阻滞腑气通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 四、腹痛烦躁发作有时。是胃肠之气欲传导之,而燥屎阻结不动,故呈阵发性的腹部攻冲作
痛和烦躁不安。
家 实
•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 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 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 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 ,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阳明病可攻与否及证治(238条)
下之—下法不当,热重药轻,燥结未去
心中懊恼而烦—腑热未去,上扰心神 阳 证候 胃中有燥屎者—腹满谵语,腑实复聚 明

腹微满—非燥屎阻结(初头硬,后必溏)
诊断:若有燥屎—腑热实结(参考其他症)
治疗: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可攻 不可攻
阳明燥屎形成之辩证(239、215、241、242)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 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 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215)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 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24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 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242)
•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 ,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 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7)
陽明病,讝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 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 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 澀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2 14)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 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250)
阳明腑实轻证证治 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
燥屎形成另一证候(242条)
证候
小便不利—热壅气机 乍难—燥结阻滞,排便困难
大便 乍易—津液入肠,燥结得润
微热—邪热深伏
喘冒—腑气不通,肺失肃降,邪热上扰清窍
不能卧—气喘,头重,睡卧不宁
诊断:有燥屎
治疗:宜承气汤—峻下热结

判断燥屎已成指征
一、反不能食。即恶闻食臭,格食于上。是燥屎阻结腑气不通,浊热上熏胃口所致。 二、绕脐痛或腹满痛。是燥屎阻结,腑气内闭,不通则痛。 三、大便乍难乍易。即热结旁流,是燥屎阻结,迫津旁流,所谓结者自结,流者自流。
阳明腑实重证证治预后(212)
病因:治疗失当,病仍不解
五六日,上至十余日不大便(便秘)—肠腑燥实
证候 日晡所发潮热—燥屎已成(阳明于申时)
可攻
独语如见鬼状(谵语)—燥热上干神明
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神昏)
重症 惕而不安,微喘直视
津伤阴竭
脉弦——阴气未竭,尚有生机(脉弦者生) 预后
脉涩——阴气已竭,已难挽救(涩者死),宜攻补兼施
阳明病实证
伤寒教研室 王保华
目的与要求
三承气汤证病机、证治和方药 阳明三急下证
背诵213、214、250、220、241、242、239、215、 238、252、253、254、255条。
调胃承气汤证
•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 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 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 之。
阳明病,其人多汗—胃热熏蒸、津液外出 胃中燥,大便必硬—津伤肠燥、腑气不通
硬则谵语—胃热上蒸、扰乱神明
“多汗是胃燥之因,便硬是谵语之根” –柯韵伯 “谵语由便硬,便硬由胃燥,胃燥由津液少,层层相因,病情显著。” –徐灵胎
病机:阳明腑实初结,气滞不甚。
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方药:调胃承气汤
•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
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硝黄配甘草,不用枳朴之攻破,取其“微和胃气”以缓下。
小承气汤证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 ,鞕則讝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讝語止者,更莫 復服。(213)
诊断

不能食—燥屎内结,腑气壅滞不通
治疗—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下后燥屎复结(241条)
治疗经过:大下后——虽经大下,热实未尽
六七日不大便——数日之后,热邪复聚

证候 烦不解——邪热上扰

腹满痛——腑实壅滞

诊断:有燥屎
病因:所以然者,本有宿食——宿食未尽,燥实复结
治疗:宜大承气汤——峻下燥结,邪去正复
主证 潮热—阳明实热之邪深陷胃肠
脉滑而疾—热尚盛,燥实结聚未牢,津伤不重
阳 治疗: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微和胃气
明 病 观察证情:与承气汤一升
腹中转气,更服一升 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禁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气血亏虚) 邪实正虚—难治,不可与承气汤(耗伤正气)
太阳病误治导致热结成实
太阳病
若吐 若下 若发汗
燥屎内结之外候(239条)
不大便五六日—燥热内结
证候 病 人
绕脐痛—燥屎壅结,腑气不通 烦躁—浊热上扰,神志不宁 发作有时—腹痛烦躁,时时阵发
诊断:此有燥屎—燥屎内结,故不大便
能食与否判断燥屎是否形成(215)
谵语—阳明浊热上扰心神
证候 潮热—阳明之气盛于申酉之时


能食—大便虽硬,未至燥结坚硬
承气汤主之。(248) •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汗(248)、吐(249)、下损伤津液,胃中干燥,转属阳明 病因
胃中燥热,未经误治而邪入里化燥成实。
蒸蒸发热(身热汗出)——(248)热聚于里,气蒸于 外 主证 不吐不下(便秘)——(207)邪热内结
心烦(甚则谵语)——(207)胃热扰乱神明 腹胀满——(249)燥热内结,气滞不通
耗伤津液
转属阳明
微烦 小便数 大便硬
燥结在里,尚未成实
治疗:轻下热结-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证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 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 燥屎者,宜大承氣湯。(238)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 枚(炙) 芒消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 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消,更上微火一 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