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3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⑴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2、学生看完课件,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⑴知潮声:让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在学生回答后,将学生回答得最确切的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板书在黑板上。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的篇三【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积攒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从古到今,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欣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

⑴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⑵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诵课文。

⑶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⑵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⑶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⑴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大、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推敲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宏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衬托。

)⑵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

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

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⑵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⑷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潘阆⑸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

——柳永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画祖国雄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浏览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观潮》教案(精选9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潮》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情形,激起踊跃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感觉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联合的特色。

3、研读领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课要点】感觉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联合的特色。

【教课难点】领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课假想】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谈论。

【教课过程】一、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否则,每年八月要趁吉日良辰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概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情形,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长,有文件记录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此刻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朝,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日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天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喧闹。

今日就让我们去感觉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马虎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悟课文马虎。

“望”是祖先对阴历十五这天的称呼,“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所以是十六这一天。

近似的称呼还有“晦” (指阴历每个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个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三、研读理解课文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大有横空出生之势,先发制人揭露了描述对象,点了然题旨,揭露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祖先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

试从课文中找一些出色合适的词语,谈谈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概。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Lesson 28 "watching the tide" teaching plan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2、篇章2:观潮文档(通用版)3、篇章3:观潮模板规范版4、篇章4:观潮模板通用版5、篇章5:观潮模板标准版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好吗?出示课件:复习重点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2.师生问读。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师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什么样?生读描写江面的句子。

师问:江边又是怎样的景色?生读描写江边的句子。

师问: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生读描写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1.引导默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

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指名读文。

把感受通过读抒发出来,并适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比喻句的运用)3.品读文本,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

引导学生边读边谈谈自己想象到的。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大全、计划总结、说课评课、观察记录、特殊课程、毕业课件、班务材料、主题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plan summaries, lesson commentary, observation records, special courses, graduation coursewares, class management materials, theme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5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体会以及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释题切入1、教师背诵一首古诗《浪淘沙》引入新课的学习。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这首诗是写哪里的景象吗?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潮》。

2、板书课题:观潮(指导写“潮”字。

)二、检查学生预习1、检查生字(音难字):罩、薄、沸、踮、崩、霎。

2、检查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识字游戏(借助PPT课件完成)。

三、自读课文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课文: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

现在我们先读一读写潮来之前景象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江面:平。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

四、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1、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

《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__生字新词。

2、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的观察规律,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5、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潮去时”的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次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理解一些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灯片、有关钱塘江潮的资料带。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__脉落;学习课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3一5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感知作者边看、边听、边看的观察方法,总结深化课文。

一、导入。

1、师启发谈话:第一教时,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并且知道潮来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写,给人以平静而带有几分神秘的感觉;二是写前来观潮的人之多,写出了人们焦急等待的心情。

这一段从侧面渲染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那潮来时,潮来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学生质疑:可围绕文后的“思考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3、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①学习课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③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文A、学习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①师:__三四小节,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b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②自由朗读。

③讨论、感知、(板书:声音、样子、情绪;解决a、b)④欣赏钱塘江潮录相。

(解决c)2、细读理解。

①默读3、4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声音的词、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用“△△”标出人们情绪变化的词。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五篇】

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也以前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认识先人赞叹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歌颂,同时,为学生创建出了一种浓烈的学习语文的气氛,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 课件出示指引学生领会观潮和天下奇景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领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样的,从而感觉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研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纳自己喜爱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相互沟通自学生字的状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正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沟通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简单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重申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诵全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

评析要充足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指引和沟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觉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念书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志。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课中必定要给学生创建怀疑问难的时机,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后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采集了相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此刻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联合你自己采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方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何被称作天下奇景 ?2学生联合资料,认真研读,充足沟通。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了一种乐趣和奇特,同时也有效地调换起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研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中间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合地采集一些课外资料关于认识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他们主动采集资料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潮的特点。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习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潮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钱塘潮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述课文内容。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析课文结构4.1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课文的线索。

5.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5.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6.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8.课后作业8.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钱塘潮的作文。

8.2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钱塘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钱塘江,实地感受钱塘潮的壮观。

2.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钱塘潮。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

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

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

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 。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

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2年《观潮》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__,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⑴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⑵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小结方法: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1、默读课文第一段: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2、交流:⑴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理解:昂首东望你能演示一下吗?⑸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自由准备。

观潮的教学设计

观潮的教学设计

观潮的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鼎沸、横贯、浩浩荡荡”等生字词。

-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

-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如“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描写顺序。

2. 教学难点-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含义,如“横贯江面”“漫天卷地”等。

- 学习作者如何把大潮的声音、气势等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感悟法- 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大潮的雄伟气势。

3. 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描写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而且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课文的重点在于描写潮来时的景象,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
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
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差不多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
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课文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能够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
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文
"“持”“争”“鼓”“迎”“上”“出”“没
"“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
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

“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
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
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
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与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如此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与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与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您能从中举例不?(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6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

)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