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涉及识字、阅读、写作、修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修辞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阅读能力1、主动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理解文本,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理解。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让他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来理解文本的内涵。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思考和行动方式。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读、扫读和精读来提高阅读效果。
在预读阶段,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和插图,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初步了解。
在扫读阶段,学生可以快速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获取文章的大致内容。
最后,在精读阶段,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二、写作能力1、思维转化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写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而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思维转化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语言中的能力,将抽象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写作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有说服力和生动。
三、修辞能力修辞是一种修饰或者美化语言的方式。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修辞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通过修辞的运用,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内涵1. 听的能力:听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理解口头语言信息。
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力技巧,如倾听、理解、分析和评价等。
倾听:倾听是理解口头语言的基础,学生要学会认真聆听,捕捉关键信息。
理解:理解是听力能力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情感和观点。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提取主要内容和观点。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2. 说的能力:说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清晰:清晰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流畅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逻辑:逻辑是指学生在表达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使听者能够理解。
3. 读的能力: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书面语言信息。
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论点和论据。
分析: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写作手法。
评价: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
4. 写的能力:写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
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连贯,不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学生在写作时要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1. 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任。
以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主要方面:1. 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这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和语用。
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理解文本的主旨、情感、态度等。
3. 文化素养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
5.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五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序号:001引言语文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的体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需要全面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品质,它们不仅涵盖了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还包括了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
序号:002语言表达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应该具备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包括了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演讲以及与同学交流时的能力。
2.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结构和风格书写文章和作文。
这包括了对不同文体和写作风格的熟练掌握。
3.批判性思维: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文本,提出有力的论据和观点。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其他语言材料。
4.文学鉴赏:学生应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的美和意义。
序号:003阅读理解能力1.阅读技巧:学生应该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包括速读、精读、扫读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大量的阅读材料。
2.理解能力:学生应该培养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包括抓住关键信息、分析作者意图、推断和归纳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章以及新闻报道。
3.扩展阅读: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扩展阅读,涉猎不同领域的文本,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4.文化意识:学生应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经典文本,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序号:004写作能力1.写作过程:学生应该掌握写作的基本过程,包括选题、构思、写作、修改和润色。
这有助于他们更高效地进行写作活动。
2.文体多样性:学生应该能够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 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
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完整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介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品质。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终身研究的兴趣和惯。
一、基本素养1. 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应当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 能熟练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要素,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能够选用合适的语言形式,包括书面语和口语;- 能够听懂他人表达的意思,并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 能够通过阅读熟悉的文本,理解其中的信息和意义;- 能够通过推理和问答,深入理解文本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3. 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 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意见;- 能够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和表达;- 能够参与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发展策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样化的研究活动设计多样化的语文研究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2. 阅读培养通过阅读故事、文章和诗歌等多种文本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 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5. 社交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效果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品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语文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通过教育的方式,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具备用语言交流、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口语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文字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并能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两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三、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它包括语法、词汇和语用能力等。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技巧,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地准确、清晰。
四、语言思维能力语言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利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它包括分析、归纳、推理和创造等多种思维方式。
语言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深刻。
同时,这也能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素养。
在学习和使用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孩子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不仅对于孩子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鉴赏素养、文化意识和批判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沟通的工具,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即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需要学生具备准确的词汇量、恰当的语法运用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理解各种文本信息。
这既包括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又包括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料和社会信息等。
此外,写作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写出准确、连贯、具有逻辑性的作文。
二、文学鉴赏素养文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注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描写、寓意与象征等方面的鉴赏。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文学阅读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现当代文学作品等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三、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语文学科教育不能只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学习,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学生应该具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这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该对当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当前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
四、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养成批判思维的习惯,不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还可以对社会热点问题、文化现象等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知识,它不仅包括语言的基本要素,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它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规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3.阅读理解与分析3.1.文本解读□学生应具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主题。
3.2.文学鉴赏□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学生应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象征意义。
3.3.文化理解□学生应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学生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跨文化现象。
4.写作表达与表达能力4.1.写作技巧□学生应具备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叙事、说明、议论、描写等。
□学生应能够组织和结构化写作,使文章逻辑清晰。
4.2.文体应用□学生应熟悉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新闻报道、评论、诗歌等。
□学生应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文体。
4.3.创意表达□学生应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文字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应鼓励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不拘泥于传统写作方式。
5.语言规范与应用5.1.语法与词汇□学生应掌握语法和词汇知识,以确保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学生应能够运用多样的词汇和句型,丰富语言表达。
5.2.口头表达□学生应培养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
□学生应具备在不同情境下有效沟通的能力。
5.3.书面表达□学生应能够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如信件、报告、论文等。
□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文书格式和风格。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素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2.1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它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2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理解文本的关键素养。
它涵盖了阅读技能、文本解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所读内容。
2.3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能力。
它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分析、情感表达、审美体验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2.4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它包括文化传统的学习、多元文化的认知、国际视野的拓展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3.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3.1学生中心语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2教育全面发展语文教育不仅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涵盖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贴近生活与实践语文教育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
4.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4.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2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然后引导他们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文学鉴赏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和思维活动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语文学科其他能力的基础。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作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2.正确运用汉字、词汇和语法知识,写出符合语言规范和逻辑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语法和词汇的正确使用,使文章符合语言规范和逻辑关系,表达清晰明了。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学习不同的语言形式时,学生应该注意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欣赏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传统。
文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诗词、传统文化、当代文学作品等。
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其历史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内涵和价值。
2.能够理解和欣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如语言的历史演变、方言的特点等。
在学习语言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地域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作用和价值。
3.能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从而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
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
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
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
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1、积累;2、系统;3、交际;4、评价。
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
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1、直觉体验;2、语言表达;3、观点表达;4、逻辑表达。
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
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1、审美感情;2、审美品位;3、审美表达;4、审美创造。
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1、文化自信;2、文化吸收;3、人生价值;4、社会责任。
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 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的过程。
单击添加标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重要途径。
单击添加标题
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方法包括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等语言实践, 以及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全面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科核心素 养之一,指学生 对文学艺术作品 的欣赏、评价和 创造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感 受作品的美,发 现作品中的语言、 形象、意境等美 学元素。
培养学生的审美 意识、审美情趣 和创造力,提高 其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通过对文学作品 的阅读、分析和 创作,培养学生 的审美鉴赏与创 造能力。
文化传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重要方面,包括对传统文化、 历史和文学的理解和传承。
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 养,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和 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理解:通过阅读、写作和 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增强文化 自信心。
文化创新:鼓励学生发挥创造 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 进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语文学科核01心素养的内
涵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学生能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 语言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语言理解: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含义,把握语言深层含义 语言表达:学生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运用、文学鉴赏、信息处理和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其中的一些主要核心素养有以下七项:1.语言能力:•词汇和语法:掌握丰富的词汇和正确的语法结构,以便准确、准确地表达意思。
•语音和语调:理解和使用适当的语音和语调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写作技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段落和句子结构等技巧,写出清晰、连贯且有逻辑性的文章。
2.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理解文本:能够理解各种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新闻报道、广告等,从中获取信息、观点和意图。
•批判性思维:培养挑战和评估文本的能力,包括分析作者观点、评价论证逻辑、识别潜在偏见等。
3.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艺术欣赏: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要素,如语言运用、意象、主题和结构等。
•文化理解:了解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其对社会、人类和艺术的意义。
4.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信息获取:善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资源获取文学、历史、科学等领域的信息。
•信息筛选和整理: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筛选并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和表达。
5.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性表达:运用各种形式的文本,包括写作、口述、演讲、艺术作品等,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6.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文化传承与尊重: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培养文化包容性。
•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培养开放、包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7.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能力:•文本分析:理解并分析各种文本的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识别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表达方式。
•有逻辑性的写作:能够进行规范、准确、有逻辑性的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以上这些核心素养之间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全面发展。
它们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文化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文化交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语文学科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关键要素。
它包括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准确、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熟练运用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展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学生需要掌握提取信息的技巧,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能力。
三、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锻炼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还要求他们能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写出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四、文化素养语文学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素养是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内涵,培养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瑰宝,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语文学科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更关系到他们的文学素养、人际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一:阅读素养定义: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备高效阅读、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对各种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育实践建议:1.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包括识别主题、分析作者意图、识别修辞手法等。
通过问题导向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多样性的文本:提供多样性的文本,涵盖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4.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分辨真伪、评价观点,不仅仅接受表面信息。
核心素养二:语言表达能力定义: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思想表达、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教育实践建议:5.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写作机会,包括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帮助学生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应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反复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文。
6.口头表达:组织口头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话题引导和表达技巧指导。
7.词汇和语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准确性,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理解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三:文学素养定义: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文学历史和文学流派的了解,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进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积淀和文化参与。
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形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发展性。
语言的建构从学科知识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学科能力上划分应包括口头语言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
文化的理解包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对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
思维的发展包括语文的经验思维、语文的迁移思维和语文的反思思维。
审美的鉴赏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
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四大类,分别突出了语言和文学——准确地讲是国语和国文——的工具性、思考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性。
每类能力素养阐释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概念定义,第二段落为价值或意义,第三段落分解具体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分别关注国语的工具性和思考性,属于概念程序能力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分别侧重国文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属于策略创新能力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1、积累;2、系统;3、交际;4、评价。
这些是语言基础素养。
5、策略;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包括:1、直觉体验;2、语言表达;3、观点表达;4、逻辑表达。
这些是思考的基础素养。
5、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属于个性创新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1、审美感情;2、审美品位;3、审美表达;4、审美创造。
前两个方面侧重于审美观念的形成,后两个方面重在审美实践。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1、文化自信;2、文化吸收;3、人生价值;4、社会责任。
前两个方面以体验理解为主,后两个方面以指导实践为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
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
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
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
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
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
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
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
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
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
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
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
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