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练习带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记录了古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
阅读诗经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诗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
练习题一:请问《诗经》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作品?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的作品。
练习题二:《诗经》是由多少篇组成的?答案:《诗经》共有305篇。
练习题三:请问《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主要描写民间生活和情感,“雅”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仪式,“颂”主要赞美君主和祖先。
练习题四:《诗经》中的《关雎》是哪个时期的作品?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风格的作品,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
练习题五:请问《诗经》中的《蒹葭》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风格的作品,属于风部。
练习题六:请问《诗经》中的《国风》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风部。
练习题七:请问《诗经》中的《大雅》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大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雅部。
练习题八:请问《诗经》中的《周南》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风部。
练习题九:请问《诗经》中的《小雅》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雅部。
练习题十:请问《诗经》中的《颂》是属于哪个部分的作品?答案:《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属于颂部。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和组成部分。
阅读和学习《诗经》,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题的答案,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的美妙之处。
第16课《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1、下面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睢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B.逑(qiú)荇莱(xìng)C.寤寐(wùmèi)蒹葭(jiān jiā)D.伊人(yī )溯洄(suòhuí)2、名著阅读。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为三部分,其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其中的爱情诗大多在诉说相思之苦,如我们学过的《》就描写了一个男子想追寻所爱之人但路远水长,不能如愿,因痴迷而产生幻觉的情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6、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7、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8、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存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请问“风”指的是什么?A. 古代的礼仪B. 古代的乐歌B. 各地方的民歌D. 古代的颂歌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是《诗经》中的名句,请问这句诗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周南·关雎》B. 《秦风·无衣》C. 《小雅·鹿鸣》D. 《大雅·文王》3. 《诗经》中的“雅”主要包含哪些内容?A. 各地方的民歌B. 贵族阶层的乐歌C. 祭祀时的颂歌D. 描述战争的诗歌4.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经》中“颂”的特点?A. 用于祭祀B. 内容庄重C. 语言简练D. 形式多样5. 《诗经》中的诗歌,其主题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请问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中常见的主题?A. 爱情B. 战争C. 农业劳作D. 神话传说6. 《诗经》的诗歌多采用四言或五言的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请问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诗歌的特点?A. 重章叠句B. 用字讲究C. 语言晦涩D. 形象生动7. 《诗经》中的“风”部分共有多少篇?A. 十五篇B. 三十篇C. 一百五十篇D. 二百篇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句诗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周南·桃夭》B. 《秦风·蒹葭》C. 《小雅·采薇》D. 《大雅·生民》9. 《诗经》的诗歌多采用赋比兴手法,其中“赋”指的是什么?A. 直接陈述事物B. 通过比喻表达C. 通过联想引出D. 通过反问提出10. 《诗经》中“颂”部分的诗歌主要用于什么场合?A. 宫廷宴会B. 民间娱乐C. 祭祀活动D. 军事出征11. 《诗经》中的“雅”部分,其诗歌内容主要反映的是?A. 贵族的生活B. 农民的生活C. 战争的残酷D. 神话的传说12. 《诗经》的诗歌在形式上多采用什么结构?A. 对仗工整B. 散文化C. 四六句式D. 七言律诗13. 《诗经》中的“颂”部分,其诗歌的特点是?A. 内容轻松愉快B. 语言平易近人C. 形式庄重严肃D. 情感热烈奔放14. 《诗经》中的“风”部分,其诗歌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贵族的生活B. 农民的生活C. 祭祀活动D. 神话传说15. 《诗经》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A. 语言晦涩难懂B. 语言简练有力C. 语言华丽夸张D. 语言平淡无奇正确答案:1. C2. A3. B4. C5. D6. C7. C8. A9. A10. C11. A12. A13. C14. B15. B。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2 《诗经》二首(含答案)

12《诗经》二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jiān jiā)..(yáo tiǎo)蒹葭B.荇.菜(xìng) 关雎.(jū)C.溯洄..(wǔmèi)..(sùhuí) 寤寐D.萋.萋(xī) 琴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左右芼.之()(2)溯洄..从之()(3)白露未晞.()(4)道阻且跻.()(5)在水之涘.()(6)宛在水中沚.()3.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和“”。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
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寤寐思服.()6.文中“琴瑟友之”是指()A.以琴瑟为好友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D.对琴瑟表示友好7.这首诗首章用“”起兴,引出“”;诗中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短句是“”“”(不必是连贯的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描写主人公以来化解求之而不可得的矛盾。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属于《诗经》中的“风”?答案:B、静女2.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在:答案:C、公元前6世纪3. 《诗经》中的“国风”主要描写的是:答案:A、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4.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主要描写的是:答案:C、宫廷仪式和政治生活5.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答案:B、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二、判断题1. 《诗经》的作者是一人创作的。
答案:错误2. 《诗经》所记录的都是历史事件。
答案:错误3. 《诗经》被誉为“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
答案:错误4. 《诗经》中的诗歌以骈文居多。
答案:错误5.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大多数是四言或七言。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诗经》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答案:《诗经》最早是由古代君主所命令的宫廷音乐家所作。
后来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并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整理成为一部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诗歌被广泛地传唱和流传,最终形成了《诗经》这部古代文化经典。
2. 《诗经》具有哪些重要的文化价值?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是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汉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其次,它记录了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次,它通过诗人对自然、生活、情感等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最后,它的语言优美、质朴,给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3. 《诗经》中的“风”、“雅”、“颂”有何区别?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容。
其中,“风”主要描写的是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歌颂了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而“雅”则主要描写的是宫廷仪式和政治生活,体现了宫廷文学的风格。
而“颂”则是歌颂君主、贵族和神灵的颂歌,具有较为庄重的文风。
四、解答题1. 《诗经》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有哪些?答案:《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成书时间大约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2. 《诗经》中“国风”部分主要反映了:A. 贵族生活B. 民间生活C. 宫廷生活D. 军事生活答案:B3. 下列哪首诗是《诗经》中的“雅”诗?A. 《关雎》B. 《蒹葭》C. 《鹿鸣》D. 《采薇》答案:C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诗经》中哪首诗的诗句?A. 《桃夭》B. 《采葛》C. 《硕鼠》D. 《蒹葭》答案:A二、填空题:1.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主要用来______。
答案:祭祀2. 《诗经》中“风”的部分共有______篇。
答案:十五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的______。
答案:《子衿》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答案:《诗经》的“风”部分主要收录了各地的民歌,反映了民间生活和情感;“雅”部分则多为宫廷音乐,内容多涉及政治、礼仪等;“颂”部分主要是祭祀用歌,内容庄重,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
2. 《诗经》中有哪些著名的爱情诗篇?答案:《诗经》中著名的爱情诗篇包括《关雎》、《蒹葭》、《子衿》等,这些诗篇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四、论述题:1. 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以其真实、自然、质朴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同时,它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风俗的重要资料。
《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已经成为汉语中的成语,广泛流传。
2. 请分析《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
答案:《诗经》中的“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表达诗人的情感;“比”是指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兴”则是通过引发联想,借助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题:《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爱情之诗,源自《周易》。
请你简要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答案:《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诗中以候鸟回归为背景,通过描绘鸟儿浑然自然地展示爱情的情感,凸显出深深的思念和对爱人的眷恋之情。
通过动听的韵律和质朴的语言,在简洁精炼的表达中传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真挚感受。
这种意境上的呈现方式,给人带来了一种清新、浪漫和哲思的体验。
第二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卫风·王旅之什·氓》的诗歌,请你解读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卫风·王旅之什·氓》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情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叙述农民辛勤劳作、田地的耕种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平民阶层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是奋发努力、忠诚勤奋,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和劳动的崇尚之情。
第三题:《诗经》中有一首名为《黍离》的诗歌,请你通过解读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揭示出该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答案:《黍离》是《诗经》中一首描写农田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农民出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黍离的描绘,诗中抒发出人生离散、别离的无奈和悲伤,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短暂,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时光的哲理。
第四题:请你以诗经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描写四季变换的诗歌。
答案:春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雨后花朵娇艳绽放,春风拂面暖如春。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挥洒,草木翠绿茂盛,百鸟齐声歌。
秋日丰收,稻谷金黄,阳光斜射在稻田,金黄一片,丰收乐悠悠。
冬日雪花纷飞,世界一片银装,寒冷的季节里,温暖充满心。
以上是四题中的三个诗经相关练习题及其答案,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创作,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多样的诗歌艺术。
通过赏析和创作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______篇。
2.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______。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4. 《诗经》中的“雅”包括______和______。
5.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约从西周初年到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篇不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的哪一部分?A. 风B. 雅C. 颂D. 赋3. 《诗经》中的“颂”主要用来:A. 表达个人情感B. 祭祀用C. 政治议论D. 描写自然4.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中的“卷耳”指的是:A. 一种植物B. 一种动物C. 一种乐器D. 一种食物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采薇》D. 《鹿鸣》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什么特点?四、论述题1. 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翻译题1. 将《诗经》中的《关雎》一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诗歌创作题1. 以《诗经》中的“风”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答案:一、填空题1. 3052. 各地方的民歌3. 《关雎》4. 大雅、小雅5. 春秋时期二、选择题1. C2. A3. B4. A5. C三、简答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是祭祀用诗歌。
《诗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反映了民间的生活和情感;“雅”是宫廷诗歌,包括大雅和小雅,反映了贵族的思想和生活;“颂”是祭祀用诗歌,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12《《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
(柳宗元《小石潭记》)(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雎》)(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关关jūjiū(),在河之洲。
(2)悠哉悠哉,zhǎn zhuǎn()反侧。
(3)窈窕淑女,qín sè()友之。
(4)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将给我们奠定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B.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恋上含有致癌物的电子烟,成为潜在的烟民。
(删去“根据”)B.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把“方式”改为“途径”)C.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宏大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改革与开放之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将“之路”换成“进程”)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做出”前加“是否”)5.下列的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啊!”B.体育课上,小平不小心撞到小明,他连忙扶起小明并道歉,小明说:“没关系,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诗经》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是(孔子)对“诗三百”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观、()、怨。
2、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3、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分别是《生民》、《公刘》、()、《皇矣》、()。
4、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的()一诗的语句,表达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6、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一诗。
“耳提面命”出自于《诗经·大雅》中的()一诗。
“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豳风》中的()一诗。
7、“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中()的诗句,描绘了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8、《郑风》中的()一诗描写了上巳节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
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中()一诗的语句,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而产生的惆怅忧伤。
10、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保存的她的诗作(),表达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1、思无邪、兴、群2、《鹿鸣》3、《大明》、《绵》4、《生民》5、《采薇》6、《板》、《抑》、《七月》7、《君子于役》8、《溱洧》9、《蒹葭》10、《载驰》二、选择题1、B2、D3、A4、B5、C三、名词解释1、六笙诗六笙诗指毛诗所传《诗经·小雅》中“有目无辞”的六个篇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关雎(guán jū)窈窕(yáo tiǎo)荇菜(xíng cài)B.派遣(pài qiǎn)酣畅(gān chàng)貂裘(diāo qiú)C.寂寞(jì mò)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D.辗转(zhǎn zhuǎn)好逑(hào qiú)费祎(fèi wěi)2.对《蒹葭》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前二句是写景,点明季节;后六句是写寻找“伊人”。
B.全诗叙述了在一个初冬的早晨,苍苍的芦苇上白露凝霜,“我”寻找在水一方的“伊人”。
C.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所能到达的路曲折难行,伊人好像置身于洲岛之中,可望而不可及,可思而不可得,表现了寻求者怅惘失落之情。
D.全诗音节上回环往复。
意境上创造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朦胧美,有一唱三叹之韵。
3.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A.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
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B.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C.一片白苍苍的芦花,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那,人儿正在水那方。
D.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所说的心上人儿,她正在水那方。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分为、、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诗中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练习题及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由孔子编选,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诗经》的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诗经》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1. “风”指的是各地方的民歌。
2. “雅”指的是宫廷诗歌。
3. “颂”指的是祭祀时所用的诗歌。
答案一:正确。
练习题二:《诗经》中的《关雎》属于哪个部分?1. “风”2. “雅”3. “颂”答案二:《关雎》属于“风”部分。
练习题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哪一篇?1. 《关雎》2. 《蒹葭》3. 《鹿鸣》答案三:出自《关雎》。
练习题四:《诗经》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描绘的是什么情景?1. 采摘卷耳草的情景。
2. 采摘荷花的情景。
3. 采摘果实的情景。
答案四:描绘的是采摘卷耳草的情景。
练习题五:《诗经》中的《蒹葭》表达了什么主题?1. 爱情2. 友情3. 思乡答案五: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练习题六:《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中的“之子”指的是什么?1. 指女子2. 指男子3. 指孩子答案六:“之子”指的是女子。
练习题七:《诗经》的编选者是谁?1. 老子2. 孔子3. 孟子答案七:编选者是孔子。
练习题八:《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哪一篇?1. 《青青子衿》2. 《采薇》3. 《静女》答案八:出自《静女》。
练习题九:《诗经》中的《采薇》表达了什么情感?1. 喜悦2. 悲伤3. 愤怒答案九: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练习题十:《诗经》的创作时期大约是什么时候?1. 商朝2. 周朝3. 秦朝答案十:创作时期大约是周朝。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对学习《诗经》有所帮助。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或“”,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所谓,就是直陈其事;就是比喻,打比方;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和《》的“”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
6、《五经》包括:《》、《》、《》、《》、《》。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 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 . 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 C . 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 D . 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解析:A 项,“垣”应读yuán ;B 项,“汤”应读shāng ;D 项,“将”应读qiāng ,“说”应读tuō。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载.笑载言 载:动词词头,无义 B .以我贿.迁 贿:财物 C .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 D .静言.思之 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 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 项,莫—暮;C 项,匪—非,于—吁;B 项、D 项无通假字。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C.⎩⎪⎨⎪⎧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写了雎鸠鸟不停地鸣叫,运用了“兴”的手法。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写了男子因思念心仪的女子而觉得悠闲而满足。
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如“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D.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爱而不得的忧伤。
2.选出下列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芦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初秋凄凉景色,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B.“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两句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发了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地企慕伊人的心境。
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市文明办开展并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
(修改:将“了解”和“研究”调换位置)B.“中国成语大会”节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修改:去掉“的原因”)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修改:去掉“当”)D.雨雪天气下,光大驾驶员要保持安全车速、车距,切忌不要急刹车、急转弯。
(修改:去掉“不要”或“切忌”)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开卷有益,书籍是一把钥匙,_______________;书籍是一盏明灯,_______________;书籍是一叶扁舟,_______________。
诗经练习题答案

诗经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诗歌____篇。
2.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
3. 《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共有____篇,小雅共有____篇。
4. 《诗经》的“颂”部分主要用来歌颂____。
5. 《诗经》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是____年。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诗经》中的“风”部分?A.《关雎》B.《蒹葭》C.《鹿鸣》D.《采薇》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哪一篇?A.《关雎》B.《蒹葭》C.《鹿鸣》D.《采薇》3. 《诗经》中的“颂”部分主要是用于什么场合?A. 祭祀B. 宴会C. 婚礼D. 葬礼4.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多少年?A. 1000年B. 500年C. 300年D. 800年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各自的特点。
2.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诗经》中的“风”部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诗经》中的“雅”部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五、翻译题1. 请将《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诗歌创作题1. 请以《诗经》中的“风”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七、综合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颂”部分的诗歌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文化探究题1.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哪些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九、阅读理解题1. 阅读《诗经·采薇》,请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十、开放性问题1. 如果你有机会与《诗经》的作者对话,你最想问他们什么问题?请给出你的问题并简要说明你的提问理由。
答案:一、填空题1. 3052. 各地的民歌3. 31,744. 祖先和天地神灵5. 500二、选择题1. C2. A3. A4. D三、简答题1. “风”部分主要收录了各地的民歌,反映了民间生活和情感;“雅”部分包括大雅和小雅,主要是宫廷诗歌,反映了贵族生活和政治思想;“颂”部分主要是祭祀用的诗歌,歌颂祖先和天地神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练习带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训练落实篇[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 chī)匪我愆.(qiān)期将.(jiāng)子无怒泣涕涟涟.(lián)B.体无咎.(jiù)言以我贿.(huì)迁自我徂.(cú)尔无与士耽.(dān)C.渐.(jiān)车帷裳夙.(sù)兴夜寐咥.(zhì)其笑矣言笑晏晏.(yàn)D.不遑.启居(huáng) 雨雪霏.(fēi)霏于.(yū)嗟女兮小人所腓.(féi)【解析】A“将”读qiāng;C“咥”读xì;D“于”读xū。
【答案】B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愆期踟蹰体无疚言夙兴夜寐B.孔疚良媒糜室劳矣乘彼垝垣C.归聘四牡送子涉淇于嗟鸠兮D.戎车靡盬泣涕涟涟我戌未定【解析】A“疚”应为“咎”;B“糜”应为“靡”;D“戌”应为“戍”。
【答案】C3.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狁孔棘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解析】①“于”通“吁”,叹息声。
②“说”通“脱”,脱身。
④“泮”通“畔”,边岸。
⑤“棘”通“急”,着急。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来。
B项①②都是代词,他。
C项①动词,到达;②就,表承接。
D项,①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解析】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
二三,没有定准。
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
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
偕老,一同到老。
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
【答案】B6.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解析】《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
【答案】D7.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解析】这里的“复关”代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
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对比的手法。
【答案】C8.对下列四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解析】应该是用了间接抒情。
【答案】C阅读《采薇》,回答9~12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9.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
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
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起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
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10.诗歌前三章都用“采薇采薇”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前三章用“采薇采薇”开头,章句的重叠使诗歌在韵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用“采薇采薇”起兴,引出诗歌后面要叙述的内容,写诗人因狁入侵,服役从征,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11.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
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创新迁移]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3.《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答案】赋14.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15.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6~18题。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6.这首诗形式上怎样的特点与课文中哪首诗最为相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反复迭唱,不同章中的特定位置上换一字而意境顿时拓展,形式上与《采薇》最为接近。
17.“行迈靡靡”一句中的“靡靡”跟成语“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都是说明什么意思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不一样。
形容“行迈”(迈步)的“靡靡”,显然是指脚步沉重、缓慢;形容“音(乐)”的“靡靡”,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1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现在人们在何种场合经常引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在表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的苦衷时。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