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诗 教学设计

《饮酒》诗 教学设计

《饮酒》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亲近字词,亲近诗歌,感受陶渊明,感受悠然之境。

【课堂关键词】悠然淡定、问题要表述得清晰明朗不要变化着问【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人陶渊明的一首诗。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1.一生简介2.我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朗读。

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一〕今天学的诗题目叫《饮酒》,共20首,为什么叫饮酒呢〔诗人酒后所作〕,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语速、节奏2.谁来展示3.朗读古典诗歌,语速再缓慢些似乎更好,谁再来试试。

4.两位同学注意了语速,同时读出了五言诗的停顿和节奏,我们一起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诵读让我们初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自由地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1.生自由说大意。

2.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3.语言流畅,理解准确,可见预习充分。

几个词语请大家解释一下:结庐是什么意思〔建造房屋〕人境〔人间,人聚居的地方〕问君何能尔尔〔如此〕日夕〔黄昏〕飞鸟相与还〔相与,结伴而归〕三、游历田园1.作为百世田园之主,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这首诗是不是田园诗呢诗中哪些句子描绘了田园生活请大家自读一遍,找一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这几句诗,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田园生活呢菊、篱笆、南山、山气〔山上的云气〕、日夕〔夕阳〕、飞鸟四、说菊品菊1. 诗人用大自然中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系列的田园之景。

自然本是无情之物,融入诗人的情感之后,就成为独特的意象。

比方“菊花〞这个意象,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我们先来看诗人采菊做什么呢〔菊花可以做什么〕泡茶:泡菊花茶酿酒:东晋确实有酿菊花酒的习俗,而且陶渊明也爱喝酒。

赏菊:吃菊:菊花可以吃吗吃过吗屈原《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晨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泡茶,黄昏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做点心〕陶渊明有没有吃过菊花呢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的菊花酒喝完了,没方法就大口地吃菊花,刺史王弘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他送酒,所以有“白衣送酒〞的典故。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意象和隐喻的理解。

2. 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人生观。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2)学生齐声朗读《饮酒》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了解饮酒诗的不同风格。

(2)学生对比分析《饮酒》诗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尝试分析其他诗人的饮酒诗。

(2)学生背诵《饮酒》诗,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8. 板书设计《饮酒》诗中的主要意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

9.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者举办诗歌朗诵会,增强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优秀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饮酒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饮酒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定义和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2.认识酒的分类和酒精的成分。

3.了解酒的合理饮用量和饮酒有关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酒态度和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步骤Step 1 课堂导入(10分钟)1.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或展示一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听过饮酒的故事吗?大家对饮酒有什么了解?2.教师简要介绍本课饮酒的主题,并向学生发放课本。

Step 2 饮酒定义和健康影响(15分钟)1.与学生合作解释饮酒的定义:饮酒指将含有酒精的酒类饮料饮入口中,并将酒精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行为。

2.向学生传达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酒精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长期酗酒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胃溃疡、记忆力衰退等。

Step 3 酒的分类和酒精成分(20分钟)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为学生介绍酒的分类。

2.与学生合作解释酒精是一种神经抑制剂,介绍酒精的成分和作用: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产生兴奋、欢愉、疲劳等感受。

Step 4 酒的合理饮用量和有关法律法规(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酒的合理饮用量,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判断个人的饮酒量,并给出提醒:未成年人和驾驶员应该是零饮酒。

2.介绍饮酒有关法律法规:在大部分国家,法律限制了酒的销售年龄和场所,严厉打击酒后驾驶。

Step 5 饮酒态度和行为(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合作探讨饮酒态度的问题,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分析正确的饮酒行为:适量饮酒、不酗酒、不饮后驾车、不酒后暴力等。

3.展示一些成功的饮酒案例,鼓励学生向这些健康饮酒者学习。

Step 6 课堂小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提出一个延伸问题:你认为一个合理的饮酒者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表达观点。

《饮酒》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8

《饮酒》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8

《饮酒》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8 饮酒一:导入人啊,最难的是选择。

名利、地位、亲情、自由、幸福、快乐、游戏、学习.....当诸多问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人们往往被迫做出各种抉择。

而最难达到的是选择时候遵从本心。

而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

谁?(陶渊明)二:作者介绍介绍介绍你对陶渊明的理解。

三:诗歌学习析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隐居后的一首诗。

《饮酒》大家把这这首诗歌大声的自由的朗读一遍。

发现没有本诗无一处写酒。

为何叫饮酒呢?《饮酒(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系列共有20首。

本诗是第五首。

陶渊明在自传里说平生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人家说酒后吐真言,我们今天就好好研读陶渊明的酒后真言。

品悠然: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吟诵这首诗,你读出了陶渊明隐居后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二生读。

2,陶渊明的悠闲生活状态用诗词里面的一个词语描述:悠然。

再细读诗歌。

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陶渊明生活的悠闲。

车马喧见飞鸟相与还车马喧1.在人境,说明他不是隐居山野。

车马喧是指什么?与世隔绝。

为何无车马喧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描述一下陶渊明采菊的场景2.见能否换成望或者看。

苏轼也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3.从此句诗词我们看出陶渊明已完全与景物融为一体,远山、黄菊,东篱、还有采菊人皆满是悠然之意。

我们把这种意境称之为物我合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把艺术境界分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4.读,可不可以重读“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看山,看云,看飞鸟,揣摩一下陶渊明此时的心理。

2.读出闲适里面的愉悦之感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品心远:看来陶渊明隐居后,无凡尘俗世骚扰,有美酒美景美心情。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大意。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归隐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1)感悟诗人在诗中所展现的意境,理解其深层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大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如山水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提问学生:当你们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陶渊明的诗——《饮酒》,看看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有着怎样的心境和感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包括他的身世、经历、主要作品等。

(2)讲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归隐田园的原因。

(3)强调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如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等。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4、理解诗歌大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

(2)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诗歌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提问:诗人为何身处人境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引导学生理解“心远”的含义,即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

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

这次教学《饮酒》也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入境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入境。

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另外,学生对陶渊明的介绍有些流于形式,这也与教师指导不够有关。

如果能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来解读陶渊明,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饮酒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篇首先,这堂课的切入点比较有新意,从酒导入,并通过打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新旧知识相结合,温故而知新。

其次,从诗歌教学角度来说,通过诵读、圈划等具体的方法来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知识点就比较落实,学生也从中掌握了比较具体可行的诗歌赏析方法。

并在教学中贯穿了炼字、意象等诗歌鉴赏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从而使得整堂课的内容比较厚实。

此外,在文本的教学上,能够从酒入手,并结合《饮酒》中的序文来进行拓展阅读,抓住作者一生之中“仕”与“隐”的矛盾与冲突,从而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比较广大的阅读和思考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课余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地去了解一个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成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教学空间。

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反映出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首先,在问题设置上,我个人灌输偏多,启发性较弱,使得学生的思考比较被动;而且问题的设置上应该有阶梯性,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比较活跃。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封面)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认识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中的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2. 提问:你们对陶渊明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著名的陶渊明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饮酒》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2. 强调陶渊明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 通过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

3.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艺术化)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1. 背诵全诗。

2.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造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他就款待他们。

他若先醉,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意思是,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就是这样一位悠闲自得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饮酒》,去领略他那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大族,从小生活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熏陶了他的文学修养。

少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想做出一番事业,儒家的那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在他的前期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

但仕途的坎坷,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使陶渊明对官场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虽然生活贫穷,但精神却得到了自由和宁静。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他的诗歌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自读并思考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品读感悟1. 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

《饮酒》微课教学设计

 《饮酒》微课教学设计

饮酒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2.了解饮酒的文化背景和饮酒的正确态度;3.形成正确的饮酒观念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饮酒的文化背景;2.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3.饮酒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个与饮酒有关的短片或音频,来引入本次饮酒微课的主题。

2. 讲述饮酒文化背景在讲述的阶段中,应该要让学生了解饮酒的历史及饮酒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和仪式。

包括传统的节日、宴会、婚礼等等。

让学生了解文化中的饮酒和现代社会中饮酒的区别。

3. 了解饮酒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认真了解饮酒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饮酒对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问题。

了解酗酒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了解在各国各地的法律方面对酒驾的限制与处罚内容和触发的条律。

4. 饮酒的正确态度在了解了饮酒的危害之后,学生应该了解如何合理饮酒。

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正确的饮酒态度,例如: - 不要饮酒过量; - 不要在驾车之前饮酒;- 不要在工作或运动前饮酒; - 不要将酗酒当做解决问题的办法。

5. 总结让学生对本次微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于合理饮酒给予再一次的正面透视。

四、教学方法1.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按照一定的教学节奏进行内容每个环节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回应。

2.利用小组讨论、演讲、课堂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并进行相互交流。

3.借鉴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一些饮酒文化和危害的相关视频、图表、报纸以及其他报道,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本课中讲述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开始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并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2.以课程作业、小测验、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监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6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本诗被编排在高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高一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时代,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少,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诗人隐逸思想。

三、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四、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五、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研讨赏析法。

六、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及《全程设计》的疑问,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至今,为了名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等。

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诗歌二首(《归园田居》《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掌握《归园田居》和《饮酒》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并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主题。

2. 学会识别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3. 能根据所学知识阅读和写作中文诗歌。

二、教学内容1. 《归园田居》2. 《饮酒》三、教学重点1. 认识与理解《归园田居》和《饮酒》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学习中文诗歌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表达和理解《归园田居》和《饮酒》的主题。

2. 如何分析和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如何写作中文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中诗歌的不同之处。

2. 学习《归园田居》(25分钟)1)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表达方式。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3)听读课文,对其情感和主题进行理解。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笔等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3. 学习《饮酒》(25分钟)1)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探究欲望和生命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反问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3)听读课文,对其情感和主题进行理解。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笔等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4. 课堂练习(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设计出一首描写自己生活或心情的中文诗歌,并进行分享。

5. 课堂总结(5分钟)回答学生的问题,总结课文中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教学策略1. 听读结合策略,促进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2. 多维教学策略,如互动式、讨论式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3. 课堂实践策略,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练习所学知识和技能。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这是饮酒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酒教学设计第1篇《饮酒(其八)》东晋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

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

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

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

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第五、六两句“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连着的林子,意指青松夹杂在众多的树木中。

这样青松并不特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饮酒》(其五),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词析句,品析其中“心远”、“见”、“真意”等词语的内在意蕴,领悟其中的真。

3.结合诗人其他作品以及人生经历,体会诗人质性自然的真我本性,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品析其中“心远”、“见”、“真意”等词语的内在意蕴,领悟其中的真意。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其他作品以及人生经历,体会诗人质性自然的真我本性,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身为一名桃源人,想必大家对桃花源都不陌生吧。

那么大家知道桃花源是因为哪一位诗人而闻名呢?(陶渊明)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对于陶渊明了解多少呢?
明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后世称其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陶渊明,共同欣赏他的《饮酒》。

二、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情感。

2.全班同学齐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的朗读诗歌的翻译。

4.老师检验:老师来读诗句,同学们读诗句对应的翻译
三、深入探究
辛弃疾在评价陶渊明的晚年躬耕生活的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非常喜欢“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意思是说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诗歌中直接体现陶渊明“真”的句子明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同学们和辛弃疾都发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真,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指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请一名同学来读这首诗的第一、二句。

1.结庐在人境中的“庐”是什么意思?
明确:简陋的房屋
2.明明是在人境结庐,为什么会没有车马的喧闹?
明确:心远,作者远离世俗,远离官场的喧嚣。

探究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的第5、6、7、8句,
问题一:南山上花草树木肯定很多,为什么作者只提到菊呢?
明确:陶渊明喜欢菊花,因为菊花不与群芳争艳,陶渊明也不像官场中的其他人一样争名夺利。

问题二:“悠然见南山”中,把“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见”字表现出诗人看见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中无意看到的。

“望”是诗人有意去望,增添了刻意之感,与作者此时的悠然之情相违背。

探究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诗中的“真意”到底指什么呢?
远离世俗、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四、拓展延伸
之前我们谈到了辛弃疾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是“更无一字不清真”老师找到了陶渊明的两篇作品,老师来读一读,请同学们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陶渊明真的语句。

明确:说出自己选择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即可。

五、质疑探究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人生态度?
明确:(辩证的看待)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总结:在当今社会,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陶渊明的这种人生态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像陶渊明一样远离世俗,而是要积极的入世,为我们祖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陶渊明的“真意”指的就是他远离官场,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影响着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们,激励他们追求人生的真谛。

最后也希望同学们能像陶渊明一样,始终保有自己本性中的那一抹真!
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远离世俗
淡泊名利

回归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