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二)

合集下载

(精品)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精品)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精品)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一、人物1.仁:指有仁爱之心的人,表示为心地善良的义士、贤人。

2.忠:指爱国、忠诚,表示忠贞的情感。

3.孝:指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侍奉。

俗称“至孝”。

4.廉:指清廉贤明,不染金钱、权势而保持高尚道德的公正正直。

5.贤:指有才学、德行超群的人,也可用于泛指有才学或高尚德行的人。

6.义:指尽心尽力做事应尽的道义和责任。

7.奸:指不诚实、不忠诚、阴险狡猾的人,也可用于泛指坏人、败类。

8.佞:指巧舌、阿谀奉承的人,其言论有时不真实,只为取悦权贵。

9.赂:指贿赂,指以金钱等财物贿赂有权者的行为。

二、道德1.义:指正义、公正的道德。

2.真:指真实、诚实的道德。

3.善:指善良、善行的道德。

4.信:指诚信、言行一致的道德。

6.行:指行为、作为的意思。

有时特指行善或行恶的意思。

7.操:指行为方式或态度。

8.忠:指忠于国家和民族的道德。

三、状态1.福:指福运、福气,表示有好的运气或幸福的状态。

2.乐:指快乐、愉快的状态。

3.安:指心态平静、安宁的状态。

4.祥:指吉祥、幸福的状态。

5.清:指清心寡欲、清明自律的状态。

7.凉:指凉爽、清爽、清凉的状态。

四、时间1.已: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

2.可:表示可以,现在或未来的时间。

3.宜:表示应当,适宜的时间。

4.先:表示先前,比后来更早的时间。

5.抑:表示限制、抑制的意思,在时间上表示缓慢、减少等。

6.俄:表示时间短促,瞬间间。

7.稍:表示稍微,使用在时间上是指稍微、一点点的意思。

五、动作1.行:表示行为、作为,也可表示胜利、执行成功的意思。

2.对:表示对待,处理的意思。

3.择:选择、挑选的意思。

4.进:前行、进步的意思。

6.授:授予、给予、派遣的意思。

7.知:知道的意思,表示明白、懂得、理解等。

六、事物1.财:表示财富、财产的意思。

3.业:表示经营、工作和职业等。

5.后:表示位置在后,或时间较后的概念。

6.世:表示时代、社会的意思。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第二节名词古代汉语名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名词作状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里,有一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往往能活用为一般动词。

就是说,在句子中,它们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之相联系的行动,被当做动词来使用了。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②范增数目项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③沛公军霸上。

(同上)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⑤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⑥置人所罾鱼腹中。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⑦(孟尝君)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⑧缇骑按剑而前。

(张溥《五人墓碑记》)例句中加点的字都属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①的“蹄”意为“用蹄子踢”,例②的“目”意为“用眼睛示意”,例③的“军”意为“驻军”,例④的“水”意为“游水”,例⑤的“福”意为“赐福”,例⑥的“罾”意为“捕捞”,例⑦的“衣冠”意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例⑧的“前”意为“上前”。

在句子中,名词是否活用为一般动词,可这样辨别:或者向名词的后面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个名词自然用作了动词,如例①的“蹄之”和例②的“数目项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补语,也可断定它用作了动词,如例⑧的“军霸上”;或者向名词的前面看,该名词的前面如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而这个句子又不是判断句(判断句名词谓语前可加否定副词,如“子非鱼”),则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④的“能水”和例⑤的“弗福”;该名词的前面如有特殊代词“所”,也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⑥的“所罾”;或者向名词的两边看,该名词如用“而”与动词或动词短语并列,则可认定它也用作了动词,如例⑦的“衣冠而见之”和例⑧的“按剑而前”。

二、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是指名词活用为对其宾语含有“致使性”的动词,表示使其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语文大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李应征整理★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裁】①通“才”,刚刚,方才。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②只,仅仅。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

(2004全国Ⅱ卷,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部分开周济亲族。

)练习: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

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上千。

)【操】①拿着,握在手里。

操吴戈兮被犀甲。

②掌握,控制。

操生杀之柄。

③琴曲名。

如,“秦王操”。

【曹】①群,类。

哀鸣独叫求其曹。

(杜甫《曲江》)②辈,相当于“们”。

例1、尔曹身与名俱灭。

例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2010全国Ⅱ卷,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采分点: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③分科办事的官署。

例1、犹不失下曹从事。

例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策】①鞭子。

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

③竹杖,拐杖。

夸父弃其策。

策扶老以流憩。

④成编的竹简,同“册”。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册封或免官的文书。

晋侯受策以出。

【侪】①类,等,辈。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②一起,共同。

长幼侪居。

【觇】①看,观看。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蜿然尚在。

②窥探,侦查。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超】①跃上,跳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②破格提拔。

超擢四品卿。

【彻】①通,通达,贯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头彻尾②尽,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十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实词总结

十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实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实词十年试题总结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2G【干】盾牌。

执干戚舞。

水边,河岸。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冲,直冲。

例1、森然干霄。

(《雁荡山》)例2、哭声直上干云霄。

(《兵车行》)求取,谋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请求。

例1、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

(2010辽宁卷,)例2、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李浩)一生食用都和当普通人的时候一样,风格一贯高迈,别人不敢因私利请求他。

)拜见,拜谒。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010山东卷,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一直或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追求。

冒犯,冲犯。

例1、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商君书》遇,对待。

)例2、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后汉书》我妄自尊大,去了解藩国的事情,冒犯您的至亲,罪恶极大,杀了也不能抵罪。

)干预。

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2010江西卷,)才能,才干。

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才能)称。

(2009辽宁卷)【皋】水边高地。

步余马兮山皋。

【躬】亲自,亲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工】巧妙,精巧。

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苟】随便,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

假设,如果。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只要。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构】架木。

构木为巢以避害。

挑拔离间。

彼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罗织罪名或编造谎言)陷害,设计陷害。

例1、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例2、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广为推行。

权势之家担心他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

赋分点:居、大行、构)例3、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若虚自分必死。

(哈三中2010年高三10月考,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抵触,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陷害,(使那人)立即被杀害。

王若虚料定自己必死无疑。

重点词语:辈,一类人;少,略微,稍稍;忤,违逆,抵触;构,陷害;见,遭到,被。

高三语文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2

高三语文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2

高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二)涉
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刑人如恐不胜(尽)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记住)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适为虞人逐(刚才)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又以适去,竟不自得(流放,贬职)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高考文言高频实词助记(02)

高考文言高频实词助记(02)

典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担负理亏(的责任)。

拾贝者驮贝而归,远行者驮贝而行失败背弃,违背辜负,对不起覆盖仗恃担负,担当以背载物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典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翻译: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山。

典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翻译: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典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秦国贪心,凭借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典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典例: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用茅草遮蔽屋顶器物的盖子遮盖车盖胜过,压倒器物的盖子原来是大概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典例: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张衡传》)翻译:(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酒樽一样。

典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翻译: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典例: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翻译: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典例: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翻译: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典例: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冯婉贞》)翻译: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典例: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翻译: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典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翻译: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典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怀古》)翻译: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注解及例句

高考文言文常考字注解及例句

高考文言文阅读注解及例句一、重点词。

1.是:这。

2.必:一定。

3.贷:①借出、借入;②宽容、宽免。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荷:担子,担负。

6.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7.期:整。

例:期年,虽欲言,无可进者。

8.夙:①早晨;②平时。

9.咨:叹息。

10.苟:①如果;②随便。

11.执:捉拿。

12.邀:①迎接,拦截;②求取.13.游:①游玩,游览;②游历,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4.趣、趋:①快走②奔向,追求③通“促”,催促。

15.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作人质;②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③次序,按次序。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

20.造:拜访。

21.宜:①应该,②合适。

22.诣:①到……去。

②拜访23.让:①谦让;②责备。

例:平原君让魏公子。

2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25.善:①交好;②善于。

26.绳:①准则,法度;②约束,制裁;③称赞。

27.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8.比:表示时间:①等到;②近来。

做动词:①勾结;②并列。

29.旨:要义。

例:旁通黄老之旨。

30.适:①刚刚;②如果;③到。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

31.且:①将要;②表并列。

32.识:①知道、记得。

例:汝识之乎②标记。

例:封识宛然。

33.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34.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35.对:回答或对话。

36.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37.工:①官吏②工匠;③精巧,擅长。

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三)

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三)

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三)11.数(010年年55考)课本回扣:1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2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六国论》)________3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隆中对》)________4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________55.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6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7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________8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________99.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逍遥游》)________参考答案:11.数词,几,几个22.名词,命运,定数33.动词,计算44.副词,屡次55.名词,数目66.形容词,细密77.名词,数量,数目88.名词,定数,命运99.急于用世、追逐功名的样子高考链接:11.(2022·全国大纲卷)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新唐书·韦凑传》)数:屡次22.(2022·江西省卷)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卖酒者传》)数:多次,屡次33.(2022·福建省卷)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书博鸡者事》)数:责备44.(2022·湖北省卷)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先祖事略》)数:屡次55.(2022·江苏省卷)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新唐书·阳城传》)数:屡次,多次12.期(010年年55考)课本回扣:1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________22.未登程先问归期(《长亭送别》)________3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________4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5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________66.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________77.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高中文言文常用实词例释(二)

高中文言文常用实词例释(二)

高中文言文常用实词例释(二)70动①行动,进行: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促)②感动,打动:感天动地窦娥冤(窦)③动不动:动以朝廷为辞(赤)71反①与“正”相对:日影反照(项)②反叛、谋反: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③通“返”,回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72投①抛掷: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滕)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五)②投靠:而欲投吴巨(赤)73书①书信:女遂于襦间解书(柳)②写信:吾书与汝曰(祭)③书写书法:凭几学书( 项)④字体: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 《汉书?艺文志》⑤书籍:积书满架( 项)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⑥《尚书》:《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⑦《书经》:素不闻诗书之训(五)⑧文书: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74请①请求:请往谓项伯(鸿)臣请入,与之同命(鸿)②谦辞:臣请为王言乐(庄)王好战,请以战喻(寡)75对①回答:孟子对曰(寡)暴未有以对也(庄)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③对付:以一对十76幸①幸而:故幸来告良( 鸿)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②宠爱: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③宠信:君幸于赵王( 廉)④幸运,有幸: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滕)庶刘侥幸,卒保余年(陈)⑤希望: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祭)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柳)⑥驾临,特指皇帝到某处去:吾君方幸玄珠阁(柳)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 77许①答应、允许:许之,夜缒而出。

(烛)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78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 廉) 负势竟上( 与)②承担,承负:宁许以负秦曲( 廉)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 廉)④辜负: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柳)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⑤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⑥败:胜负之数( 六)79立①即刻、马上: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②站立:立于君左(柳)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齐)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 石)④设立,建立:内立法度(过)⑤登上帝位或诸侯的位置:燕王,吾所立(伶)⑥竖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80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 廉)②交往,交流: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 孔)81设①安设,设置:帘外设香几(促)朝济而夕设版焉(烛)②假如,如果: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乎82引①延请:引毅以进(柳)②牵引、拽: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察)③避开,退却,后退:语竟,引别东去(柳)④延长,伸长: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高考中常考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集释

高考中常考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集释

高考中常考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集释高考中常考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集释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④吝惜、舍不得:甚爱必大费。

(《老子》)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

(《晋语》)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

(《论语·学而》)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

(萧统《文选序》)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

(《周易·乾卦》)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

(《管子·八观》)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刘向《别录》)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

(《柳宗元传》)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

(《活版》)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左传·宣公十年》)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战国策·齐策》)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

(《察今》)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

(《新唐书·杜希全传》)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

(《论语·卫灵公》)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拜见:日往朝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

(《后汉书·刘宠传》)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

(张籍《赠道士宜师》)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

(《墨子·亲士》)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

(屈原《离骚》)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2解析

高考文言文实词特殊义项2解析

2【比】①并列,并排,紧挨着。

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

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

例3、纳比笼中。

例4、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Ⅱ卷,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②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

(《项脊轩志》比至南郡。

(《赤壁之战》③齐等,同等,与……一样。

例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例2、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司马迁《报任安书》例3、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2006上海卷,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比伉,比武,比隆(同等兴盛。

④亲近,接近。

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

⑤勾结。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结合,团结例2、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008宁夏海南卷,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⑥近来,接近。

例1、比得软脚病。

例2、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2008江苏卷,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非常震惊,下诏书责备:“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又如: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或连年;比际(此时,这时。

⑦接连,连续,频频。

例1、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连年蠲(juān,减少,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2007江西卷,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一年比一年减少,一年比一年减免,也令人觉得有今古之巨大差别啊!例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2009全国Ⅱ卷,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例3、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近十年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高频词附原句及翻译

近十年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高频词附原句及翻译

近十年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高频词附原句及翻译1.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新唐书·徐有功传》)误:按照。

正:追究、追查。

译文:徐有功特意为谋反的人开脱,论罪应当处死,请追查他。

2.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北齐书·袁聿修传》)误:报告。

正:回复、批复。

译文:府省为百姓上奏,皇上下诏同意了这件事。

3.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资治通鉴·秦纪》)误:城墙。

正:营垒。

译文:(楚军)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营垒,杀死七名都尉。

4.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陆游《书巢记》)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的上面筑巢,这是避免灾害的巢。

5.师进,次于陉。

(《左传·僖公四年》)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苏轼《留侯论》)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7.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宋濂《大言》)误:高兴。

正:急忙。

译文:楚王急忙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8.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史记·汲郑列传》)误:安置。

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和酬谢宾客。

9.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宋史·薛奎列传》)误:借给。

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0.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新序·杂事第一》)误:捉拿。

正:赶得上。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中没有人赶得上他。

11.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新唐书·戴胄传》)误:上去。

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2.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宋史·贾黄中传》)误:典籍。

正:主持。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持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高考文言文实词解释10个

高考文言文实词解释10个

高考文言文实词解释10个高考文言实词解释汇总1、去:qù①离开离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②距离: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③除去,去掉: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④前去到: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孔雀东南飞》⑤表行为的趋向: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红烛照红妆。

《海棠》(宋苏轼)2、劝:quàn①勉励,奖励:劝学。

三日劝农功。

《论贵粟疏》(晁错)②劝说: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屈》肃劝权召愈还。

《赤壁之战》3、却:què①倒退: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击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黎,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③推辞:盛情难却。

④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⑤副词还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

《夜语寄北》(唐李商隐⑥副词,表语气转折,相当于但但是。

4、如:rú(一)、动词:①往、到、去: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屈》②像,如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披冰雪。

《促织》③及、比得上: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邹》④顺、符合: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

《教战守策》(二)、副词,应该、应当: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o子鱼论战》(三)连词:①表假设: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孟子o鱼我所欲也》②表选择: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论语o侍坐》(四)、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答李翊书》(五)、如之何:如太行王屋何?《列子o汤问》(六)、(成语)如出一辙、如鱼得水、如蚁附膻、如雷贯耳。

5、若:ruò(一)动词:①像、似: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o齐桓晋文之事》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②及、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二)代词: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②词语:若属,若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③指示代词:这、这样: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援木而求鱼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年高考重点文言实词例释(二)06.除(10年7考)
课本回扣:
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________
2.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苏武传》)________
3.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________
4.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_______
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动词,授职2.名词,台阶3.动词,清除,去掉4.动词,逝去,过去 5.动词,清理,修治
高考链接:
1.(2016·天津市卷)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李台州传》)除:授予官职
2.(2014·重庆市卷)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记丐侠》)除:台阶
3.(2014·湖北省卷)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吴德基传》)除:解除,清除
4.(2010·江西省卷)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临川文集》)除:授予官职
5.(2005·浙江省卷)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书褒城驿壁》)除:台阶
6.(2004·北京市卷)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

(《隋书·循吏传》)除:授予官职
7.(2004·湖北省卷)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

昌期何如。

(《资治通鉴·唐纪》)除:革除
07.多(10年6考)
课本回扣: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
2.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陈涉世家》)________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________
4.绝山献多生怪柏(《三峡》)________
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非子》)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数量大2.副词,大多,大都3.副词,常常,往往4.副词,多多地,大量地5.动词,称赞,赞美
高考链接:
1.(2015·广东省卷)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明史·卢象昇传》)多:称赞
2.(2014·湖北省卷)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吴德基传》)多:称赞
3.(2014·浙江省卷)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欧阳行周文集序》)多:称赞
4.(2012·江苏省卷)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伯父墓表》)多:称赞
5.(2012·北京市卷)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文宪集·李疑传》)多:称赞
6.(2006·全国卷Ⅰ)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南史·何远传》)多:称赞
08.当(10年6考)
课本回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________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________
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________
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苏武传》)________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兰亭集序》)________
7.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________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________
9.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________
10.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________
11.当窗理云鬓(《木兰诗》)________
1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动词,面对2.动词,对等,比得上3.动词,应当4.动词,担当,担任5.动词,判处6.副词,在,正在7.动词,相抵8.动词,把守9.动词,应当10.动词,主持11.介词,对着,面对12.连词,通“倘”,如果
高考链接:
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宋史·孙傅传》)当:应当,应该
2.(2015·安徽省卷)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当事:权要
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明史·韩文传》)当:承担
4.(2014·四川省卷)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梁书·王筠传》)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5.(2013·山东省卷)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

(《看松庵记》)当:当年
6.(2011·天津市卷)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

(顾炎武《日知录》)当:合适
09.易(10年6考)
课本回扣: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2.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涉江》)________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滕王阁序》)________
4.贼易之,对饮酒,醉。

(《童区寄传》)________
5.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愬雪夜入蔡州》)________ 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种树郭橐驼传》)________
7.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动词,交换2.动词,改变,变换3.形容词,容易,与“难”相对4.动词,轻视5.形容词,平坦6.动词,更换7.形容词,容易
高考链接:
1.(2012·全国新课标卷)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宋史•萧燧传》)易:更换
2.(2011·江苏省卷)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陈公弼传》)易:轻视,看不起
3.(2011·北京市卷)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淮南子·汜论训》)易:平坦
4.(2008·天津市卷)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兼爱中》)易:改变
5.(2007·福建省卷)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

”(《书博鸡者事》)易:看不起
6.(2005·湖北省卷)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聊斋志异》)易:轻视
10.事(10年6考)
课本回扣:
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________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________
3.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________
4.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孔雀东南飞》)________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
6.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
7.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孔雀东南飞》)________
8.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

(《史记》)________参考答案:
1.名词,事情2.名词,事业3.名词,战事4.动词,侍奉,供奉5.动词,侍奉,供奉6.名词,政事 7.量词,件,副8.名词,职业
高考链接:
1.(2016·江苏省卷)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

(《家传》)事:从事
2.(2015·安徽省卷)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当事:权要
3.(2014·湖北省卷)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吴德基传》)事:供奉
4.(2014·安徽省卷)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朱竹君先生别传》)故事:先例
5.(2013·江西省卷)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

(《村落嫁娶图记》)从事:任职
6.(2010·天津市卷)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酉阳杂俎》)具事:陈述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