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精选五篇)
百年情书(精选五篇)第一篇:百年情书少年不望万户侯——《百年情书》观后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意映卿卿如晤…”,还记得上高一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关于学文言文的书,当我独自一人翻阅到《与妻书》时(貌似比较靠后的),便被其中的情感所深深打动。
至今我还记得开头的这一句,尽管其他的我都已经忘记。
如今看《百年情书》仍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为他们的那颗赤子之心而由衷敬佩,不禁怀起想年少的我也曾指点江山、壮怀激烈。
儒家一直恪守着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的宗旨,我想那大概是天下太平时的一种理念。
但如果生逢乱世的话,就只能独善其身了。
而天下有识之士更是以救国存亡、民族大义等疾走奔呼,甚至抛头颅洒热血。
“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想这才是那一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慷慨激昂,或者心怀天下,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在那个跌宕起伏、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每一位热血青年总是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但他们读书并不像现在的我们那样,只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为了将来能找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再终其一生。
(何况在这场赌博中我们已经是以惨败落幕。
)他们个个肩负道义,以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恰似救世主一般只为解救天下苍生而来。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这句话可以表达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或许曾经的我们也有过理想和抱负,尽管青春有过迷惘和无奈,但当面对那些激荡人心的人和事,我们总是不断地鞭策自己,要成就一番功业,甚至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抑或登临时,不知天高地厚地发出了“一朝剑在手,但使寰宇清”那样豪言壮语。
尽管现在我们80后的一代已经渐渐成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各自所学,俨然已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匆匆忙忙地度过每一天,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感受一段深沉而真挚的爱情。
然而,当我观看了《百年情书》这部电影后,内心却被深深触动,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激情的年代。
影片《百年情书》主要讲述了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爱情故事。
林觉民,这位英勇的革命志士,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而他留给妻子陈意映的那封绝笔情书,更是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佳话。
电影中的画面一帧帧地在我眼前闪过,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林觉民与陈意映新婚不久后的一个夜晚,月光如水,洒在他们的窗前。
林觉民轻轻地推开窗户,微风拂过,带来了一阵淡淡的花香。
陈意映坐在床边,手中拿着针线,正细心地为林觉民缝补着一件衣物。
她的眼神温柔而专注,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觉民走到陈意映身边,轻轻地坐下,握住了她的手。
陈意映抬起头,看着林觉民,眼中满是爱意。
林觉民轻声说道:“意映,此生能与你相伴,是我最大的幸运。
”陈意映微微一笑,说道:“觉民,只要能与你在一起,哪怕日子再平淡,我也觉得满足。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
林觉民站起身来,走到窗前,静静地聆听着。
陈意映也走到他身边,两人相依而立,共同沉浸在这美妙的旋律中。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他们不需要言语,彼此的眼神和心灵已经相通。
这个场景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份深沉而又细腻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誓言,而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相互陪伴、相互理解和支持。
这种爱情,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我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当林觉民决定参加广州起义,为国家的未来而战的时候,他深知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临行前的那个夜晚,他坐在书桌前,拿起笔,给陈意映写下了那封著名的《与妻书》。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电影《百年情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通过讲述一封百年前的情书的故事,让观众深刻地体味到了爱情的真谛和力量。
影片追溯了百年前的一段感人爱情故事,穿越时空的爱情让人心生感慨,同时也唤起了观众对于坚守真爱、珍惜感情的思考。
影片由现代女主角杰西卡收到了一封百年前的情书,她被信中的真挚深情所感动,开始寻找发信人的身份和故事。
影片通过交错叙述的方式,将现代和百年前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时空穿越的同时,也随着杰西卡一同展开了一次感人至深的旅程。
影片中,百年前的男主角亚历克斯是一位信差,他深爱着村庄里的女孩泰莉莎,但因为他们身份的不同和现实的阻碍,他们的感情变得异常艰难。
尽管如此,亚历克斯为了向泰莉莎表达他的爱意,每天都身穿邮差制服送去情书,并默默地守候着她。
亚历克斯的爱情展现了无私和坚持,他不计较回报,只是默默地为泰莉莎付出着。
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之间没有财富的考量,也没有社会地位的约束,只有纯粹的爱意和对对方的执着。
这样的爱是纯粹而真实的,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感染着观众的内心。
影片中的现代女主角杰西卡在追寻百年情书的故事中,逐渐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她看到了亚历克斯对泰莉莎的那份深情与执着,也看到了他们之间那无尽的思念和等待。
杰西卡在情书的引领下,开始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和与男友的关系。
通过情书的故事,电影《百年情书》呼唤着观众对于真爱的珍视和对于感情的用心。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被功利和物质所左右,很多人对爱情的态度相对随便和功利。
而杰西卡从亚历克斯和泰莉莎的故事中看到了爱情的真实和纯净,她认识到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还有待改变。
影片中的情书表达了一种难得的感情,它是一种无私付出的爱,也是一种坚守的承诺。
亚历克斯每天坚持写信、送信和守候,他通过这些方式将自己的悲喜与泰莉莎分享。
这份情书让观众看到了爱情中的珍贵,看到了爱情中的坚持和忠诚。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视了感情的真实和坚持,很多人对于感情没有了耐心,对于爱情也不再珍贵。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电影《百年情书》是一部中国爱情题材电影。
影片围绕着一封百年前写的情书展开,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人物是现代的王亚文和民国时期的江珊,他们是一对穿越时空的恋人。
下面作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得非常简单,却又让人感到深深的感动。
故事的开端是王亚文在二手书店找到了一本被遗忘了很久的情书,他在阅读完这封情书后,由此开始了寻找真正的主人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江珊的孙女江琳,由此了解到江珊和一位青年的一段爱情故事:江珊当时是在跟随着父亲谋生,在一家旅店打工。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诗人雷洛,两人之间的相遇和情感的渐进式升华,都是影片中极富感染力的情节。
最后,雷洛去世了,他留下了一封情书,而这封情书就是那本王亚文找到的被遗忘的情书。
影片的情节确实非常简单,但是却让人感到难以想象的温馨。
其次,我观后感中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就是:感人至深。
影片中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到位,他们在扮演人物的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因此,影片的人物是非常真实和鲜明的。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感人心弦。
电影的结尾,王亚文和江琳东京塔观景台上哭泣的场面,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感人,这一场scene 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深刻。
此外,在这部电影中存在着非常多令人难忘的画面和音乐。
在影片的最后,主角为了圆满事件,选择前往东京塔百花之上修复情书,而在东京塔顶上,观眾可以看到华灯初上、夜幕降临,美妙的音乐中,雪片在空中飘落,场面非常壮观和美丽。
在这个场景中,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最后,电影《百年情书》对于我的人生启发是:爱情是永恒的,只要留下你的心就可以留下一段过去和未来的无尽感动。
在电影中,爱情的力量无处不在,尤其是江珊和雷洛之间的爱情,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爱情的真正意义。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明白,人之所以会动情,是因为他们能够将他们的内心深处与此文化世界,以更加坦诚、分享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
百年情书观后感2000
百年情书观后感2000《百年情书》观后感2000《百年情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讲述了跨越百年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它所带来的变化与奇迹。
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给人一种沉浸于梦幻之中的感觉。
下面将从剧情、人物形象以及影片所传递的主题三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探讨与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剧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情书,它记录了一个女子的一生,她的姓名、经历以及所有与她有关的人和事。
这个情书横跨了整个20世纪,被传递给了一位记者。
情书中的故事既荒诞又感人,让人无法自拔。
每一个读到这封情书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地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通过讲述这个情书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力量。
情书中的女主角和男主角之间的爱情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但他们始终相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他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他们的爱情愿望。
影片以真挚的爱情和奇迹般的结局感染了观众,让人们相信爱情是美好而真实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女主角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她是一个智慧、勇敢而又独立的女性。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和挫折。
她的勇敢和坚持对身边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男主角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用他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通过这个情书,找到了自己丢失的灵感和创作的动力。
他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追求真实和美好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向着目标努力奋斗。
除了女主角和男主角,影片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难忘的角色。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他们的出现使得整个影片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角色形象的构建恰到好处,给人一种亲切感和共鸣感。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影片所传递的主题。
《百年情书》通过展示爱情的力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编排,深刻地探讨了时间、命运和爱情的关系。
影片告诉我们,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爱情却可以跨越时光长存。
即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依然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百年情书影评
百年情书影评第一篇:百年情书影评《百年情書》有感听到这个名字,我很疑惑,为什么党校要给我们看一部关于男女情感的电影,而不是一部介绍党史和党的伟大历史人物的电影。
慢慢地把电影看下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百年情书》正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中的广州起义的电影。
它取材于“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
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为主要内容,讲述了清末社会动荡之时,年轻有为、才气过人的林觉民与大家闺秀陈意映完婚后,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
然而,重遇几位好朋友后,林觉民那种追求自由,敢于革命的豪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革命的战火,原本稳定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面对丈夫的离开,革命的到来,身为中国传统女性的陈意映选择站在丈夫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决定。
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年轻有为的烈士的勇猛与坚定;看到的是烈士们明确的目标与伟大的志向;看到的是烈士们那种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幸福,毅然离开家人,冲向革命,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决心。
影片中最感人的是,林觉民赴死之前,强忍泪水地给陈意映写了一封信,这就是震撼了许许多多人的《与妻书》。
林觉民的情书也是绝命书。
这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动容的一份情书了: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简短的书信内容饱含着深情。
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感情不是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在国家危机面前那种伟大无私的奉献。
在国家危难面前,林觉民不局限于稳定幸福的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家人远赴日本参加革命;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侵略,林觉民不断的带领着许多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奋斗;看着丈夫为国不顾风险,陈意映没有阻拦,而是带着孩子默默地守着,等着,盼望着丈夫的平安,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从影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是一部由尼古拉斯·斯帕克执导、制片的浪漫爱情电影。
影片改编自尼克·斯帕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跨越几十年的动人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女主角艾拉和男主角诺亚之间的爱情展开。
这是一个典型的穷少爷与富千金之间的爱情故事。
两人相遇于一个悲惨的夏天,他们迅速坠入了爱河。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家庭阻挠和战争的侵袭,他们被迫分开。
此后的几十年里,两人都有家庭和事业的压力,但他们心中始终都忘不掉对方。
最后,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再度相遇,并决定共度余生。
这部电影将爱情的坎坷和时间的流逝融入了浪漫而感人的故事中。
在故事的开端,我们看到了两个年轻人的纯真和勇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爱情逐渐被现实的问题所击败。
他们被迫放弃彼此,继续各自的人生。
然而,他们的心中始终保留着对方的存在。
正是这份坚定的爱情使他们得以在晚年重逢。
影片的画面非常美丽,尤其是那些描绘爱情的场景。
尼克·斯帕克在电影中精心塑造了一系列浪漫而令人难忘的场景。
例如,当诺亚在雨中对艾拉表白时,他们之间的那片浪漫的雨滴落在地上,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氛围。
还有当他们在日落下的船上共舞时,整个画面都充满了温馨和浪漫。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瑞恩·高斯林和杰克·吉伦哈尔分别饰演了艾拉和诺亚。
两位演员都将他们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瑞恩·高斯林的表演非常自然,她成功地将艾拉的情感表达出来。
而杰克·吉伦哈尔则通过他强大的表演能力,将诺亚这个角色塑造得鲜活而真实。
《百年情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永恒的爱情故事,它温暖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它告诉我们,爱情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反思人生和时间流逝的作品。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活的态度。
《情书》观后感(15篇)
《情书》观后感(15篇)《情书》观后感1电影《百年情书》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
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并行交织,集中展现了林觉民亲情家国的热血人生。
林觉民与一干小伙伴,林文、林尹民、方君瑛、方声洞、冯超骧、刘元栋等,自小立志报国。
自中国甲午海战战败,签署《马关条约》后,中国大地已经一片狼藉,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土遭列强欺凌瓜分,爱国志士在热血革命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洪流。
1905年,林觉民迎取了陈元凯之女陈意映为妻,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
然而国难当头,林觉民没有沉溺于爱情的缠绵,于1907年借官费生出国留学之机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林觉民和他的伙伴们先后加入了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决意推翻满清,革命救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决定于4月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林觉民与伙伴们一同加入了敢死队,决意以死报国。
林觉民最后一次回家探望,没有把自己此行的危险性告诉爱妻和父亲。
但敏感的父亲已经从儿子反常的举动中有所感觉,一家人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此时,林觉民的长子已经5岁,陈意映怀的第二胎也已待临产。
面对爱妻、爱子、年迈的父亲——林觉民此时肝肠寸断但却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的亲人。
在香港公寓,起义前夕,林觉民泪水与笔墨齐下,写下来世纪绝唱传世名篇“与妻书”“禀父书”,之后依然参加了广州起义。
起义中,林觉民等浴血奋战,攻占了总督府,但终于因敌我实力悬殊,林觉民的伙伴们一个个悲壮牺牲,林觉民负重伤被俘,最终不幸就义。
广州起义距武昌首义成功仅几个月,此次起义的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林觉民等烈士的热血为神州大地浇灌出了自由之花,其功绩将光照千秋,永垂后世!《百年情书》将更加真实地还原当年的历史人文情怀,而且尽管出演的演员大多为新人,但是却都有着一颗澎湃的心,对待每一个镜头也都很用心地去表现,所以说《百年情书》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一部充满爱的影片:亲情、友情、爱情,每一个都是主线,每一个情都有煽人泪下的一面。
《情书》观后感15篇
《情书》观后感15篇《情书》观后感1电影《百年情书》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
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并行交织,集中展现了林觉民亲情家国的热血人生。
林觉民与一干小伙伴,林文、林尹民、方君瑛、方声洞、冯超骧、刘元栋等,自小立志报国。
自中国甲午海战战败,签署《马关条约》后,中国大地已经一片狼藉,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土遭列强欺凌瓜分,爱国志士在热血革命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洪流。
1905年,林觉民迎取了陈元凯之女陈意映为妻,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
然而国难当头,林觉民没有沉溺于爱情的缠绵,于1907年借官费生出国留学之机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林觉民和他的伙伴们先后加入了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决意推翻满清,革命救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决定于4月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林觉民与伙伴们一同加入了敢死队,决意以死报国。
林觉民最后一次回家探望,没有把自己此行的危险性告诉爱妻和父亲。
但敏感的父亲已经从儿子反常的举动中有所感觉,一家人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此时,林觉民的长子已经5岁,陈意映怀的第二胎也已待临产。
面对爱妻、爱子、年迈的父亲——林觉民此时肝肠寸断但却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的亲人。
在香港公寓,起义前夕,林觉民泪水与笔墨齐下,写下来世纪绝唱传世名篇“与妻书”“禀父书”,之后依然参加了广州起义。
起义中,林觉民等浴血奋战,攻占了总督府,但终于因敌我实力悬殊,林觉民的伙伴们一个个悲壮牺牲,林觉民负重伤被俘,最终不幸就义。
广州起义距武昌首义成功仅几个月,此次起义的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林觉民等烈士的热血为神州大地浇灌出了自由之花,其功绩将光照千秋,永垂后世!《百年情书》将更加真实地还原当年的历史人文情怀,而且尽管出演的演员大多为新人,但是却都有着一颗澎湃的心,对待每一个镜头也都很用心地去表现,所以说《百年情书》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一部充满爱的影片:亲情、友情、爱情,每一个都是主线,每一个情都有煽人泪下的一面。
情书观后感6篇
情书观后感篇1百年情书,是一份情书,也是一份遗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这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说不上是一部传记,因为它只讲了主人公林觉民慷慨赴死前五年的事,而且还是很零散的片段,而我更愿意称它为爱情片,主人公林觉民和她的妻子之间的爱情贯穿了全剧,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
这部电影不是什么大制作,这一点从它的制作单位是电影频道就可以看出。
演员也清一色都是年轻的生面孔,戏中唯一撑得住场面的只有李雪健,这个老戏骨的演技没什么好说。
不过其他年轻人的表演就完全没有亮点了。
在这群年轻演员中,除了蒋梦婕我还认识之外,其他一概不识。
不过这个林黛玉也称不上是什么大腕,演技更是略显稚嫩,我看着她还是不由自的想起红楼里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不过没办法,我对这一型的女生实在没有抵抗力,看着她,我就觉着心里舒服唯。
不过无所谓,我看了开头几分钟的戏就不指望演员的表演了,真正吸引我使我坚持看我的动力是它的故事和画面。
简单,清新。
尤其是林觉民与其妻子的爱情让我很是享受,在这乱世之中,就像童话一样,不真实,但很美。
尤其是蒋梦婕扮演的妻子,让我流连忘返,这里我不是指她的演技,而单纯是指她扮演的这个形象,就是她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站在那,我都觉得很美,唉!归根结底,我只是单纯喜欢这一类型的女孩子而已。
情书观后感篇2插上不久前翻出的记忆卡,点击播放,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时隔多年,重新听起那些染尘的歌,物是人非,旋律依旧,感触却再难相同。
难得的阴天,窗外吹来潮湿的风。
轻轻倚靠着车窗,慢慢的,想起了《loverletter》的内容,一年前的这时候,我才刚开始看这本书,这场电影。
那时候只感到淡淡的哀伤在心上缭绕。
回忆着书里的情节,一帧一帧的回放当时的记忆,从灰暗的天,飘落的雪,银装素裹的村落,到博子的忧伤,藤井树的墓。
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美,像博子绽放的笑容。
心思飘到博子与阿树的信来笺去,从一个时空回到另一个时空,从一份爱恋看到另一份爱恋。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数革命先驱,与日薄西山的清廷的对比,更是凸显出了革命者的无畏,伟大,背叛是背叛者的通行证,爱国是爱国者的墓志铭,只因他们的身先士卒,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下了血淋淋的铺路,《百年情书》观后感。
看罢《百年情书》,这乱世之中的爱情、亲情与革命所演绎而成的纪念辛亥革命的一部电影,总是无法忘怀,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都成眷属,然,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计数,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情大爱,因为明白自己对妻子的深爱,所以理解天下人生离死别的苦难,所以愿意牺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后来人的幸福…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思之切,然终是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如斯乱世,身为一名中国人,你又能如何,为了革命大业,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
◆分享好文◆觉民也曾言: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
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还在用文言,明明还在清廷的压迫下,本是书生一辈,却能扛起国家大任。
还记得你说死有何惧,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唤醒亿万炎黄胄裔,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洒神州,快哉,快哉家与国之间,你选择了国;笔耕与枪战之间,你选择了为国而枪战,而牺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国事不平,何以为家?是的,死有何惧?当林文喊新军兄弟们,当同我们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还没说出就被打死的时候,你们就应该已经真正无畏了,当新婚的声洞执意要参加敢死队时,当骁超与元栋双双就义,元栋的眼镜被踩碎,珺瑛在城门外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热血的回应。
百年情书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百年情书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辛亥,百年情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虽然不能完全读懂字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心底却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涌出感动,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
这么多年来,《与妻书》深深铭记在我的心头,一直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慨!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
黑云压城,鹰犬密布,大有天罗地网之势。
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弹药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支持革命的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
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死战。
林文表示:“余辈求杀敌耳,革命党之血,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
”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的林觉民坦言:“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
”有“炸弹大王”美誉的喻培伦更是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盟会战友,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斗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因为举义之事已经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败,败必死”,但抱着“吾死以醒国人、以敲响鞑虏丧钟”的信念,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
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飘泪,感人肺腑。
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凛然正气却又儿女情长,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令人断肠落泪。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林觉民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人物,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中撰写了感动千万人的《与妻书》。
yuwenmi小编整理了《百年情书》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一:看见林妹妹的时候,以为是一部凄婉哀绝的爱情电影,脑中浮出的都是民国时期烟雨朦朦战火纷纷才子佳人挥泪诀别的景象,但是其实不是这样。
不得不说,从电影的角度讲,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人物特色不突出,时间线不清楚,过与现在的转换过度不够,让人有些混乱,造型有问题。
不知是电影时间过短的原因还是故事内容太多,感觉除了觉民意映之外的角色都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故事的大概情节还是表现出来了,还是有泪点有反思点的。
电影中那一句句让人毛孔舒张的台词,那一张张青春洋溢充满希望的面孔,在那个黑暗的看不见前方的时代,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才是正能量,什么才是中国梦。
总觉得那才是正当青年的人该有的样子,敢于向当权发问,敢于向统治阶级说不,敢于为国家思想,敢于为社会思想,为万民思想。
那是一代受着我们所谓的旧式教育长大的人,却成了我眼里中国最好的一代青年人。
可是他们的牺牲却也让我心痛。
那是中国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批人,那是中国思想先进的第一批人,那是代表中国希望的第一批人,却以那样的方式死,只能以自己的鲜血来警醒世人,来激励世人,不免有些可惜。
不是只有死才是英雄!突然好想回到那么纷繁杂乱的时代,想亲眼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辉,想亲耳听到他们口中振聋发聩的誓言,想亲手抚摸他们刚毅坚强的脸。
也想和他们说,你们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光明就会到来,你们就能以更好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你们再等一等,做一个详细的有备选方案的计划,做一个伤亡率最小的计划,等一等城外接应的人,和新军的人做好标志,等一等武器供应,你们不应这样着急赴死,既能生,何必死。
虽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砖瓦之姿才能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知道陈意映和林觉民是父母之命还是青梅竹马。
看他们新婚之时的样子,不像是初次相见,但看他们日后的相处之道,又不像是青梅竹马。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百年情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让我领略到了爱情的坚贞和时间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主人公英子和志男,彼此深爱却因为战争的阻隔而分离,他们通过一封封情书传递着深沉的情感,坚守着彼此的承诺。
电影以伤感的音乐开场,将观众带入了二战时期的日本。
电影画面以朴素的方式呈现,没有大量的特效和夸张的镜头,但却给人一种纯净而真实的感受。
摄影师运用了大量的黄褐色调,营造出岁月沉淀的感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痕。
影片中的英子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在丈夫志男出征后,一个人照顾着孤独的生活。
她不仅要应对战争带来的种种压力,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公,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而志男则在军队中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情书,寄给英子,表达着对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情书成为了英子和志男沟通的桥梁,也记录了他们彼此间的深情厚意。
每封情书都代表着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每一段文字都传递着他们的爱意。
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环境中,但通过情书,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关心和思念。
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显得尤为珍贵和稀少。
电影中还展现了夫人英子为了守护儿子而不顾一切的场景。
她在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母亲般的坚强和无私,她不仅艰难地抚养孩子,还照顾着年迈的公公。
她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给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回忆。
她的母爱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了母亲的职责和奉献。
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情节是英子和志男在岁月流转中重逢的场景。
他们经历了漫长的时光,经历了战争的蹂躏,却依然坚守着彼此的爱。
他们在迟到的婚礼上相拥而泣,表达着彼此对多年思念和等待的终于圆满心愿。
这一幕让人动容,让人感慨万分,彷佛见证了真爱的力量。
《百年情书》通过情感真挚的故事和细腻的表演,向观众传递了深情和温暖。
它让我明白了爱情是可以跨越时空和困难的,它超越了一切,坚不可摧。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和破坏,使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观后感《百年情书》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影片中展现了爱情的坚守和宽容,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影片以浪漫的背景为背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情书,表达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珍惜。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小镇,男主角皮埃尔和女主角凯瑟琳相爱并承诺用情书作为两人之间永恒的联系。
虽然时光荏苒,长达百年的时间,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从未改变。
通过一封封情书的传递,两人展示了坚守和忍耐的力量。
影片将故事跨越了几个时期,从20世纪初到现代,展现了不同年代的爱情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情书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消失了,被各种现代科技所取代。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快速的通讯方式表达感情,而忽略了情书所蕴含的诚意和深情。
情书是值得珍藏的文化遗产,它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和传递工具。
情书所表达的是一份真挚的感情,它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书写和阅读,是一种对爱情的承诺和坚守。
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便利,大家更倾向于粗糙和直白的沟通方式,使得情感的表达变得越来越浅薄。
影片中男主角皮埃尔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深情地写下了情书,用残缺的身体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于凯瑟琳的爱。
这份深情的表达让凯瑟琳感动,也让观众意识到爱情的真正力量。
爱情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深入人心,能够承受时间的考验。
在现代,人们习惯于使用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表达感情,这种快捷而实用的方式暂时满足了沟通的需要,但却难以替代情书的独特意义。
情书是一种匠心独具的艺术,它需要用文字和纸张来诉说真实的感情,需要用笔触和墨迹勾勒出内心的柔软。
情书所传递的情感在字句间荡漾起涟漪,而快速的电子通讯往往显得过于平淡。
影片结尾处,凯瑟琳和皮埃尔终于在百年后相见,在他们之间传递的情书把两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
他们重新点燃了昔日的爱情,展示了情书的力量和重要性。
情书让他们在时光的长河中保持着一份单纯而深刻的爱,也让观众们感叹情书的珍贵与可贵。
百年情书影评
《百年情書》有感听到这个名字,我很疑惑,为什么党校要给我们看一部关于男女情感的电影,而不是一部介绍党史和党的伟大历史人物的电影。
慢慢地把电影看下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百年情书》正是一部纪念辛亥革命中的广州起义的电影。
它取材于“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
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为主要内容,讲述了清末社会动荡之时,年轻有为、才气过人的林觉民与大家闺秀陈意映完婚后,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
然而,重遇几位好朋友后,林觉民那种追求自由,敢于革命的豪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革命的战火,原本稳定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面对丈夫的离开,革命的到来,身为中国传统女性的陈意映选择站在丈夫背后,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决定。
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中的一部分,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年轻有为的烈士的勇猛与坚定;看到的是烈士们明确的目标与伟大的志向;看到的是烈士们那种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幸福,毅然离开家人,冲向革命,追求自由的勇气与决心。
影片中最感人的是,林觉民赴死之前,强忍泪水地给陈意映写了一封信,这就是震撼了许许多多人的《与妻书》。
林觉民的情书也是绝命书。
这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动容的一份情书了: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简短的书信内容饱含着深情。
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感情不是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在国家危机面前那种伟大无私的奉献。
在国家危难面前,林觉民不局限于稳定幸福的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家人远赴日本参加革命;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的侵略,林觉民不断的带领着许多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奋斗;看着丈夫为国不顾风险,陈意映没有阻拦,而是带着孩子默默地守着,等着,盼望着丈夫的平安,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从影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烈士们的伟大。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数革命先驱,与日薄西山的清廷的对比,更是凸显出了革命者的无畏,伟大,背叛是背叛者的通行证,爱国是爱国者的墓志铭,只因他们的身先士卒,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作下了血淋淋的铺路。
看罢《百年情书》,这乱世之中的爱情、亲情与革命所演绎而成的纪念辛亥革命的一部电影,总是无法忘怀,“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都成眷属”,然,“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计数,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情大爱,因为明白自己对妻子的深爱,所以理解“天下人”生离死别的苦难,所以愿意牺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后来人的幸福……“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思之切,然终是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如斯乱世,身为一名中国人,你又能如何,为了革命大业,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肠如鉄,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
觉民也曾言:“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
”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还在用文言,明明还在清廷的压迫下,本是书生一辈,却能扛起国家大任。
还记得你说“死有何惧,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唤醒亿万炎黄胄裔,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洒神州,快哉,快哉”家与国之间,你选择了国;笔耕与枪战之间,你选择了为国而枪战,而牺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国事不平,何以为家?是的,死有何惧?当林文喊“新军兄弟们,当同我们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还没说出就被打死的时候,你们就应该已经真正无畏了,当新婚的声洞执意要参加敢死队时,当骁超与元栋双双就义,元栋的眼镜被踩碎,珺瑛在城门外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热血的回应。
百年情书观后感
百年情书观后感目录:一、剧情概述二、主题探析三、角色塑造四、情感传递五、场景布置六、影片亮点七、观后感一、剧情概述《百年情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上海,男主角官小明与女主角杨芳是一对深爱彼此的恋人。
然而,种种原因使得他们被迫分离,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电影通过展现两人在百年间不放弃、坚守爱情的故事,扣人心弦地传递出爱情的坚持与等待。
二、主题探析电影的主题是爱情的坚持与等待。
官小明和杨芳虽然身处不同的时空,经历各种磨难,但他们深信爱情的力量,用一封封情书传递心声,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坚守着对方。
影片通过两人的故事,探索了爱情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下的坚持与等待的意义。
三、角色塑造官小明和杨芳是影片中的核心角色。
官小明善良聪明,为了寻找失散已久的杨芳,不断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杨芳则是个勇敢而温柔的女孩,对于爱情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
两个角色的形象塑造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真挚。
四、情感传递电影通过情书的形式,传递了深情的情感。
每一封情书都从内心深处传递出男女主角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意,触动着观众的内心。
这种细腻的情感传递,使得观众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电影中爱情的美好和真实。
五、场景布置影片通过精心的场景布置,展现了上海百年间的历史变迁。
从旧时的弄堂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场景的变化作为背景呼应着两人爱情的长久等待。
场景的细腻描绘,让观众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浓厚情感氛围中。
六、影片亮点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优秀的演员表演,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独特的情书传递方式和跨越百年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使得影片更加引人入胜。
这些亮点成为了影片出众之处。
七、观后感《百年情书》是一部令人深思和感动的电影。
它通过展现爱情的力量和拼搏,让观众们体会到了爱情的珍贵和坚持的价值。
观影结束后,内心产生了一种暖意和感慨。
电影通过情感传递、场景布置等方面的细腻处理,让观众陷入其中,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14篇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14篇这是一部日本的电影,《情书》一开始便是以一个丧礼为开篇,我以为这是一部笼罩着伤感气氛,以悲伤为结局的故事,孰知,看下来却不是这样。
丧礼上死者名叫藤井树,男性,有着一位名为渡边博子的未婚妻,未婚妻在未婚夫的纪念册上发现了他中学时期的毕业照以及当时的住址,并且未婚夫藤井树的妈妈告诉她这个地址或许已经不在了,而渡边博子忍受不住失去未婚夫的悲伤,想要以信寄托哀思,于是默默地记下了这个地址,并且在神户写了一封寄给小樽的藤井树的信。
于是这个故事就伴随这一封寄托哀思的信悄然开始了表达着。
我不禁在想渡边博子为什么就那么不顾后果的寄了这一封信,或许是因为她内心对于藤井树的思恋。
不过也正因为她这一时的冲动,才发现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的表达。
没想到小樽的这个地址真的住着藤井树一家,真的是藤井树的家,不过这是女--藤井树,一个与渡边博子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生藤井树。
一开始渡边博子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受到了藤井树〔女生〕的回信,她是又惊又喜又害怕,这是她的未婚夫藤井树吗?这是我寄去天国的信吗?这是我受到从天国寄回来的信吗?而小樽的藤井树〔女生〕觉得奇怪,她不认识在神户的渡边博子,却受到了她寄给藤井树的信,而且地址还是藤井家的地址,一开始觉得好玩才给予了回信,她们就这样通信。
就这样在她们猜想之中来往了好几回,发现女生藤井树是男生藤井树的中学同学,于是渡边博子就想要知道了解她的未婚夫藤井树中学的事情,并拜托女生藤井树告诉她。
就这样,女生藤井树把她记忆中的男生藤井树的事都告诉了渡边博子。
女生藤井树其实自中学在男生藤井树转学没见面后,也就没特意的去想起男生藤井树,在这一次巧妙的通信之中,女生藤井树回忆起了男生藤井树的形象。
他们第一次的点名为难,班上开玩笑的为难以及过后的委屈,老师误会的为难,在图书馆里的静静的相处。
这一幕幕就在女生藤井树的回忆中__她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渡边博子。
看到女生藤井树把自己回忆里的男生藤井树表达给渡边博子的时候,何尝不是她自己想要去记起男生藤井树?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点名的为难,忆起他们因名字同名同姓而被同学开玩笑的为难和委屈,想起他们在图书馆的安静的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不得不说《百年情书》这部电影真是烂的不同凡响。
本来是要缅怀发起和参加广州起义的革命先烈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真心没什么感觉了。
所以借着这个被强迫的机会,再回顾一下从广州起义到辛亥革命成功的那段历史吧,重新感受一下先烈们的豪情大义,当以自醒。
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党人不甘于之前多次起义的失败,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遂决心此日再次在广州发难,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原计划于4月8日发难的计划,由于受到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导致广州戒严,以及美洲款项和军械无法按时到达的影响,不得不推迟到4月27日。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并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直扑督署。
另有一路于吴公馆出发,目标是阻止城北龙王庙的防营部队到督署增援。
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
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
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
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
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
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此为起义部队)。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与吴公馆的志士会合,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
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喻培伦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
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
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
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
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经小北门逃到城外,回城救援时被捕。
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
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
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
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
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
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
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
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纪念日被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百年情书》的主人公林觉民,他十三岁参加
科举考试,就放出“少年不望万户侯”这样的豪言,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
除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
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
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1911年春林觉民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
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
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
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
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综论世界大事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
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扼抑。
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满庭皆震动。
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殉国时年仅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21年12月,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孙中山深情致祭:“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同年,孙中山又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岁月悠悠,当我们亲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前时,那份大义凛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
自由女神像挺立于央,象征着烈士的向往,顶天立地,民族的脊梁,民族的气概。
民主!民生!民族!我党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