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建设悖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环境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阿拉善地区沙地治理开发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阿拉善地区沙地治理开发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 摘
要] 就阿拉善地 区沙地治理开发项 目 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并提 出减轻其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 策。
[ 关键词] 沙地治理 ; 环境影响 ; 分析 ; 对策
中图分 类号: 7 . x 1 14 文章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9—0 8 (0 6 0 —0 5 10 0 8 2 0 ) 3 0 2—0 1
维普资讯
扎鲁特旗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的思考 闫国明 水源不足或丧失供 水能力 的农村 自来水工程 , 因修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9
资金需求较大 , 暂不可 回收 , 待总站运营正常 , 资金有 所积累时 , 每年集 中重点投资进行改造。改造 1 回 处 收1 , 处 逐步走 向安全运行 的轨道 。 以 上回收单位, 必须由总站负责安装水表 , 计量收费。
2 2 2 对 动物 的影响 ..
项 目因地制宜进行 草、 乔相配置 , 、 片相 灌、 带 网、 结合的植被建设 , 改善了生态环境 , 进而保障了水利设 施的正常运行。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十分有利 , 从而 对 生 活质量 产生有 利影 响 。 项 目的实施将带动项 目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可带动当地草原生态建设工程 ,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 有助于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项 目区建设 可提 供 大 量 的就 业 机会 , 对社 会 的整 体发展与进步起积极的作用。
维普资讯
5 2
内 蒙 古 水 利
20 年第 3 ( 06 期 总第 17 0 期)
【 水保 与 生态 】
阿拉善地 区沙地 治理开 发环境 影 响 因素 分析 及对 策探 讨
范 永 军
( 阿拉善盟澳援 办, 内蒙古 阿左旗 7 0 0 ) 5 3 6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范文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范文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沙漠地质景观、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

作为全球重要的自然遗产,其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概述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覆盖了广泛的沙漠、戈壁、绿洲等自然景观。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

同时,该地区还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生态价值。

三、管理问题及现状分析(一)管理机构与制度问题当前,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复杂,多头管理现象突出,导致权责不清、效率低下。

此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二)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在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过度开发和保护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公园内的人为活动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非法开采和破坏的现象。

(三)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问题当前,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公众对公园的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同时,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不够完善,难以有效发挥公众在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四、解决策略(一)优化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1. 严格控制旅游活动规模和频率,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加强对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和破坏行为;3. 实施科学的开发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2.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和渠道,鼓励公众参与资源保护工作;3. 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保护与建设的悖论关于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环境问题

保护与建设的悖论关于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环境问题

保护与建设的悖论关于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环境问题摘要: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

但是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地貌本身会产生诸多的环境问题,治理沙漠甚至消除沙漠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解决沙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这和建设沙漠地质公园的主旨是相违背、相矛盾的。

本文亦在如何对于二者之间的矛盾找到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办法,在理论上找到保护沙漠及其相关地质地貌与治理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方面力图有所贡献。

关键词: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环境问题一、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地貌概况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高原西段,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由于长期的干旱和强烈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盟内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剥蚀平原、低山残丘、中山为主的高平原地貌特色。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内丰富的极具特色的地理地貌构成。

公园形成了以沙漠地貌为主,其他多种地貌环境并存的地貌结构。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沙漠——公园内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总面积约为816.4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四位。

戈壁——园内戈壁面积浩瀚以“黑戈壁”为主,主要分布于额济纳旗的中部及马鬃山一带。

马鬃山一带的“黑戈壁”号称“戈壁的戈壁”,是研究戈壁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最佳场所。

山地——园内主要包括三条山脉。

东部的贺兰山、南部的龙首山和北东向西南延伸的雅布赖山。

风蚀地貌——位于阿拉善右旗西北部,面积约数十平方公里,规模大,形态完美,地貌类型经典。

二、开发保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意义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化,造就了阿拉善盟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为的破坏,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尤其是处于北京乃至华北生态屏障的重要地理位置,更显示出保护好阿拉善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园的建设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措施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措施

阿拉善地区位于中国西北荒漠区东部,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程度高,存在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水资源短缺、植被严重衰退、草地面积缩小、绿洲萎缩、沙漠化土地扩大、生态难民增多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给予了充分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用于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与恢复。

生态环境关系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及时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自然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阿拉善盟处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北纬37°24′~42°47′,东经97°10′~106°52′),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盟。

境内东西长800km 、南北宽400km ,总面积约27万km 2,平均海拔为1000~1400m 。

阿拉善盟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乌海市相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隔贺兰山相望,西南毗邻甘肃省,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达734.71km 。

1.2地貌条件阿拉善盟地域十分辽阔,地势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走势,由南向北逐渐平缓。

全境由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贯穿,形成了总面积约为8万km 2的阿拉善沙漠。

北部为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由贺兰山、合黎山、首乌山及马鬓山封闭环绕形成了阿拉善内陆高原盆地。

自南向北由狼山余脉、罕乌拉山和雅布赖山斜插,将高原分割为沙漠、戈壁、山地、湖盆、平滩等不同地貌类型。

1.3气候条件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远离海洋。

海洋湿润气流被周围的群山阻隔,无法进入,进而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

该气候区的特点为降雨稀少、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风沙肆虐、异常干旱。

全盟年平均气温为6.0~8.5℃;年平均降雨量为40~200mm ,由于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多集中于7—9月,且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平均蒸发量为2866.9mm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日照时数高达3300~4700h/a ,年太阳总辐射量为615.32~690.67kJ/cm 3;境内风大沙多,风向多为西北且集中在冬、春季,风期长达5~6个月,平均风速为2.9~5.0m/s ,沙尘暴日数为9~12d 。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探讨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探讨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探讨娜仁图雅魏爱国魏铁军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750306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地质公园资源又是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市场拓展的重要品牌,是发展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地质公园阿拉善保护措施从这里了解西部资源从这里了解西部经济〖论文天地〗140WESTRN RESOURCES阿拉善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地理经度97°10′~106°53′,北纬37°24′~42°47′,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盟,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22.8%。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地质景观。

阿拉善于2004年11月28日建立自治区级地质公园;2005年9月19日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9月19日,成功揭碑开园;2009年8月22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统而完整展示风力地质作用过程和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规划总面积630.37km 2,由巴丹吉林、居延和腾格里3个园区及其所属的10个景区组成。

每个园区内地质遗迹的内容和突出的重点各不相同。

巴丹吉林园区位于阿拉善右旗境内,包含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岩画、红墩子峡谷、海森楚鲁风蚀地貌4个景区,面积为424.72平方公里。

这里的沙漠地质具有多样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唯一性的特点。

组成这个公园的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存在有各种沙丘类型、沙波纹类型。

沙丘、沙波纹的形态,记录了该地区不同季节风向的变化;沙漠湖泊,是研究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场所,湖泊沉积记录了地区古环境变迁。

生态防沙治沙作文申论

生态防沙治沙作文申论

生态防沙治沙作文申论沙漠覆盖的土地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为了解决沙漠化问题,生态防沙治沙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案。

生态防沙治沙是指通过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系统,使其具备抵御沙漠化的能力,从而实现沙漠化的防治。

首先,生态防沙治沙的核心理念是保护生态环境。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所致,因此只有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解决沙漠化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生态红线,限制随意开发等。

同时,应加强对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整治,切实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其次,生态防沙治沙需要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来恢复沙漠化土地的生态功能。

这包括植树造林、草地建设、湖泊修复等措施。

通过种植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可以增加土地的覆被率,抵御风沙的侵蚀。

草地建设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减少土壤侵蚀。

湖泊修复可以提高水源的稳定性,降低土壤的干旱程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使沙漠化土地恢复成生态良好的土地。

此外,生态防沙治沙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治沙方法。

技术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先进的治沙技术和设备,提高治沙效果。

例如,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沙漠化监测和防治工作,为沙漠化治理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更高效的方法。

总之,生态防沙治沙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沙漠化问题的方法。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和科技创新,可以逐步改善沙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沙漠化的防治,建设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沙漠是一个极端的生态环境,其干旱、缺水以及高温等极端条件给生物生存带来极大困难。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至关重要。

沙漠地区不仅在气候平衡、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承载着许多特殊生物群落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治理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沙漠地区的科学研究。

只有深入了解沙漠地区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系统,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通过对沙漠生态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植物和动物适应了沙漠环境,从而为它们的保护提供依据。

此外,科学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沙漠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为我们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沙漠化的发展。

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逐渐转变为沙漠地区的过程,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人类活动是沙漠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行为。

此外,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沙漠化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增加植被覆盖,还可以提高土壤保护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另外,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在沙漠地区,水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等方式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供当地居民和农田灌溉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沙漠地区推广节水设施和用水管理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我们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到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大众对沙漠生态环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倡导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鼓励公众参与沙漠地区的义务植树、捡拾垃圾等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综上所述,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采取措施减少沙漠化,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鼓励公众参与,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和自然资源。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困局与对策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阿拉善地区处于内蒙西部,与新疆、甘肃和宁夏接壤,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干旱缺水,自然环境脆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生态退化程度,已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沙尘源区,也是我国抵御风沙侵袭的第一道重要生态屏障。

虽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以生态扶贫转移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巩固已有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居民享受基本均等的社会服务,需要在国家层面将阿拉善地区作为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区域,继续加强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从而实现阿拉善地区生态与国防建设环境的良性发展。

1 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阿拉善盟地域辽阔(27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21.73万人),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东端,与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毗邻或接近,该地区93%的地表为沙漠和戈壁。

极端干旱和缺水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阿拉善地区自然环境极为脆弱,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区域生态退化严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沙尘(暴)现象不但影响毗邻地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以及华北和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而且还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甚至北美地区。

1.1 阿拉善地区极端干旱和缺水 阿拉善大部分地区极端干旱,缺乏地表径流。

该区年均降水量只有40—200毫米,而潜在蒸发量高达655—1 459毫米。

由于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增加,额济纳绿洲可用地表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2亿立方米/年锐减降为1992年的1.83亿立方米/年;尽管由于实施黑河分水工程,目前可用水量也不足5亿立方米/年。

水资源不足导致绿洲面积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整个绿洲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东部的贺兰山有比较稳定的水源,但水量仅有3亿立方米左右,该区域维持着整个阿拉善地区3/4(15万)的人口,并且已呈现水资源短缺的态势。

阿拉善右旗甚至没有地表径流。

因而,整个地区地表水资源量仅8亿立方米/年。

黄河灌区可用水只有5 000万立方米/年,虽然有几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但补给量小,容易过度开采,引起水位下降,进而导致绿洲荒漠化。

经典申论范文:书写防沙治沙的绿色传奇

经典申论范文:书写防沙治沙的绿色传奇

经典申论范文:书写防沙治沙的绿色传奇1500字防沙治沙是一个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沙漠化现象愈发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沙漠化是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的结果,也是人类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负面效应。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对沙漠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且还成为了全球防沙治沙的典范。

首先,我国政府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国家战略规划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环保纳入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我国政府加大了沙漠化控制和治理的投入力度,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和技术措施。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防沙治沙的政策和法规,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科技支撑下,我国实施了固沙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改良荒漠化土地等一系列防沙治沙技术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沙漠化的进程,还修复了大量的荒漠化土地,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次,我国政府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防沙治沙事业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受沙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始终秉持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了全球沙漠化对策与治理的发展。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防沙治沙合作机制,提供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向有需要的国家分享我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这种合作,全球范围内防沙治沙的工作得到了加强,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总的来说,防沙治沙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断努力的过程。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科学技术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沙区生态环境改善研究论文[5篇范文]

沙区生态环境改善研究论文[5篇范文]

沙区生态环境改善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沙区生态环境改善研究论文摘要:古浪县沙漠面积14.6万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1/3,被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国家荒漠化监测中心确定为沙漠化重点县。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沙害面积大、风沙及其造成的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沙区群众处在治理与危害相持、人沙混占的两难境地,不少人沦为“生态难民”。

1985年开始,古浪县推行封管造结合,以封为主的综合治沙措施,基本遏制并逆转土地沙化,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古浪封沙育林的成效、做法、技术措施,认为封沙育林(草)是尽快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封沙育林;改善生态;有效途径1古浪沙区自然生态环境1.1气候条件古浪沙区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属温带荒漠干旱气候,表现为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干旱、冬季寒冷,海拔1500~1700m,地势由南向北平缓倾斜,多为流动性沙丘地和半固定沙丘,纵深地带为类型相似的新月形沙丘链,前沿与农耕地交错分布的是零星沙包和小片流沙地。

年均气温7.6℃,极端高温37℃(7月),极端低温-31℃(1月),≥0℃的年积温3106℃,≥10℃年积温2780℃,年日照时间2850h,无霜期160d左右。

常年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3m/s,年风沙日达120d左右,年沙暴日47d。

年降水量180mm左右,蒸发量1824mm,地下水埋深105~140m。

区内以风沙土为主,类型为沙地灰钙土。

1.2沙漠化状况据调查,该县风沙线长达132km,在沙漠总面积中,流动沙丘占27%,半固定沙丘占62%,固定沙丘占11%。

特别是黑冲滩、八步沙等十多个流动沙丘,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动脉造成严重威胁。

仅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5.5沙尘暴”,造成全县死亡23人,受伤173人,受灾农田面积3.4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995.23万元,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给沙区4万hm2农田和38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沙漠化治理申论作文

沙漠化治理申论作文

沙漠化治理申论作文近年来,沙漠化问题逐渐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治理沙漠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治理沙漠化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如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发展植被覆盖、加强水资源管理等,以还原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并维护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首先,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是治理沙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退化,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减少,水源枯竭等问题十分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沙漠地区的土地改良工作,包括施肥、绿化、土壤保水等措施,以提高土地的水分和肥力,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发展植被覆盖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沙漠地区,植被的覆盖率往往较低,无法有效地防止土壤的风蚀和水源的流失。

因此,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草地建设工作,在沙漠地区建立起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群落,以提高土地的覆盖率和固土效果,减缓沙漠化的扩张速度。

另外,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治理沙漠化的关键一环。

沙漠地区的水资源有限,因此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十分重要。

一方面,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浪费和污染,保持水源的纯净和稳定。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节水技术和灌溉方式,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以提高沙漠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的恢复。

最后,要加强沙漠化治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沙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方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治理沙漠化的投入,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沙漠化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治理沙漠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发展植被覆盖、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的进程,并恢复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沙漠化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绿色、美丽的家园。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所在。

沙漠,这个地球上最神秘、最富饶的地方,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和生命力。

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扩张,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沙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生活着无数的动植物种群,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就是保护这些动植物的家园,让它们在人类的呵护下,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繁衍。

其次,沙漠生态系统对于气候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沙漠是一个巨大的气候调节器,通过吸收太阳能,释放出大量的水汽,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地球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此外,沙漠生态系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这片土地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就是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让它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然而,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和利用,沙漠生态系统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沙漠生态系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立法保护,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沙漠生态系统的行为。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让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只有当每个人都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产业。

我们要在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为我们的地球家园,付出我们的努力和智慧。

沙漠戈壁植被的保护措施研究作文

沙漠戈壁植被的保护措施研究作文

沙漠戈壁植被的保护措施研究作文Protecting the vegetation in the desert and Gobi areas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the ecosystem. 沙漠戈壁地区的植被保护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This unique ecosystem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that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conditions. 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家园,它们都已经适应了恶劣的条件。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desert and Gobi vegetation is desertification,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arid,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s resulting from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climatic varia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沙漠和戈壁植被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沙漠化,这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而发生的土地退化过程。

Desertification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vegetation in these areas, leading to the loss of plant cover and biodiversity. 沙漠化对这些地区的植被构成了重大威胁,导致了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In order to protect desert and Gobi veget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为了保护沙漠和戈壁植被,必须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沙漠戈壁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你知道吗?沙漠戈壁其实是个宝藏地!别看它现在荒凉一片,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里能搞出好多名堂。

比如,种些耐旱的
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还能让当地居民多个赚钱的门路。

还有啊,沙漠旅游现在特别火,那些探险家和摄影师都爱往这儿跑,来感受
这独特的风景。

不过啊,咱们也得悠着点儿,别光顾着利用,把这片土地给糟
蹋了。

沙漠戈壁可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了,想恢复可就
难了。

所以啊,咱们得有限度地开发,设立些自然保护区,再推广
点节水灌溉技术啥的,确保这片土地能长久地保持它的生机。

现在的科技也是厉害得很!咱们可以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
统来监测沙漠戈壁的变化,这样制定保护措施就更有底气了。

还有啊,那些节水灌溉和生态恢复的技术也特别先进,让这片土地焕发
出新的生机。

说到底啊,保护沙漠戈壁不只是为了它本身,更是为了咱们人
类自己。

人与自然得和谐共生,这样咱们才能长久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所以啊,大家得一起努力,让沙漠戈壁变得更加美好!。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

沙漠戈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作文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沙漠戈壁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

一提到沙漠戈壁,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漫天的黄沙、酷热的高温和无尽的荒凉。

但其实,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沙漠戈壁也能被合理利用,并且得到有效的保护。

就拿我曾经的一次旅行经历来说吧。

那是一个假期,我决定去西北地区的一处戈壁滩探险。

当我真正踏入那片土地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挑战。

刚进入戈壁滩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脚下是粗粝的沙石,大大小小的石块随意地分布着,仿佛是大地的“疮疤”。

放眼望去,一片土黄色,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阳光直直地照射下来,没有任何遮挡,那种炎热让人感觉像是被放进了烤箱里。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平常多几倍的力气。

风一吹,沙尘就漫天飞舞,迷住了眼睛,钻进了衣领。

嘴里也时不时会尝到沙子的味道,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但是,在这看似毫无生机的地方,我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在一些低洼的地方,居然有一小片一小片的耐旱植物。

它们的叶子都很小很细,像是在努力地减少水分的蒸发。

有的植物还长着尖尖的刺,大概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吃掉,也防止水分流失吧。

我还看到了一些小动物的足迹,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它们,但我知道,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生命依然在顽强地存在着。

这让我不禁思考,既然生命能在这里找到生存的方式,那我们人类是不是也能找到合理利用这片土地的方法呢?其实,沙漠戈壁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说,那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想象一下,在那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铺满了太阳能板,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清洁的能源。

这不仅能解决一部分能源问题,还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还有啊,沙漠戈壁的独特地貌和自然风光,也是旅游开发的好资源。

当然啦,这可不是说要大规模地搞建设,而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比如说,可以规划一些专门的旅游路线,让游客们既能欣赏到沙漠戈壁的壮美,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建一些环保型的营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来是欣赏美景的,不是来破坏的。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范文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范文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作为中国的重要自然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公园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本文将对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概况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冶区,占地面积广大,地质特征多样,涵盖了沙漠、湖泊、戈壁等多种地貌。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环境的宝贵基地。

三、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问题1. 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划分。

2.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尽管公园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开发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力。

3.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公园内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存在生态破坏、污染等问题。

4. 宣传与教育不足:游客对公园的地质、生态等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四、管理问题解决策略1.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加大对公园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强化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加强对游客的行为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4.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公园的地理、生态等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在景区内设置宣传栏、标识牌等,让游客了解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5.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公园进行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景区内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为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研究

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研究

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研究沙漠,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一片干燥、贫瘠的土地。

然而,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发现了沙漠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

如何在这片看似毫无生机的沙漠中建设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土地保护等方面探讨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的研究。

水资源是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的关键。

由于沙漠地区缺乏水资源,水的利用与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过去,人们通常通过建设水库和引导水源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这些传统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可持续,因为它们会耗尽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海水淡化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将海水转化为可用的淡水资源,从而为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植被恢复。

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高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植物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但事实上,一旦有了适当的水源供应和合适的土地管理,植被恢复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在伊朗中部的Dasht-e-Kavir沙漠中,研究人员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质和适当的肥料,成功地种植了某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

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并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渐恢复沙漠地区的植被,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保护是沙漠环境生态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沙漠地区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容易发生侵蚀和沙尘暴等现象。

因此,保护土地有助于建设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中国,通过种植沙生植物和建设沙岸林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沙漠土地的侵蚀。

此外,利用人工种植和保护土地的措施,还可以创造出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比如人工湿地和森林。

这些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栖息地,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条件。

综上所述,沙漠环境生态建设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解决方案,来建设一个具有生态平衡的沙漠环境。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作文沙漠,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曾是无数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沙漠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不禁要问,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究竟有多么重要?首先,沙漠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重要源泉。

沙漠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它们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些生物不仅为沙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还为全球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沙漠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沙漠生态系统是水资源的重要保障。

沙漠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对周边地区的水源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了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源。

再者,沙漠生态系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沙漠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都与沙漠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沙漠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诸多威胁。

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使沙漠生态系统日益恶化。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应当肩负起保护沙漠生态系统的重任。

为了保护沙漠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严厉打击破坏沙漠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

二、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沙漠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沙漠化问题。

沙漠生态系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地球的版图上。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这颗明珠而努力,让沙漠生态系统重现生机与活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阿拉善土地荒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推荐下载

阿拉善土地荒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推荐下载

阿拉善土地沙漠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阿拉善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沙漠化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抑制沙漠化的脚步,恢复被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关键词]阿拉善土地沙漠化人为因素绪论行走在广袤而又瑰丽的大漠明珠—阿拉善上,最能深刻的感受到古诗“大漠孤烟直”的奇丽景象,阿拉善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但是全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2.23万平方千米,被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环绕的阿拉善盟,这颗沙漠中的明珠有个别致的称号--驼乡。

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超过草场承载能力,草原沙化;烂挖锁阳、苁蓉,两种植物的寄主,防沙治沙的典型植物--梭梭和白刺遭到破坏;难以禁止的搂发菜的宁夏农民大量用铁耙搂取发菜,草场被破坏情况屡见不鲜;阿拉善滥采乱挖奇石,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导致张掖地区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量大幅增加,黑河水量减少,额济纳河流域胡杨林一度退化;开采后的沙漠盐湖没有规模治理,成为化学尘暴的弹药库,盐碱粉末对周围草场带来极大的影响。

只有用植物进行治理,防风固沙,才能减慢沙化的快脚步,为此阿拉善大量种植梭梭林;保护现有的植物,禁止滥采乱挖,进一步破坏草原生态体系;实施禁牧,退牧还草,使草原能够休养生息;治理干涸盐湖,种植碱蓬,使盐碱粉末难以随着沙尘暴行动,避免带来对草原,人体的眼中危害。

一、阿拉善土地沙漠化现状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类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中,沙漠化的面积为最大,分布最广,危害也最严重。

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极干旱荒漠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国境线长735千米,居住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16个民族17万人口。

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历史地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个典型的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全盟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2.23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82.3%,占全区沙漠化总面积的25.6%,且以每年1000千米的速度扩展蔓延。

2022年申论热点指导及范文六:沙漠治理问题

2022年申论热点指导及范文六:沙漠治理问题

2022年申论热点指导及范文六:沙漠治理问题 - 申论范文专家指导申论热点之沙漠治理问题第一部分:范文1、谱写治理沙漠治理的新篇章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沙区广阔干部群众热切期盼的一件大事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自上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召开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

我们实现了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和农牧业消费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构造调整和消费方式转变,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全国生态改善、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奉献,走出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沙化问题的道路。

这是沙区人民和广阔治沙工作者艰辛奋斗的结果,是党和国家生态建立各项方针政策的宏大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是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土地沙化影响着全国近4亿人口的消费和生活,部分地区沙化仍在扩展。

这一根本国情决定了沙化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立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防沙治沙工作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

和谐大业,生态为本。

全面推进防沙治沙事业,不仅是进步沙区人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不仅是维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开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在履行结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维护全球生态平安的迫切需要。

我们必须从保护中华民族生存和开展的根基、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沙治沙真正摆上国家经济社会开展的战略位置,真正摆上沙区经济社会开展的首要位置,实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荣耀使命,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与建设的悖论关于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202-01
摘要: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

但是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地貌本身会产生诸多的环境问题,治理沙漠甚至消除沙漠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解决沙漠带来的环境问题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这和建设沙漠地质公园的主旨是相违背、相矛盾的。

本文亦在如何对于二者之间的矛盾找到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办法,在理论上找到保护沙漠及其相关地质地貌与治理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方面力图有所贡献。

关键词: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环境问题
一、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地貌概况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高原西段,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由于长期的干旱和强烈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盟内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剥蚀平原、低山残丘、中山为主的高平原地貌特色。

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内丰富的极具特色的地理地貌构成。

公园形成了以沙漠地貌为主,其他多种地貌环境并存的地貌结构。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沙漠——公园内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总面积约为816.4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四位。

戈壁——园内戈壁面积浩瀚
以“黑戈壁”为主,主要分布于额济纳旗的中部及马鬃山一带。

马鬃山一带的“黑戈壁”号称“戈壁的戈壁”,是研究戈壁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最佳场所。

山地——园内主要包括三条山脉。

东部的贺兰山、南部的龙首山和北东向西南延伸的雅布赖山。

风蚀地貌——位于阿拉善右旗西北部,面积约数十平方公里,规模大,形态完美,地貌类型经典。

二、开发保护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的意义
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气候演化,造就了阿拉善盟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为的破坏,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尤其是处于北京乃至华北生态屏障的重要地理位置,更显示出保护好阿拉善生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园的建设坚持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走生态旅游、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

建设地质公园就是对历史遗迹、自然遗迹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使其可观赏、可体验、可感受、可消费,让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三、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内地理地貌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沙漠地貌产生的环境问题
沙漠是一种对于环境危害性极强的地貌,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

风沙活动破坏通讯、输电线路和设施,由此产生的灾害威胁居民安全。

根据监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颗粒物,这与沙漠化密切相关。

沙尘污染着广大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

沙漠化加深了贫困程度,扩大了地区差距。

据调查,全国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生活在沙漠化地区,其人均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2%,是东部地区的五分之一。

2.戈壁地貌产生的环境问题
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

荒漠中的各类沉积物,例如山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以及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便形成了戈壁。

戈壁地貌会产生许多的环境问题。

戈壁地区气候环境恶劣,降雨量少,昼夜温差悬殊,风沙大,风速快且持续时间长!是
产生沙尘暴的元凶。

戈壁是沙漠的前身,是沙漠化的一个过程,戈壁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草场退化,植被消亡,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

四、保护与建设悖论视野下的平衡点
1.保护沙漠地质公园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
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都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

然而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人类到底是要留下沙漠这种美丽而特殊的风景呢,还是要消灭沙漠从而创造一个美丽而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力求达到天人合一,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既保留这种特殊的风景又不让沙漠继续破话我们美丽的环境。

2.通过成因分析寻找对策
想要保留沙漠及其相关的地质遗迹又不让其规模扩大对周边环境产生危害,使二者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大园区内部环保力度。

旅游与环保的矛盾是所有地质公园面临的挑战。

沙漠地质公园吸引了很多游客,包括很多西方探险游客,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保护环境。

二、种树种草。

当植被盖度达到
30%以上时,土壤风蚀就会基本消失。

在园区周边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很好的起到控制沙化的作用。

三、围圈分割。

通过对园区内大面积的沙漠地区的围圈和分割,限制沙丘的移动扩张,达到不让沙漠规模扩大的目的。

多年来,在演绎“人定胜天”、沙退人进的故事的同时,一直在抱怨沙尘暴和沙漠,它让我们投了那么多资,种了那么多树,却依然摆脱不了“风起黄沙不见天,到处流沙埋家园”的窘境。

其实,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废物,沙漠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换了思路和做法,沙漠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好东西”,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最终一定能够找到地质遗迹保护与环境问题治理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网.2007.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基
本概况.
[2]何雨.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4.
[3]杨孝.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水之谜.[j].文明,2006.3.
[4]张计琛.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j].内蒙古
草业,2008.7.
[5]李占斌.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措施浅探.[j].内蒙古水利,200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