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什么是遗传?人类有哪些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答: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答: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
专家经过长期研究,人类有10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包括肤色、身高、肥胖、双眼皮、下颚、罗圈腿、青春痘、少白头、秃头、声音。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
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答:(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 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 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5、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等。
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7、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那要贯彻的原则中不包括()A、客观性B启蒙性、C、发展性D教育性2、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那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B、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C、发展具有平衡性D、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婴儿无意注意发生的时间()A、出生后就有B、生后1-2个周C、生后2-3周D、生后3-4个月4、对于婴儿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眼手配合B、有意摆弄C、出现无关动作D、两手分别同时抓5、幼儿常用的记忆策略不包括()A、复述背诵B、语言中介C、记忆材料系统化D、记忆力精确6、幼儿想象发生的时间()A、1-1.5岁B、1.5-2岁C、2-2.5岁D、0-1岁7、幼儿想象的基本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幼儿的无意性,再造性想象为主B、想象的主题稳定C、有意想象河创造性想象刚开始发展D、想象常常脱离现实与现实相混淆8、思维的种类不包括()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感知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9、思维发展的时间()A、出生-1岁B、1.5-2岁C、2.5-3岁D、3-3.5岁10、幼儿掌握概念的方法,不正确的有()A、排除法B、分类法C、观察法D、守恒法二、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儿童大脑对_______能动反映。
2、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的目的_______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_______,从而揭示特定_______之间关系得方法。
3、实验报告,出生后_______婴儿出现明显的消化拟制。
4、游戏是儿童_______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的统一,是促进其_______的强有力的工具。
5、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包括:认识活动的_______,心里活动及行为的_______和开始形成最初的_______。
6、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的知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参考答案
3.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跟内因相适应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
第三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B3.A4.AD5.C
二、名词解释
1.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可以使人在触摸中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粗细、光滑等属性进行感知,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一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C2.ACD3.BC4.A5.B
二、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遗传素质是后代通过遗传从亲代获得的一些生物特征,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条件下有目的地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这些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是否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可以将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具有实践意义;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严格控制无关条件的干扰,但由于实验是在认为条件下进行,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第10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动作的发展
◈ 人的动作和动物动作的主要不同,在于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 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意志行动。
二、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 每个孩子动作的发展顺序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 ◈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一)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由粗到细)
◈ 最初的动作时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 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一、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 研究证明,1岁半至2岁的儿童,已经出现坚持性的萌芽。 ◈ 2岁儿童已经能够接受坚持性任务。 ◈ 从2岁到6岁,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二、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 3岁幼儿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他们坚持的时间极端。在 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任务比较单调 枯燥,一般会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
(二)认识过程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
◈ 所谓有意的感知(观察)、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这些“有 意性”,是认识活动中的意志成分。
三、意志行动与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 意志和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 一方面,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遇到外部障碍还是客服内部障
碍,以及目的能否实现,都会引起人的情绪反应。
◈ 另一方面,情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既鼓舞人的意 志行动,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
(一)有意运动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 ◈ 有意运动又称随意运动,它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意运动
是在无意运动(即不随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 ◈ 无意运动的特征:
1.天生就会的
2.被动的,人没有意识到的
(二)有意运动的特点 ◈ 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去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 ◈ 有意运动有两个特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 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护理至关重要。
2.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注意力、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
3. 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应者的依恋和情感反应。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
4. 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人际关系、合作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简单的互动关系。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友谊关系和道德意识。
5.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基本的语音和词汇能力。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语法和语言运用能力。
6. 儿童身体发展儿童身体发展是指儿童在身高、体重、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迅速增长体重和身高。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更精细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7. 儿童性别认同发展儿童性别认同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身份的认识和接受。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开始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
8. 儿童游戏发展儿童游戏发展是指儿童在游戏行为和游戏角色扮演方面的发展。
在0-2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简单的感官和动作游戏。
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和社交游戏。
9. 儿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发展而提供的早期教育和护理服务。
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培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参考答案)
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探寻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点一、名词解释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的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连续的阶段,且不同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
3.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1.D2.B3.A4.B5.C三、填空题1积极的2.发展的连续性3.婴儿期4.关键期5.学前期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 个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发展是人生全程的发展,即个体在“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程.②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①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具有顺序性③具有不均衡性④具有个体差异性3.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虽然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个体发展,尤其是心理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差异。
4.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均表现一种稳定的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六、论述题: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提出。
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
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幼儿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即个体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的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11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 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 己的代号。(2岁左右)
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 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 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 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 为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这标 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
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
主题十一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探寻一 解析个性
探寻一 解析个性
一、认识个性 1.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个体全部心理活动 的总和,或具有一定倾向性 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又称人格。
探寻一 解析个性
一、认识个性 2.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 (1)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 •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 (3)性格对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掩盖气质类型。
同样是“骄傲”的性格特点, 胆汁质的人可能直接说大话,甚至口出狂 言,让人一听就知道他骄傲; 多血质的人很可能把别人表扬一通,最后 露出略比别人高明一点,骄傲得很婉转; 粘液质的人骄傲起来可能不言不声,自个 偷着乐。
话说有一天,孙悟空、唐僧、王熙凤、林黛玉四人一 起前往电影院去看电影。但是不巧的是,四人同时迟 到了。电影院的看门人对这四个人说:“不好意思, 你们迟到了10分钟,现在不能放你们进去。” 请大家根据四个人各自的气质特点,都会有哪些表现?
探寻二 学前儿童的气质
二、学前儿童的气质及其教育 1.0-3岁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探寻五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意志发展的重要性
1 自立能力
意志的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基础。
2 坚持不懈
具备良好的意能力。
3 自信心
意志力的发展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总结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对于其自立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意志的定 义、重要性以及促进意志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发 展环境和支持。
3
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定期锻炼、规 律作息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
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
游戏和意志力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 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意志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亲子交流与意志力
积极的亲子交流和温暖的亲子关 系与儿童的意志发展存在正向关 联。
奖励制度
使用奖励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学前 儿童的积极行为和意志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了解意志的定义、意志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意志的定义
1 自我控制
意志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 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 制定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毅 力。
2 决心
引导个体坚持并全力以赴 实现所设立的目标,即使 遇到困难或诱惑。
3 自律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对意志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同伴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1
设定目标
帮助儿童设定具体而可行的目标,并提
奖励激励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1.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1)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①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中定义的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②一般性的思维概念指的是逻辑思维,它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形成,而且它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儿童心理学的思维概念由于儿童心理学是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更广泛,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途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2.思维发生的指标(1)思维与其他认识过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特征。
这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
(2)将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3.思维的发生儿童最初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依靠动作实现的,最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用动作“设计”成的。
1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功能——运用工具和表达意愿。
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接前提。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①表意性动作的含义表意性动作是指用动作表达意愿。
11~12个月的婴儿都会用手指向成人指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指向他们想去的地方。
②表意性动作包含着儿童对一系列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目的是拿取物体或出门玩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达不到目的;成人有能力而且会帮助自己。
这时,手的动作已不仅仅是获得事物触觉信息的手段,也不仅仅是直接运用物体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具有象征功能的类似语言的符号,并使得心理反映具有了初步的间接性。
表意性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记忆的认知能力。
(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①工具性动作的含义工具性动作指的是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导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在0-6岁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适合孩子的教育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一、认知发展测试题:1.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A. 物体知觉B. 形态类比C. 倒序计数D. 因果关系理解答案:B. 形态类比解析: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中,物体知觉、倒序计数、因果关系理解等都是重要的标志,但形态类比是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在学前儿童阶段较为罕见。
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A. 短时记忆B. 工作记忆C. 长时记忆D. 意识记忆答案:D. 意识记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主要记忆类型包括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而意识记忆是更高级的记忆形式,通常在学龄儿童时期才完全形成。
二、情感发展测试题:1. 下面哪个情感描述与学前儿童的典型情感发展不符?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B. 学前儿童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较大,常表现出分离焦虑。
C. 学前儿童对于外界表情能够较准确地理解。
D. 学前儿童对同伴的情感体验能够表现出共情能力。
答案:A. 随着年龄增长,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解析: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增加、分离焦虑的存在、对外界表情的理解以及对同伴情感体验的共情能力。
而学前儿童在情绪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三、社会发展测试题:1. 在学前儿童阶段,下面哪个行为反映了自我认知的发展?A. 理解别人的情绪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C. 参与社交角色扮演游戏D. 长时间独自玩耍答案:B. 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年龄解析: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中,自我认知的发展是重要的一部分。
学龄前儿童能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意识,并能够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等基本信息。
《学前心理学》课件——任务十 掌握学前儿童的意志的发展
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百折不挠——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钢铁怎样炼成的》人物:保尔柯察金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情境: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000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调查,并根据他们成就的大小,分为“有成就组”和“无成就组”,发现:那些获得较大成就的人,对自己的事业有忘我的现身精神,执着地追求,遇到困难也毫不动摇;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只是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 小结: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提出任务:掌握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趋避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意志品质:
独立性
介绍相关知识
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坚持 独立性,不骄不躁。
果断性
处事果断,迅速有效地采取 决定并行动。
坚韧性
矢志不渝,百折不饶,坚持 到底。
自制性
善于自制,自觉、灵活控制自 己的情绪。
迎难而上
处事果断
善于自制
百折不饶
目标模糊,退缩逃避
优柔寡断,草率从事
学生完成任务
回答课本P103思考题: 1、2、3、4、5、6。
1
2
明确意志的概念、基本特征;
了解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理解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点评与总结
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以及 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3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任务
案例分析:青蛙效应。 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小结:舒适满足的东西正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与挫折、痛苦、磨难等等带有厄运的字眼总是并肩而行的意志,便成为人们激活生命,超越极限的必要条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幼儿期到学龄前阶段发展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和父母来说,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练习题。
1. 儿童在学前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是什么?2. 请列举一些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3.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提供支持的理论观点。
4. 请简要描述儿童在学前期的情感发展过程,并谈论父母在情感发展中的角色。
5. 社交能力在学前期是如何发展的?请举例说明。
6. 解释儿童在学前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的关系。
7. 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8. 儿童在学前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性别认同,请阐述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9. 探讨幼儿受到暴力媒体影响的可能后果,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0. 简述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或策略,用于帮助学前儿童发展。
以上是一些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练习题,以下是参考答案供参考:1. 儿童在学前期的主要发展特点是好奇心强、语言发展快、注意力短暂而易转移、模仿能力强、社交意识初现等。
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刺激、身体健康、教育质量等。
3.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前期对于儿童语言发展非常关键,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大脑的语言中枢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们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和情感。
这一观点得到了温斯洛(Winslow)的语言发展理论的支持。
4. 儿童在学前期的情感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开始发展自我认同和自尊。
父母在此阶段起到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情感支持和关爱对于儿童的情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5. 社交能力在学前期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会环境互动而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或游乐场上,儿童会学会与其他孩子玩耍、分享玩具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探寻1 解析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3.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幼儿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A
三、填空题
1.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2.随意运动
3.随意运动
4.情绪情感
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6.意志努力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动机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双趋冲突。
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
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都令人不喜欢或具有威胁性而想躲避的事物和目标时,迫于情势而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冲突。
2.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
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其次,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来解决。
②意志与情感:情绪情感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对情绪情感的直接控制。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包括认知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也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
4.意志始终是一个自觉行动的过程。
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六、论述题
意志行动的过程从动机冲突到目标实现,一般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者行动的方向。
它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计划的制订等几个环节。
其中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四种形式。
2.执行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是人的内心的期望、计划和措施在行动中的具体化。
它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
探寻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与培养
一、名词解释
1.无意运动又称为不随意运动,是被动的、没有意识的、天生就会的无条件反射活动。
2.有意运动是指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是后天学会的、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运动。
3.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4.坚持性是指儿童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自制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
6.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C
三、填空题
1.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2. 有意运动
3. 婴儿期
4. 有意识和目的性
5. 言语的发生
6. 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果断性
7. 自觉性 8.坚持性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意志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其特点不仅在于自觉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行动过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因此,幼儿行动的自觉意识性的发展要经过比较长的过程。
①最初的习惯动作;②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2.学前儿童的意志过程,往往表现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动,意志的内化程度很低。
它是在婴儿本身有意运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经过成人的教育指导而逐渐形成的。
动作根据有无目的性和努力的程度分为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
无意运动又称为不随意运动,是被动的、没有意识的、天生就会的无条件反射活动。
有意运动是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动支配自己的肌肉运动,是后天学会的、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运动。
人所特有的手眼协调动作和直立行走都是有意运动,是婴儿在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影响下,由成人教育而逐渐掌握的。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婴儿有意运动发生的主要标志
3.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语言和思维还很不发展,对周围事物、成人提出的任务、自己的行动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行动的自觉性是较差的。
特别是学前初期的幼儿,行动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支配,而常常难以服从成人的指示、要求,甚至忘记成人的指示与要求,行动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和不自觉性。
4.坚持性是指儿童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学前儿童由于行动的自觉性较差,对行动的目的任务缺乏认识,因此坚持性较差,不能较长时间地从事某一项活动。
六、材料分析题
1.案例中可以看出文文表现出缺乏意志,影响意志品质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经历等,其中心理因素包括个人的兴趣、理想、信念等。
2.如何培养意志:
(1)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
(2)放手让学前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给学前儿童一定的技能技巧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
(5)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6)为学前儿童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
(7)注重对学前儿童进行个别教育
(8)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