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附合导线计算(课件例题)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603644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6 × 180°
−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始 + × 180° −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始 + × 180° + ෍ 测
坐标值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y图6-10坐标增量计算⎭⎬⎫=-=∆=-=∆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6-1)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 (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课件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课件
导线测量原理
利用几何学原理,通过测量相邻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按照 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的分类
按照精度要求分类
可以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以 及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导线测量 。不同精度的导线测量对应不同的测 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按照布设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 线等形式。不同的布设形式适用于不 同的测量环境和测量需求。
高程计算方法
高程计算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 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其中水准 测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和方法
角度计算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各导线边的方位角,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导线边的转折角,最后根据已知点坐标和方位角、转 折角计算出未知点坐标和方位角。
角度计算方法
角度计算方法包括方向法、距离法、导线法和前方交会法等,其中方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PPT课件
• 导线测量概述 •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项 •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实例分析
目录
01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的定义
导线测量定义
导线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测 定一系列点的位置,从而根据这些点的平面坐标推算出某段 直线的长度、某个点的位置以及待测点的坐标的方法。
04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注意事

数据检查和校核
01
02
03
数据完整性
确保所有测量数据都已准 确录入,无遗漏。
数据准确性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实, 排除可能的错误或异常值 。
数据匹配性
检查各数据之间是否相互 一致,无矛盾。

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实用版)目录1.附合导线计算的概述2.附合导线计算的基本原理3.附合导线计算的方法和步骤4.附合导线计算的应用案例5.附合导线计算的优缺点分析正文附合导线计算是一种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电气设备中的导线长度、截面积等参数。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导线的损耗和发热量会对设备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进行附合导线计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附合导线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以及导线的电阻率等因素,计算出导线的电阻值。

然后,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

进行附合导线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设备的技术参数中获得。

2.确定导线的电阻率。

导线的电阻率通常由导线的材料决定,例如,铜的电阻率为 1.68×10^-8 Ω·m,铝的电阻率为 2.82×10^-8 Ω·m。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导线的电阻值。

电阻值等于工作电压除以工作电流。

4.根据导线的电阻值和电阻率,计算出导线的长度。

导线的长度等于电阻值除以电阻率。

5.根据导线的长度和电流,计算出导线的截面积。

导线的截面积等于导线的长度乘以电流除以电阻率。

附合导线计算在电气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可以通过附合导线计算确定导线的参数,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附合导线计算对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尽管附合导线计算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计算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等,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计算过程中需要假设导线的电阻率为常数,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附和导线计算例题

附和导线计算例题

附和导线计算例题{例题6.5]某一级附合导线外业结果如图氐9所示.各点坐标値如表氐4所示卜计算各点坐标并检验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计算结果如表6.5所示。

(I)绘制导线草图,如图6-9所示◎« 6.4 « jft « 值A席巴•圭鮭Im)<«巳独佳坏(m)X>X yA 2 686.6BI J 744.191C2 882.59M 5 574.768B2 8OS.J33 4 229466D3 309 042 5 31X721a 65謝合导肢呈标计・A<<< ■加(• • •)(* • *)> ft H<■・-) 4 茕> # * «Cm)ft £ & « t(Hi 1< ffl >4Ar Ai2r y 123447t夕10n 扌1 2i 7M.H17J 5S X9-JIM 52 00|0« >1 S7 2 toa」33 4 229 16&t uis m no-4M.J69*M-42J.99O*»2 $4,3 JO42J.M3234.23117 ?0J OD J4103 00 2t9 U.3 Wlr2 3*4 571 4 ««) 404■亍riL |W jl・554 56?+ >1-32«.32t441.3*42* 1224 44 郭224 4« 23T * V «■ 'WV2 05・曲 4 9 JI T911» H264”加+ 28n,9M473.fe«07).01*j J J >214 1) SO21-1 2J 412 IJ] 090J 405,49*4* JJ )94U.2S9+ i»329 鼻n+ B3S1.W?3 29. M0JS 2.OO54-3250 l<09250 1*06 2 “0.TTO S 757.501316 )4 »"9 一砂*26 43btoi* •-112.74142I.12B-IB2-73J C-J tuoasa1M 02 $Smi)st二江型UZdJGtt n3』t»g mm Z)117^3-46-t 47OJ3517CU) 1 M53W74.263I MS.MI328*>1*20*aip z * n * IW* - V fi ti■*irt *i32r,3r2fr^i2ir,iri8*--ir・±JO V*-±KS/6 - ±i 屯少 > ir(^ 格 |-(*•ft*yfc)»-o.(Mj <«>♦ n,(■>—■―1<―L_工孑近孑“/ 16 «7 15000=arctan 4229166--?-744:191 2 808.333-2 686.681(3) 角度闭合差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9 59
-3.141592654 -6.283185307 -9.424777961 -12.56637061 -15.70796327 -18.84955592 -21.99114858 -25.13274123 -28.27433388 -31.41592654 -34.55751919 -37.69911184 -40.8407045 -43.98229715
改正数 观测角 ″ (已知点) ° ′ ″ 点号 (已知点)
观测角弧度 °
方位角 ′ ″
方位角弧度 0
方位角弧度化简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已知点)
180 0 -180 -360 -540 -720 -900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改正后Δ X X坐标
自动进行平差,橙色区重要结果,红色区为常用检核数据,白色区多为函数,请勿随意 时请对表格进行适当修改。 式,仅供参考,请将正确分配值填入N列与T列。
X(改正)
Δ Y(m)
(已知点) 说明 化为弧度计算 化为弧度计算 修正取值范围
略图
1.本表适用于左角闭合、附合导线的初步平差。 2.表中绿色部分为输入区,将测量数据输入后将自动进行平差,橙色区 3.本表针对十四测站的导线设计,测站数不对应时请对表格进行适当修 4.M列与S列合差分配时电脑默认采用四舍五入方式,仅供参考,请将正
边长 m
Δ X(m)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5-3 导线内业计算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子单元5-3 导线内业计算
α3A =α23 +180°+β3改 = 338°04′18″ +180°+ 87°25′42″ = 245°30′00″
αA1 =α3A +180°+βA改 = 245°30′00″+180°+ 85°18′12″ = 150°48′12″
计算中,若推算的 方位角>360°则减去 360”,为检核计算是 否正确,最后应推回 到起始边,该边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值应等 于已知值。各边的方 位角记在表中的第5栏 。
x1 = xA +ΔxA1′= 5609.26-109.86 = 5499.40m y1 = yA +ΔyA1′= 7130.38 +61.34 = 7191.72m
根据同法依次求出2、3点的坐标,最后推算回到A点的坐标 。x、y坐标分别记入最后两栏。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单元5 控制测量
4.坐标增量计算
根据各边坐标方位角和实
测导线边长,计算相应边的
坐标增量。例如表中,闭合
导线第一条边A1的坐标增量
为:
cos
×
ΔxA1=DA1×cosαA1
sin
=125.82×cos150°48′12″ =-109.83m
cos sin
×
ΔyA1=DA1×sinαA1
角度闭合差 fβ=αMA+ ∑β+N×180°-αBN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3 导线内业计算
1.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2)
表中,按上式计算的角度闭合差为: fβ=149°40 ′00″+ 579°13′36″- 4×180°-8°52′55″
=41″

导线测量—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2
3
841018
1082718
1212702
1354911
4
x
1为已知导线点
1 x1 500.00 m
直线12的方位角
y1 500.00 m
900701
5
如何进行闭合路线闭合差调整呢?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23 = 12 + 180° + 2′ = 335°24′ 00″ + 180° + 108°27′ 08″
= 623°51′ 03″ −360° = 263°51′ 08″
计算检核:
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
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12(推算) = 51 + 180° + 1′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计算检核:
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
1(推算) = 5 + 51
= 307.99 m + 192.01m
= 500.00m
= 1(已知)Biblioteka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
1
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 = −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在本例中:

+50″ = −10″
=−
= −
5

计算检核:
෍ = −10″ − 10″ − 10″ − 10″ − 10″
= −50″
= −
一、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导线布设的主要形式是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必要时 还须布设结点导线,由于导线的边长和角度测量中不 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所以在导线计算中将会出现两种 矛盾:一是观测角的总和与导线几何图形的理论值不 符的矛盾,即角度闭合差;二是从已知点出发,逐点 计算各点坐标,最后闭合到原出发已知点或附合到另 一已知点时,其推算的坐标值与已知坐标值不符,即 坐标闭合差。合理地处理这两种矛盾,最后正确计算 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就是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本过 程和内容。
4

C(6)
2、个别边错误的检查
2
例:
f fx1
3
f
f arctan
y
fx
fy

f — 导线全长闭 合差f 的坐标方
5
4
位角


凡坐标方位角与 f 或 f 180 相接近的导线边,
是可能发生量边错误的边。
图根支导线测量时,用DJ6经纬仪对左、右
折角各测一测回,并应满足 左右40,
边长往返丈量,K≤1/3000.
xi xi1 xi改 yi yi1 yi改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例:
2053648
B 1
2904054
xB 1536 .86m yB 873 .54m
A AB 236 4428
前进方向
AB
D
3
2
1672156
2024708
4
1753125
计算检核条件: Vi f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 (用改正后的β改)
前 后 18 0右 左
计算出的 终 终 , 否则,需重算。
(5)计算坐标增量ΔX、ΔY: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

附合导线计算方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附合导线计算方法已知A(X=,Y=),B(X=,Y=),C(X=,Y=),D(X=,Y=)四点坐标,及a AB(起始边),a CD(终止边)计算得出。

AB=tan -1(XAXBYAYB--)=tan-1(2507.6983.229963.12158.1303--)=-22。

59”’=-22。

59”’+180=157000”52’(计算方位角为负,所以要加上180)同理求出CD方位角坐标为46045”23’1:用求出AB±观测角(左正右负)±180,依次加减,得出最后的‘CD方位角,用计算的方位角‘CD-CD=闭合差值B1方位角=157000”52’-192。

14,24,,+180=144。

46,28,,12方位角=144。

46,28,,-236。

48,36,,+180=87。

57,52,,23方位角=87。

57,52,,-170。

39,36,,,+180=97。

38,16,,34方位角=97。

38,16,,-180。

00,48,,+180=97。

17,28,,4C方位角=97。

17,28,, -230。

32,36,,+180=46。

44,52,,‘CD-CD=46。

44,52,,-46045”23’=-31”将角度闭合差除与测边数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即:-31÷5=”(角度闭合差调整中,观测角为左角时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观测角为右角时,则按闭合差同符号分配到测角,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即:B1观测角=192。

14,24,,-6”=192。

14,18,,12观测角=236。

48,36,,-6”=236。

48,30,,23观测角=170。

39,36,,-6”=170。

39,30,,34观测角=180。

00,48,,-7”=180。

00,41,,4C观测角=230。

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计算

fX= 坐标增 量闭合 差之计 算
0.107
角度闭 合差及 改正数 之计算
fB=16°49′1.99″-16° 48′58.16″
= f容=
00° 00′3.38″ ± 38.72″
fY=
-0.189
fB<f容
fD= 0.217 导线 相对 闭合 差之 K=fD/∑D= 0.000035 计算 K<1/15000
纵坐标 x(m) 横坐标增量Δ y(m) 改正后的 计算值 改正数 值
横坐标 y(m)
° ’ ”
ZD5-1 ZD2-1 GPS07 BM2-3 ZD14 GPS5 ∑
194 121
” ° ’

22.52 56.52
° ’

计算值
改正数
22 22.75 -0.23 194 22 16 56.75 -0.23 121 16
附 合 导 线 计 算
计算者: 观测角 点名或点 号 β ′左 检查者: 改正 数V 改正后角值β β 左 方位角α 边 长 D(m) 纵坐标增量Δ x(m) 改正后的 值 纵坐标 x(m) 计算值 改正数 横坐标增量Δ y(m) 改正后的 计算值 改正数 值 横坐标 y(m)
° ’ ”
钱江五桥 Ⅲ-03
GPS13 ZD4-3 ZD4-2 ZD4-1 BM4-2 ∑
283
13 19.75 -0.23 283 13
19.52 370 7 38 21 9 42.78 59.55 15.32 29.59 559.0218 309.5400 659.8249 486.9555 550.3098 302.3769 313.3652 273.4158 -0.0096 -0.0053 -0.0113 -0.0083 550.300 302.371584 313.354 273.407

闭合、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作业

闭合、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作业

闭合、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作业1.闭合导线坐标计算闭合导线的起始数据、观测数据见表1和图1。

该作业的起始数据、连接角、连接边共36组,每位同学计算的题号要和本人的学号对应起来,不许选做或几个同学共做同一道题。

闭合导线观测数据:β1=104º04′40″,D 1=200.621m ;β2=114º09′30″,D 2=184.614m ;β3=48º30′14″,D 3=178.510m ;β4=216º15′20″,D 4=156.073m ;β5=57º01′06″,D 5=171.052m 。

计算1、2、3、4、5点的坐标。

计算要求(1)角度闭合差,其中n 为观测角个数,角度计算取至秒(2)导线全长相 , 其中 为导线全长;Df =1 闭合导线表1 闭合导线起始数据、观测数据D1β1D2D3β5β4D5β2β3βBD4BA54321βDnf 06''±≤β≤=k ∑D2.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的起始数据、观测数据见表2和图2。

该作业的数据共38组,每位同学计算的题号要和本人的学号对应起来,不许选做或几个同学共做同一道题。

附合导线观测数据。

β1=168º03′24″,D 12=160.321m;β2=145º20′48″,D 23=195.252m;β3=216º46′36″,D 34=140.813m ;β4=93º02′48″。

计算2、3点的坐标。

计算要求(1)角度闭合差,其中n 为观测角个数,角度计算取至秒图2 附合导线2AB(1)n f 06''±≤β≤表2 附合导线起始数据。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基本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面稍有差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3所示,根据起始边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及观测的各右角,按式(4-19)推算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α'。

B AB B βαα-︒+=1801 1112180βαα-︒+=B1429.02m1283.17m图6-13 附合导线略图21223180βαα-︒+=32334180βαα-︒+=C CDβαα-︒+='+180)34∑-︒⨯+='m AB CDβαα1805 写成一般公式为:∑-︒⨯+='R n βαα1800fin(6-18) 若观测左角,则按下式计算:∑+︒⨯+='L n βαα1800fin(6-19)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 β为:fin finααβ-'=f (6-20)(2)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如果观测的是左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左角上;如果观测的是右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同号平均分配到各右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附合导线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终、始两点的已知坐标值之差,即⎭⎬⎫-=∆-=∆∑∑0fin th 0fin th y y y x x x (6-21)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0fin th 0fin th y y y y y W x x x x x W y x (6-22)图6-13所示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6-7。

表6-7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