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管理复习思考题
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复习思考题
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复习思考题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复习思考题第一章总结1、名词解释: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其水平范围,包括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其竖直范围是由大气层、地表层和地下层所组成。
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动,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
2、土地有哪些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整体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与土地性能(质量)的地域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双重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简述土地的功能养育(生产)功能、承载功能、仓储(资源)功能、景观功能4、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土地利用微观规划(内部规划或详细规划) (5)制定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与措施5、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1)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供需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项目布局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效分析和规划实施(2)体系:①按规划性质(任务)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详细规划)②按规划期限分:长期规划:10年以上,一般为15年、中期规划:5-10年、短期规划:5年以下③按规划空间范围分: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④按规划对象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⑤按规划区域性质分:行政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1)准备工作阶段:班子、经费、业务培训、规划任务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
《⼟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地管理学》复习提要解答第⼀章绪论第⼀部分⼟地1.什么是⼟地?(1)⼟地的⼀般概念:从对⼟地利⽤和管理⾓度,可以把⼟地的定义概括为,⼟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域和滩涂。
(2)⼟地的⾃然科学概念,从⼟地的⾃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地是指陆地及其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即指地球表⾯的⼀个特定区域,其特性包括与这⼀区域上下垂直的⽣物圈的相对稳定或可以预见的,周期循环的所有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类活动的结果。
(3)⼟地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地定义是⾃然赐于⼈类的资源、资产,既包括⾃然资源,⼜包括⼈类劳动⽽形成的资产,其范围为陆地(包话⽔)的以上和以下的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2.⼟地与⼟壤、国⼟、⼟地资源有什么区别?⼟地和⼟壤不是⼀个概念,⼟壤是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地的含义要⽐⼟攘⼴泛得多。
⼟壤只是⼟地表层的附属物,⼈⼒可以搬动⼟壤,却⽆法搬动⼟地。
严格地说,⼟地与国⼟也不是⼀个概念.国⼟是指⼀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义⽽⾔,包括⼀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地和⼟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地资源是指⼟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类所利⽤,⽤以创造财富——产⽣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地。
⽬前⼈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地是绝对不能利⽤,不能为⼈类创造财富,绝对⽆经济价值的,所以,⼟地和⼟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的。
3.⼟地与⼈⼝、环境是什么关系?⼈地关系也是⼟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地数量有限、⽽⼈⼝的数量在⼀定阶段都是⼀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亦称⼟地的⼈⼝承载⼒,它取决于⾃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化、科学技术⽔平等。
在⼀般情况下,社会⽣产⼒越低,⼟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越⼩,反之则越⼤。
耕地⾯积减少和⼈⼝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盾之⼀.⼟地与环境、⽣态的关系,是指⼟地⽣产⼒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对整个⽣态系统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土地资源学思考题2014-12
⼟地资源学思考题2014-12《⼟地资源学》思考题张舵整理1.⼟地、⼟地资源概念以及⼟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地:是由地球陆地表层⼀定⽴体空间内的⽓候、⼟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及植被等⾃然要素构成的⾃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了⼈类活动对其利⽤和改造的结果。
因此,⼟地⼜是⼀个⾃然经济综合体(Physical-Economic Complex)。
(2)⼟地资源:在⼀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的⼟地。
(3)⼟地资源的基本特征(8个):⼟地⽣产⼒、区域差异性、可更新性、动态性、多功能性、⼟地资源优化配置、资产性和增值性。
2.⼟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科学理论:解释功能、应⽤功能科学研究:认识⾃然、利⽤⾃然(1)⼟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1)⼟地、⼟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2)⼟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与⼟地⽣态系统特征研究。
(2)⼟地类型和⼟地资源类型:⼟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1)⼟地类型和⼟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法,包括划分的标准和原则;2)⼟地类型和⼟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3)⼟地类型和⼟地资源类型的相互关系(3)⼟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1)⼟地资源调查2)⼟地资源评价(4)⼟地⽣产潜⼒与⼟地⼈⼝承载⼒:⼈与⼟地的定量关系研究1)⼟地⽣产潜⼒分析⽅法2)⼟地的投⼊与产出分析3)⼈⼝承载能⼒分析4)⼟地利⽤中长期规划5)基本农⽥保护规划6)粮⾷安全与耕地保护战略(5)区域⼟地资源的开发利⽤研究1)区域⼟地利⽤优化模式研究2)区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和开发(6)⼟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地资源数量上的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
2)⼟地资源管理:⼟地利⽤的空间布局、规划、地籍(技术管理)⼟地利⽤动态监测国⼟规划与经济决策(宏观调控)⼟地管理制度与体系(制度和法规)3.⼟地资源学研究应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地资源学的常⽤研究⽅法有哪些?(1)思维模式: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思维、⾃然伦理思维、动态思维、⽣态经济思维(2)常⽤研究⽅法:系统分析⽅法、景观⽣态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分析⽅法4.影响⼟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的⽓候要素有哪些⽅⾯?太阳辐射(光)、热量(温)、降⽔(⽔)三个⽅⾯5.从⼤、中、⼩区域三个⾓度论述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地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层次分析法不同于其它权重确定法,其功能特点适应于的情况。
(A)权重因素数目较多;
(B)权重因素分为多个层次,且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C)权重因素分为多个层次;
(D)各个权重因素定义不一致。
B
层次分析法确定多因素权重的功能特点是可以处理。
(A)任意多个因素权重问题;
(B)任意多个层次的因素权重问题;
(C)任意多层次以及多因素权重问题;
(A)支持用户操纵鼠标进行屏幕曲线跟踪;(B)网格数据压缩;
(C)灰度数据二值化;(D)线条细化。
B
设置游程码的目的是。
(A)在纵向或横向压缩矢量格式数据;
(B)在纵向与横向压缩矢量格式数据;
(C)在纵向或横向压缩网格格式数据;
(D)在纵向与横向压缩网格格式数据;
C
实施特尔菲法确定权重按以下步骤进行。(选择三个答案)
B
特尔菲权重确定法设定:在专家对的情况下,要求评判专家需进行第二轮因素权重打分投票。
(A)因素数目设置意见不一致;
(B)部分因素权重打分的相对均方差大于设定值;
(C)因素的定义意见不一致;
(D)打分投票方法意见不一致。
B
图斑边界每个弧段坐标链的坐标点数目是。
(A)两个;(B)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任意一个整数;
(D)至少有两个码段编码与其他对象。
C
变更任意坐标值,将会同时影响两个、也只影响两个图斑的面积。
(A)坐标链中任意一点的;
(B)图斑边界弧段中任意一点;
(C)坐标链中除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
(D)图斑边界弧段中除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
D
变更一个图斑边界弧段端点的坐标位置会影响图斑的面积.
(A)图中所有;(B)2个;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掌握: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的涵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5.储蓄、增值功能●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土地的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是土地最本质的两大特性。
土地资源特性是土地资产特性的基础☐土地资源特性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源泉,可以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
人类离不开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特性是指土地还是一种财产,它具有经济价值(拥有和利用能产生经济效益)和法律意义(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主体,以及使用的排他性)2.掌握: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换言之,土地管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以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为核心的土地问题。
●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内容:1.地籍管理2.土地权属管理3.土地利用管理4.土地市场管理5.土地信息管理3.掌握: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有形的土地实体●土地资产:不动产,寓于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押权等)4.掌握: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管理,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5.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从土地管理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和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精品】土地利用与规划复习思考题.doc
《土地利用与规划》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实可行,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注重实效,讲究经济效益,复垦方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4)土地复星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矿区规划相协调,与土地管理密切结合。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
农用地整理潜力:包括平坟、填沟、零星宅基地和各类废弃闲散地的复垦、零星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的潜力;完善用间道路、林网配套、沟渠(包括明渠改暗渠,喷灌)等的土地整理潜力;改造中低产农出、园地、林地、草地和水面,建成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潜力。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包括通过旧城镇、村改造,盘活土地存量,加强集约利用可以挖掘的土地潜力;通过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向屮心村和乡镇集中,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而进行撤并改造的潜力。
废弃地复垦潜力:包括在矿产资源的开发、电力和建材等工业生产建设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山于对土地的直接挖损,地表塌陷和废弃土石、灰渣、尾矿的堆积、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大量废弃地复垦利用潜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包括大片荒地、滩涂、盐碱地和沙荒地等后备资源,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可以开发利用的潜力,包括位于整理区的小片荒地和闲散地结合土地整理统一进行开发利用的潜力。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具体来讲,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1.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主要类型?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类型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计)和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宏观的和长远的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一定区域内人地平衡,城乡统一安排;%1合理分配土地利用,各部门综合协调发展;%1宏观控制的战略安排: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有机地结合起來。
(0309)《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思考题
(0309)《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分类3、土地类型4、土地分级5、土地单元6、地块7、地片8、地方9、土地评价10、间接评价法11、土地潜力12、土地潜力评价13、土地适宜性14、土地适宜性评价15、地域分异规律16、潜力级17、潜力亚级18、潜力单元19、土地经济评价20、地租21、绝对地租22、级差地租(Ⅰ、Ⅱ)23、土地管理24、地籍管理25、权属管理26、利用管理27、基准地价28、土地产权29、土地资产30、农地估价31、土地资源32、地籍33、地籍档案管理二、问答题1、简析土地的基本内涵?2、简述土地的基本特性?3、简述土地单元的基本特征?4、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简述地块的基本特征?6、简述地块的三级分类系统及其分类标志?7、举例说明土地类型命名方法?8、分析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关系9、什么是土地纲?它是怎样划分的?10、什么是土地类?如何划分土地类?11、什么是土地型?如何划分土地型?12、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什么?13、简述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野外作业的思路和方法?14、选择调查路线的基本要求?15、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依据及分类的方案16、说明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17、简述土地评价的类型?18、说明间接评价法的评价程序?19、简述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的方案和划分依据20、简述选择土地潜力评价对象的途径和模式?21、分析限制因素分级(量化)的步骤?22、阐述建立土地潜力评价表的思路?23、辩析土地特性与土地质量?24、简述选择土地质量的条件?25、为什么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取土地质量评价因素而不是土地特性?(结合6题)26、阐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路线(途径)?27、试述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8、简析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分类?29、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则?30、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内容?31、土地经济评价中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有哪些?32、城镇土地有哪些特殊性?33、城镇土地定级分哪几个步骤?34、基准地价的基本内涵?35、土地管理概念的基本内涵?36、土地权属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7、土地管理主要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38、举例说明土地潜力评价中“木桶原理”的应用?39、分析FAO《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40、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制图规范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等级系统?41、举例说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制图规范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例系统?42、阐述农地估价中标准田法的主要步骤?43、阐述农地等级评定中综合分等法的步骤?三、论述题1、论述土地与土壤、土地资源、国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土地资源学答案(0685)《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有限性、固定性、动态性、永续性、多宜性、多用性。
2、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貌、人为活动地域分异规律。
4、以西、以北为牧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
5、区域性、组合分配、冰川、两面性。
6、人口、土地制度、社会需求7、数量结构、数量结构、频率比、多样性指数。
8、时间演替、正向演替、节律性演替。
9、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
10、商品性、增值性、养育、景观。
11、河流、沼泽、潜水、承压水、土壤肥力、土壤的水分状况。
12、积温、无霜期、多年极端低温、土地制度、风俗习惯。
13、土地刻面、限区、土地型、土地立地、土地系统。
14、植被、土壤、地貌、频率比、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自然演替、人为演替、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5、适宜纳、适宜类、指标类、指标组、指标类、土地经济分析和土地经济效果分析。
16、光温水土生产力、太阳总辐射、水分有效系数、土地质量系数。
17、结构、功能、恢复植被及保护其环境功能。
18、生产性、动态性、多功能性、伦理观、系统理论、价值理论。
19、光照长度、光照质量、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分、pH值、土地制度、风俗习惯、人口及劳动力。
20、土地点、土地组、土地类、土地系统。
21、主导因素、实用、面积比、多样性指数、平均面积、分割度、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节律性演替与非节律性演替。
22、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指标组和具体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经济分析。
23、光温水土生产力、温度有效系数、土地质量系数。
24、有序性、自组性、自然适宜性、新适宜性。
25、自然要素、人类活动、自然经济综合体、水文、土壤。
26、(土地)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
27、光(太阳辐射)、水(降水)、积温、积温不等效。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B)分析该缓冲区覆盖的各类地物;
(C)分析缓冲区的形状特点;
(D)分析该缓冲区与其他地物的位置关系。
B
特尔菲权重确定法设定:在专家对的情况下,要求评判专家需进行第二轮因素权重打分投票。
(A)因素数目设置意见不一致;
(B)部分因素权重打分的相对均方差大于设定值;
(C)因素的定义意见不一致;
D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投影。
(A)正轴切圆锥;(B)正轴割圆锥;
(C)横轴椭圆柱;(D)方位
C
高斯—克吕格投影下3度分割条带中,投影误差最大的部位在。
(A)赤道;(B)经线;
(C)纬线;(D)赤道与分割经线交叉处。
D
高斯—克吕格投影下6度或3度分割条带中,投影误差最大的部位在。
(A)赤道;(B)经线;(C)纬线;(D)赤道与分割经线交叉处。
(B)数据精度比后者高
(C)面积是计算出来的,后者是测量来的;
(D)是自动的,后者是手工的。
A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图形统计叠加分析有以下特点,但不包括。
(A)空间分析精度高;(B)底图的图斑不被分割;
(C)底图的每一个图斑都生成一属性值;
(D)叠加图的所有与底图当前图斑的相关图斑对生成属性值都有贡献。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除特别说明以外,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接近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
答案
DEM模型有以下特点,但不包括。
(A)是表示地类属性的模型; (B)是数字高程模型
(C)是DTM模型的子集; (D)具有2.5维地形表示的功能
A
DTM模型与DEM模型的关系是:。
(A)后者是前者的子系统;(B)并列关系;
地信信息系统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地信课后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2.地理信息的定义及特点?地理信息是指表征与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特点:空间特征:区域性属性特征时序特征:现势性3.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①硬件②软件:系统库软件,数据库软件。
③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④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⑤应用模型: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选址模型、洪水预测模型、人口扩散模型、水土流失模型等4.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5.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①数据采集与编辑②数据存储与管理③数据处理和变换④空间分析和统计⑤产品制作与演示⑥二次开发与编程6.根据你的了解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GIS的应用资源管理、区域规划、灾害监测、作战指挥、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宏观决策、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交通运输、环境评估等发展前景:7.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有哪些?①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②GIS产业化③GIS网络化④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
空间位置可以通过坐标数据来描述,称为定位特征或定位数据;空间关系称为拓扑特征或拓扑数据。
②属性特征:属性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_201203
地价调控措施
简述民国时期土地管理
(1)孙中山平均地权理论体系 a.平均地权思想渊源;b.平均地权实施理由;c.平均地权 与政治建设 (2)平均地权实施办法:规定地价、照价征税、照价收购、 涨价归公。 (3)地籍整理 a.地籍测量:做法和大陆 80 年代的土地详查类似,在城 镇和农村开展。 b.土地登记:地籍测量完成、标准地价公布后进行,总 登记和变更登记。 (4)土地管理法规 主要有土地法、土地法施行法、地政部组织法和各种规 则. (5)土地管理机构:内政部地政司,后设地政部,四个司。 (6)民国土地管理特点 a.以平均地权为基本目标 b.维护土地私有制
度,故又称为“德国土地登记制度”;第三种是(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指标、农业建设用地指标、 土地用途管制主要在(
四、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RS 的中文含意是( ) 。 A.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农村土地改革的( )阶段,其土地所有制特点是:所有权股份制、统一使用 权、土地和劳力双报酬制。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c.重视土地立法 d.全国统管土地 e.以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地价管理(税收)为核心 f.总体评价(实施效果) 简述台湾市地重划 (1)市地重划功能 (2)市地重划要点 *重划前产权、地上物、地价明晰 *规划、施工 *土地分配设计及负担计算 *召开公听会 *抵费地标售 *经费结算 (1)负载功能 (2)资源功能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旅游资源 (3)资产功能 a.保值(对比房产保值功能) b.增值(对比房产增值功能) 行政手段有两类:一类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命令; 另一类为个别事件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 。指领导者运用行 政权力,通过强制性行政命令,直接指挥管理对象,按行政 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1)形式: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计 划、许可。 (2)功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特点:权威、强制、直接、单一、无偿。 (4)局限性:受管理者水平限制、横向沟通困难、效率低、 不利子系统发挥积极性。 土地利用计划按控制程度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 划。 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指标、农业建设 用地指标、非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指标四类指 标。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义 (2)调查的单位和基本单元 (3)调查内容 (4)地籍调查主要成果 (1)土地市场交易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入市、入 股问题) (2)土地使用权期限性(70、40、50 年) (3)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价格、用途价格、空间价格(三维 空间、四维空间)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除特别说明以外,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接近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
答案
模型有以下特点,但不包括。
(A)是表示地类属性的模型; (B)是数字高程模型
(C)是模型的子集; (D)具有2.5维地形表示的功能
A
模型与模型的关系是:。
(A)后者是前者的子系统;(B)并列关系;
(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
(D)由专家控制计算机系统辅助用户决策。
C
地图生成的过程包括以下原理性步骤,但不包括将。
(A)地球用一个旋转椭球体模拟;
(B)地球表面地物投影到一个假想的可展面上;
(C)地球表面地物展平;
(D)该可展面展开,按比例缩小,从而形成地图。
C
地图一般具有以下误差,但不包括误差。
(A)两点距离;(B)图斑面积;
(A)各个码段编码都;(B)码位数目都;
(C)至少有一个码段编码与其他对象;
(D)至少有两个码段编码与其他对象。
C
变更任意坐标值,将会同时影响两个、也只影响两个图斑的面积。
(A)坐标链中任意一点的;
(B)图斑边界弧段中任意一点;
(C)坐标链中除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
(D)图斑边界弧段中除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
D
变更一个图斑边界弧段端点的坐标位置会影响图斑的面积。
(A)图中所有;(B)2个;
(C)3个;(D)在此端点交汇的所有弧段相关的
D
标准分幅地形图的图廓线应为。
(A)直线;(B)纵线为经线,横线为纬线;
(C)纵线为直线,横线为纬线;(D)纵线为经线,横线为直线
B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带比6度带制作的地图在投影误差相对要小。
地信复习思考题精品.doc
第一章1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诗人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定性定量对失误和环境描述的直接间接原始记录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来源于数据,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而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即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什么是地理信息?地学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地学信息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区别。
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区别包括GIS与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GIS与MIS (管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GIS与CAD系统。
GIS与MIS的区别:1) 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2)一般MIS (数据库系统)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杳询。
GIS与CAM:CAM (Computer Adid Map)-i| ©.机地图系统'计算机辅助制图。
GIS与CAM共同点都有地图输出、空间查询、分析和检索功能GIS与CAM不同CAM侧重于数据查询、分类及自动符号化;它强调数据显示而不是数据分析,地理数据往往缺乏拓扑关系;CAM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信GIS与CAD共同点都有空间坐标系统;GIS与CAD不同点CAD研究对象为人造对象一规则几何图形及组合;处理的数据很复杂,数据量更大;数据采集的方式多样化;都能将目标和参考系联系起来;图形功能功能较强,弱;属性库功能较GIS的属性库结构复杂,功能强大;都能描述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都能处理属性和空间数据CAD中的拓扑关系较为简单;一般果用几何坐标系O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分,图形属性交互使用频繁;GIS采用地理坐标系0它与数据库的联系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查询°GIS与CAD/CAM的区别:管理了图形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的系统不一定是GIS,如C A D, CAM o4.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组成、作用。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地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地信息,⼟地信息系统的涵义。
⼟地信息是指表征⼟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
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是表达⼟地特征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地数据的解释。
⼟地信息系统是以⼟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持下,对⼟地相关数据进⾏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并采⽤空间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信息并应⽤和传播⼟地信息,为决策服务⽽建⽴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简述⼟地信息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
1、⼟地信息系统⼀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应⽤模型。
硬件配置:主要取决于系统功能的要求和数据存储量,⼀般包括输⼊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器等)、计算机系统,数据存贮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
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
功能软件⼀般包括输⼊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户接⼝五⼤模块。
空间数据: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以结构化的形式(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中,以混合式、扩展式、开放式的⽅法连接查询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应⽤⼈员:对GIS技术和功能有⾜够了解,具备有效、全⾯可⾏的组织管理能⼒。
GIS应⽤⼈员包括系统开发⼈员和GIS技术的最终⽤户。
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GIS⼯程及其应⽤成败的关键。
应⽤模型:构建专门的应⽤模型,⽤以解决某⼀专门部门的问题,如⼟地利⽤,洪⽔预测等。
——⼟地信息系统的核⼼是数据库,⽤于存贮各种空间位置、拓补关系和⾮空间数据。
数据库配有管理软件DEMS,实现数据的查询、更新和修改,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2、⼟地信息系统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和编辑。
主要⽤于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检验和编辑保证⼟地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所谓的⽆缝数据库)、数据值逻辑⼀致、⽆错等。
(0309)《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
(0309)《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或可简单描述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劳动的产物。
2、土地分类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做不同程度的饿抽象概括与归并,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土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土地单元的综合体。
3、土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类似属性的土地单元的综合体。
评价一个类型就评价了其所有单元,避免逐个单元评价。
土地类型的划分着重自然条件。
4、土地分级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并和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5、土地单元属性大致相近的一块土地,称为一个土地单元。
6、地块各种自然地理特征一致,具有共同的小气候,植物群落,土壤变种等性质的一块土地7、地片地块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形态的一块土地。
8、地方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地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大片土地,是土地单元分级系统中的高级单位。
9、土地评价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不同的土地利用为目的,估价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过程10、间接评价法通过分析土地各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11、土地潜力土地在用于农业牧业生产或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
12、土地潜力评价根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的某种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方面的潜在能力作等级划分。
13、土地适宜性一定的土地类型对规定用途的合宜性和使用程度14、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规定用途的适宜性对特定区域土地进行评价分类或以特定土地利用为目的的评价土地适宜性的过程。
15、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以及它的整个景观,按地理坐标所确定的方向,随着地域不同会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地域分异,它是自然地域环境的不均一性在三维空间上的表现。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题库一、名词解释1、数字地籍数字地籍是指地籍调查、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使用,常规的图、表、卡、册都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存贮介质中,管理与应用均依赖计算机,地籍管理工作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
数字地籍是现代地籍的发展方向。
2、面分类法面分类法是把给定的分类对象,依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中都包含了一组类目。
即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依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
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它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代码方案的常用编码技术,在土地信息分类与编码中应用。
3、地政管理信息系统地政管理信息系统,也称土地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地政管理、统计分析、综合事务管理等信息子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土地政务信息、土地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以及其它领域相关基础信息为数据源,以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以管理制度、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从系统层次上看,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由国家、省、市和县四层次所构成,通过政府专网或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各级系统间连接。
每一级系统均在数据中心支撑下运行,数据中心为本级各类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软硬件支持,通过对各类数据库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数据进行信息提取、挖掘,实现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并通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信息的远程交换与共享。
4、线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属性作为划分基础,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划分为若干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地籍管理学复习思考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思考题一、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答案《全国土地分类体系》规定的一级分类是( )ABC A.农用地B.建设用地C.未利用地D.水域用地15号宗地与16号宗地合并,则合并后的编号应该是()B A.15B.15-1C.16D.16-1E.173S技术是指( )ABD A.RS—遥感B.GIS—地理信息系统C.LIS—土地信息系统D.GPS—全球定位系统BADCE 按发展顺序,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与地籍有关的重要制度依次是()A.均田制B.黔首自实田C.方田法D.两税法E.一条鞭法变更登记的类型有( )ABCD A.注销土地登记B.土地用途变更登记C.土地权利设定登记D.土地权利变更登记E.土地价格变更登记ACDE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有( )A.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B.日常性强、精度要求不高;C.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D.变更同步、手续连续;E.任务紧急BCDE 变更土地登记的特点主要包括( )A.系统的、全面的登记B.分散的、个别的登记C.经常的、及时的登记D.一宗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申请者E.申请人依法申请ABCD 变更土地登记内容包括:()A.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他项权利设定登记;B.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他项权利变更登记;C.名称、地址、用途变更登记;D.注销土地登记测定界址点的方法有( )ABD A.解析法B.分解析法C.地丈量法D.图解勘丈法E.平板仪法城市一般采用以下哪些宗地编号方法:()AB A.区——街道——街坊(或图幅) ——宗地B.区——街道(或图幅)——宗地C.区——街坊——街道(或图幅)——宗地D.区——街坊(或图幅)—街道—宗地D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A.从西到东、从南到北B.从东到西、从南到北C.从东到西、从北到南D.从西到东、从北到南E.从右上角到左下角BCDE 初始土地登记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可以驳回申请( )A.法定代理人没有办理委托书的B .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区的C .提供的证明材料不齐全的D .不能提供合法证明的E.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期限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当今世界不动产登记制度主要包括( )。
土地管理学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土地管理原理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土地管理原理可以归结为四大类,即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与效益原理。
1)人本原理: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遵循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
行为原理: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就是管理的行为管理。
掌控人的行为就要了解人的需要,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
动力原理:管理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
2)系统原理:系统管理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目的性出发,注重对管理系统过去行为特征的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的管理。
包括整合分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
整合分原理:整合分原理指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作。
相对封闭原理: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动态管理原理: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管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
动态管理指管理决策要适应管理系统不断的变化。
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
动态相关原理:动态相关指事物通过运动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
通过管理,协调好系统各部分的关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这就是动态管理原理。
弹性原理:所谓弹性原则是指管理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变化的伸缩度。
4)管理效益原理:效益管理是指在理解系统各部分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发挥各部分的积极作用,使整体效益大于各部分之和。
管理效益原理包括整体效益原理和规律效益原理。
整体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
规律效益原理:规律效应就是按客观规律管理所取得的效应。
2、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思考题:1、简述土地信息的涵义、构成及特征?概念: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的构成:①地理空间信息②自然属性信息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土地信息的特征:区域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土地信息的动态特征。
2、什么叫土地信息系统?简述土地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构成功能构成:系统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查询、统计、计算空间分析空间分析第2章思考题:1、土地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土地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2、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
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
对土地信息的分类一般是采用线分类法。
面分类法: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相依、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由类目组合形成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分级的基本方法:在分级时大多采用数学方法,如数列分级、最优分割等级等。
分类与分级的关系:分类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描述地物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而土地分级描述地物间的等级关系。
3、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有哪些?简述其各自的特点。
空间参考系:主要指大地参考系,是指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即用地面实体到原点或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轴或起始线的夹角在投影面上的大小来表示。
常用的大地参考系有:地理坐标系以经纬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
地理坐标根据参考基准不同可分为:大地经纬度、天文经纬度。
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中心O为笛卡尔坐标系原点,OZ轴与椭球的旋转轴一致,OX轴位于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的交线上,在赤道方向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O~XYZ构成右手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上点的函数关系,使地球表面上任意一个由地理坐标确定的点,在平面上必有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点,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可以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表示。
我国目前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来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上点的函数关系。
4、基本比例尺与大比例尺地图如何分幅?矩形分幅: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因此,相邻图幅是以直线划分的。
可分为拼接的和不拼接的两种。
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这是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图就是以经纬线分幅制作的。
大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5000地图)地图的分幅一般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或40cm×50cm矩形分幅,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
(多采用矩形分幅)5、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中,J50C003003 代表什么含义?J——1:100万地形图图幅行号;50——1:100万地形图图幅列号C——比例尺代码,1:25万;003——图幅行号;003——图幅列号各种比例尺的代码地图的图号构成6、大比例尺地图编号方法有哪些?哪种最常用?图廓西南角坐标法、流水编号法、行列编号法,其中图廓西南角坐标法最常用。
第3章思考题:2.什么是图形数字化?将纸质地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图像处理和曲线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扶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的过程。
3.空间数据输入的两种方式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
4.数据输出的三种方式硬拷贝输出、软拷贝、电子输出1、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在LIS中,土地数据可分为三种类型:空间特征数据(定位数据)、时间属性数据(尺度数据)和专题属性数据(非定位数据)。
其特征表现为:空间特征:表示地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及其与相邻地块的拓扑关系,一般以坐标数据标示。
位置和拓扑特征是空间信息系统所独有的。
专题特征:是土地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地面的坡度、坡向、某地的年降雨量等。
通常以数字、符号、文本和图像等形式来表示。
时间特征: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即空间数据总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时段内得到或计算的。
2、土地数据的获取的途径有哪些?土地信息系统将信息分成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两类,其获取途径主要有五种:①野外实地测量;②摄影测量与遥感;③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④社会调查与统计;⑤利用已有资料。
3、试述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进行数据输入的工作过程。
涵义:把地图放置于数字化桌上,用手持设备(定位装置——游标)跟踪地图上的各种地理特征,数字化设备精确量测游标的位置,产生数据形式的坐标数据。
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步骤:(1)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连接和参数设置通过RS-232(串口)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的,进行通讯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以及坐标原点、分辨率、采点方式、数据格式等参数的设置。
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必须设置数字化软件的参数与数字化仪相一致。
(2)地图的预处理首先要确定需要数字化哪些信息,输入哪些图层,以及每个图层包含的具体内容。
(3)确定控制点控制点的作用是进行地图配准,用来将数字化后的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以便这些数据与其它的数据集成。
控制点的选择对于空间实体地理位置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于控制点的选取•控制点可以是经纬线网格的交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或者一些典型地物的坐标;•控制点的数目取决于你打算使用哪一种数学方法来实现坐标转换;•但是,过多的控制点并不一定能够保证高精度的配准。
要尽可能使控制点均匀分布于整个栅格图像,而不是只在图像的某个较小区域选择控制点;•通常,先在图像的四个角选择4个控制点,然后在中间的位置有规律地选择一些控制点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4)选择数字化方式通常,数字化仪采用两种数字化方式,即点方式(Point Mode)和流方式(Stream Mode)。
点方式:由数字化作业员自行选择采样点和确定采样密度,逐点地对目标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流方式:作业员只需仔细保持使游标的十字丝沿待数字化的线段连续移动,而由计算机自动地按等时间间隔或等距间隔来控制点位的数据录入。
(5)曲线离散化(对点方式数字化而言)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对曲线进行采样简化,即在曲线上取有限个点,将其变为折线,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形状。
下面介绍Douglas-Peucker(道格拉斯-派克尔)算法:①在曲线首尾两点A、B之间连接一条直线段AB,该直线称为曲线的弦;②找到曲线上离该直线段距离最大的点C,并计算其与AB的距离d;③比较该距离与预先给定阈值ε的大小,如果小于ε,则将该直线段作为曲线的近似,该段曲线处理完毕;④如果距离大于阈值,则用C将曲线分为两段AC和BC,并分别对两段曲线进行①-③步的处理。
⑤当所有曲线都处理完毕后,依次连接各个分割点形成的折线,即可以作为曲线的近似。
4、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和模糊性;空间数据的获取和表达所产生的误差;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空间数据应用中产生的误差。
5、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哪些?传统的手工方法、元数据方法、地理相关法。
6、什么叫元数据?LIS中元数据有何作用?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3)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4)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第4章思考题:1.土地空间数据库的特点是什么?它在土地信息系统中有何作用?①数据量特别大。
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要用数据来描述各种土地要素,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其数据量往往很大。
②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③数据应用广泛。
例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市政管理、道路建设等。
空间数据库在LIS中的地位与作用:空间数据库花费的时间要占整个系统建设所花时间的85%以上。
空间数据库的布局和存取能力对LIS功能的实现和工作的效率影响极大。
贮存于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
2.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有哪些?空间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土地空间数据的集合。
空间数据库系统由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
3.空间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主要步骤?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4.传统的数据库模型有哪三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的特点:层次模型的优点是容易理解,单码查找速度快,易于更新和扩充;但会产生数据冗余,且不能直接表示实体之间多对多(m:n)的联系网络模型的特点:网状模型可表示多对多的关系,其数据存储效率较高,数据冗余也较小,适合于表示关系较复杂的地理数据和具有网络状特征的地理实体,但网状模型的结构复杂,数据更新也较为繁琐。
关系模型的特点:优点:可利用数据本身的公共值隐含地表达实体之间的联系,结构简单灵活、数据修改和更新方便、容易维护和理解,是当前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不足之处:难以处理空间数据库涉及的复杂目标,管理较为复杂,查找速度与网状和层次模型相比也要慢一些。
5. 用E-R模型建立概念模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第一步:确定E-R模型应含的实体;第二步:建立系统单项应用的局部E-R模型;第三步:将局部E-R模型综合为系统的总体E-R模型;第四步:改进总体E-R模型。
6. 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如何表示?矢量数据的表示: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精确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栅格数据的表示:栅格结构用密集的网格基本单元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阵列。
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的值。
点:由单个栅格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