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在土地范畴之内()A 陆地B 内陆水域C 滩涂D海洋2、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A 土地的位置B 人口状况C土地所属关系D土壤类型3、土地农学派注重()研究A生物群落B地貌C 地表组成物质D土壤4、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 )A对流层下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上部D平流层下部5、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承载性功能B储蓄和增值的功能C提高生产力功能D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土地的性质不包括()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B土地的适宜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D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7、狭义的国土不包括()A领土B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C领海D领空8、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土地的利用B土地的形成C土地的演化D土地的管理9、下列哪项不属于衡量区域降水多少的主要指标:()A 降水量B 湿润指数C 有效水容量D 干燥度10、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气候因素:()A 光B 热C 水D气11、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的是()A土壤肥力B土壤质地C土壤构成D土层厚度12、不同排水等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中,90cm内的任何土层很少出现水分饱和属于()A排水过度B排水良好C排水中等良好D排水不良13、土地分类分为几大类( )A四大类B五大类C九大类D十大类14、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形成因素,光、热、水气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土地资源具有强烈的()A 系统性B 完整性C 结构性D 地域性。

15、下列可以用于农业利用的坡度有()A 15°B 30°C 35°D 40°16、()是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综合反映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构成D土壤厚度17、农作物产量资料获取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经验估算法、()A 实地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B要素测定法和抽样实割实测法C 抽样实割实测法和实地调查法D 要素测定法和实地调查法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最新(土地评估师)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土地评估师)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评估师)考试复习资料一、判断题(20题,题号1—20,共10分。

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认为正确的涂“√”,认为错误的涂“X”。

评分说明:每题0.5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并倒扣0.5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分)1、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2、课税主体决定税收的课税范围,是区别征税与不征税的主要界限,也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税率是税收制度和政策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

4、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5、耕地占用税对于实际占用耕地超过批准占用耕地,应按照批准占用耕地面积依法征收耕地占用税。

6、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8、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仅限于银行本票,且为记名式本票和即期本票。

9、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开立一个或两个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基本帐户。

10、外汇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11、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12、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的30%时可不再提取。

解析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

13、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4、标准差系数越小,说明该水平平均值的代表性越高。

15、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16、大型项目土地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 000。

17、城市三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

西南大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调查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 复习题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  复习题

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复习思考题(*为最后复习时老师提到的)第一章绪论1*、资源:是人类发现的一种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原始形态可投入生产过程或直接用于消费。

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特性:具有生产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针对一定的适宜性而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可改良性,提高土壤肥力);土地资源的时间历史性(形成改良的过程)和空间性(位置的固定性)2*、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书P5答:土地资源调查应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调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以及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

包括: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其特点有两个:一是多学科的协同工作;二是以系列成图的形式来体现综合调查的成果,即用相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成果的系列主题制图或同一专业不同比例尺的系列制图。

3*、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分为概查和详查。

土地资源概查主要是为全国和大区域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估算,并可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省、地级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成图比例尺为1:10万至1:50万以上的中小比例尺,分类和制图精度要求较低。

土地资源详查是为县级及县级以下单位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登记、土地综合评价和土地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比例尺为1:5万至1:5000的大比例尺和1:2000以下的详查比例尺。

4、土地资源调查时应怎样进行路线调查?答:①任务:沿一定方向的路线,穿过不同地形部位,以了解该地区的土地构成要素的变化、土地类型特征、土地资源分布规律的特点;②调查路线布局直接影响工作进度与质量,要在熟练背景资料基础上再地形图上选定路线;③调查时要点线结合,点是指在土地构成要素急剧变化地方,停下来研究,而其他地方可略览;④一般应铺设多条线路进行调查,路线密度取决于调查目的、调查区面积大小、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和成图比例尺大小;⑤路线调查时,应特别注意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岩石变化,找出明显变化的转折点。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整理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土地。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土地资源”这个概念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强调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方面的基本属性,如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宜农土地资源等等。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土地生产力从时间上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土地的现实生产力,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二是指可预见的将来,即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称为土地潜在生产力或土地生产潜力,简称土地潜力。

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不同地区的土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形成地表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地生产潜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的土地合理利用方向。

土地的这种地域分异性(或称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布局时,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

③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土地的可更新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使用价值减少。

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

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任何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土地生产力的逐渐丧失。

土地资源与评价复习题

土地资源与评价复习题

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立体空间内的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从而划出若干土地类型。

3.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地理或地质的原因,使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与一般的地球化学统计量相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的富集或欠缺,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

4.土宜:指一个区域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独特的适宜性。

5.土地资源调查:以土地资源知识为基础,用遥感、测绘、测绘制图为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发展变化的一系列过程。

6.土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7.耕地环境:指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种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大气、土地、水、各种生物。

8.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土地生产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致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9.区域开发:在一定区域内,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10.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11.土地生态设计: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类型及其结构,从而稳定并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12.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14.土地生态重建:对于土地利用率低、质量差、产出不高的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治理、建设的改造过程。

15.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的社会、自然、经济属性的变化方向、速度、特性、及其规律性进行检测。

土地资源评价复习思考题

土地资源评价复习思考题
(2)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3)拟定潜力评价表
(4)评定潜力等级
每个步骤稍加解释。
简述土地性质与土地质量的差异?
要点:土地性质是单项的,土地质量是综合的,土地性质可以综合为土地质量。
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土地自身的质量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要点: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纵向的划分,土地分类是对土地横向的合并。
简述土地类型的命名方法,并举出实例
(1)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或植被(或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黄红壤山坡地。
(2)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如川地、塬地等
(3)用地名命名。如沃伯顿土地系统等。
简述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1)确立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位
三、论述题:
论述题
答案
结合土地评价的历史,论述土地评价的意义?
从古代的土地评价的作业谈起,到近代土地评价的发展的介绍。土地评价的意义应该涉及以下几点:(1)为土地税收服务;(2)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服务;(5)为土地管理服务等。
结合自己的理解,论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发展趋势?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用经济可比指标对投入-产出的效果的评定。
土地类型
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土地类型结构
简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是土地性状相对一致的单位。
简述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土地资源 复习题

土地资源 复习题

名词解释: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填空: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土地)系统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2 土地的资源特性包括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3 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4 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5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6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7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8 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9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10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11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简答题:1 土地的特性?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质量的动态性,4、土地利用的永续性,5、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6、土地的不可代替性,7、土地的社会性第二章:填空题: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2光照对土地而言,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3地貌类型按地貌形态可粗略分为平原、丘岭、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4平原可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等5我国著名的冲积平原有: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6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7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8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表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9新构造运动的结果,造成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局势10在一天之内,夜间的总辐射为零,正午最高;一年之中,夏季的总辐射最高,冬季最低。

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调查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由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和______等要素构成的,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______ 。

2.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______ ”;二是围绕__ ___ _而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

3.遥感影像中的阴影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

4.调绘工作底图可用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上宽度≥ ______ mm的线状地物,作为一个独立图斑进行调查。

6.航片转绘的任务就是采用一定方法消除______ 和______ ,并统一比例尺。

7.地类面积量算允许误差(二级控制),因量算方法的不同,所用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不同,那么用求积仪法量算时,误差计算公式为:______方格法量算时,误差计算公式为:______8.同一种类型的土地单元应具有:相似的______ 、______ 、土地性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性、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产力提高的措施。

9. 收集航空像片要注意其质量,如倾角一般不大于______ ,航向重叠和旁向重叠分别不少于______ 和______ 。

10.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土地分级系统根据景观内部在形成结构上的明显差异,把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___ 、____ 、__ 。

11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主要取决于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2. 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包括:______ 、______ 、______ 。

13. 土地类型演替按演替方向分为:______ 、______ 。

14.采用地形图调绘,其耕地、园地、水域最小上图图斑为6.0mm2,如果制图比例尺为1:10000,那么实地面积为___________ m2。

采用地形图调绘,其居民地为 4.0mm2,如果制图比例尺为1:10000,那么实地面积为______ m2。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2、土地的涵义: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土地不同与土壤、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综上所述,可简述为: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3、土地与土壤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2)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

(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4、国土:是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的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6*、土地的资源属性(土地具有的特征):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时间的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7*、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8、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Ⅰ、自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组成要素、地学组成要素、水文组成要素、植被组成要素、土壤组成要素。

(1)、气候组成要素包括:光照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

(2)、地学组成要素包括:地质构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地表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达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较近。

2.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3.国土土地是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空间的一部分,即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区域。

土地不仅指土地,还指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

土地是一个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

4.景观景观是基本的自然地理单位,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以明显观察得到的一组限区形成的特定的有规律的地域,是由地貌、植被、气候、土壤等多种自然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发展史。

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的影响。

5.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6.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科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征、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1、简述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但对土地的科学定义没有统一的理解。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土地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虽然人们目前对土地概念的表述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土地的理解相对紧密,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

应该指出的是,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对人类毫无用处的土地,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块土地不是一种资源。

因此,土地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混淆。

2、土地的资源特征是什么?1.整体性土地是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复习资料完美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复习资料完美版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②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土建和属性数据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④土地资源调查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任务: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④土地资源调查得成果记录。

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安排工作计划、收集资料、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测、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测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3检查验收2.历史土地清丈方法①方田均税法②经界法③堆排法④鱼鳞图册法;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最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第二章土地类型调查1.气候调查(气温、积温、降水、干燥度):调查区气象站收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实地观测地形地貌(大中地貌、特殊地形微地形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航片卫片、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地质(岩石类型、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沉积物):野外实地绘制相应的断面图水资源(水资源类型、水资源量、水质):调查河流湖泊的大小深度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农业灌溉和排水能力;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渍化、浅育化影响;调查水利措施;采样分析土壤(地表特征、剖面特征):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植被(确定代表性植物群落、估测植物种属的丰富度、目测覆盖度、调查植物的利用价值特种土宜植物调2.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原则3.制图的原则:地理基础控制原则、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个体形态与区域总体结构的关系原则、土地土地类型制图要注意地理分异特征、要突出生产性、要注意土地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综合性方法:综合制图法(遥感图像野外调查分析、分类系统解译野外调绘、草图、转绘)叠置制图法(最后野外验证)制图技术处理:夸大法、符号法、何并法、组合复区法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技术路线:收集资料了解要求、分析调研利用状况和分布特点拟定分类系统、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拟定的可行性、对利用分类系统实地验证核实原则:统一性原则②地域性③系统性④实用性2.土地利用调查外业方法: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3.变更调查方法:利用新的1:1万影像进行动态监测、利用航片和1:1万土地详查图进行动态监测、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4.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8类,二级46类;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系统: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2007年一级12个,二级56个。

土地评价与衡量与衡量与衡量与土地管理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衡量与衡量与衡量与土地管理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在土地范畴之内()A 陆地B 内陆水域C 滩涂 D海洋2、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A 土地的位置B 人口状况C土地所属关系 D土壤类型3、土地农学派注重()研究A生物群落 B地貌C 地表组成物质 D土壤4、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 )A对流层下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上部 D平流层下部5、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承载性功能 B储蓄和增值的功能C提高生产力功能 D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土地的性质不包括()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B土地的适宜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D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7、狭义的国土不包括()A领土 B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C领海 D领空8、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土地的利用 B土地的形成C土地的演化 D土地的管理9、下列哪项不属于衡量区域降水多少的主要指标:()A 降水量B 湿润指数C 有效水容量D 干燥度10、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气候因素:()A 光B 热C 水 D气11、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的是()A土壤肥力 B土壤质地C土壤构成 D土层厚度12、不同排水等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中,90cm内的任何土层很少出现水分饱和属于()A排水过度 B排水良好C排水中等良好 D排水不良13、土地分类分为几大类 ( )A四大类 B五大类 C九大类 D十大类14、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形成因素,光、热、水气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土地资源具有强烈的()A 系统性B 完整性C 结构性D 地域性。

15、下列可以用于农业利用的坡度有()A 15°B 30°C 35°D 40°16、()是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综合反映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构成 D土壤厚度17、农作物产量资料获取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经验估算法、()A 实地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B要素测定法和抽样实割实测法C 抽样实割实测法和实地调查法D 要素测定法和实地调查法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武汉大学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复习重点

武汉大学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复习重点

1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
10.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类型较多的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是 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因为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反映出土地的自然 属性,一方面也反映出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同的农业生产或 其他利用上的适宜性,要求相同的保护、改造土地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11.土地分级: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 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由这些土地单位构成一个相对完 整的土地等级系统或等级阶梯。 12.土地分类:将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个个体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 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是对土地的横向(即同一等级内)类群归并。 13. 土地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1)确定分类的对象 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分类依据就是导致土地产生分异的主要因素,分类指标 就是体现分类依据的一些定量指标) 方法: 1)顺序法:就是按种、属、科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分类系统。 优点: 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有利于分类者理清土地分级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 缺点: 做法机械,主观性较强,工作量大。 2)两列指标网络法: 具体做法是,划出纵、横坐标,在纵坐标上表示地貌类型,自上而下依次列出从高处至低 处的地貌类型; 在横坐标上表示植被和土壤类型,自左至右依次列出湿生至旱生的植被类型名 称和湿润至干燥的土壤类型名称。纵横两列的交叉构成一个网格,这便成了土地分类系统。 优点: 可以更清楚、 直观地展示研究区域土地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土地类型单位在分类 系统中的从属关系,因此有利于较准确地建立土地分类系统。缺点:比较机械。 3)路线考察法:就是在研究区范围内选定几条代表性考察路线,进行实地考察。 4)参数法:建立在对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坡度、水文网密度的分类指标的数量化和 等级化基础上来对土地进行分类。 14.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结构) :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 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的格局。 15.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简称为土地空间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所处的空间位 置及彼此间的组合而形成的一定的格局或图式。 土地空间结构是所有土地结构类型中最直观表 现的形式,它反映出土地类型群体关系在空间上的有序性。 1)递变型组合结构:指各种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和方位发生依次变化,构成 一定的系列。 如海岸带区域自滨海至内陆的土地类型条带状组合,内陆盆地从边缘到中心的土 地类型同心圆状组合等。 2)重复型组合结构:指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不按一定顺序更替,而是呈相间排列和斑块 状等形式出现,构成重复、分散的复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的学科。

2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一定的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3比配: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顶级单元。

5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6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7修正法:实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顶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8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的折算标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粮食作物。

例如小麦、玉米、水稻
9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二填空
1土地评价的方法:定性土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农业生态带方法,参数法,模型法)样地法,定量土地方法。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层次: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P41图
3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4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

5标准样地地块设置中的实质是三定“定量,定位,定质”P72-74
6土地定量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土地利用系统。

7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8土地评价位于土地学科的中心地位
9标准样地的基本特点:农用生产条件最好、综合条件最优
10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进行逐级修正
11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量化、生态化、动态化
12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社会经济因素、农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产量水平
三简答
1土地评价的作用?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督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6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9显化了土地资产的属性。

2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原则2土地评价重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3土地评价单元产生的几种方法?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4是采用网络方格作为土地评价单元5采用综合方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4区位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
1区位论是形成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以及土地评价类型的重要依据2区位论可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或评价中选择土地用途提供理论指导3区位论是确定土地评价区位因素的理论依据4区位论是确定区位因素分级及分值的基础。

*5地租理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
1级差地租的存在是进行土地质量评价的依据2追求地租的实现推动了土地评价的发展3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是形成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4地租理论是土地分等定级正确与否的“检测器”。

6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土地评价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可持续发展理论丰富了土地评价因素指标体系3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产生的基础。

7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的工作内容?
1要了解土地评价单元对一定土地用途要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就需要知道土地本身的性质2要了解满足一定土地用途所要求的基本土地条件3要了解土地的性质是否满足一定土地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就需要将土地的性质与土地用途所要求的土地条件相比较4通过一定的标准将土地性质与土地用途所要求的土地条件比较之后,进行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性分类。

8农业生态带(AEZ)方法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7步
1土壤单元分级2划分气候区,确定农业的适宜性3生长期长度带LGP的划分4无限制因素的潜在产量5计算农业气候产量6确定农业气候适宜性7划分土地适宜性级。

*9指数和法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基本思路?
1对选定的土地评价因素进行分级赋分2确定个评价因素的权重3计算评价因素的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土地评价单元格评价因素的指数和。

10设置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原则?
1单位面积农用地的产量水平最高2农业生产条件最好3构成农用地的土地因素的综合特征最优4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是编定为长期稳定的农用地。

*11“样地法”在应用中的方案(步骤)?
1划分农用地定级单元2设置农用地顶级标准样地3确定农用地定级的定级因素4编制定级因素分级与记分规则表5计算定级单元的分值6县域内农用地级别的划分
12农用地等与农用地级的区别?
1农用地等:在全国的范围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2农用地级:在行政区(省或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以县或乡为单位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3范围不同,依据的情况不同,反应农用地的自然质量不同。

13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的区别?
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通的粮食作物。

如小麦,玉米,水稻。

制定作物:之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4农用地分等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2分层控制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6跟踪检验原则
15农用地分等的基本路线/技术路线?
依据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耕作制度,以指定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修订,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

16农用地分等工作内容中内业处理的步骤?
1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定作物,查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2划分分等单元编制分等单元图3划分分等指标区,确定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4表编制“制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5计算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加权平均法)6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并初步划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7计算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并划分等值区8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指数,并初步划分农用地利用等别,农用地等别。

17农用地定级的工作内容中的技术步骤?
1确定定级方法2确定修正因素(必须按修正因素:(1)土地区位因素:农贸中心影响状况,交通状况(2)耕作便利因素:耕作距离,耕作装备,田间道路,田块形状)3资料整理与量化4外业调查5编制定级修正因素分值图6划分顶级单元7查算修正因素所对应的分值8计算修正系数,贬值修正系数图9计算顶级指数10级别的划分级别
18土地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给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另一个维度:时间。

②它考虑了土地利用需求与土地的动态变化;③应用了普通接受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函数关系,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对专家经验知识的依赖;④定量评价生产潜力,促使寻找差异的原则,因及制定未来研究与工作的规划
缺点:①数据参数量大;②输入数据不可避免的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③目前所建立的土地信息系统动态模拟模型都是单一的土地模拟模型,而缺少多远土地利用系统及复合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模拟模型研究;④定量评价方法还是较多的停留在本方法上,尚未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土地评价方法体系,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