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df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分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用途区、土地利用潜力、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潜力、公路、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基本方针、重点建设项目。

二、问答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体系、土地总适宜性等级的判定方法以及步骤。

2、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主体、期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

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特点。

4、如何实施土地利用计划。

5、居民点规模的构成;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核心层次(县级)、期限、特性.7、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研究对象.8、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土地用途区划分的原则;9、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一般步骤。

10、土地整理的类型、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11、土地利用规划的分类、性质12、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13、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14、土地的属性、土地利用潜力的估算方法15、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分类16、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组成;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内容。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步骤。

18、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19、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式有哪两种。

20、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

21、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常用的方法;建设用地的预测方法22、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哪四种,分别有何特点。

23、城市化水平的五种预测方法。

2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内容。

25、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构成;26、耕地规划涉及的五要素。

27、20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2002年过渡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一部分:土地评价1相关概念和概况1.1土地评价的概念:又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

是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土地质量对于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适宜状况或利用效益来确定土地等级的过程。

1.2土地评价的作用: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交易、土地税收、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而进行的。

2土地评价单元2.1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行政单元、宗地、土壤发生学分类、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采用评价作用的几种图件叠置形成的图斑。

2.2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定义: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及特征的相似性欲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2.3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自然类型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为依据,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3土地潜力评价3.1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3.1.1.1土地潜力:又称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3.1.1.2土地潜力评价: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或数量评定。

3.1.1.3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

3.1.1.4以气候为主的潜力评价3.1.1.5农业生产潜力模型3.2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土地潜力综合评价;土地潜力评级的步骤。

3.2.1.1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及改造措施来划分等级的评价。

3.2.1.2土地潜力评价分为:定性(根据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的生产潜力分为若干顺序的类别。

)定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型来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

土地评价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管理期末复习资料1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1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整体性2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3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2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4个层次:1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4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1直接利用价值2简介利用价值3选择价值(人们为了将来能够直接利用与简介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4存在价值(即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4影子价格: 一种投入(比如资本、劳动力和外汇)的机会成本或它的供应量减少一个单位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损失5生态系统健康内涵:1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2生态系统本身自我维持和更新的能力6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1活力(指能量或活动性)2恢复力(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逐步恢复的能力)3组织结构4维持生态系统服务5管理的选择6减少投入7对相邻系统的危害8人类健康的影响7生态足迹: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生态足迹计算基于事实: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耗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生产的废物数量2这些废物和资源可以换算成提高这些功能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生态足迹的启示: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2美国是生态足迹最大的国家3生态盈余的国家大多地广人稀8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类型和适宜程度.目的和意义:1为土地立法提供依据2为拟定土地税手标准服务3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改造服务4为土地管理服务5为土地科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手段9区位:1自然地理区位2经济地理区位3交通地理区位10级差地租:1等量资本投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相同面积土地上,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级差地租2是由在同块土地上连续追加资本的生产率不同, 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级差地租11计算题:1毛利分析法P217 2贴现金流量P21912农用地价格特点:1农用地价格以其收益能力为基础,收益能力即为收取纯收益大小的能力2用途上会发生变化的农用地,其收益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会有很明显的差别3纯粹的农用地的收益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劣等地要大于优等地4农用地交易实例较少,因此难于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通常采用收益还原法13土地评估的方法:1申报法2收益还原法3评分法4标准田法14城镇土地的特殊性:1城镇土地的区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城镇土地具有两重性3城镇土地开发经营的集约型15城镇土地分等定级:1等是指不同城镇之间利用土地效益高低的差异2级是指同一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3等是大范围的4级是小范围的16城镇土地定级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4级差收益原则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17中国土地市场:1土地一级市场是出让市场或土地批租市场,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2二级市场是开发市场,只要是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后进行开发经营3三级市场是交易市场,是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归属制度19土地所有制的类型:1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主土地所有制3封建主土地所有制4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5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20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土地的所有制决定土地的使用制22中国土地权利:1所有权2使用权3他项权利23中国土地所有制建立:1农村:通过改革立法2城市:接管/没收/和平赎买,最后经宪法确认24中国土地制度存在问题:1土地产权不明确2土地产权关系模糊3土地产权主体权利义务不明确4土地管理人为分割,层次不清5土地管理缺乏权威6土地管理政出多门25中国土地改革方向:1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关系,合理界定土地产权的内涵和各利益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形成法律约束和经济约束2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权威性的土地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土地根本的/主要的管理,即土地行政管理3切实实行对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对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对各类用途的土地,对生地和熟地的统一管理,对土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统一管理,特别是实施和加强核心的和基础的管理,即加强产权管理,加强地籍管理,协调好土地管理和其他管理及不同类别管理之间的关系26人类与土地利用的关系:1土地覆被2土地利用3土地规划27土地合理利用评判标准:1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适宜性一致2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3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经营4土地的经济效益要高5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6实现持续土地利用28土地非合理利用分类:1土地闲置2土地退化29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

土地管理基础复习提纲

土地管理基础复习提纲

土地管理基础复习提纲1、土地的概念P12、地产的概念P43、土地资源的概念P34、了解土地几种类型划分的角度P75、土地管理的概念及含义P126、土地管理的主体P137、土地管理的对象P148、土地管理的职能P159、土地管理的特点P1610、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P1811、土地制度的概念P2212、土地政策的概念P2613、土地管理体制的概念P3214、土地的供给概念P4315、土地的需求的概念P4416、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及其原理P47 原理缺17、什么是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P55 、P57、P58、P5918、土地金融和税收的概念P6219、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P7220、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P77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P80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P832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P9224、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P9325、地籍的功能P11126、地籍管理的概念P11427、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调查的概念P130、P142、P11628、初始土地登记的概念与程序P133、P13929、土地代理登记的概念及法定代理的特征P14030、变更土地登记的特点P14131、建设用地的概念及特征P165、P16832、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P16933、征用土地的审批P18234、征用土地补偿及安置P18235、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概念及特点P19236、土地一级、二级、三级市场的概念P20637、土地价格调控手段P20838、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范围P21239、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P22240、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P22641、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P23142、农用地转用的概念P25343、农用地开发的概念P26544、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含义P27345、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P276以上内容包括了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基本内容,学生应注意总结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对本专业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对哪方面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土地评价及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及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在土地畴之〔〕A 陆地B 陆水域C 滩涂D海洋2、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A 土地的位置B 人口状况C土地所属关系D土壤类型3、土地农学派注重〔〕研究A生物群落B地貌C 地表组成物质D土壤4、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A对流层下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上部D平流层下部5、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承载性功能B储蓄和增值的功能C提高生产力功能D生态系统效劳功能6、土地的性质不包括〔〕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B土地的适宜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D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7、狭义的国土不包括〔〕A领土B所拥有的一切资源C领海D领空8、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土地的利用B土地的形成C土地的演化D土地的管理9、以下哪项不属于衡量区域降水多少的主要指标:〔〕A 降水量B 湿润指数C 有效水容量D 枯燥度10、以下哪项不属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气候因素:〔〕A 光B 热C 水D气11、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的是〔〕A土壤肥力B土壤质地C土壤构成D土层厚度12、不同排水等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中,90cm的任土层很少出现水分饱和属于〔〕A排水过度B排水良好C排水中等良好D排水不良13、土地分类分为几大类()A四大类B五大类C九大类D十大类14、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形成因素,光、热、水气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式,使土地资源具有强烈的〔〕A 系统性B 完整性C 构造性D 地域性。

15、以下可以用于农业利用的坡度有〔〕A 15°B 30°C 35°D 40°16、〔〕是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综合反映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构成D土壤厚度17、农作物产量资料获取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经历估算法、〔〕A 实地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B要素测定法和抽样实割实测法C 抽样实割实测法和实地调查法D 要素测定法和实地调查法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下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土地整理复习大纲

土地整理复习大纲

土地整理复习大纲土地整理与复垦复习大纲考题类型:选择题10小题共20分;名词解释4题12分;简答题5题25分;论述题1题16分。

计算和应用题2题,分别为15分和12分,总分27分;需结合课本与ppt复习,祝君好运~ GO!1.田块(斑块)设计;水田、旱地和望天田的区分;(1)斑块规划设计:斑块大小、斑块数目、斑块形状、斑块位置、斑块朝向、斑块基质。

a.斑块大小:农田长度:平原一般为500-800m;农田宽度:平原一般为200-400m。

适宜的田块长度,应有利于:①有助于机械作业;②有利于组织田间生产过程;③有利于灌水工作;④有利于平整土地。

适宜的田块宽度,应有利于:①机械作业要求;②灌溉排水要求;③防风要求b.斑块数目:平原区斑块密度一般3-10个,山区、丘陵地区数量有所增加。

c.斑块形状(长方形、方形最佳)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长宽比以不小于4:1为宜。

d.斑块位置(物种种群迁移,斑块和其他用地)e.斑块朝向:有利于采光,机械作业,水土保持,防风,一般南北向为宜。

f.斑块基质:斑块基质条件包括土壤、土地平整度、耕作方式等。

(2)区分:有灌溉设施而且种水生作物的叫水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田);没有灌溉设施且种旱生作物的叫旱地;没有灌溉设施的但是种水生作物的叫望天田。

2.农渠农沟的一般布置形式。

(?)(1)平原地区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布置a.灌排相邻布置:即灌水农渠与排水农沟相邻布置。

b.灌排相间布置c.灌排合渠3.渠系建筑物中的交叉建筑物;(1)渡槽(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交叉建筑物)渠道与道路相交,当渠底高于路面,而且高差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净空;渠道与河沟相交,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时;渠道与洼地相交,为避免高填方,或洼地中有大片良田时。

√渡槽布置的要求:●渠道与道路、河流、山谷等障碍物交叉且高差大于等于5m(与河流最高洪水位),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渡槽直接输水。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doc

土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doc

⼟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doc⼟地管理与评价复习重点绪论⼟地资产:是指⼟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地。

地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资源。

⼟地管理:是国家在⼀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政、经济、法律、技术⽅法,为提⾼⼟地利⽤⽣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地所冇制,调整⼟地关系,监督⼟地利⽤,⽽进⾏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地的功能:1、⼟地的负载的功能2、⼟地的养育的功能3、⼟地的仓储的功能4、⼟地的提供景观的功能5、⼟地的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地的基本特性:1、⼟地是⾃然的产物2、⼟地⾯积的有限性3、⼟地位置的固定性4、上地质量差界的普遍性5、⼟地利⽤的永续性三、⼟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树⽴可持续发展观2、实现⼟地、⼈⼝、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和建⽴可持续发展的⼟地、⼈⼝、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四、⼟地管理的内容和⽅法1、地籍管理2、⼗?地权属管理3、⼟地利⽤管理4、⼟地市场管理第⼀章:⼟地管理的⼀般过程⼀、政府失灵的对策1、强化政府对⼟地的公共管理职能2、加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3、建⽴良好的地⽅政府与⼬央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4、强化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5、建⽴健全⼟地法律体系和加⼤执法⼒度⼆、⼟地管理的主要任务:答:坚持“⼀要吃饭,⼆要建设的⽅针,努⼒实现⼟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

三、⼟地管理应遵循原则: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Z间关系的原则2、坚持⽣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的原则3、坚持依法、统⼀、科学地管理⼟地的原则第⼆章:地籍管理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科学⽅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积和⽤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之,在此基础上进⾏⼟地登记。

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使⽤权或⼏个使⽤者共有权的⾃然地块。

权属调査:权属调查⼀般是以宗地为基⽊调查对象,调查核实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使⽤情况等,并进⾏记录。

土地利用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评价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评价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评价是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功能、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定量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功能、利用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功能,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 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资源的状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3. 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评价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二、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功能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估。

它主要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观察和分析,对其质量和功能进行评估。

定性评价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对土地资源的初步评估。

2. 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主要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功能和利用效益进行评估。

定量评价方法相对复杂,但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评价结果。

三、土地利用评价的应用土地利用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土地评价与规划管理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规划管理复习资料

1.何谓土地,它有什么基本特性?土地是“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是“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特征有:位置固定性,自然和经济双重性, 资源供给的有效性,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功能的相对永久性,价值相对价值和准商品性.2.简述气候和土壤因素对于农用地质量的影响。

气候因素:光能条件, 热量条件,降水条件.土壤因素: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 土地构成,障碍层次,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及酸碱度.3.从中国光、热、水、土以及地势阐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异特性。

根据光能条件地域变化特点,我国可分为五个光能分布区.我国活动积温自北部的寒温带到南部的热带逐渐增多.活动积温与熟制有直接关系.我国以400mm 和800mm 等降水线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有重要意义400mm 以西以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800mm 以北以旱地农业为主,800mm 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4.试举例说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于城市选址的影响。

地质条件有:地基承载力,滑坡崩塌地震等自然地质现象对建设的危害,采矿造成的沉陷.水文条件有:地面水源,地下水位及水质,城市缺水.气候条件有:局部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污染.5.试辩析如下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土地单元.同一类型的土地单元应有:相似的外貌形态,相似近的成因及可以比拟的相近似的土地性质,大致相同的自然生产能力,相同类别和程度的土地利用适宜性或因素的限制型,相同的土地保护改造和生产力提高的措施.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可预见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土地和人类利用相结合而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的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6.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分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带和非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7.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特征进行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要具有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8. 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土地资源空间匹配失衡,近40 年净减耕地2.5 亿多亩,耕地后备资源太少,可开发土地基本已被开发利用,土地开发强度大,盲目用的突出.城市存量潜力大,村镇用的超标.9. 常用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工作方法:现场调查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和面上调查相结合,专家调查和群众访谈相结合.10.简述“3S”技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生物及社会经济要素等组成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的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基本特性:·自然特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社会经济特性: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值性;区位性;权属性;政策法规性等社会经济特性2国土地资源共分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3土地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它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土地管理:国家为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而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

二者关系:1)都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土地评价作为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服务3)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4)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1、简述《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评价的原则。

(1)要将土地利用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的质量进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地质量要求不同)(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较(投入水平相同)(3)因地制宜,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风景林地资源的评定依赖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在不同经济条件地区有所不同)(4)要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比较(一般为单一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不宜比较和优化;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应作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评价)(5)要以土地的持久利用为前提(评价时应确保不因这种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一般要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评价)2、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值、土壤容重等。

土地估价专业知识大纲2020 年 6 月

土地估价专业知识大纲2020 年 6 月
第一部分 土地基础知识.........................................................................................................1
一、土地的概念.........................................................................................................1 二、土地与自然资源................................................................................................ 1 三、土地的分类.........................................................................................................2 四、土地实体及特征................................................................................................ 4 五、土地权利.............................................................................................................4 六、土地法律与政策................................................................................................ 5

(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ptx

(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ptx
11、 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区别和 联系?如何采用极限条件法、经验法、层次分析法评定土地总的适宜等 级?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比较: 区别:潜力评价规定土地利用方式的先后次序,适宜性评价可针对多种方式评价;前者主要 关心土地自然属性,后者重视土地经济属性 联系:两个评价成果可进行比较、协调
2、 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 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 值、土壤容重等。 水文及地质:洪害频率、洪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地貌、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坡长、相对起伏 土地质量:由一种以上土地特性构成的、反映一定方面土地性质的综合属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降雨量、土壤水分蒸散量 扎根条件:土壤有效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土地质量 农地:水分有效性、扎根条件,养分有效性 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牧草营养价值、草地退化状况、饮水条件 土地质量与土地特性
15、 什么是城市土地分等和定级,简述城市土地定级的工作步骤?
概念: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 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土地等: 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 土地级: 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定级的程序:
1. 建立影响城市土地评价的因素因子体系 2. 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值 3. 计算各因素因子的指标值 4. 划分城市土地的定级单元 5.计算各单元内各因素的分级值,加权求和得总分值。按总分的分布排列和实际情况,初步 划分出土地的等级

土地评价与衡量与衡量与衡量与土地管理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衡量与衡量与衡量与土地管理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在土地范畴之内()A 陆地B 内陆水域C 滩涂 D海洋2、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A 土地的位置B 人口状况C土地所属关系 D土壤类型3、土地农学派注重()研究A生物群落 B地貌C 地表组成物质 D土壤4、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 )A对流层下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上部 D平流层下部5、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承载性功能 B储蓄和增值的功能C提高生产力功能 D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土地的性质不包括()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B土地的适宜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D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7、狭义的国土不包括()A领土 B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C领海 D领空8、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土地的利用 B土地的形成C土地的演化 D土地的管理9、下列哪项不属于衡量区域降水多少的主要指标:()A 降水量B 湿润指数C 有效水容量D 干燥度10、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气候因素:()A 光B 热C 水 D气11、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的是()A土壤肥力 B土壤质地C土壤构成 D土层厚度12、不同排水等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中,90cm内的任何土层很少出现水分饱和属于()A排水过度 B排水良好C排水中等良好 D排水不良13、土地分类分为几大类 ( )A四大类 B五大类 C九大类 D十大类14、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形成因素,光、热、水气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土地资源具有强烈的()A 系统性B 完整性C 结构性D 地域性。

15、下列可以用于农业利用的坡度有()A 15°B 30°C 35°D 40°16、()是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综合反映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构成 D土壤厚度17、农作物产量资料获取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经验估算法、()A 实地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B要素测定法和抽样实割实测法C 抽样实割实测法和实地调查法D 要素测定法和实地调查法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资料(终)1

土地评价与管理复习资料(终)1

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

2、土地的功能生产性功能、承载性功能、提供原料的功能、观赏性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3、土地的性质(1)土地是自然综合体(2)土地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的地段。

(3)土地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4)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

(5)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

(6)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第一章土地评价要素选择1、土地构成要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植被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第二章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分类1、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2、土地利用分类的理论基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3、土地利用分类的概念:按照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方式或两者之一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4、土地分类的基本方法:顺序法、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参数法。

5、土地资源分类体系:基础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6、土地利用系统的目标: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系统调节性、结构适宜性。

7、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基于一定土地类型,经过长期开发改造和利用土地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土地用途与利用方式的地域单元。

8、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现状特征原则、地域性原则、生产适用性原则、科学系统性原则9、土地利用方式的概念:土地利用方式是比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或规定更为详细具体的分类,是在土地利用大类划分基础上的细分。

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注:括号内为定义)(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2)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为主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率>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总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总复习资料

1、土地评价的概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对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效益、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估。

实质: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1、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3、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4、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5、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6、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数量分析结构分析布局分析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第三节土地评价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分析、1.气象气候2.地形3.水文4.土壤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区位)2.农作物产量3.经济生产水平4.经营管理水平三、选择评价因素的基本原则1.选择的因子:对土地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评价区内变异较大,具有一定稳定性,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获取、定量化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经济、生态条件)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土地潜力:又称土地利用能力,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实质: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或数量评定。

评价方法:经验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二、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土地潜力综合评价四、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土地适宜性:某种土地类型满足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要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程度。

土地评价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土地评价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土地评价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或土地资源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或非物质效用能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做出定性或定量的等级评定。

土地类型的概念(狭义)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它清楚的表明了土地类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分类。

土地分级是指土地地段的个体研究,即依据自然综合体地域分异的原理和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在对所研究的区域所有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逐级划分或自下而上的逐级合并,区分出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具体土地地段(或土地单位)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1.相——相当于一个地貌面,具有同一的地貌部位,同一的小气候,同一的植被群丛,同一的土壤变种。

相是自然综合体的最小单位2.限区——由一系列的相有规律组合而成,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

限区内水体运动、固体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方向一致。

限区是中级土地单位,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是外貌最清楚的自然综合体。

3.地方:由多个限区有规律组合而成。

相当于复杂的中地貌形态。

土地分类是指对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

即按土地性质和特征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将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个体土地分级单位,作不同程度的类型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关系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

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则是对土地的横向(即同一等级内)类群归并。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区别土地类型的表示方法“科”用拉丁数字Ⅰ、Ⅱ、Ⅲ…等表示;“属”用英文字母A、B、C …等表示;“种”用阿拉伯数字1、2、3 …等表示。

然后按照科——属——种依次组合成ⅠA1、ⅠA2 …等土地类型符号。

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一)土地分类的步骤1、确定分类对象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主要取决于分类的目的及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的比例尺。

土地评价与管理资料

土地评价与管理资料

土地评价与管理资料1.12.23.3根据分类结果便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现,土地潜力分类系统潜力级潜力压级潜力单元,壕哂芯灾事穑恋厥褂萌谕纪贸煞值挠玫氐换蚋鋈酥浣泻嵝凶玫氖谐。

土地评价与管理资料2017-07-28 15:30:56 | #1楼1、土地概念的理解: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它是地表某一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等全部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还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2、土地由哪些功能?生产性功能,承载性功能,提供原料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观赏性功能3、土地的特性有哪些?是自然综合体,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和范围的地段,是一种历史自然体具有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的永属性4、土地作为资源和作为资产分别由哪些特性?5、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它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及经济性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影响地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6、建筑密度:及建筑覆盖率,是指一定用的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一般情况下,平均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低8、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反映了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程度,主要受水热条件制约9、土地利用:在特定的自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成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10、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共利用的方式、结构和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划分或归并。

根据分类结果,便可划分出大小不同、层次有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

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如下特点:①它们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②它们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定连片。

③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扑会经济技术条件进步而变化的。

11、土地覆被:是随着技术的运用而出现的,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覆被着地球表面的植被及其他特性12、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主要是研究利用是否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条件,是否改善了环境条件1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步骤?调查的内容: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行政辖区范围界线;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调查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经验教训,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14、土地利用类型理论划分的基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城乡分异规律1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具有一定的生产适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16、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和制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FJL 个方面:①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和制图,可以调查和量算各类用地而积,从而明确各类用地的数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5题)、单选题(10分)、多选题(10分)、判断题(10分)、论述题(2题)1、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辽阔,类型多样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有限③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不高,难利用土地偏大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显著(3)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壤盐碱化潜育化④草地退化⑤土壤污染与肥力衰减2、土地资源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1)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①土地资源的纬向地带性分布:在全球性范围内,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地资源依次出现的有苔原地带的土地资源、针叶林地带的土地资源、阔叶林地带的土地资源和热带雨林的土地资源。

②土地资源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海陆对比引起的干湿差异规律。

如从温带沿海至内陆,土地资源的变化大致可分为阔叶林经向带的土地资源、草原经向带的土地资源、荒漠经向带的土地资源以及沙漠土地资源。

③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由于土地构成要素中的水热条件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变化,导致土地资源也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异规律。

土地资源的垂直带更替方式称为垂直带谱。

(2)土地资源非地带性空间分布土地资源的非地带性分布: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由于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使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及其分布随区域地质、地貌、土壤及人类活动的不同而表现出地域性的分布特点,也称为区域土地资源分布规律。

3、土地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条带状结构:多出现在缓坡形的平地、山前微倾平原及沿河两岸,从河岸至山麓呈条带状的分布组合形式。

(2)重复式组合结构:几种土地资源交替出现的结构类型。

这种土地资源结构主要出现在广阔的地上河冲积平原上的岗地、二坡地、洼地,土地资源呈条带式重复更替。

(3)环状结构:主要出现在封闭洼地内或小型的山体周围(4)阶梯式组合结构:从平地到山顶,土地资源呈阶梯状的垂直排列组合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生物及社会经济要素等组成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的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基本特性:·自然特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社会经济特性: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值性;区位性;权属性;政策法规性等社会经济特性2国土地资源共分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3土地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它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土地管理:国家为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而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

二者关系:1)都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土地评价作为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服务3)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4)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1、简述《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评价的原则。

(1)要将土地利用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的质量进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地质量要求不同)(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较(投入水平相同)(3)因地制宜,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风景林地资源的评定依赖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在不同经济条件地区有所不同)(4)要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比较(一般为单一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不宜比较和优化;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应作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评价)(5)要以土地的持久利用为前提(评价时应确保不因这种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一般要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评价)2、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值、土壤容重等。

水文及地质:洪害频率、洪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貌、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坡长、相对起伏土地质量:由一种以上土地特性构成的、反映一定方面土地性质的综合属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降雨量、土壤水分蒸散量扎根条件:土壤有效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土地质量农地:水分有效性、扎根条件,养分有效性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牧草营养价值、草地退化状况、饮水条件土地质量与土地特性(1)一种或几种土地特性决定某种土地质量,例如土壤水分有效性是由降雨量、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蒸散量、地下水位几个土地特性综合决定的。

一般土地质量不能直接量测,根据土地特性量测值按一定方法进行估算。

(2)有些土地特性影响几种土地质量,例如土壤质地对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土壤侵蚀风险、土壤适耕性等土地质量均有影响。

3、简述土地分级系统和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土地分级系统与土地分类系统的区别土地分级从低级到高级是通过区域合并,土地分类从低级到高级是通过类型概括;土地分级系统合并的低级单位必须是相邻的才能合并,而分类系统的概括、归纳、抽象属性则不要求相邻;分级系统的等级越高越复杂,而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对属性的概括越简略;分级系统的分级依据是区域联系,而分类系统归纳的依据是特征的相似性。

分级与分类的联系首先分类必须从具体分级出发,明确对哪级土地进行分类类,如对“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和对“土地立地”进行分类等。

分级系统的每一级,都必须按特征相似性将它们分类,如“土地单元种”、“土地单元属”、“土地单元科”、“土地立地种”、“土地立地属”、“土地立地科”等。

分类系统不是一个单列系统,而是有几个分级单位就有几列分类系统,而且是各自独立的分类系统。

4、什么是土地评价单元,它有哪些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基本的工作单位,是由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以自然地块或耕作地段)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4)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土壤图、土地类型图、土利用现状图)叠置所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5)采用网格方法作为评价单元(以地理经纬网)5、指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二级分类的名称及涵义。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1、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2、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2、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3、其他园地: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1、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2、灌木里: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3、其他林地: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1、天然牧草: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2、人工牧草: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3、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6、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多样性、优势度指数大的涵义是什么?多样性指数指在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程度,H 为多样性指数,Pi 为土地利用类型i 所占的面积比例,n 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目。

(多样性指数越大,土地类型越多,各类地块变异分布;) 优势度表示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支配该区域的程度。

(优势度越大,一个区域内由一种或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支配该区的程度越大;)7、 什么是土地潜力、土地生物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生产潜力?土地潜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土地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生物生产潜力是指土地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生产基本生物物质的潜在能力。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及改造措施来划分土地等级的评价。

8、 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是怎样划分的? 潜力级: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共有八个潜力级 潜力亚级: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合,共分为四个亚级(对应四种限制因素)(e 亚级,侵蚀危害;w 亚级:水分过多;s 亚级:根系浅薄;c 亚级:气候) 潜力单元:根据限制因素限制程度的不同,将土地潜力亚级续分为土地潜力单元,限制程度可分三级(1:限制程度轻微;2:限制程度中度;3:限制程度很大)(书P95)9、 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中,Ⅱe1、Ⅲw2、Ⅴs3的涵义?。

Ⅱe1:限制很少的以侵蚀危害为土地利用中主要问题的限制程度轻微的土地单元 Ⅲw2:限制较少的以水分过多为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的限制中等的土地单元Ⅴs3:限制较严重的以土壤质量和根系层浅薄为土地利用主要问题的限制程度很大的土地单元10、 简述土地承载力的涵义及分析计算步骤。

土地承载力涵义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土地承载力分析步骤(1)进行土地评价,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重点进行土地潜力评价∑=−=ni i i P P H 1)ln(∑=−=ni i i P P H D 1m ax )ln((2)确定土地生产潜力和居民生活水准(3)分析和确定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4)分析当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11、什么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如何采用极限条件法、经验法、层次分析法评定土地总的适宜等级?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比较:区别:潜力评价规定土地利用方式的先后次序,适宜性评价可针对多种方式评价;前者主要关心土地自然属性,后者重视土地经济属性联系:两个评价成果可进行比较、协调极限条件法:选择限制因素、将每项限制因素划分为若干个适宜程度等级,分别指明对农林牧的适宜程度、采用极限条件法评定土地总的适宜等级经验法: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系统、选择参评因子,运用专家打分确定因子权重,并计算总分值定级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分析图、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分项打分,再用权重加和计算总分;划分不同适宜等级12、简述FAO《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中纲、类、亚类、单元的划分及土地适宜性评价中最核心步骤。

划分:根据适宜性划分为适宜(S)、不适宜(N)。

根据适宜程度,将适宜划分为非常适宜、中等适宜和临界适宜;将不适宜划分为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根据限制因素,将不同的适宜程度划分为不同的亚类别。

(P120)核心步骤:即规划土地评价,主要分为四个内容:评价目标、评价区概况、资料和假设、具体工作计划。

主要步骤是:查明并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收集和分析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和描述土地评价单元。

根据土地利用要求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的性质和质量结合资料综合评定土地单元,并编制评价表。

结合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比较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质量现状,对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类。

提交成果。

(P123)13、如何用地位指数法和地位级法评价林地的质量?地位指数法:以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为依据划分的林地生产力等级。

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绝对值表示地位级:用林分平均高和平均直径关系表示林地等级14、什么是土地经济评价,一般土地经济评价包含的主要内容。

土地经济评价:利用一定的指标或方法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定包含内容: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城镇土地估价、农用地分等与估价15、什么是城市土地分等和定级,简述城市土地定级的工作步骤?概念: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