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构成的,包括过去和现在种种人类活动结果及其影响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中人们可以利用的那部分。

(3)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松散堆积物。

(4)土壤实体:是指地表的松散堆积物,而不包括附着在其上部的植物或人工建筑。

(5)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6)土地类型分类: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7)土地类型: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8)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9)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区域土地类型: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12)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3)土地类型图:表示土地这一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各种土地类型的特点、地理分布和空间组合及其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14)土地综合制图——横向系列是对某地所进行的同种比例尺而内容不同的成套土地地图的编制。

(15)土地制图综合——纵向系列是对相同内容、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地图从大比例尺到中、小比例尺的系列成图。

(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

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分析。

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

在土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

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一、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土壤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土壤资源调查的资料搜集与整理;
4.土壤资源图件的制作与应用。

二、土壤资源的分类与分布:
1.土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土壤分类的原则、方法和体系;
3.土壤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4.土壤类型划分的标准与方法。

三、土壤质量评价:
1.土壤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土壤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4.土壤质量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四、土壤利用与保护:
1.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利用方式;
2.合理土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3.如何合理利用有机肥料与化肥;
4.土壤污染与土壤治理的基本知识。

五、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可持续土壤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2.土壤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合理施肥与耕作措施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土壤保育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与技术。

六、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实践应用: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
还要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参加实地考察、查阅真实的土壤资源调查报告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土壤资源调查
与评价的核心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摘要】本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对土地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面积等方面的数据搜集和分析。

其次对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土地开发潜力及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然后研究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优化,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策略。

探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指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最后对土地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适合不同情况下的评价模型。

在结论部分强调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揭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并探讨未来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分析、现状、潜力、优化、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评价方法、重要性、关键因素、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生产资料。

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工作,可以为政府决策、规划编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土地的地貌、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等各种信息,以便准确评价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风险。

而评价分析阶段则需要结合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优化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支撑。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是对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是指属于国家的、用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对外开放的土地资源总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旨在揭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类型调查土地资源类型调查主要是对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地理属性等进行详细调查。

通过对土壤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布局提供依据。

对地貌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特征,为土地利用的规划提供数据。

对地理属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位置,为土地利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2.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土地资源数量调查是对土地的面积、比重等进行精确测量和估算。

通过对土地资源数量的调查,可以掌握土地的总量和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肥力、水质、气候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了解气候状况,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将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评估其经济效益。

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价值,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2.土地资源生态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评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通过生态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指导。

3.土地资源社会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社会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

通过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部分1、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①常规测量测图方法②航空遥感调查方法③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④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

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外业调绘③内业工作④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6、外业调绘包括:①路线勘察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③室内预判④地类调绘⑤补测⑥样区调绘验证。

7、内业工作:①转绘②量算面积③编图与图面整饰④成果整理。

8、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9、各级土地类型单元的总和构成一个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的基础。

10、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①自然发生学的原则②多级分类制的原则③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11、土地类型制图方法:①综合制图②叠置制图。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前提,因此,必须要定期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这项工作被称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3、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

14、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15、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16、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7、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①统一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地域性原则。

18、2007年8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该标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面积是指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肥力、水分条件和地貌特征等,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土地资源调查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调查等。

实地调查是指对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采集土壤样本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信息。

遥感调查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资源的信息,通过解译和分析卫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

统计调查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获取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土地资源的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目的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和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是对土地适宜于不同用途的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等。

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是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度等。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土地资源的情况,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概念、重要性、调查方法和评价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

土地资源还包括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用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土地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支撑。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实地调查是指到实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各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通过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内容
1、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是加强土地保护、严格土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潜力。

2、调查从生态、气候、土壤、区位等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逐地块开展调查评价,形成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土地资源潜力数据,并与国土调查数据库实现集成。

3、调查评价成果将为下一步土地的适度和稳定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各级相关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数据依据,为政府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为科学合理开发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占补平衡管理提供支撑。

4、评价对象为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提取并下发的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和裸土地。

对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检查、核实、汇总和分析,建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5、分解统一制作的调查评价底图和图斑。

对所有下发图斑进行宜耕性评价,以及根据实际进行补充调查评价,形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6、对修改后的成果再次进行检查,对检查合格的成果进行汇总、
分析,形成分类型统计表与分析报告,统一上报进行检查。

7、对上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进行质检与核查,组织进行论证、评审。

8、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做好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工作开展。

9、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有关要求,加强对调查评价成果的审核把关,确保调查评价成果质量。

10、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对形成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1、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确保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

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

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 壤 (1)土壤地球化学本底调查 地 (2)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查 球 (3)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地球化学调查 化 (4)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 学 (5)土壤发生学调查 调 (6)土壤—生物链间元素迁移和循环规律研究 查

业 土 查地 资 源 调
(1)土地类型调查 (2)土壤类型调查 (3)土地资源利用及潜力调查 (4)农业地质灾害和农业污染调查
土地的作用与价值
在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中,土地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自有人类以来,土地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 类劳动的第一个对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生产资料。特别 是在农业生产中,它又是其他任何生产资料所不能代替的 重要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是人类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 利用生物对其环境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而土地正是生物进行这种交换的必要环境条件。作为生产 资料的土地,具有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即土地是 自然本身的产物,其面积是有限的,位置具有固定性,土 地具有永久性,而且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社会土地关 系的客体。
主要调绘内容
外业调绘
境界与土地权属的调绘 地类调绘
线状地物调绘 补测地物
调绘整饰
填写外业手簿
内业转绘和土地面积量算
航片转绘
土地面积量算与汇总
整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评价
是指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因为土地评价要考虑土地的各种性能,多种用 途以及不同的目的,因而土地评价是一个多指 标的评价系统,也是一个多目标的评价系统, 要同时考虑各种可能的土地用途,并兼顾生态 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土地评价的目的 是为土地资源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服务,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为 土地税收提供科学依据。

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用航空遥感方法和多光谱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方法; 大比例尺:大于1:5000的超大比例尺,或航测,多用经纬仪测图 法、平板仪测图法或者数字测绘法。
一、常规仪器测图方法
经纬仪测图: 平板仪测图:
数字测图: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电脑成图。
经纬仪测图:
经纬仪测图成果图:
平板仪:
平板仪测图原理:
三、卫星遥感调查方法(P39)
卫片: 宏观性强、覆盖面积大 多时相重复、数据更新快、现势性强 多波段方式观察、可反映地物的光谱特征
观测平台高、几何畸变小
常用数据:法国SPOT5和美国的Quick Bird
利用过程及方式:与航空遥感类似
第三节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一)多因子评价法 (二)层次分析法(AHP)评价 (三)参数方法 (四)主成分分析法 (五)模糊综合评判法 (六)回归分析法 (七)聚类分析评价法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其 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调绘前准备工作,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 系统,室内预判,境界、权属界和地类调绘, 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算,编 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各种地类的判别、地类 界线、精度、线状地物量测、新增地物的补测、 外业调查手簿等);内业转绘精度、面积量算 精度、成图质量等。
•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 的坡耕地、沙化耕地、撂荒耕地等。
•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迹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知识点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知识点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调查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DOM)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方式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地资源的现状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15左右。

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资源减少。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式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

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途观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途观调查途观调查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和遥感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和调查。

通过途观调查,可以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细节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情况。

实地调查可以补充途观调查的不足,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分析,需要确定一些科学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土地资源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力、土地生态环境等。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指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建设用地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资源调查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主要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分区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

);(2)、土地类型及其属性的调查(主要在于划分土地的类型、获取其面积、长度、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等特征。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指专门针对某个土地类型而展开的土地调查。

但专项调查也可能与一般性土地类型调查同步进行,而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子项目。

)(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指调查的对象区域被限定在特殊的区域。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要对照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达到要求的即为合格)第二章1、气候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气温、积温、降水和干燥度)与分析方法(气象站)气候调查的特点:一般温带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度2、地形地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大、中地貌(山地、丘陵、平原、高原、河谷盆地)、几种特殊地形(熔岩地形、红色岩系地形、黄土地形、风行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与分析方法3、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表特征(石块度等级、岩石露头度、侵蚀的迹象、盐分和碱分的存在)、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构型、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障碍层次)(实地调查法)4、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5、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6、中国1:100万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

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土地类;根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分为土地型。

第三章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

2、外业调绘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掌握恰当的调绘底图的比例尺)选好站立点(站立点选在明显地物点上,地势要高,视野要广,前后两次停顿所调绘的地物、地类能连接起来的地方)、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总体到到碎步,抓住最明显的地形特征线找出相应的实际地物,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边走边判读(了解自己的位置,否则会迷失方向)、补测(新增地物需要随时补测)、调绘整饰(当日调绘的草图,当日检查、清理、着墨、整饰,做好外业调绘记载)(填写外业手簿3、外业调绘步骤:1.设计调绘路线。

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

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到、问道、画到(四到)。

2.确定站立点。

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调绘范围。

3.核实、调查。

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通过外业,依据实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核实或或调绘。

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由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查底图准确的位置上。

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4.边走边调绘。

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

5.询问。

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4、精度要求1)、最小上图图斑:采用地形图调绘,其耕地、园地、水域最小上图图斑为6平方毫米;居民地为4;林地、牧草地为15;(2)、调绘的地物界线在图上位移: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1mm;(3)、精度要求:对独立厂矿、企事业单位明显笔值精度为1/200,困难或不明显的为1/100,补测转折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0.3毫米;(4)、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对笔直等宽的线状物,其宽度量测误差不得大于1/20,不等宽的不得大于1/10;(5)、采用航片调绘,影像明显的调绘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0.3毫米,不明显的调绘点不得大于1,勾线界线的位移不大于0.3mm;(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的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不得大于0.8毫米,山地不得大于1.2mm;(7)、地形图接边误差,明显界綫不超过0.3,不明显的不超过1mm(8)、耕地及其他地类,不够上图标准的,在100平方米以上应丈量登记。

5、变更调查概念:就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第四章1、垂直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差别:(1)、当投影距离发生改变时,垂直投影比例尺保持不变,中心投影比例尺发生改变;(2)、当投影角倾斜时,垂直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保持不变,中心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发生改变,且发生像点位移;(3)、当地形起伏不平时,垂直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保持不变且不发生像点位移,中心投影同一张照片内比例尺发生改变,且发生像点位移。

2、航片标记:框标、时表、水准表、压平线、像片编号3、航片和地形图的差别:(1)、表示方法上的差别:航片是地表景观的真实写照,表达更直观,具体;地形图对地形和地物进行了一定的综合取舍,几何精度高,但不直观,不具体;(2)、投影方式的差别:地形图是地面景观的正射投影,每一处的比例都相同;航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是地物反射光线通过镜头中心投影到像片上形成的地面透视影像;(3)、比例尺方面的差别:航片的比例尺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如航高、焦距、航片倾斜角及地形起伏等。

4、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反射光谱。

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6、立体观察的条件要求:1)要有一定重叠率的像对,两像片的比例尺的差异不应大于16%;2)像对要按摄影基线定向,观察时要使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保持平行;3)像对上两同名像点的间距不得大于眼基线或仪器观察基线的长度,否则就无法交会出立体模型; 4)观察时务必左眼看左像片,右眼看右片,这是造成立体效应的根本条件。

7、立体观察的方法:(1)、人眼观察法;(2)、仪器法:透镜式立体镜、反光式立体镜、扫描式立体观测仪和主体显微镜等。

步骤包括:在每张相片上确定像主点、联相片基线、重叠相片,缓缓拉开到眼基线距离、立体观察。

应用立体镜进行航片立体观察的主要步骤:1)取一对航片像对,分别找出像主点;2)将像片按左右放置,使影像的重叠部分向内,使像对像主点连线置于平行于眼基线的直线上。

移动立体镜,使立体镜的基线平行于像主点连线;3)在立体镜下移动像片间的距离,直到观测到相应的像点融合为一体而获得立体感觉,且观察时没有不适的感觉;8、外业补测的方法:(1)、简易补测法:比较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延长线截距法、坐标法;(2)、仪器补测:平板仪补测法(选择测站点、把需要补测的地形图平贴在平板仪的图版上、无论是采用前方交会或后方交会确定测站点,交角应大于30度,小于120,误差小于0.5mm、确定平面位置后,安置平板仪,按测值平面图的要求,测新增地物的轮廓范围和内部各种地类)、导线测量法;(3)大比例尺图件缩小转绘法。

外业调绘时,收集图件和复印图件,进行缩小至比例尺,用地形图上和这些图上的相应地形地物做控制,转绘到地形图上。

9、解译标志概念: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所以称为解译标志。

航片判读:耕地:水稻田:彩色航片上呈现鲜红色,有明显的横向田埂痕迹,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呈蓝色线条。

菜地:黑白航片,色相较浅,彩航,多种颜色。

第五章1、多光谱扫描仪MSS, 5个波段,专题制图仪TM, 7个波段,ETM+:增强主题绘图仪,8个波段2、卫星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特点:(1)、宏观性强;(2)、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3)、多波段性即多光谱性;(4)、多资料性;(5)、近于垂直投影;(6)、商业性强、价格低廉;(7)、资料调查速度快、费用省。

第六章1、土地资源调查图类型:土地类型图、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

2、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工作底图:选用与新编地图比例尺或略大的普通地图出版底图:一般是在普通地图的基础上描绘出所需的内容3、土地资源图概念:以土地质量评价为核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类型图为基础,把土地资源分为若干个等级和级别4、土地利用现状图:以显示行政境界、土地使用权属界、各种地类界及其地类为主要内容的地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

地理要素的作用指示各种地类的分布位置,揭示各种地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说明各种地类分布特点和规律。

主要是境界和地貌。

专题要素主要是地类界及地类代码或符号。

6、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理基础要素:主要是地貌与境界,常用浅淡色表示于第二平面,包括水系、居民点和交通。

7、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题资料内容:专题资料主要指经外业调绘、内业转绘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底图,也包括直接在地形图或航片上调绘、补测的有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外业调绘记录、手簿等文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