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最直接的解释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
较公认的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体.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具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人为因素:土地开发利用投入,土地所属关系;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作为财产的土地,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自然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普遍性,利用持久性.2、土地经济特性,书上没有~自己看PPT吧。
土地管理原理的内容:一、人本管理的概念,人本管理原理强调,在管理的三个要素(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环境)中,应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二、系统管理原理,——对土地管理宏观运行的管理,三、动态管理原理——对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四、管理效益原理——对土地利用目标的管理。
政府管理为什么会失灵(原因)?1、公共决策失误2、政府庞大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3、政府寻租活动政府失灵的对策?1、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2、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众参与,3、地方与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4、监督和反馈——3S,5、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土地供给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控土地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时序等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1. 实现耕地供求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基准地价——土地调查——土地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最新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土地的功能(1)负载的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殖的功能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3.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管理基本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4.土地供给方式土地的自然供给:地球供给人类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物理供给。
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
或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有效供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基本原则: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原则、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国家对土地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和加强土地执法检察的原则。
核心内容是切实保护耕地,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对象、条件、方式、年限、程序、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条件等进行了界定;对土地转让、抵押、租赁的条件、要求、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7.土地为什么具有商品属性?(1)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等特性,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占有。
(2)如今的土地中都或多或少的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土地是人类对土地的连续投入和人类劳动大量凝结的产物。
此时土地不仅具有无限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商业价值,所有土地具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让渡和买卖。
8.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具有哪些自然和经济特性?土地具有哪些功能?(一)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三)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四)土地利用可更新性(五)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六)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要素和基本原理?管理的功能和方法?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具体来讲: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③管理是围绕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活动。
要素:主体客体目标职能环境原理:系统、整分合、反馈、人本、封闭、能级、弹性、动力功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方法、社会心理方法、数学方法3. 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耕地质量下降;(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沙漠化严重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资源管理的管理对象?土地资源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大交叉形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
可以把土地资源管理学视为研究协调控制“人和土地”这个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使之产生系统效益(组合效应),放大其生产能力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1 什么是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目标与任务以及调查的程序?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利用程度、权属状况、空间分布、生产潜力、适宜性和限制性等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一项调查。
目的:1.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3.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4.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任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摸清土地的数量及其发布状况,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验及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一、概念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土管复习资料
15 班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 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 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功能: ·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 ·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 ·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基本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永续性。
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 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 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 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 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 利用; ·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要求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 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土地管理复习内容
1.土地的属性包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和权籍属性。
2.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地权和地籍。
3.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构成。
4土地潜力主要包括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1土地评价按评价目的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经济评2.土地评价按评价途径分为:直接评价、间接评价。
3.土地评价按评价方法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土地评价按服务目标分类: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
5.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农业用地评价、非农业用地评价。
6.土地评价按评价的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土地自然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7.澳大利亚分级系统分为三级,即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
8.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三级。
9.土地分级系统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把高级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把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
10毛利指农业企业产品的产值(产量×价格)减去生产费用。
毛利分析不仅要测算毛利,还要计算纯收入和纯利润。
11.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等不同类型。
12.土地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递变组合、重复式组合。
13.按时空特性可将土地类型演替分为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两类。
14.土地类型的演替从演替原因上可分为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两类。
方向上可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过程分为节律性演替和非节律性演替。
1.士地潜力主要包括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2.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
3.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按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将土地利用潜力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个层。
1.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和适宜单元。
2我国潜力评价系统由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和土地资源单位组成。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概念,由气候、地形、土壤组成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功能:承载功能、培育功能、储存功能、提升功能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二元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土地清理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有限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应以土地的自然供应为基础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的急剧减少是粮食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因。
8.土地管理;它是指行政权力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土地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规范土地利用规律,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共土地资源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土地使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土地管理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关于交通等基本情况的书。
15、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为权益提供基础数据,为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 36、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的概念 • 37、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 、 的形成 • 38、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 • 39、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 主客体 • 40、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 • 41、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四种方式 、 • 4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况 、
• 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 基本原则 • 4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与方式 、 • 45、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 形式 • 46、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两种情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况) • 4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与特征 、 • 48、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与特征 、
• 8、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 • 9、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 、 • 10、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 • 11、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三种模式 、 • 12、我国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过程 、 • 13、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分级 、
• • • • • • •
14、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立法过程 、 15、现行土地管理法的基本架构 、 16、了解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 17、地籍的概念、分类 、地籍的概念、 18、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内容体系 、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 19、土地调查包括的内容 、 20、地籍调查的概念、地籍调查的单元 、地籍调查的概念、
重点内容
• 1、土地科学、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科学、土地、 • 2、土地的立体观 、 • 3、土地、国土、土壤、土地资源的联系与 、土地、国土、土壤、 区别 • 4、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 • 5、土地的功能 、 • 6、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内 、土地管理的概念、 容 • 7、如何应用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 、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1、土地的概念(名词解释)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具体特点(1)土地总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5)水土资源不平衡。
3、土地的两重性(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3)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4、土地的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5)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二章1、管理的概念通常将某一社会组织、团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或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行为称之为管理。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3、土地管理的特性(1)土地管理的自然性;(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3)土地管理的社会性。
4、土地管理的原则(1)坚持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2)实行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4)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5)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5、土地管理的任务(1)贯彻执行土地法律,维护土地所有制;(2)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4)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5)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第四章1、管理学主要理论(选填)(1)X-Y理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组织或单位主体的人,员工和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2)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管理学复习要点土地资源管理学学期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2.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1.耕地的概念2.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3.地类认定的基本原则4.几种主要地类的认定(耕地、林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滩涂等)5.几种主要地类表示符号(水田、旱地、水浇地、果园、茶园、其他园地、有林地、灌木林)6.几种行政界线表示符号(国界、省界、地市界、县界、乡镇界、行政村界、村民小组界)7.土地权属的四种确权方式8.简述二次土地调查中地类调绘的两种方法(综合调绘法、全野外调绘法:区别与特点)9.简述线状地物调绘的基本要求10.最小上图图斑面积11.耕地坡度分级类别12.面积量算基本原则13.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第三章城镇地籍调查1.地籍的概念和分类2.宗地的概念及其编号3.地籍街坊的概念4.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权属调查中实地调查包括哪五项工作。
5.地籍图上的要素有哪些?6.什么是土地勘测定界?第四章土地质量评价1.城镇土地等与土地级的区别2.城镇土地定级中土地分为哪四种用途?3.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包括哪四个方面?4.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功能分、作用分、因素分、单元总分值5.简述商服繁华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6.简述道路通达度影响分值计算步骤。
7.城镇土地定级因素中的面状因素和点线状因素的区别8.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土地权利登记1.基本概念:土地产权、土地它项权利2.土地抵押权与土地典权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和使用权制度。
土地管理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一、土地的涵义(拓展)物化劳动:某种新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质形式,亦即凝结在物中,并同物结合在一起,所以称为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新的能动的劳动,而后者是已有活劳动凝结在物体或某一种产品中的静止形式。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用劳动的一对范畴。
前者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能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加进生产过程的新的、流动状态的劳动。
后者又称过去劳动或对象化劳动,指保存在一个产品或有用物中凝固状态的劳动,是劳动的静止形式。
进一步解读土地含义(2)认识的动态性p2农业社会:土地——土壤(地球陆地表层的可更新资源)工业社会:(非农用地比重迅猛增加)土地——地球表面的陆地现今时代:提高陆地利用集约度+开发内陆水域海洋开发随着控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土地含义不断扩大土地含义——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域(含海洋)第三章(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中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p34(3)寻租活动p36•在一般行业中,供给弹性充足,没有进入障碍,哪里有超额利润,大家都去干,供给一增加,价格就跌了下来,超额利润也就随之消失了。
•因为土地是有限的,现有土地已经掌握在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手中,不可能随便进入,这个超额利润就保持在那里。
•谁能够得到许可证,谁就可以获得租金;人们就会去贿赂具有发放许可证自由裁量权的官员,以便取得租金。
这种活动叫做"寻租活动"。
•腐败的蔓延,并不是源于市场取向改革,而是源于行政权力对于市场交易活动的干预,即所谓"权力搅买卖"。
第二节管理目标、任务、原则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p43①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让政策制定者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破裂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制造业不景气和增长减速甚至衰退的风险日益显现。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土地管理学总论》主要学习内容一、名词解释1. 土地2. 地籍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 土地所有权5. 土地权属管理6. 土地利用7、土地利用管理8. 土地用途管制9. 土地市场10.初始地籍11.日常地籍12.地籍管理13.地籍调查14.权属调查15地籍测量16.土地分类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8.土地登记19.土地统计20.图斑21.土地分等定级22. 土地管理目标23. 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24. 土地资源25. 土地的自然供给26. 土地使用权27. 土地权属2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9. 建设用地30. 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31.土地管理32、土地征收二、填空1.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和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 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
3. 地籍调查的单元是。
它是指被所封闭的独立,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4.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纠纷,一般采用和两种方式调处。
5.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了的。
6. 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有、、。
7. 土地市场分为和。
8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工作和工作。
9.土地调查包括、和。
11.地籍调查可分为和。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13.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依据是和。
14.根据时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统计分为和,根据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可分为和。
15.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可分为、和。
16.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包括、、的运作。
17. 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看待的。
18. 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
19. 土地处分权包括对土地的、、、等。
20.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有、、。
21.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
22、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23、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及。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是现代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环绕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复习,以匡助读者全面理解土地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二、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土地管理学的定义: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旨在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管理学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获取、配置、开辟、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 土地管理学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
三、土地管理学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土地管理应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综合性原则:土地管理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协调解决各方利益冲突。
3. 公平性原则:土地管理应公平合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益的公平分享。
4. 公众参预原则:土地管理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公众参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土地管理学的方法1. 土地调查与评价: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土地的质量、产能和利用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
3. 土地管理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土地资源。
4.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土地资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五、土地利用规划1. 概念与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 内容与步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 土地利用需求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学》习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 填空题1.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10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二. 名词解释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三. 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答: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所创造的。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2.▲土地管理由哪些部分内容构成?他们之间有何联系?答:土地管理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内容构成。
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
从他们的作用来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3.▲现阶段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
(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土地管理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答:对土地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工作勤奋、为政清廉。
具体来说土地管理干部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单元(第四章地籍管理)一. 填空题1.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
2.(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基层地籍和国家地籍。
)3.4.地籍管理的原则有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 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 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5.(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件成果和数据库成果。
)6.7.权属调查分为等三个方面。
8.地籍测量又分为四项工作。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
10.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分等定级。
11.为了反映土地质量的差异,土地分等定级采用和两层次的划分体系。
12.土地登记,按登记的时间和任务不同,可分为记两种。
13.土地登记规程将土地变更登记分为定登记,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
二. 名词解释1.▲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含图,其核心是权属。
2.▲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3.量,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4.土地分等定级: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
5.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其特点是:统一性、唯一性、连续性、强制性、公开性、公信力。
)6.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7.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8.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9.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归档保管、提供利用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地籍档案: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土地管理工作有保存价值的,反映地籍工作和土地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三. 问答题1.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2.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估价;3)土地登记;4)土地登记;5)地籍档案管理3.简述地籍调查的程序?答:地籍调查的程序包括: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宣传工作、试点工作、技术工作、资料收集、制定技术方案等。
2)初始权属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3)初始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面积量算。
4)文字总结:技术报告、工作报告的编写。
5)检查验收。
6)成果资料整理与归档。
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答: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验收,归档阶段。
5.土地初始登记内容包括什么?答:土地登记的内容是指反映在土地登记簿内的土地登记对象质和量方面的要素,包括土地权属性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以及与之三方面直接相关的其他内容。
6.简述土地初始登记的程序?答: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是:初始土地登记申请---初始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换发或更改土地证书或核发他项权利证明五个阶段。
P106(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使用权以及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第三单元(第四章土地权属管理)一. 填空题1.土地制度核心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有权的土地使用权,以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问题。
2.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包括:3.▲土地产权是指它包括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4.土地所有权包括5.土地权属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和不断改善土地使用条件的积极性;3. 调整土地关系。
6.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更;③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形式,分阶段,分别采取管、没收,赎买,土地征收和土地立法等方式,8.土地使用者可以通过的方式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9.根据有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取得方式中,又包括等具体方式。
10.根据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限期按下列用途确定: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11.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四种,一是二是三是以拍卖方式出让,四是挂牌出让。
12.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它的基本形式有出售、交换、赠与。
13期限;④转让价格。
14有偿性;④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
二. 名词解释1.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制度。
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表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谁应当享有土地所有权及其责、权、利。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3.土地使用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程序的规定。
它表明人们如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谁应当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5.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即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为此支付租金的行为。
6.土地使用权抵押:指土地使用权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屐行债务的担保,当土地使用权人不能按期屐行债务时,债权人享有从变卖土地使用权的价款中优先受偿权的债务担保形式。
7.土地征用:国家为兴建厂矿、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国防工程等建设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国家使用的一项措施。
三. 简答题1.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有何关系?P128答: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又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2.▲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几个方面?P147答: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1)城市市区的土地2)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3)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4)依照宪法属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3.土地使用权出让具有哪些特征?答:1)受让主体广泛性2)有偿性3)计划性4)出让主体的垄断性4.▲简述土地征用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