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精选资料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二 、 融脱 媒 的 成 因 分 析 金
三 、 业银 行 应 对 金 融 脱 媒 问题 的 措 施 商
( ) 展 中间 业 务 。 达 国 家商 业 银 行 中间 业 务 收入 已经 占到 银 行 一 发 发 总收 入 的 近 4 % , 我 国 目前 中 间业 务 的收 入 仅 为 1% , 说 明我 国商 O 而 5 这
受 到 限 制 ; 一 方 面 , Q条 例 的影 响 . 款 利 率 受 到 管 制 , 银 行 存 款 另 受 存 使
中 同商 业 银 行 面临 的重 大 课 题 。
、
引 言
“ 金融 脱 媒 mnnil inemeit n”也 即 “ 融 非 中 介 化 ” 是 指 a ca ds tr dao ), i i 金 , 资 金 供需 双方 绕 开 金 融 中介 机 构 直 接进 行 交 易 的 行 为 , 可 以 提 高 资 金 它 供 给 方 收益 , 同时 也 可 以降 低 资 金需 求 方 的 成 本 。 金 融 脱媒 现象 最 早 于 2 O世 纪 6 0代 出现 于美 国 , 是 南美 国 的金 融 体 制 所 决 定 . 在 金 融 市 它 并 场 发 展 到 一定 阶 段 表 现 出 来 。 一方 面 , 国实 行 分业 经 营 , 业 银 行 不 得 美 商 经 营 投 资银 行 业 务 . 商 业 银 行 失 去 了 许 多 投 资 机 会 , 金 流 向 和 利润 使 资
商业银行应对支付宝冲击的策略
商业银行应对支付宝冲击的策略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移动支付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支付宝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支付宝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制定相应的策略,应对支付宝的冲击呢?一、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支付宝以其简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智能化的理财产品和广泛的金融服务网络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是必不可少的。
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智能ATM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智能化和便捷化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和移动支付用户,保持竞争力。
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付宝不仅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服务,还拥有丰富的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趋势。
在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低利率的贷款产品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线上营销和推广支付宝通过线上营销和推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建立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商业银行也应该注重线上营销和推广,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吸引更多的移动支付用户和年轻用户。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合作,共同开展线上营销和推广活动,增加用户互动,提高品牌影响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关系支付宝通过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不断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商业银行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关系,与移动支付平台、电商平台、线上平台等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合作,拓展金融服务的渠道和范围,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科技公司、创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风险管控和信息安全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风险和安全问题的增加。
《2024年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范文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金融脱媒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发明显。
在我国,金融脱媒的趋势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背景下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1. 银行业务结构变化金融脱媒现象使得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逐渐被分散。
银行需要调整业务结构,适应这一变化。
在存款方面,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创新型存款产品逐渐受到市场欢迎;在贷款方面,企业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对传统信贷业务形成冲击。
2. 竞争格局的改变金融脱媒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竞争激烈。
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压力。
3. 技术创新的挑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银行业务形成挑战。
银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1. 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模式面对金融脱媒的趋势,商业银行应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模式。
在保持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2. 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同时,要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力度,拓展线上业务范围,提高线上业务的盈利能力。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金融脱媒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模式,将金融服务从传统实体银行渠道中解放出来,实现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针对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1. 脱媒加速商业银行业务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已经开始走向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金融脱媒加速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变革,传统的柜台业务逐渐向网上、移动端转移,线上渠道成为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途径。
2. 客户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的金融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银行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亟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竞争日益激烈金融脱媒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机构的崛起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
与此监管政策的松绑也让民营银行等新兴机构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变得更加巨大。
4. 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对金融脱媒的趋势,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创新业务模式,优化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1. 加速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应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线上业务的发展,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
2.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金融产品。
加强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品质。
3.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从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等路径选择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和对策。
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启示和未来展望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脱媒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应对并适应这一变革。
在路径选择上,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浪潮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转型。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科技创新,服务范围,风险管理,金融业务转型,启示,未来展望,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金融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金融脱媒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产物,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型。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改变,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商业银行必须不断调整战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改变了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推动了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普及和应用。
金融脱媒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商业银行转变为智能化、数字化的服务提供者。
金融脱媒还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业务转型等路径选择来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完。
1.2 研究意义研究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对于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深入探讨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
浅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路径选择【摘要】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益显现,传统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新形势,商业银行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业务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健运行,提升金融安全性;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这些路径选择,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实现良性发展。
结论指出,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金融脱媒的趋势,不断创新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影响,路径选择,科技创新,金融科技,数据价值,精准营销,业务边界,风险管理,金融稳健运行,智能化运营体系,服务水平1. 引言1.1 引言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的趋势逐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路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寻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方向和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脱媒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正在被颠覆和重构,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一变革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服务范围,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精准营销,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经营,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金融稳健运行,建立智能化运营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这些路径选择将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脱媒是指金融业与互联网、科技、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一、前言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是中国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支配地位。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多样化投资工具的日益普遍,储蓄分流不断加快,更多的资金流动绕过金融中介机构进入资金直接融通领域。
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主流——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便是金融脱媒,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脱媒作为一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商业银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大规模地发生金融脱媒现象。
由此促使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开拓出商业银行经营的新局面。
而我国商业银行现在正经历着这一过程,艰难而又处处充满机遇。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传统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吸存和放贷功能角度看,商业银行经历的非中介化分为借方非中介化和贷方非中介化。
在借方非中介化方面,商业银行正面临储蓄结构分化和新型投资工具出现的挑战。
居民定期存款虽高居不下,但企业存款却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新型投资工具除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外,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将进一步改变储蓄观念,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同样分流了一部分储蓄。
在贷方非中介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手段而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如活跃的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层面上分离了大量的银行客户。
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展为部分优质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1、商业银行存差逐年增大,存贷款比率有所下降。
我国金融机构在1995年之前一直呈现“贷差”,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并且逐步扩大,且存贷款比率日益下降。
从1表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仍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6月存款总额达到43.90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28.62万亿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策略
的 金 融 脱 媒 则 以 德 国为 代 表 , 上 世纪 9 0年 代 ,德 国 非 金 融 邮 门 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比例 由 1 9 9 1
年末的 5 1 . 4 2 %降至 2 0 1 3 年 末 的
业 银 行 充 分 把 握 市 场 化 契 机 ,利
交 易 资 金 以 降 低 交 易 成 本 的 必 然
结果 。
用资 本 市 场 高 速 发 展这 一 重 要 资
源 ,完 善 了 自身 管 理 体 制 和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 通 过 上 市 ,银 行 建 立
式 、经营 内容 的 巨大 变化 : 一 方面
升趋势 ; 股 票 在 国 内 金 融 资 中 的 份 额 虽 有 波 动 ,但 还 是 有 叫 显
的上升趋 势 ; 保 险 准 备 金 在 内 金融 资产 汇总 中比重 明显上 『 卜;
二 是 业 务 运 行 模 式 。 美 国商
业 银 行 在 确 保 传统 业 务 收 入 的 基 础 上 ,调整 业务构 成 ,积极创 新金 融产 品 ,实行 多元 化的 业务经 营战
起 了 稳 定 的 资 本 补 足 机 制 ,扩 大 了社会影响 力 ; 银 行 股 权 的 高 度 分 散 化 亦 有 效 防 止 了 大股 东 操 纵
银 行 ,便 于 管 理 者作 出更 为客 观 、
专 业 的经营 决 策 。
展 ,使商 业银行 摆脱 了过度依 赖存
贷利差 的盈利 模式 。而欧洲 经济一 体化进程 的推 进和欧 元的面 世 ,也 为银行 业兼并 提供 了 良好契机 ,如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⑤ 建立月度 信贷风 险例会机 制 ,每月定 期召开 风险例 情况 、 是否涉诉 以及 现有诉讼的进展、 现有 资产 『 青况以及是否 d ) 风险管理 会, 由客户 经理与风 险管理部贷 后管理专 员共 同参 加 , 将 关 有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 的资产采取保全措施等 ; 注类贷款最新情况及 时沟通讨论 , 商议有 针对性的贷后管理 部贷后管理专员针对《 贷后检查报告》 反映的情况进行占社会 融资规模 的 5 2 . 1 %, 同比低 6 . 1 个百分点。 2 0 1 3 年1 - 1 1 月社会融资规 模为 1 6 . 0 6万亿元 , 比
p ≯ )
人建立每周的电话沟通 ,了解借款人未来 的现金流人情况和 现有资产 的权属情况 ; c 1 应重 点关 注借 款人外部贷款的还款
查, 必要时参与实地现场检查 , 完成专项 调研 报告 , 如在贷后 管理中发现上述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 ,客户经理应当立 即通 知风 险管理 部贷后管理专员和法律合规人员 ; e ) 根据需要 随 时召开贷后风险例会 , 讨论、 制定催 收方案 , 在最短 的时 间内 确定应对措施 。 f 1 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公 司参与相 关工作 。总之 , 针对不 良资产 的贷后管理应 当围绕“ 及时掌握
时。 如何 充分借鉴 外 国经验 并及 时把握机 遇 , 在新 的发展 空
间中 锐 意创新 , 发挥 商业银行 自身的优 势来应对危机 。通过
本文我们 了解到在金融脱媒的 大背景 下. 如何应对挑战成 为 我国商业银行 最近 一段 时间亟待 解决的一项课题。于是 商业
银 行 开 始 意 识 到 调 整 收 入 结 构 的重 要 性 . 同 时采 取 多种 措 施
卜 一 ) 表外业务 可规避脱媒 的部分影响 银行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 总量 中的重要性上升 , 产生明 显 的替代效应 。银行贷款 在社会融资总量 中的份额从 2 0 0 2 年的~ 2 . 6 %提升到 2 0 1 0年的 2 6 . 9 %。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
金融脱媒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金融脱媒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王飞孙超(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济南,250014)摘要:随着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
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脱媒的表现,阐述了金融脱媒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脱媒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8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84—01金融脱媒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Q条例的执行使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受到管制,投资者对银行存款失去兴趣转而投资其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从而使商业银行吸存能力下降,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存贷利差收入减少,经营发展遇到困难。
基于此现象,D.D.Hester(1969)最早提出了金融脱媒的概念,他认为“资产绕过银行而直接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现象就是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理论发展至今,其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金融脱媒狭义是指存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
广义是指不仅是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日渐成熟,非银行金融机构日益壮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而面临着日益凸显的金融脱媒现象。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届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将更加严峻。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实施战略转型。
一、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分析1.商业银行银行存贷款增长速度放缓,存差逐年增大1990—1999年十年间的存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15%、22.82%,而2000—2010年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为19.01%和16.85%,分别下降了10.14和5.97个百分点。
金融脱媒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个方面。
() 1金融脱媒会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及其盈利能
力造成 负面影 响。金 融脱 媒会导致 商业银行 的贷款增长速度 () I 由于证券 市场的发展 , 一些业绩 优 良的大公司通过股 下 降, 银行贷款 占非金融部 门融资 总最 的比重 下降 ; 的大 更多
票或债券市场融资 , 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 , 银行公司客户 型优质企业更倾 向于通过 股权 、 券 、 债 资产证 券化等低成本 的
应对金 融脱媒 的有效策略。 不断提 高其 自身核心竞争力 , 进而促进 我国金融体 系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金融脱媒 ; 商业银行 : 应对策略
[ tJ类 号】 F 2  ̄l - l" ) 1
f 文献标识码1 A
[ 编号】 1 7 - 0 2 2 0 )2 0 9 — 2 文章 6 2 6 2 (0 6 1— 0 9 0
向货 币市场 工具 的现象。广义上 的金融 脱媒 是指不仅包括存
197 1 o1. 8 52 . 993 2
74 . 57 7 6
1341 2 5. 9 75 . 78 2 9
92 . 83 7 3
13. 46 8 3 12 . 89 6
27 . 25 7
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 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1 2期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n l f io i gE u a o a A miit t nI s t t o r a o a n n d c t n l d n s ai n l uc L i r o i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本
产业的支持力度。
05
展望与思考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
存款流失
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失将成为一个 严重的问题。客户可能会选择将资金转移到更有吸引力 的投资渠道,导致银行存款减少。
贷款业务竞争加剧
随着金融脱媒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 将变得更加激烈。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使得银 行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贷款业务的影响
贷款结构变化
金融脱媒导致银行贷款结构发 生变化,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 贷款的比例发生变化,个人消
费贷款占比增加。
贷款风险增加
金融脱媒使得银行贷款风险增 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还款 能力发生变化,导致银行不良
贷款增加。
贷款收益下降
金融脱媒导致银行贷款收益下 降,竞争加剧导致银行降低贷 款利率,从而降低贷款收益。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采取了多 元化经营策略,并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通 过不断调整战略定位和业务结构,汇丰银 行成功地应对了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并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
VS
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在应对金融脱媒的过程中,注重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同时 加强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这些措施使 渣打银行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较强的竞争 地位。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优化资产负债配置
商业银行应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合理安排负债和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以降低金融脱媒带来的影响。
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应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加强负债和资产的匹配和管理,以确保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和 安全性。
04
案例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案例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范文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现象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现象指的是金融交易中减少或绕过商业银行等传统中介机构,通过直接融资或其他非银行金融中介渠道完成资金转移与投资的行为。
这一趋势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市场的结构,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金融脱媒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需双方绕过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进行交易或融资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技术进步、金融市场的完善、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资金的直接投资与融资。
此外,政策方面对金融创新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都为金融脱媒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资产端影响1. 存款来源压力增大:金融脱媒使得企业与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来源压力增大。
为了吸引资金,商业银行需要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增加了其经营成本。
2. 贷款需求变化:由于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降低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金融脱媒导致的信贷环境变化,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过程中需更加谨慎。
(二)负债端影响1. 资金成本上升: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但同时也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
为了吸引资金,银行不得不提高资金成本,增加了其负债成本。
2. 传统业务收入下降: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入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大导致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下降。
例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入受到挤压,需要寻求新的收入来源。
(三)创新与发展机会虽然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为银行提供了创新与发展的机会。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领域,拓展收入来源。
《2024年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范文
《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脱媒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
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商业银行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下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金融脱媒的概念及背景金融脱媒是指资金供给方不再通过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配置,而是通过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等非传统渠道进行资金流动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业务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分析(一)业务结构调整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传统信贷业务受到挑战,存款和贷款的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中间业务、资产管理等非利息收入业务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然而,部分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业务结构调整的困难。
(二)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同业的竞争,还要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
此外,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然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存在技术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四、路径选择与策略建议(一)优化业务结构为应对金融脱媒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加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比重。
通过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业务发展稳健。
(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优化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共同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
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业银 行 的零售 业务 . 包括 信用卡业务 、 个人信贷 业务 、 支 付结算业务 、 代理类业 务等 , 使得银行 的支付 中介职能 和 信用 中介 职能被部 分替代 ,威胁 到了其 在金融体 系中的
垄断地位 。 ( 二) 技 术 脱 媒 在 我 国 的表 现 金 融 服 务 创 新 组 织 有 很 多 .主要 包 括 第 三 方 支 付 公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商 业银 行 的 应 对 之 策 。
关键词 : 技术脱媒 ; 商业银行 ; 第三方支付 公 司; 网络信贷机构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2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3 — 9 0 3 1 ( 2 0 1 3 ) 0 6 - 0 0 7 7 — 0 4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9 0 3 1 . 2 0 1 3 . 0 6 . 1 7
至2 0 1 2年 1 0月底 。阿里 巴巴小额贷款公 司已累计投放 地 使 用 地 理 的 或 物 理 的设 施 用 于 资 金交 易 的 现 象 .包 括
小贷 2 8 0亿元 , 客户 1 3 万。 同年 , 我 国使用 网上支付 的用 更 多地使用 网络银 行产品等 。本文认 为技术脱 媒是指 在
户规模达到 2 - 3 亿, 使 用率提升至 3 7 . 6 %。随着 网络购物 技 术 进 步 和 电子 商 务 的 驱 动 下 , 一些 I T企 业 开 始 介 入 商
被越 来越多 的消费者接 受 . 这 些 金 融 服 务 创 新 组 织 的 市 场 占 比将 继 续 提 升 具 有 商 业 银 行 所 不 具 备 的 优 势 , 其 快 速 发 展 带 来 的 技 术 脱 媒 给 商 业 银 行 造 成 了很 大 冲击 。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
金融脱媒( F i n a n c i a t D i s i n t e r me d i a t i o n ) , 通常是指资金供求双方 不通过金融 中介部 门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过程, 这里的 “ 媒”包括 广 义 和狭 义两 个层 次 : 广 义层 次 的 “ 媒 ”泛指 所有 的金 融部 门, 狭义 层 次的 “ 媒 ” 特指 商 业银 行 。与 此 相对 应 的 , 狭义 上 的金 融脱 媒 即 是指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条件下 , 银行 的存款资金流向货币市场 工具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狭义层次上的金融脱媒 , 旨在通过深度 解析我国金融脱媒现象 , 分析国内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2 4 1 6 9 款, 而2 0 1 2 年1 — 1 1 月, 理 财产 品的 发行 数量 已经 达  ̄ ; J t 2 8 8 1 4 款, 增 幅达 2 0 %。 由此看 出 , 银行 通 过 发挥 自身渠道 和 客户 的 优势 , 联 合 其他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 以应对金融脱媒带来 的挑 战。 另 一方 面 , 近 年 来银 行 信贷 投 放 降 幅 明显 , 2 0 0 5 年 到2 0 0 8 年, 本 外 币贷 款 在 社 会 融 资总 量 中 的 占 比由 8 5 . 8 %下 降N 5 8 . 5 %, 累计 下 降2 7 . 3 个百分点, 至2 0 1 2 年8 月, 人 民币贷 款 投放 的 占比进 一 步 下 降 至4 0 % 左右 , 而 企业 债 券 融资 则 占比则 上升 至 2 3 . 6 %, 创 历 史最高 水 平 。与 此 同时 , 委 托贷 款 , 信 托贷 款 , 未贴 现 的银 行 承兑 汇 票 等其 他 融资 渠道 均 实 现 的较 快增 长。 由表 1 可知, 除少 数 年度 , 存 款增 幅小 于 贷款 增 幅 , 大 多数 年度 , 存款 增 幅大于 贷款 增 幅 。 随着金融脱媒进程的加速, 商业银行的重点优质客户 , 如区域支 柱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 , 优先通过股票融资, 发行债券等方式满足资 金需求。直接融资的增加一方面替代 了银行的存量贷款 , 另一方面 对增量贷款的议价空间进行挤压 , 从而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对银 行 的盈利 增 长形 成压 力 。
支付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 总 第 2 8 3 期 )
离
( C N 0 . 4 . 2 0 1 4 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8 3)
支付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罗 思 思
( 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 1 0 0 0 3 1 )
摘 要 :随着 经济金 融化 、金 融 市场化 进程 的加 快 ,商 业银 行 主要金 融 中介 的重要 地位 在相 对 降低 ,导致 国内 外 商业银 行 均 出现金 融脱媒 的情 况 。作 为金 融 脱媒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部 分 ,支付脱 媒对 国内 商业银行 的影 响 日
第三方支付机构毕竟不是 自家企业,银行不可能任
由这些支付平台迅速发展而坐 以待毙。于是商业银行也
已经超过1 6 0 家,覆盖 了国内所有的主流银行。因此商 业银行纷纷与其合作,争相成为其唯一的备付金存管银
行;另一方面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代 了银 行基本的清算功能,并且 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到 了基金代
趋显现。文章介绍了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从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 自 建电子支付通路、网点转型、集中运 营操作等方面积极迎面支付脱媒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 键词 :商 业银 行 ;金 融脱媒 ; 支付脱媒
中图分类号:F 8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9 - 2 3 7 4( 2 O 1 4 )0 4 - 0 0 1 9 - 0 3
购 ”等 。 虽 然各 商 业银 行纷 纷 发展 电子 商 务 ,但在 进入 电子
侧 重 点不太 一样 ,但 其 目的 是一样 的 ,就 是提 高 网点 的 营 销和 服务 能力 ,在 固定 或尽 可 能少 的 网点成 本基 础 上 实现 收益 的最 大化 。 以民生 银行 为例 ,2 0 0 6 年初 ,民生 银行 启 动 了公 司 业 务集 中经 营 改革 ,在 半 年 的 时 间里 ,把 2 4 6 个 支行 的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挑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格局,金融脱媒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趋势。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服务与技术手段提高营销效率和盈利水平,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兴起,民众的消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发金融业内竞争的激烈加剧。
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主要依靠柜台业务,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寻求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完成金融服务。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增强数字化服务意识,那么就难以与其他金融科技企业竞争。
2.客户群体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行为和期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银行的客户群体正在逐渐变得老龄化。
这些老年客户逐渐失去了大量的流量红利,商业银行需寻找计算机时代新的流量引擎,为海量的互联网年轻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快速调整策略,与时俱进,就会逐步失去年轻客户的竞争优势。
3.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商业银行在柜台操作方面仍然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和配套设施成本等多种费用上升的问题。
另外,由于技术和服务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技术支出,实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
如不加以处理好这些运营成本,商业银行利润将会长时间受到侵蚀。
二、商业银行的适应之策1.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为了适应金融脱媒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加速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营销、金融科技平台和智能ATM落地、智能客服和虚拟助理等,做到大规模数字化运营,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建立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网络,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在线化、去中心化,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改革营销策略商业银行需要改革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杨小亮李奋娜一、关于“金融脱媒”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失去了其融资主导地位,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产生了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方向已趋完成,制度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资金的结构发生变化,直接融资逐渐上升,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下降,中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金融脱媒”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开始着手研究“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概念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现有的研究文献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基本形成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脱媒又可称为“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唐旭等人研究认为,金融脱媒狭义指存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存款利率水平之上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
广义指不仅是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
当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
二、对我国“金融脱媒”的基本判断:趋势已形成,但尚未“脱媒”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长期以来,间接融资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支配地位,银行储蓄是居民金融投资的基本渠道。
资料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达35.5亿元,特定存款机构有2.4万亿,股票市场市值仅3万多亿,中央登记公司登记的债权6.8万亿。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作者:牛金勇彭雷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4期摘要:金融脱媒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中国金融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脱媒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中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
金融脱媒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好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机遇,努力地发展好金融危机过后的中国银行业,为银行混业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一、导论金融脱媒现象开始于欧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欧美的商业银行是伴随着金融脱媒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同样面临着金融脱媒的困扰,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中介作用有所降低,传统业务收到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调整经营思路,努力增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应对金融脱媒深化。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第一,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虽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有很大发展,但商业银行还是更多的依赖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存贷利差。
金融脱媒导致存款大量分流,证券市场上有些产品收益较高,有些产品流动性很强,人们的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对商业银行贷款需求降低,使得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降低,银行贷款比重下降。
第二,金融脱媒造成商业银行一部分优质客户的流失。
许多业绩优良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
企业可以绕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直接在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质地优良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得到创业板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创业板筹集到发展资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出现进一步的萎缩。
第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象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市场风险将日益突出,且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付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中介,直接从供给方到达需求方,从而造成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具备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美国。
从1933年至1966年9月,美国出台规定利率上限的Q条例,导致出现银行利润纷纷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即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并开始引起金融业的关注。
在中国,近几年,“金融脱媒”成为各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大佬们口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在旗下的淘宝和支付宝联手冲击银行支付业务多年之后,阿里巴巴又成立了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小微”),涵盖支付、小额贷款、保险、担保等金融业务,开始全面挑战商业银行体系。
鉴于阿里小微刚成立不久,信贷业务对银行的大规模冲击尚需时日,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上。
2012年11月11日零点起,淘宝“11·11”购物狂欢节拉开帷幕。
当天支付宝快捷支付交易笔数占到所有交易笔数的约45.8%。
2012年11月20日,快捷支付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而在同年5月底这个数字还只是1700万。
这种零售客户规模和增幅已经超过了国内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不得不令各家商业银
行心惊胆颤。
但另一方面,支付宝账户的资金来源和快捷支付的清算仍需依托于银行的基础账户和清算平台,因此支付宝也不断扩展与各家商业银行的合作,目前其合作银行已经超过160家,覆盖了国内所有的主流银行。
因此商业银行纷纷与其合作,争相成为其唯一的备付金存管银行;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银行基本的清算功能,并且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到了基金代销业务,长此以往,客户对银行账户的粘性将会越来越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将急剧下滑。
面对支付脱媒的严峻挑战,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采取的对策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趋势一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1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
前文已经提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创新合作是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措施。
例如支付宝在取得支付牌照后迅速与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各个方面加深合作,且支付宝将选择其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
此外,支付宝还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也从快捷支付、银行收单、联名信用卡等逐渐扩大至网络缴费、理财平台、中小微贷款等非清算业务,象征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全方位深入合作已经成型。
银行意识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还不至于强大到可以忽视国内银行体系的能量,因此合
作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策略。
2 自建支付通路
支付业务方面,银行不仅仅面临着第三方支付跑马圈地、快速崛起的压力,还面临着券商账户消费支付和国外流行的个人之间P2P的支付模式以及新兴的支付技术来势汹汹的挑战。
第三方支付机构毕竟不是自家企业,银行不可能任由这些支付平台迅速发展而坐以待毙。
于是商业银行也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与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等第三方公司在代收代付领域合作的同时,银行也开始搭建自己的支付通路和建设商务平台,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如农业银行的“领商e航”、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招商银行的“非常e 购”等。
虽然各商业银行纷纷发展电子商务,但在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初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是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平台还难以撼动国内主流电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商品种类缺乏
电子商务非银行主流业务,因此商城的商品种类有限是银行电子商务的天生短板。
在商品种类和数量均有限的前提下,价格也不可能比大型电商优惠,因此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上还有待加强。
2.2 银行平台流量有限
银行网站的流量与大型购物电商比起来毫无竞争优势,且银
行网站的访问者一般仅是登录网银,很少会主动浏览商城页面,这也是银行电子商务打开局面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3 品牌定位不明晰
不同于以电子产品为主打的京东、以图书为特色的当当,同时又不具备淘宝集市的商户数量优势,银行电子商务特色不足,定位不清晰,无法迅速在相对成熟的电商市场抢占到一席之地。
在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银行也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支付技术,意欲瓜分渐成趋势的移动支付市场。
根据对手机的使用方式,狭义的移动支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远程支付和近端支付,远程支付即手机银行业务,近端支付即人们常说的移动支付。
手机银行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基本市场格局已定,而近端支付却是近五年才在国内出现。
目前做得较好的是浦发银行,背靠第一大股东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在近端支付业务方面走在了国内同业的前列,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客户、渠道共享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全面合作,力图提高客户的粘度、推进渠道的整合,拓展移动支付的业务增长点。
而招商、光大、民生等银行也紧随其后选择与手机厂商或其他通讯商合作,以抢得市场先机。
3 加速银行网点转型
与大型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广布营业网点的经营方式不同,中小银行营业网点过少,且网点增速受到监管机构和成本控制的约束,始终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因此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加速银行网点转型、提高网点的成本收益率也是银行应对支付脱媒
的一大方向。
网点转型是指网点的业务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的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以提高产品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国内银行业提出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左右。
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网点功能的转型,虽然每家银行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太一样,但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提高网点的营销和服务能力,在固定或尽可能少的网点成本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以民生银行为例,2006年初,民生银行启动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在半年的时间里,把246个支行的公司业务上收到分行的176个行业金融部,支行不再从事公司金融业务。
2009年2月,民生银行开始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全国300多家支行都成为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窗口。
针对广大的小微企业群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在某些地域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域特征,2012年,民生银行在全国建设大约100家小微专业支行,这是支行管理模式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2013年,民生银行明确发展重点为小微金融和小区金融,并将再一次调整网点功能结构,将网点定位确定为销售和售后服务型网点,并开始布设社区银行,更多地将营销触角伸出网点,主动抢占目标客户的市场份额。
4 集中处理运营结算
在加速网点转型、淡化网点结算交易功能的同时,为了确保
银行基础清算结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原本在网点前台受理的结算交易随着网点转型的进展必须转移到一个高产能的操作平台进行批量处理。
因此,集中运营平台的搭建也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提上日程。
花旗、渣打、德意志、巴黎、瑞银等国际商业银行早于2000年左右开始成立共享服务单元,为其全球运营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撑。
国内的平安集团于2003年开始筹划集中运营中心,并于2006年投入使用。
从国内外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集中运营平台有以下优势:
4.1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一方面,由后援服务系统统一进行后台操作,可以加强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与网点转型有机结合,实现有限网点资源向客户服务和产品营销的倾斜,从而提高网点的整体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4.2 有效降低成本
通过对后台设备及人力的高效利用,可以产生规模效应,从而大幅度提高人均产能和效益,运营成本下降幅度可达10%~30%。
4.3 集中型的风险管理
后援服务系统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集中到总行,有利于总部建立符合业务发展趋势的风险控制模型;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系统操作,后
援集中作业可以更有效地执行银行的制度与作业标准,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4.4 客户资源共享
当越来越多的银行获得金融全牌照后,系统内的客户资源共享就成为产品交叉销售、客户规模扩大的利器,而集中后台在为系统内各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目前国内的工、农、中、建、交以及招商、光大、民生等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集中会计结算。
随着网点转型的深入,网点甚至分行的非客户服务和营销职能将会进一步集中到银行总部,实现前中后台职能的彻底分离。
综上所述,支付脱媒对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猛烈冲击银行的结算中介地位,并不断稀释银行客户对银行的粘性和忠诚度;另一方面,这种冲击也促使商业银行开始反思固有的经营模式,并激励着它们探寻自身的彻底变革,更加注重客户服务体验的提升和经营成本的持续下降,以打造金融脱媒背景下新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