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文本前的准备:在学习阅读理解题型前,需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2. 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了解文本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文本的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等。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比、对话、独白等手法,揭示出作者的意图。
4. 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是解题的重点。
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暗示和情感转折点,理解文本情感表达的程度和方式。
5. 从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生词和词语的多义性。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结构和语境信息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答题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考虑文本的各个方面来作出准确的答案。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详细细节,从而得出准确的解答。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住,多进行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整篇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注意文中的细节和论点。
2. 注意段落结构:文学类文章通常具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都有特定的内容或论点。
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对于回答问题很重要。
3. 关注重要细节:注意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这些细节可能与问题有关。
它们通常在文章中用粗体、斜体或引号强调。
4. 分析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观点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语气、修辞手法和上下文,推测作者的目的。
5. 使用推理和联系:阅读文本时,使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背景知识,将不同的细节和观点联系起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6. 多角度思考:遇到开放性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考虑多种可能的答案。
文学类作品通常有多重意义和解释。
7. 划重点和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和标记关键词、短语或句子,以帮助你记住重要细节和信息。
8. 注意语言和修辞手法:文学类文章通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注意并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对于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9. 查找其他资料:如果遇到陌生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10. 练习真题:通过做一些高考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真题练习,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高分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1.题型:(1)课标全国卷2016年及以前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2)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1道“4选1”单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总分值14分,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2.考点:分析形象、分析体裁特征、探究。
3.文学体裁:小说、散文。
小说一、小说的三要素(一)故事情节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1.线索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的途径:小说标题、小说中心词。
2.情节结构安排遵循基本模式、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3.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作用: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例如:《药》、《荷花淀》4.小说常用的结局(1)出人意料的结局。
作用:①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作用: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人物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令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作用: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读者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人物形象1.语言、动作、心理2.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3.情节发展4.社会历史背景5.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6.不同角度、多侧面(三)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指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
作用:①点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语文阅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1. 哎呀呀,读文章的时候可得仔细呀!比如读小说,你得像侦探一样去捕捉那些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线索。
就像福尔摩斯找破案线索一样,带着疑问去读,这题问的啥呀?答案藏在哪呢?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回答主观题嘛!
2. 嘿,一定要紧扣题目要求啊!别答非所问呀。
就像跑步比赛要沿着跑道跑,不能跑偏了。
比如题目让你分析人物形象,你就别去扯无关的情节呀,是不是?
3. 哇哦,答题的时候要有条理呀!你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框架,然后再慢慢填充。
把你的答案分成几点,清晰地写出来,让老师一下就能看懂你的思路。
4. 诶,可别忽视文章的主旨啊!这就像船航行要有方向。
你得清楚作者到底想表达啥,然后围着这个中心去答题。
不然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啦?
5. 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很重要呢!有时候文章里的东西你可能没亲身经历过,但是你可以联想呀。
把它类比成你熟悉的事情,这样不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回答啦?比如文中说爬山的艰难,你想想自己爬楼梯累的样子呀!
6. 哈哈,还有啊,写字要工整呀!别让老师费力地去猜你的字。
这就像你去见一个重要的人,总不能邋里邋遢的吧。
字写得好,老师看着心情也好,说不定给分都能高些呢!
总之,语文阅读主观题答题可得多上心呀,掌握这些技巧,你就能在答题时更游刃有余啦!。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掌握答题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就从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等方面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题型解析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细节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这类题型也往往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信息一定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同时,要及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于之后答题时回忆使用。
2.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主题和核心观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便于找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3. 段落主题句题段落主题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段落层次结构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找出文本的段落,再通过段落中的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4. 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词语解释和词语运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中难懂或使用不当的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在上下文中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法。
5. 段落填空题段落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本整体结构和段落结构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先理解文本整体结构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再据此为每个空填写合适的文本内容。
二、答题技巧1. 多读多练多读多练无疑是掌握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意一些作者的写作技巧,比如暗示、反讽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 按顺序解答应按照题目的顺序解答。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漏答或重复答题的情况。
如果发现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都完成后再回来解答。
3. 注意时间分配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在解答每个题目时,应根据需要的时间作出合适的掌握,不可浪费时间或者过度拖延。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引言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作家以及文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于高考复习来说,掌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和答题技巧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是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才能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1. 通读全文
在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答题时抓住重点。
2. 注重字词语境
注意字词的上下文和语境,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从中把握文章的意图和观点。
3. 分析句子结构
分析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分析文本
分析文本是理解文本之后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文本的特点和细节,进一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含义。
1. 关注文章的题材和风格
注意文章的题材和风格,比如是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2. 解读隐喻和象征
注意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通过解读它们的含义和象征作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形象描写、言行举止等,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三、答题技巧
除了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1.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做题方法
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规律总结】★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开头作用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
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二、结尾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文本阅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高中语文文本类阅读做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本类阅读做题技巧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干准确吸纳推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准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有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用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截句)、"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一直是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一直是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的阅读普遍较弱,不知这样的题该怎样入手。
而且,尽管介绍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的很多,但大多是从考点要求的角度阐述的,很少有从临场应考的实用角度来阐述,所以,学生并没有从这些中获得快速有效的解题经验,反而养成了对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畏惧。
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挥出真实水平的。
因此,我们打算收集学生的现场考试经验,结合现代汉语阅读题(主观题)的命题要求,总结以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以便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够遵循和做到。
一、解题思路: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都可以用相同的问题解决理念来解决。
这个想法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表达:①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一个话题通常包含诸如解决问题的范围、提出的问题和回答要求等信息。
回答什么和如何回答,命题者的想法已经在标题中陈述。
例如:2021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
如果学生能明了题目就是要告诉他这三个信息,他就应该懂得: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② 确定问题解决的范围:有的题目解题范围是很明确的,如2021年试题的第20小题、第21小题。
但也有的题目的解题范围是不够清楚的,如2021年试题的第19小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那么,就应该从题目所指的相关的原文内容去找,所以,‘童年的烙印’所在的段落就是首选的解题范围。
此外,有时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有些问题的范围非常明确,而另一些问题则不明确?目前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2、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
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3、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
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其中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4、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注意事项1、认真研读2022年考试说明,逐题完成2022-2022年共四年北京高考题,对由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作文五个板块组成的试卷结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仔细梳理试题类型、知识点分布及题目能力要求,结合自己过往语文考试的真实表现,找准自己的增长点,确定此阶段复习备考重点。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中的文言文一直都是考试的重点难点,同学们学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遇到课外文言文,难度很高,会有一些实词考察,一些文言文语句翻译,还有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等等,同学们可以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这样遇到一些题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了。
文言实词题的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认知:将得出的词义拎入原文,通顺就对,未通就弄错,从没听闻过的实词释义往往就是对的,阻碍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译者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展开比较,看看与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认知译者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特别注意看清上下文的关系。
利用语句的结构,看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写的成分与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得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去推测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整体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打听无法整体表现题干中建议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挑选。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句子译者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就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留存原样,不必译者。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就是句子中没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当删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知识必备和解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知识必备和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在初中阶段主要从标题及重要字词句段作用、行文思路、内容理解等角度进行考查。
进入高中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主要从感受文学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品味艺术表达和探究作品主题等角度进行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知识点对高中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相关知识与解题方法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辅之以相应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掌握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相关知识。
一、形象鉴赏题知识必备(一)人称选用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3.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二)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1.人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以他人言行反映、衬托人物。
2.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1)肖像、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现人物的某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来看:人物形象本身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正衬或反衬的作用。
(2)从揭示或暗示主题方面来看:人物形象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带来某种启示。
(3)从文章的线索方面来看:若是线索人物,则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串联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一般为一道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二),一道简答题,一道分析鉴赏题。
(16分钟,6分钟读文章,3分钟做选择题,7分钟做主观题)I.小说阅读【4-6题】{1}读懂小说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
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
在阅读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
【一】典型小说。
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般强化和突出人物、情节。
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
(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
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
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
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
(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
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
2.主题:作者通过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
(一般来说在选择题中呈现)主题表现的途径:(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
(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
(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
3.语言:这里指作品的语言。
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节、人物和环境。
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
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
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手法和结构形式等。
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与伏笔相关)等等。
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
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
【二】非典型小说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
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
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
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全国卷)。
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
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
如:舒缓的叙事风格、绵密的心理描写、琐屑的市井生活、韵致的场景描写、内蓄的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明显的荒诞色彩。
非典型性小说在命题上,除了依据一般小说命题外,一定有一道题目体现其“那一个”——语言特点、重视自然环境描写、物的描绘与象征、淡化情节、虚化人物等等。
{2}会做题1.选择题:基本是四要素、整体与局部的全覆盖。
读懂了小说,仔细读选项,结合文本,细致分析。
每个选项要做信息切分,然后唤醒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用相应的方法,详见前面的各类题型和系统知识图。
一般错误设置在:内容概括(形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
2.概括小说情节。
一般来说,要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分点概括,概括均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如何做何事结果如何”句式完成,这是叙事文字的概括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和需要做适当取舍。
——加上线索,按照“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来概括,即思路题的答案。
3.某一内容(语段、语句)的作用。
首先判断是不是主要情节的一部分,若是,则回答:(1)它写了什么,是主要情节的组成部分,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2)它在整个情节中的位置,和其前后情节阶段的关系。
(3)突出刻画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4)对表达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
若不是,则答:(1)它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
(2)它对主要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有何作用。
(3)它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概括(1)总说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将人物特点列举出来。
(2)对人物特点逐一简要分析。
A.首先可以分析外在形象。
内在特点一般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B.个性性格——如开朗、木讷。
C.人生态度(生活态度)——如豁达乐观、勤俭。
D.待人接物——如大方、斤斤计较、善良。
E.成长事业——如有志向、刻苦、坚持不懈等等。
5.人物形象的塑造(1)情节直接展示人物活动,揭示人物特点;(2)直接描写:A肖像(外貌)描写——注意外貌与内在的关系,B动作(行为)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E情态(表情)描写,F细节描写。
(3)间接塑造:A环境烘托人物心理,B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含反衬),C物的象征。
D其他人眼中的人物形象(其他人的评论)。
●各种描写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促进情节发展。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6.人物的作用这个题型一般考查次要人物。
这里以次要人物“我”为例。
(1)小说的线索,所有情节围绕这个人物得以集中,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2)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3)衬托主要人物。
(4)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小说主题。
7.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题,一般多考作用,少有考描写。
赏析则要都答到。
(1)环境的描写A.社会环境。
通过人物或者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文事物来展示,如描写房间的布置,人的衣着。
B.自然环境。
同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修辞,环境特点)。
(2)环境的作用A.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时空,暗示社会背景。
B.营造一定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C.烘托人物心理。
(自然环境)D.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的转向。
E.揭示人物命运原因,揭示主题。
(社会环境)F.含蓄韵致地揭示主题(结尾的环境描写)。
G非典型小说成为作者塑造的审美对象,表现生活风貌、风土人情。
(非典型小说)8.物的作用(小说中有不可或缺的物,这实际上是非典型性小说的一种。
)(1)线索,串起小说的情节。
(2)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见证者。
(往往在小说中有拟人化的倾向)(3)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要人物或者作者的人生观。
(4)推动或者影响情节的发展甚至使情节发生陡转。
(5)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9.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突出人物特点。
(2)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
(3)渲染氛围、体现某一地域特色。
(4)揭示主题。
10.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统率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交代主要人物或者主要环境。
(2)结构上,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3)主题上,象征,揭示主题。
(4)个别篇目的标题很有文采,需注意语言美,吸引读者。
11.开头的作用或者妙处【1】悬念设疑式开头(1)吸引读者兴趣,引发思考。
(2)引出下文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4)与后文某处呼应。
【2】写景式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情节展开的时空。
(2)(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3)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4)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做铺垫。
12.结尾的作用(1)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2)揭示前文的悬念,与前文的某些内容形成伏笔与照应,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3)卒章显志,含蓄韵致地(如写景式结尾)揭示主题,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4)更好地刻画人物。
特别提示:某段(某一内容)、标题等的含义就取其作用中关涉内容和主题的部分,并去掉其作用术语即可,即从内容和主题(思想情感)两个方面来思考。
13.非典型性小说“那一个”题型分析。
“那一个”问题的命题及回答策略:突出文本的特点——独具特色的“那一个”的问题一般设置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首先把握到“那一个”,并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方面去思考。
示例:《邮差先生》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舒缓的叙事风格答:(1)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人物)(2)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环境)(3)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作品风格)再如《峡谷》(4)小说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环境描写与物的象征答:①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是内容)②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环境),所以语文月刊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人物塑造);(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③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作品风格)④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主题)14.小说的思路。
(其他文本的思路题,同此)以什么为线索,依次展开情节。
(1)首先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注意不一定是开端,比如倒叙写法之下,可能首先写的是结尾)。
(2)其次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3)接着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4)最后写什么内容(情节发展的某一阶段)15.小说的结构类题目如:线索是什么?有几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线索作用的分析,多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
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和主题。
(1)以什么为线索,串起了“XXX”—“XXX”—“XXX”—“XXX”的情节。
(若有双线,则分别回答)(2)这样安排,情节更加集中,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3)更有利于表达主题(简要讲清楚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