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2年史记知识点整理版
《史记》选读知识点《太史公自序》词类活用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乡射..邹峄(名作动)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王.卬于殷(名使动)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善.善恶.恶(形作动)整洁..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古今异义市长发愤仪表道义其实故事文学彬彬隐约整洁句式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鲁周公世家》词类活用天乃雨.(名作动)东.伐至盟津(名作状)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至于小大..无怨(形作名)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为动)古今异义流言句式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大木尽拔(被动)《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顿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 bēi )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 )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àng )(5)日夜跂而望归(qǐ )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昌邑未拔. (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非有功伐.. (功劳)还军.霸上 (驻扎)去辄.烧绝.栈道 (就/断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商定日期)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水北面)起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 (供应,使足)可.四千余人 (大概)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有功者害.之 (嫉妒)示.鲁父老项羽头 (给……看)萧何为主.吏 (主管、主持)3. 指出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 解释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家庭成员”作业:句中古义“劳苦工作”今义“学习完毕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畴(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赖:依恃)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人5. 一词多义解释(1)相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协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沛公引兵西 (带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 (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6、指出词类活用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动用法使……与众不同)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降.章邯 (使动用法使……投降)及见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现象)沛公从.百余骑 (使动用法使……跟从)都.彭城 (名词活用为动词定都)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用法以……为苦)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名词活用为动词驾着白马白车) 沛公然.其计 (意动用法以为……对的) 夜.往见良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名词作状语在途中)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动用法使……活命)吕媪怒.吕公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赶在诸侯之前)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名词作状语向北)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大王起微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民,卑微身份)7、指出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此其所觉得我擒也被动句遇彭越(于)昌邑状语后置句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被动句否则,籍何以生此提宾句8、虚词积累(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 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办)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由于)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以为)(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否则,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样子)9、翻译下列句子。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课件
总结词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背景是复杂的,既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也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
详细描述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同时,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对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在继承前代史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创作了《史记》。
历史叙事
史记在叙事时,注重情节的安排和构思,通过设置悬念、转折等手法,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情节安排
史记在叙事时,注重场面的描绘和刻画,通过对战争、宴会等场面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和气息。
描绘场面
史记采用文言文风格,语言简练、质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文言文风格
史记的语言生动形象,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历史场景等,使《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题1: 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刻画手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课件
《史记》的作者与成书背景史记的体例与内容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思想内涵史记的影响与价值复习题与思考题
《史记》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01
总结词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创作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
详细描述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史学和文学教育。他通过刻苦学习和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素材。在历经磨难后,他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伦理的看法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构成了他的伦理观念。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处死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再说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是迁.也封……为王流放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总结梳理(一)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总结梳理(一)引言概述:《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巨著,记录了从夏朝到汉朝初期的历史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价值。
本文旨在对《史记》的选读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梳理,帮助读者加深对史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正文: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1. 司马迁的生平和成就2.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动机和目的3. 《史记》在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4.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和写作风格5. 司马迁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影响和启发二、《史记》的组成和结构1.《史记》的总体框架及各种体裁的应用2. 《史记》的布局和章节划分3. 《史记》的内容和主题分类4. 《史记》的编纂思想和方法5. 《史记》的特点和价值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三、《史记》中的重要历史人物1. 始皇帝秦始皇2. 诸葛亮3. 孙权4. 刘备5. 清朝的康熙帝四、《史记》中的重要历史事件1. 秦朝的统一战争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3. 唐朝的开创和繁荣4. 辽金元时期的战争与交往5. 明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挑战五、《史记》中的历史观点和学术争议1. 司马迁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看法2. 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3. 司马迁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4. 《史记》中存在的历史资料的真实性问题5. 司马迁历史写作思想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影响与启示总结:通过对《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的总结梳理,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古代史学巨著的价值和意义。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对中国文化和国家历史的解读和反思。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史记》的精髓,对中国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
中考语文复习:《史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史记》知识点归纳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
其中主要包括了先秦、秦、汉三代的历史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中国历史必读的经典之一。
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关于《史记》的阅读理解和填空题,因此复《史记》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点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出生在西汉初年的长安。
他的父亲司马绍曾经是汉武帝的侍中,母亲也是出身名门的人。
- 《史记》是司马迁在狱中所作,完成于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86年之间。
- 《史记》共记述了周、秦、汉三代的历史,收录564篇,称“纪传体”,既有纪事、历史,又有传记。
内容概述- 《史记》包括了纪事和传记两部分,分成十二本。
其内容主要由后世的“五部”所统摄。
- 纪事部分主要记载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事件,如“封禅之典”、“项羽败走垓下”、“赵高篡权”等。
这些事件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考出题的考点。
- 传记部分主要介绍了历代各级文武官员和纵横家等名人事迹,如《司马相如传》、《韩信降楚传》、《吕不韦传》等。
文学价值-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文学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史记》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相当于西方文学中的《》或《荷马史诗》。
影响- 《史记》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 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有借鉴《史记》中人物的描述和情节。
了解以上的内容,既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也有助于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对《史记》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为自己的中考加油!。
《史记》复习整理
《史记》复习整理《太史公自序》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太史公生平经历,李陵之祸。
3.《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共130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
4.《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作者是吴乘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叔侄俩,浙江绍兴人。
5.钱钟书:代表作《围城》《管锥篇》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编辑了《楚辞》(浪漫主义)《战国策》(国别体)《说苑》二、通假字6.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有”同“又”。
7.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匮”同“柜”。
8.故长于风:“风”同“讽”,讽喻,委婉暗示劝告。
9.《书》以道事:“道”同“导”,引导、指导。
10.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
11.失之豪厘:“豪”同“毫”,长度单位。
12.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13.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14.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网”,网罗。
“失”同“佚”,散失。
1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
16.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俶”同“倜”,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三、古今异义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至于——一直到。
2.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掌握市场的官长。
3.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跟从做事;发愤——愤懑。
4.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
5.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先人——父亲。
6.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至于——到。
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仪表——准则、标准。
8.余所谓述故事:故事——历史旧事。
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言简而意深。
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
《史记》文言知识整理
这是我制定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意见》里的一段话,望高三老师们参考。
“改变以往复习不重视《<史记>选读》的观念, 因为从高考题看,来自《<史记>选读》的考查点甚至多于必修教材,而我们在高二时又只是选修了部分篇目,因此,本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史记>选读》的复习。
教师要分工合作,对《<史记>选读》逐篇梳理,力争通过复习,大大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库,特别是实词库”。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工作很重要,也很费时费力,希望备课组老师分工合作,仿照《伍员之死》和《张骞》的整理模式进行整理,力求呈现重点,并前挂后连,将复习过的内容及时回顾进去,形成文言知识体系,我也会陆续补充完善。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伍员之死重点掌握: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②丢弃,散落——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二、俾(bǐ),使。
——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三、望,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四、幸,希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
过,责备。
报,回信)《报任安书》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六、吊,①慰问。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七、殊,①很,极。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不同——殊.途同归课文例句: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
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
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
望,怨恨。
初中史记知识点总结
初中史记知识点总结一、原始社会1. 原始社会的定义和特征原始社会是指原始人类在没有进入农业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阶段。
原始社会的特征主要有原始宗法制度、原始公社、原始劳动和生产方式等。
2. 原始社会的主要内容(1)原始人类的生存方式早期的原始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后来逐渐发展出一些简单的农业和养殖活动。
(2)原始公社原始社会主要以原始公社形式存在,人们生活在共同的大群体中,共同利用自然资源。
(3)原始宗法制度原始宗法制度是原始社会的政治形态,具有一定的等级和世袭性质,由部落首领或宗法长老来管理部落内部事务。
(4)原始劳动和生产方式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简单粗糙,主要依靠狩猎、采集、渔猎和简单的农耕和养殖生产。
二、古代社会1. 农业革命(1)农业革命的概念农业革命是人类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2)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农业革命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牲畜的驯养与饲养、定居耕种、农具的发明等。
(3)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促使了社会的分工和等级的出现,开始了人类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进程。
2. 古代文明(1)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地域环境、人口自然增长和社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变。
(2)古代文明的代表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3)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有明显的城邦、国家和牧羊社会的特征,也有丰富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三、古代东方社会1. 古代中国(1)华夏族的形成华夏族是古代中国的主体民族,他们是在黄河流域地区形成的。
(2)《尚书》和《诗经》的内涵《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历史记录、封建政治体系、封建仪礼制度等内容。
《诗经》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众多的古代诗歌作品。
《史记》选读文言基础知识复习讲义1——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昔在颛顼..【音:zhuān xū】,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义: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义: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离开】周适.【义:前往】晋。
晋中军随会奔.【义: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义:作……丞相】中山。
在赵者,以.【义:凭借】传剑论显,蒯聩..【音:kuǎi kuì】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攻占】,因而守之。
错孙靳.【音:jìn】,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áng】为武信君将.【义:部将】而徇.【义:攻占】朝歌。
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义:一并封王】,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义:南下】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音:guìjī】,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义: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义: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句式:宾语前置】?”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义:嫉害】之,大夫壅.【义:阻塞】之。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doc
《夏本纪》一、重点字音鲧gǔn殛jí稽qǐ亹亹wěi橇qiāo祗zhī台yí姒sì渐jiān 契xiè二、重点实、虚词1、浩浩怀【义:怀抱,包围】山襄【义:冲上,漫上】陵2、鲧为人负【义:违背】命毁族3、等【义:比较,衡量】之未有贤于【义:比】鲧者4、于是【义:在这时候】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义:代理执行】天子之政5、乃殛【音:jí;义:流放,放逐】鲧于【义:到】羽山以【义:而】死6、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义:正确】。
于是舜举【义:选拔】鲧子禹7、女【义:同“汝”,你,第二人称代词】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音:qǐ】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义:还是】往视尔事矣。
8、禹为人敏给【义:敏捷】克【义:能】勤【义:勤苦,劳苦】9、称【义:称量,权衡】以【义:而】出10、通九道,陂【义:堤防,堤岸,这里用作动词,筑堤防】九泽,度【义:测量,勘测】九山11、禹乃行相【义:察看,考察】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义:交通是否方便】12、于是九州攸【义:就】同【义:同一】,四奥既居,九山刊【义:砍削】旅【义:治理】,九川涤原【义:疏通水源】13、六府【义:藏财货处,仓库】甚修,众土交正【义:同“征”,征收】,致慎财赋,咸则【义:标准,准则】三壤成赋14、东渐【音:jiān;义:流入】于【义:到】海,西被【义:覆盖】于流沙,朔、南暨【音:jì,义:及,达到】:声教讫【义:穷尽,达到】于【义:达到】四海。
于是帝锡【通假:同“赐”】禹玄圭15、禹辞辟【通假:同“避”,躲开】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义:离开】商均而朝禹三、重要句子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翻译:禹于是行进考察各地的物产所宜,规定了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翻译: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史记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记大题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秦本纪《史记》以秦本纪作为开篇,详细记载了秦国的历史,包括秦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其中涉及了秦穆公、庄襄王、始皇帝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
秦本纪中还包括了秦国与其他国家的战争、外交和对内统治的裁决,这段历史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基础。
二、前言、太史公自序在全书开篇,《史记》的前言和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背景、学术观点以及创作动机和出发点。
太史公自序中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学理论之一,不仅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借鉴,也为《史记》后续篇章的撰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十二本纪《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载了先秦各国的历史,包括夏、商、周、晋、楚、齐、鲁、燕、韩、魏、秦、唐。
在这些本纪中,每部分别记载了各国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主要统治者的事迹,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点进行了详实的描述。
这些本纪对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经典的重要原因。
四、世家《史记》的世家部分记录了先秦诸侯、大夫及其后裔的家族史、家训、家风和历代成就。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列传,这部分记录了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成就和思想,有些列传还附以评价和分析。
由于这些列传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较为客观和深入,对于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和性格特点有着极大的帮助。
《史记》的世家部分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士、名将和伟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
五、表《史记》还包括了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年表、主要事件的时间表和各种统计表格,从而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各时期历史的变迁和重要事件的发生。
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本记《史记》的本记部分包括了七十篇不同专题的历史研究,详细记载了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言行。
这部分内容对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也为后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史记选读基础知识梳理
一、廉颇与蔺相如1、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3、古今异义词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说明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条约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4、词类活用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后5、文言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史记选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
少时常与鲍叔游
古:不贤、不才 今:品行不好 古:扶持 今:将要
古:两个词“时候、常常” 今:一个词“常常、经常” 不肖 将 时常
幻灯片 8 总结:单音词
双音词 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形容枯槁
2、去鲁适周 形容(古:形,形体;容,容貌; 今: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适(古:去;今:适合) 幻灯片 9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唯子贡庐于冢上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3、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幻灯片 16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管仲囚焉 被 动
句
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语意被动句
5、离骚者,犹离忧也 其先宋人也 孔子布衣
判 断 句
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幻灯片 17
人皆谓之“长人” 而异之 意动用法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亡国破家相随属
管仲因而信之 (危,使……受 到危害) (亡,使……亡; 破,使……破) (信,使……守信)
使动用法 幻灯片 11 形容词作动词
(短,诋毁)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 形容词作名词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 《史记》一书撰
写的序言。
幻灯片 3 疏通字词 A、识记掌握
圩顶 愠色 稼穑 听讼 鲍叔牙
管仲 仓廪 商贾 娴熟 渣滓 啜饮
wéi
yùn
jià sè
sòng bào
Guǎnzhòng lǐn
gǔ xián
Zōu
kù
wū
B、陬邑 帝喾 商於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因而信之 (信,使……守信)
形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短,诋毁)
容 词
于顷襄王
作 动
词
形
6、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美好的事 恶,不好的事)
容 词 作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忠,忠臣)
名 词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听,识别力)
动 词
谗谄之蔽明也
(谗谄,中伤别 作
人的小人)
名 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史记选读》第四单元 复习梳理
制作人:侯晓彬
学习目标
1、熟练识记并掌握本单元《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屈原列传》三课的文言 知识(重点);
2、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写作艺术(重 点);
3、学会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难点)。
文学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9),是我国(西汉) 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
内惑于郑袖,外欺(内,在国内;
于张仪
外,在国外)
词 作 状 语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以......为衣襟 意
带,以...... 为衣带) 动
人皆谓之“长人”(异,认为……与
而异之
一般人不一样)
用 法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危,使……受 到危害)
使 动
亡国破家相随属(亡,使……亡; 用
破,使……破) 法
B、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理的 道理,熟悉外交辞令。
提高古文复习效率方法小结
1、通过把握文章的主旨、层义、段义及 重要句子翻译达到回顾全文的目的;
2、依据学案或导学练的知识点进行文言 知识梳理;
3、回顾学习时做过的经典习题
作业
课下自我复习梳理第四单元文言知识点
困厄
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善良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D)
A、予一以贯之 B、人之不我行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又余室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在文中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的一项是
(C)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课堂检测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与现代
管仲囚焉
句 语意被动句
5、离骚者,犹离忧也 判 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其先宋人也
断
孔子布衣
句 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
6、遂绝齐 遂绝(于)齐
欲以通乎景公 欲以(之)通乎景公
省略句
经典原题回顾
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C)
A、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启发
B、读《易》,韦编三绝
牛皮
C、君子亦有穷乎?
总结:单音词 双音词
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形容枯槁
形容(古:形,形体;容,容貌; 今: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2、去鲁适周
适(古:去;今:适合)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 (庐,建造庐屋) 然皆祖屈原之从 (祖,效仿)
容辞令
名 词 作 动
沛公引兵西
(西,向西进军) 词
名
2、桓公实北征山戎(北,向北)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多 年的历史,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 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太 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 写的序言。
疏通字词
A、识记掌握
wéi yùn
圩顶 愠色
Guǎnzhòng lǐn
词
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类 活 用
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名词
动词作名词
四、特殊句式
1、沛公安在?
人之不我信也.
宾
岂管仲之谓乎?
语 前
维长终是图。
置
一以贯之
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动 (以疑问词、标点为标志)
词 宾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总
语 (以否定词为标志) 前
结 置 加强语气宾语前置
(以”之”或”是”为标志)
介词宾语前置:一以贯之
2、弟子及鲁人往从 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定 语
后
安能以身之察察,
置
受物之汶汶者乎
介
3、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
宾 短
语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后
置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 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动
C、约文辞而指博
D、尝为司职吏畜蕃息
4、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世家》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屈原
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
列传》
5、翻译下列句子
A、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 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吾尝三战三走 B、明年,秦割汉中 地与楚议和 C、颜色憔悴 D、及见贾生吊之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活用不同于其他
三项的一项是 (C)
A、孔子语鲁大师
B、如王四国
C、管仲因而信之
D、弟子皆服三年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夫子盖少贬焉
二、古今异义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 古:耳聪目明 者,好议人者也。 今:智力发达,
记忆理解能力强 孔子用于楚,则陈 古:当权 蔡用事大夫危矣。 今:行事,如感
情用事 君子亦有穷乎 古:困厄
今:贫穷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不贤、不才
今:品行不好
将顺其美,匡救其 古:扶持
恶。
今:将要
少时常与鲍叔游
古:两个词“时 候、常常” 今:一个词“常 常、经常”
管仲 仓廪
jiàsè sòng bào
稼穑 听讼 鲍叔牙
gǔ xián
zǐ chuò
商贾 娴熟 渣滓 啜饮
Zōu
kù wū
B、陬邑 帝喾 商於之地
重点实词虚词
文
一词多义
言
知
通假字
识 考
古今异义
点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几然而长
(颀)
夫子盖少贬焉 (盍)
约其文辞而指博 (旨)
屈平既绌
(黜)
总结:同音通假 异音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