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两胎的理论基础
准确看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成效
准确看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成效作者:王鹏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2013年第07期【摘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一些学者和社会公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实之词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计划生育;理论依据;现实成效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将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可以说,组建国家卫生计生委,不仅是卫生和计生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但是,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这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信号,甚至有人借此否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以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为依据的,带来了低生育率、老龄化、民工荒、男女比例失衡、消费需求低迷等后果,因此才撤销国家人口计生委。
这些认识和看法,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成效进行了极其严重的歪曲和误解,值得商榷。
一、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思想1982年9月8日,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这是中央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依据,做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过程中产生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深刻批判了马尔萨斯愚蠢地把一定数量的人口同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1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主要是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失调【答案】A2、生成胆汁的物质基础是A.心之营气B.肺之宗气C.脾之谷气D.肝之余气E.肾之精气【答案】D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包括A.《黄帝内经》B.《难经》C.《金匮要略》D.《伤寒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A B C D E4、对增强体质有积极作用的是A.劳作不休B.养尊处优C.房劳过度D.劳逸结合E.思虑劳神【答案】D5、某女,45岁。
素体虚弱,神疲乏力,头昏自汗,畏寒肢冷,口淡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其病机是A.气失推动B.气失防御C.气失固摄D.气失温煦E.气失营养【答案】D6、世界上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来表示,体现的是A.阴阳的普遍性B.阴阳的关联性C.阴阳的规定性D.阴阳的相对性E.阴阳的绝对性【答案】A7、“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答案】D8、814:便溏泄泻,小便不利,苔白滑,多是A.肾虚水泛B.湿犯上焦C.湿阻中焦D.湿滞下焦E.寒从内生【答案】D9、偏于宗气虚的表现是A.倦怠乏力B.精神委顿C.面色㿠白D.心悸气短E.少气懒言【答案】D10、胆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主腐熟水谷B.主受盛化物C.主决断D.贮藏胆汁E.排泄胆汁【答案】C D E11、属于“内火”的有A.胃火B.心火C.虚火D.五志之火E.壮火【答案】A B C D E12、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C13、六淫外邪中,致病易导致肿疡的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答案】C14、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C15、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A.血不养气B.血不化神C.血不濡筋D.血不荣面E.血不化津【答案】A16、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督脉B.任脉.带脉C.阴维脉.阳维脉D.冲脉.任脉E.阳跷脉.阴跷脉【答案】D17、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肾气不足B.膀胱失司C.脾失健运D.肺失宣降E.三焦气化失司【答案】C18、中医学象思维的特征是A.形象思维B.意象思维C.应象思维D.抽象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B19、大怒不止,可见飧泄,脘腹胀痛,呕血等表现,其病机是A.肝气郁结B.肝气横逆脾胃C.肝火上传心包D.肠胃不和E.肝肺不调【答案】B20、小儿体质的特点是A.稚阴稚阳B.阴阳两虚C.阳虚D.阴虚E.气虚【答案】A21、《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体现气的运动具有A.转化性B.变化性C.普遍性D.对立性E.统一性【答案】C22、“肝火犯肺”属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乘E.相克【答案】D23、不属于气虚形成原因的是A.禀赋不足B.后天失养C.肺脾肾功能失调D.形体劳倦E.情志抑郁【答案】E24、不属于评价心理发育水平的是A.智力B.情感C.个性D.意志E.耐力【答案】E25、“益木生火”中的“火”指的是A.肝C.脾D.肺E.肾【答案】B26、世界上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来表示,体现的是A.阴阳的普遍性B.阴阳的关联性C.阴阳的规定性D.阴阳的相对性E.阴阳的绝对性【答案】A27、某男,28岁。
妇幼卫生概论复习资料(一)
妇幼卫生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绪论【妇幼卫生,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MCH】是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保障和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以妇女儿童这一特定群体为对象,以儿童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和女性生命全程生殖生理特征为理论基础,针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卫生系统和全社会的协同参与,落实保健策略和干预措施,实现妇女儿童生存和健康权利。
【生殖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中完成生殖过程,而不仅仅是生殖过程中没有疾病和紊乱。
两层含义:①人们具备生殖能力,妇女能安全地妊娠和分娩,婴儿能存活并能健康地成长;②人们能够没有健康危害而实现生育调节,有安全和满意的性生活。
【生命历程理论,life course theory, LCT】是用于解释健康与疾病模式的一种概念框架,尤其针对那些随人群和时间变化的健康问题。
与一般的理论框架只关注某个时间点的疾病或健康状况不同,LCT把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视作导致不同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持续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LCT以人群为中心,社会决定因素和社会公平是这一理论框架的基础。
LCT也关注社区(或“地域”),因为社会、经济、环境与社区和邻里密切相关。
1.妇女儿童健康与千年发展目标:(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2)实现普及初等教育、(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4)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4)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5)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2.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全球策略(1)关键领域:①支持国家主导的卫生计划,通过增加可预见和可持续投资给予支持;②综合提供卫生服务和拯救生命干预措施,使妇女儿童能够在需要时、在适当地点获得预防、治疗和护理;③加强卫生系统,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熟练的卫生骨干队伍;④以革新方法开展融资产品开发和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⑤改进监测和评估,确保所有行为者对结果负责。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杜威一生勤勉,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 体系,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 实用主义经验论
“杜威开创的哲学致力于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杜威反对传统哲学中的各种二元对立,如心与身、主观与客观等,而将“经验”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 杜威认为,所谓“经验”是一个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是主体和客体、物质 与精神的统一体,包括经验的事物和经验的过程。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提出应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而不是把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作为学 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应将烹饪、缝纫和手工等引进学校。“从做中学并不 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
杜威的意图是希望把这些手工活动作为一种媒介,把儿童引入更正式的课程中, 这样就可以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 教学论
(一) 做中学
教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使儿童认识到其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 是让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如果承认教 育的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总是从包含着“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应当注意的是,杜威的“做中学”方法可能只适合于4—8岁的儿童。
四、 教学论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 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则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
四、 教学论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意识到,以“做中学”为原则的课程与教材的关键问题,是有必要把经验的 逻辑方面和心理方面区别开来并联系起来,亦即使教材心理化。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导语】“胎教”⼀词的发源地是中国。
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胎教的记载。
古⼈认为,胎⼉在母体中容易被孕妇情绪、⾔⾏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下⾯是分享的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胎教⼀词源于我国古代。
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为规范。
古⼈认为,胎⼉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戴礼记·保傅》:“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就宴室。
”⼜说“周后妃(即⾢姜)任(孕)成王于⾝,⽴⽽不跂(不踮脚尖),坐⽽不差(⾝⼦歪斜),独处⽽不倨(傲慢),虽怒⽽不詈(骂),胎教之谓也。
”《列⼥传》中记载太任怀周⽂王时讲究胎教事例,⼀直被奉为胎教典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孕期有关⾏为、摄养、起居各⽅⾯之注意事项。
如除烦恼、禁房劳、戒⽣冷、慎寒温、服药饵、宜静养等节养⽅法,以达到保证孕妇⾝体健康,预防胎⼉发育不良,以及防⽌堕胎、⼩产、难产等⽬的。
⼴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理上和⼼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饮⾷、环境、劳逸等各⽅⾯的保健措施。
狭义胎教是根据胎⼉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
中国古代胎教始于西周。
据刘向《列⼥传》记载,周⽂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间,“⽬不视恶⾊,⽿不听*声,⼝不出敖⾔,能以胎教。
”意思是说,太任怀孕时,眼不看邪恶的东西,⽿不听* 乱的声⾳,⼝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的胎教。
“⽂王⽣⽽明圣,太任教之以⼀⽽识百,君⼦谓太任为能胎教。
”⽂王⽣下来⾮常聪明,“教之以⼀⽽识百”,这是太任施⾏胎教的结果。
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不跛,坐⽽不差,笑⽽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站有站的样⼦,站时不将重⼼倚在⼀边,坐有坐的样⼦,坐时也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如此等等,⽤礼教的规范来约束⾃⼰的⼀举⼀动,从⽽保持对胎⼉的良好影响。
胎教理论:科学的认识胎教理论
胎教理论:科学的认识胎教理论
胎教是从营养和环境两个方面对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实行维护与促动。
具体是指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和适当的休息条件下,从胎龄满5个月后开始,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借此使胎儿的听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和触觉神经通路产生电脉冲,这些电脉冲在向大脑皮层传递的过程中会经过大脑的许很多多的神经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细胞,这些大脑细胞在传递电脉冲的过程中能够伸展出更多的树突或树突棘,建立更多的大脑细胞之间的叫做“突触”的信息传递结构。
这样,大脑负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的神经网络就也会变得更丰富。
孩子出生后,在学习、记忆活动中,感觉会更灵敏、思维更敏捷,记忆力强且记忆容量大,会有一个良好的天生的大脑物质基础。
胎教实际上是胎儿环境的xx
聪慧的大脑必定有着丰富的大脑网络,其一就是有着充足的叫神经元的锥体细胞数量,和锥体细胞之间建立起的传递电脉冲的“突触”的增多,其二、要有良好的优质的大脑细胞膜。
而怎样让细胞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就需要环境的丰富化。
所谓的环境丰富化,就是让孕妇和胎儿都处在一个有丰富的、适宜的刺激的这样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孕妇感受到优美和适意,胎儿通过五官感觉到不同的声音、光线、触摸等等,这样的感觉都会以电脉冲的形式在胎儿大脑细胞之间传递,传递的过程中,就使大脑细胞伸展出了更多的树突,这样许很多多的树突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突触,突触越多,宝宝的大脑网络越丰富,大脑的储存信息的速度和容量就越大,将来的宝宝就有了先天的大脑物质基础。
1/ 1。
轮胎性能力学基础及设计理论讲解
hn h nd( A 1)
G——胶料的弹性剪切模量 A——与帘线促度d和帘线节距t有关 i——帘线密度 rm——零点半径(断面最宽点的半径) y——各层帘线至中面的距离 h1——外表面至中面的距离
hn ——胎体折合厚度 Ek ——帘线动态弹性模量 β k ——胎冠角 rk——胎里半径 r1——轮胎断面方向的曲率半径 h2——内表面至中面的距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子午胎临界速度的计算
Vc 2
T
2
EIKr
式中:μ ---行驶面单位长度的质量 EI----断面内的弯曲刚度 T----张力 Kr----胎体径向弹性常数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临界速度的影响因素
1.充气压力
提高充气压力对提高临界速度有明显的效果,
影响接近直线正比关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轮胎滚动阻力产生的方式 1. 轮胎在路面上的滑移 2. 轮胎内部材料的摩擦 轮胎内部摩阻损失随外胎的结构、构造和材料的性质、 制造技术变的。轮胎中气压的降低对轮胎内部摩阻损失起 着很大的影响。气压降低使轮胎变形增大,因而轮胎内部的 摩阻损失就急剧猛增。 二、轮胎滚动阻力表示和影响因素 1.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阻力系数等于滚动阻力除以法向载荷。在良好路面上, 轮胎滚动阻力系数f计算公式为: f N Q V
随之轮胎的负荷能力相应增大。而轮胎的断面宽、外直径及轮辋直径、宽度 直接影响轮胎的内腔容积,轮胎负荷能力随其断面宽的增大而提高。从增大 轮胎断面宽、加宽轮辋宽度等角度来提高轮胎的负荷能力。
2.轮胎充气压力对负荷能力的影响 轮胎负荷能力的大小与充气压力存着密切关系,提高轮胎的内压,相
应可增大轮胎的负荷能力,见图1-10轮胎充气压力与负荷量的关系。轮胎 气压增加的同时会导致胎体帘线应力的增大,尤其在动负荷作用下,极易 造成帘线疲劳损坏,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见图1-11所示,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
人口理论基础知识(讲课稿)一、西方人口理论西方的人口理论,是在西方文明大背景下从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家各派思想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识和学说的总称。
这里讲的西方,指的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西方即指欧洲和北美,而不是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概念。
西方人口理论就是研究与探讨随着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口思想不断演变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学说。
(一)西方人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人口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时代。
当时的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已开始从奴隶至庄园的经济管理和政治层面上考察人口问题了。
在进入欧洲的封建时代之前,还有古罗马的法制实践家,在他们的立法执法过程中,阐述了对人口问题的深刻看法与见解。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口思想的萌芽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50至前14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该历史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09至476年)的人口思想,主要是指体现在古罗马各种法典和法令中的人口观点与主张。
①古希腊时期的人口思想古希腊从公元前750年形成各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人征服,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其中,对人口问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色诺芬、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著名思想家。
A、色诺芬的人口思想色诺芬(约公元前431-前350年),出生于雅典富人家庭,接受过奴隶制贵族教育,是古希腊第一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前399年)的得意门生。
他在其主要著作《经济论》和《财源论》中,都论述了颇为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人口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男女婚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种的延续与繁衍。
因为“各种生物要传宗接代,他们就得结成婚姻好生儿育女;其次,这种结合为他们养儿育女提供了条件”。
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即解除婚姻当事人对其年老之后在生活支持上的顾虑。
第二,从维护贵族阶层的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应努力增加人口。
轮胎性能力学基础及设计理论讲解
式中 L- 轮胎行驶里程,km h1-轮胎花纹深度,mm ho-最低花纹允许深度(磨光后),mm;
△h-胎面单耗,mm/l000km。
二、影响轮胎磨耗的因素 轮胎耐磨性能取决于轮胎结构、胎面胶性能和使用条件的
不同。子午线轮胎的耐磨性较斜交轮胎高30%-50%以上。
1.轮胎胎体骨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对磨耗影响很大,以钢丝帘布 代替尼龙帘布代替人造丝帘布能提高耐磨性。
轮胎在无滑移存在且不打滑的状态下,轮胎滚动单位弧度所
通过的距离。反映轮胎的周向变形,值越小则周向变形越大。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Rr
s
2n
式中 S—轮胎所滚动的路程;
Rr —轮胎滚动半径 n—轮胎滚动的转数。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轮胎附着与牵引性能 轮胎的通过和牵引性能是保证汽车行驶的重要性能 一、牵引性能
随之轮胎的负荷能力相应增大。而轮胎的断面宽、外直径及轮辋直径、宽度 直接影响轮胎的内腔容积,轮胎负荷能力随其断面宽的增大而提高。从增大 轮胎断面宽、加宽轮辋宽度等角度来提高轮胎的负荷能力。
2.轮胎充气压力对负荷能力的影响 轮胎负荷能力的大小与充气压力存着密切关系,提高轮胎的内压,相
应可增大轮胎的负荷能力,见图1-10轮胎充气压力与负荷量的关系。轮胎 气压增加的同时会导致胎体帘线应力的增大,尤其在动负荷作用下,极易 造成帘线疲劳损坏,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见图1-11所示,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胎冠行驶部分质量
行驶部分质量增加严重降低临界速度。 因此,可采用减薄胎面胶厚度的措施来提高轮胎 的临界速度, 但要求采用高耐磨、高强度、耐撕裂胶料。
3.帘线角度
增大帘线角度可以明显增大临界速度, 但同时也会增加帘线层之间剪切应力的增大, 因此必须增大胶料的粘和强度。
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三.胚胎发育
受精卵:最初发育在输卵管进行有丝分裂
卵裂 :在透明带内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
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
桑葚胚 :由具有全能性细胞构成,排育成胎儿各组织
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原肠胚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胎儿形成
2.胚胎早期发育:精子和卵细胞受精 合成的受精卵是下一代新生命的开始。
精子细胞变形中的主要变化:
1.细胞核—— 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2.高尔基体—— 头部的顶体 3.中心体—— 精子的尾 4.线粒体—— 线粒体鞘膜(尾的基部) 5.细胞内其他物质—— 原生质滴(球状,
最后脱落)
卵子的准备
1、发生部位:卵巢和输卵管
• 胚胎工程的概念: 胚胎工程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
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 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 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 种需求。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 胚胎分割等技术。
• 操作对象:早期胚胎和配子
• 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分
割等
• 理论基础:1.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 合子。
2、时间:
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 在胚胎时期;(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 排卵前后完成;(卵巢) 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 结合的过程完成的。(输卵管)
二、受精
1.受精的概念: 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 卵)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 3.过程
精卵识别 → 精子附着于卵膜→ 精 卵质膜融合→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卵 形成
第一章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
第一章古代的优生胎教思想第二节胎教思想一、胎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的胎教实践开始得很早。
据史籍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妊娠文王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之后,周成王的母亲怀成王时,“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意思是,妊成王时,站立时不将身体重心倚在一条腿上,坐着时身子不歪斜,笑时不大声喧哗,独居时也不放纵懈怠,发怒时也不破口骂人。
《韩诗外传》也记载,孟子母亲孕孟子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席”即坐席,“割”即切肉,要求起居、饮食都须有所注意。
到了汉代,封建王朝建立,为了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学者们纷纷探寻对策,其中涉及教育问题,认为帝王早期胎教与否,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
大量记载胎教问题的《列女传》等文献,都是出现在这一时期,尤其是第一次出现了像贾谊《新书》中《胎教》这样专门论述胎教问题的专论。
魏晋南北朝以后的胎教思想有两个鲜明的趋势:其一,从医学的角度论述胎教;其二,具体阐述胎教如何实施。
因此,使中国传统胎教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意味。
如北齐时期,名医徐之才在其《胎产书》中就曾提出“逐月看胎法”,叙述胎儿在母腹中逐月发生的形态变化。
隋唐时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大发展时期,对胎教问题更多的是从医学角度加以论述,形成我国胎教理论的一大特色。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医学名著《千金要方》中专辟《养胎》一篇,系统阐述了妊娠脉象、妊娠阻病、妊娠起居饮食与禁忌等胎教问题,突出地强调了“外象内感”问题。
二、胎教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观,不仅将人的各个器官、组织及其功能视为一个整体,而且将人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也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反映在胎教理论上,认为胎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体及其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母体及其所处环境所发生的一切,均会对胎儿产生决定性影响。
1.“外象内感”说中国传统胎教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外象内感”说,这种观点认为,胎儿通过母体与外界事物始终存在着相互感应和交流的过程,外界的刺激通过引发母体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传导给胎儿,外界和母体对胎儿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发生。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双雌繁殖 原理
双雌繁殖原理
双雌繁殖原理是指:一个二倍体的异常卵子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从而产生一个三倍体的合子,称为双雌受精。
二倍体卵子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形成第二极体,使应分给第二极体的染色体仍留在卵细胞中。
卵子是女性的生殖细胞,每个月由一侧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子。
卵子必须成熟以后才能从卵巢中排出。
卵子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囊泡中成熟,用水母的形象来形容卵子非常贴切。
一个妇女一生约排出400个卵子,最多也不过500个卵子。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你可以咨询专业的生物学专家。
轮胎性能力学基础及设计理论
轮胎的制造和使用不断改善,有80%-90%是因花纹磨光而 报废,所以轮胎耐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轮胎的使用寿命, 因此,轮胎使用寿命可按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L
1000
h 1
-
h 0
h
式中 L- 轮胎行驶里程,km h1-轮胎花纹深度,mm ho-最低花纹允许深度(磨光后),mm;
轿车胎165/70R13 的在 1.43左右.
3、硬度系数 指轮胎承受负荷(Q)对接地印痕面积(S)和轮胎相应气压(P)乘积之比。 表示在规定的轮辋条件下轮胎气压承受负荷的能力。 Q/SP=1 说明轮胎的气压刚好承受全部负荷,为理想状态 Q/SP>1 说明气压不够用来承受全部负荷(胎体骨架承受过多负荷) Q/SP<1 说明气压用来承受全部负荷还有余
△h-胎面单耗,mm/l000km。
二、影响轮胎磨耗的因素 轮胎耐磨性能取决于轮胎结构、胎面胶性能和使用条件的
不同。子午线轮胎的耐磨性较斜交轮胎高30%-50%以上。
1.轮胎胎体骨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对磨耗影响很大,以钢丝帘布 代替尼龙帘布代替人造丝帘布能提高耐磨性。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轮胎滚动阻力产生的方式 1. 轮胎在路面上的滑移 2. 轮胎内部材料的摩擦
3.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轮胎负荷能力的影响 车辆行驶速度对轮胎的负荷能力影响很大。降低行驶速度,可提高轮胎
的负荷标准,车速增加时,负荷标准应降低,但不得在任何条件下随意提 高负荷量。中国轮胎标准中规定的最高速度范围:重型载重轮胎为80km/h; 中型载重轮胎为90km/h;轻型载重轮胎为100km/h。最高速度是持续行驶速 度,并非平均速度。 轮胎使用速度与负荷对应关系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迁公共事业管理 2013104094 陈旭中国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是属于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这一生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既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要求,又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要求;既提出了国家提倡什么,又提出了国家抑制什么;贯彻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一刀切的精神;少数民族也要计划生育,但生育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这一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它既照顾了宏观及其长远利益,也照顾了微观及其当前利益,缩小了国家和家庭在生育需要方面的差距,得到了绝大部分育龄群众的支持,因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成就。
最近几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都在替代水平以下的低位水平就是证明。
但是,这一生育政策现状的铸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变迁案例1.鼓励生育阶段(1949年~1953年)这一阶段,政府对生育及人口增长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并出台了限制避孕和人口流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
1950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生命,禁止非法打胎”。
1952年,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卫生部制定了一个面向全民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将适用于机关部队妇女干部的规定在全国推广。
1953年,卫生部又以“与国家政策不符”为理由,通告海关禁止进口避孕用具和药物。
这些政策都强化了人们多生多育的观念和行为。
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理论分析我国二胎政策变迁
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理论分析我国二胎政策变迁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的正式启动成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战略。
采用倡导联盟框架针对二胎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解析,认为二胎政策的变迁源于“支持二胎政策联盟”、“反对二胎政策联盟”、“政策斡旋人”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围绕“单独二胎的政策利弊”三者间政策学习的结果。
标签:倡导联盟框架模型;二胎;政策变迁1问题的提出197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3条规定明确提出“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就意味着计划生育成为一项时效长、影响范围广的基本国策之一。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历史转折,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迈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同时也创造了长达30余年的“人口红利”,具体表现在充足劳动力资源、高储蓄率、低劳动力成本对经济促进效用。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短缺、失独家庭的数量增加等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单独二胎”过渡引起了各方热议与论辩,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运用倡导政策联盟框架分析其中政策参与主体在政策变迁中博弈与学习的过程,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2理论基础:倡导联盟框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对于公共政策变迁而言,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的决策子系统之间博弈的影响下也在持续不断的变革,逐渐成为公共政策存在的一种常态。
传统政策变迁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Charles Lindblom 的“渐进主义”模型,该阶段以Robert Nakumura的“阶段分析法”最为典型,它把问题界定、议题设置、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执行与结果评估视为公共政策变迁的过程,这种视角最大的弊端是把政策看成是一种线性过程的变迁,忽略了公共政策变迁的动态性,无法对政策变迁作出全面性、动态性的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1.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它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
2.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3.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包括中医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4.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认识的思想。
它是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5.恒动观念:中医学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这种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6.辩证观念:中医学运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称之为辩证观念。
7.辨证论治:即辨证和论治的合称,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8.辨证: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9.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的过程。
10.体征:能被观察到的客观表现称为体征。
11.症:即症状。
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
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
12.证:又称证候。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两胎的理论基础三十多年严厉的人口政策,不仅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更重要的是,计划生育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生育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几千年的‘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得到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即使是现在彻底放开人口政策,妇女的生育率以及人口的增长率,再也不可能达到改革开放以前那样的水平了。
就连现在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比以前大大下降了。
人民生育观念的改变,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基础。
当然,为了严格控制总人口到达高峰时的最大规模,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必须坚持20年。
但是,在未来的20年间,中国必须考虑两种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选择。
一个是坚持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不变,另一个是开始认真考虑并分步实行城市也可以生两胎的政策。
关于可否生两胎的问题,政府非常敏感,大多数人还没有胆量公开讨论。
一方面是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的控制了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是计划生育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讨论的太多,不利于社会和政治的安定团结。
然而,一个涉及全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兴衰的国策,不可能永远都不能改变或修正,甚至也不能讨论。
本博文开始从人口数量变化的角度讨论,在现有阶段,两种不同政策选择的利弊,从而提出可以考虑生两胎的理论基础,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这虽然是个敏感话题,但不能把它政治化,我们必须用严格、认真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讨论和解决它。
可喜的是,今年两会已经有许多代表把它提出来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许多代表已经建议立即放松生第二胎的政策。
首先允许一方是独生的,就可以生两胎。
再过五年,所有的新婚夫妇都可以生两胎。
本博文分析的结果,完全支持这种建议和政策安排。
是不是可以生两胎,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相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将会多增加多少人口?需要比现有政策多出多少年的时间,中国的人口才达到顶峰?第二,如果现在就允许生两胎,在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候,中国有没有可能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率达到95%以上?第三,在中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如何?第四,从现在开始,独生和两胎的利和弊如何评价?第五,是两胎的利大于弊,还是独生的利大于弊?第六,这两种政策选择的利弊差别有多大?值不值得现在就开始改变政策?为了回答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做一些简单的假设和计算。
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趋势虽然,现有准确的人口必须等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但是,相信实际的情况不会比现在的估计差别太大,以致影响下面的基本估计和结论。
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为13.35亿。
1979年为9.71亿,1989年为11.27亿,1999年为12.58亿。
如果把1979-2009分为三个十年段,每个十年段的人口增量是:1979-89年1.46亿,1989-99年1.31亿,1999-09年仅为0.77亿。
很明显,每十年的人口增量成三级的瀑布形状,分级抖降。
而且,1999-09年的下降幅度高达42%。
过去三十年,如果中国没有实行一胎,而是两胎的政策,现在的总人口应该是14.3亿左右。
如果完全没有控制人口,现在的人口应该是15.5亿左右。
换句话说,如果完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要比现在多两亿以上。
而如果执行两胎政策,而且,城乡一样的政策,中国的人口比现在要多出一个亿。
多出两个亿或更多,对中国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多出一个亿,中国的人口压力仍然非常大,但不一定就是灾难性的。
因此,过去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走出贫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正确和积极的。
该政策不仅得到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支持或理解,而且,连原来非常反对中国的西方人也开始认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的作用一直以来有可能被夸大。
尤其是,生一胎和生两胎的差别作用更是被夸大。
比如,许多人认为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估计。
过高估计人口政策对减少人口的作用,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
因为,大家可能会错误的理解成这样:如果政策一旦放开,人口就会井喷式的飞快增长。
其实不然。
为什么?因为,随着教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适龄妇女的结婚和生育的年龄不断提高,而且,平均每个妇女的生育率也会不断下降。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后的人口增长速度也不可能保持原来的高水平。
因为,虽然城市一直以来实行严格的一胎政策,农村从来就没有实现过一胎政策。
同时,由于农村人口流动性非常大,出外打工的许多农民工不仅生了两胎,还有许多三胎甚至更多的现象。
因为,就算城市人,也有一小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偸生’了第二胎。
最后,现在城市的大龄女青年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人到了30岁还是单身。
这部分人,不管人口政策如何变化,也不会影响人口的增长速度。
计划生育对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已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冲击作用农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彻底冲破。
现在,就算完全放开生育,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已经不会像从前一样,非要生出个半打或一打。
不断上涨的学费、医疗费和生活费就可以把这样的念头彻底打掉。
随着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新一代的农民,对孩子的追求已经明显的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了。
计划生育对城市人的冲击更大。
城市的生活压力比农村高,城市人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明显比农村高。
出于对自己和后代高生活质量的期望,加上日益高涨的房价、日益高涨的教育和医疗费用、以及就业压力,城市人不可能、也没有希望多生孩子。
我问过许多住在中国大城市的朋友同样一个问题:假设国家允许你生,你还会生吗?许多人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不要了!还有一部分人说,最多再来一个。
没有人敢要三个的。
大家都认为城市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
普通家庭,如果不是夫妻都工作,连房贷都还不起,加上教育费用和教育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有经济实力和时间去多生孩子。
如果从现在开始,对城市人口彻底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相信,很少有人愿意生两个以上的孩子。
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夫妻只想要一个孩子。
例如,英国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
而且,英国政府还给每个小孩特殊的生活补助。
结果,在英国的华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只要一个孩子,有的要两个孩子,要三个孩子的家庭非常少。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中国在农村继续坚持两胎政策,而在城市也允许生两胎的话,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已经并不可怕了。
还是2009年为基数,而且死亡率和上面的假设一样。
到2019年,总人口将达到14.04亿,出生率1.25%,自然增长率0.48%。
到2029年,总人口将达到14.68亿,出生率保持在1.25%,自然增长率为0.42%。
到2039年,中国人口将达到顶峰,总人口为15.02亿,出生率1.02%,死亡率0.91%,自然增长率0.11%。
如果保持现有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的最大规模将可以控制在14亿以内。
如果实行两胎政策,最大人口可能多增加1.02亿左右,而且达到顶峰的时间可能被推迟10年以上。
光从控制人口的角度,应该保留现有政策。
但是,现有政策如果长期保持下去,正面的作用,也就是控制人口总量的作用,有可能比它所带来的反作用要大得多。
保持现有政策不变:利小弊大首先,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不利于城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大家应注意到,上面计算人口增长下降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出生率的下降,而是因为死亡率的上升所致。
而死亡率的上升,说明了人口的不断老化,尽管人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人口老化,年轻人减少,全国人口将缺乏活力。
而且,医疗的压力会不断拖累经济的增长。
其次,从人口结够来看,0-14岁年龄组的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9年的18.5%;而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同一时期内从4.9%上升到8.5%。
其实,中国儿童的数量,从1993年就开始下降。
1993年,全国小学的招生人数达到顶峰,为2,540万人。
而后,逐年下降。
到2009年,也就是16年间,全国小学入学人数整整下降了9百万人,只有1,640万人。
下降幅度,高达35%,长此下去,令人担忧。
小学在校学生总人数,1996年达到顶峰,为1.4亿人。
到2009,下降到1亿人。
高中毕业生2006年达到高峰,为2,800万人。
到2009年,下降到2,600万人,每年大约下降1百万人。
高考人数从2008年开始下降,去年,高考的人数下降96万人。
如果按这样的速度下去,跟日本不同,中国将未富先老。
而先老未富,将使中国永远不能富,这是中国人口政策最尴尬的选择。
政策建议综上所述,现在应该立即允许任何一个独生子女生两胎,而不管其配偶是否是独生。
如果政府确实非常不确定这样做的影响有多大,可以附加一个条件。
也就是女方在30岁之内的,生第二胎要间隔5年。
对女方三十岁以后才结婚的,可以不要这样的要求。
这样的政策可以立马执行,风险很低,利远远大于弊。
再过5年,全国再来一次人口普查。
如果,人口没有大幅度上升,就可以全面放开两胎政策,也同样可以保持间隔5年再生的条款。
人口政策的重新规划,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而且,两胎的最坏结果就是在未来30年,多出生1亿人的事情。
这是比较高的估计,实际情况应该少于1亿人。
大家不能一听到多些人口就谈虎色变。
人口太多固然不好,但是,人口结构不合理,也就是说,老人太多,年轻人太少,人口少却并不是好事。
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在多生些孩子和平衡人口结构的问题上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
为了改善人口结构,中国从现在应该允许城市人口多生一些孩子,适当放慢人口到达顶峰的时间。
另一方面,随着土地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完全有能力多养活几千万人,而且,还会养的很好。
如果说,改革前没有控制人口增长是个错误的话,哪么,现在不放松独生子女政策,将来肯定也是个错误。
中国不能、也没有必要重复犯同一种错误。
姚树洁简介: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著名华裔经济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全英中国专业团体联和会副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 到过20个亚非欧国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