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案湘美版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9)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9)

6、风来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画风的变现方法,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图片,让学对“风”这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物有一个直观感受,教材呈现的有关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可视的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等,从而达到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逐渐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课堂上,他们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同时也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欢用自己独特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

2、难点: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五、课型:造型·表现六、教具准备:彩纸、彩笔等七、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启发法八、教学环节:1、师:大家看到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生:风筝(请学生上讲台来玩一玩)师: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呢?生:因为有风(出示课件—走进风的世界)2、师:那大家都知道哪些风?生:台风、龙卷风等等师:出示课件(欣赏风)师: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生:各抒己见(空气流动形成风)师:出示课件(分析画面)总结: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3、那风中的人和物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上台来表演)(学生打着伞,突然风和雨迎面而来,关注身体变化)4、师:风用什么方式表现最好?生:绘画师:出水课件,除了这几种线条表现外,还有什么线条可以表现呢?生:上台绘画表现5、师: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生:发电、净化空气等等6、布置作业:画一幅生动有趣的表现风来的场景图(巡回指导)7、作业评比九、板书6、风来了风→(成因、种类、特点)十、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中思路清晰,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理解风的各方面知识,学生参与性极高,参与上台表演、绘画,学生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风的趣味性,画面表现力强,色彩搭配和谐,是我觉得很满意的一堂课!。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风的存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的科学知识、风的文学表现、风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等。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欢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的科学知识和文学表现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感受风的魅力。

2.学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风的存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风的动态和氛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风的动态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风的作品。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风的自然现象视频或图片。

3.风的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风的自然现象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提问:你们见过风吗?风是什么样子的?风来了会发生什么变化?2.呈现(10分钟)展示风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风的魅力。

可以是诗歌、故事、歌曲等。

提问:你们觉得风是什么样子的?风有什么样的情绪?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首先,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表现风的不同动态,如微风、狂风等;然后,用剪刀和胶水将画好的风的作品制作成动态展示,如风车、风筝等。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知风的特征和力量,了解风与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能够用线、形、色表现自己对风的感受,培养观察、感知、表现的能力。

3.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景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1.认识风的特征和力量,了解风与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感知、表现,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让他们能够用线、形、色表现风。

2.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情和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与孩子们进行简单对话:•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风吗?今天我们的美术课主题是风!请问你们有什么了解或感受?•学生:风可以刮树叶,吹走垃圾!•老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知风的力量和特征。

2. 认知与学习(20分钟)1.观看视频,了解风的特征和力量。

2.看图片,了解风与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与同桌合作,谈一谈自己对风的感受和认识,并将认识及感受进行展示。

3. 创作环节(30分钟)1.老师讲解用线、形、色表现风的方法,示范画一张表现风的作品,并详细讲解要点。

2.学生开始创作,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创意,用线、形、色表现自己的风感。

3.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赏和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同时给予适当鼓励和指导。

4. 整合与展示(10分钟)1.请部分学生站出来分享自己的作品及对作品的创作理念与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共创共享的快乐。

5. 结束语(5分钟)•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在创作中生产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感知风的美好、丰富,还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气和文化,是一节非常有收获的美术课。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感知和表现风。

五、评价标准1.学生是否理解了风的特征和力量、以及风与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作品创意是否独特,表现能力是否突出。

3.作品是否能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教材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表现、风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不够明确,需要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在绘画技巧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方法,但运用到具体作品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知道风的影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表现风的存在和影响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体验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风的存在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材料、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水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风的形成、特征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风的影响和作用。

小学美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学情分析
《风来了》一课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天气知识,并且对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充满着兴趣。

本课即以生活中孩子们常常遇到的风为题材内容,让学生回忆刮风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导,帮助学生积累有关风的感性认识,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来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和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的类型,掌握风的表现方法,通过线条的变化和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并进行想象创造。

难点:运用线条大胆的表现出对风的感受和认识,作画时大胆生动。

3教学过程
3.1
教学活动
1【导入】风来了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听风”。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6课《风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来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和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风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现象,学生难以用画笔准确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对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2.难点:学生对风的感受和表现,如何用画笔准确表现风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风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相关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引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风的感觉。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风对物体形态和色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画笔表现这种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6.风来了(教案)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6.风来了(教案)
3.随堂测试:
-通过简短的知识点测试,评估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
-测试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风的动态表现、色彩运用、构图等。
-关注学生在创作中的个性化表达和创新实践。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绘画技能。
-反馈应及时、具体、具有建设性,以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6.学生自评与互评: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开展同伴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7.家长评价与反馈:
-通过家长会或家校联系册,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的评价和期望。
-通过曲线和螺旋线描绘风的旋转和流动。
-使用边缘模糊的形状表现风吹动树叶的场景。
-运用渐变色和晕染技法展示风中的色彩变化。
3.题型三: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风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答案:
风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现动态、氛围和情感。例如,风景画中通过描绘风吹动树叶、水面波纹等,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举例说明: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借鉴和启发,取长补短,促进了个人的艺术成长。
5.评价与反思:
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同伴评价和教师指导,对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
-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客观、公正地提出建议,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生接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了风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他们能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风的动态和氛围,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教案:《风来了》年级:三年级教材: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

2. 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

教学难点:1. 观察风的动态,并将其描绘出来。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风的知识讲解、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风车的转动是因为风的作用。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

2. 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动态。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让学生思考风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绘。

2. 学生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将观察到的风的现象描绘出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风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和风力等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风的动态描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学生对风的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风的形态和特点,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2.能够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展现出风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表现风的形态和特点;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绘画形象地表现出风的运动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用品,如彩笔、颜料、画板等;2.确认教学场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了解和掌握风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的产生、类型和特点等;•提前准备好一些风景照片,或者素材图片,以供学生参考。

2.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向学生问一下,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风有哪些特点?•带领学生观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受风的特点和迹象。

3. 学习新知•带领学生了解风的构成和形态,例如,风的起伏、风的声响、树叶被风吹拂的样子等;•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出风的迹象和特点,例如,通过运用淡蓝色和白色来表现出风的轻盈和灵动感。

4. 练习与创作•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完成的作品,即《风来了》。

•首先,老师示范一下如何利用色彩表现风的特点和形态;•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风来了》。

5. 展示成果•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多多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同时,也可以用作品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评价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色彩表现风的特征和迹象,但是由于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进:1.增加练习环节,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2.将教学方式转化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3.加强对于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风来了》教案张兰镇张村小学阴佳丽教学目标: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大胆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分析法、小组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1、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学具准备:画板、图画纸、铅笔、橡皮、油画棒或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1.迷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听一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回忆在刮风的日子里曾见过的情景和有风的感觉。

3.出示课题:《风来了》三、知风。

学习风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了解风来时物体形态的变化。

1、教师提问: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风?(出示课件:风从哪里来)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3思考:(1)平时生活中都遇到过什么样的风,风中的物体有什么变化?(2)表演自己在风中行走的样子。

四.画风。

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

1、欣赏画家陈龙、周若兰的作品《阵风》,观察(1)人物头部,强调头发的飘动或帽子飞起来。

(2)人物身体,强调衣服的飘动,饰物随风飘扬。

(3)人物的手,捂头或捂住衣服,用力抓住手中的物品。

(4) 周围景物的变化:花草树木随风倾斜摆动,天气的变化。

2.你想怎样来表现风来了呢?3.观察反馈:课件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指出作品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错误。

4.作品欣赏。

5.作画要求:(课件:作画要求)a.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b.使画面中的人和物在风的作用下体现方向的一致性。

c.不必画太大的场景,以免影响作品的完成。

6.、学生创作,师巡指导。

五、评风说一说:学生作品赏析。

1、学生自评:说一说你是怎样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2、学生互评:你认为哪些作品表现比较好,为什么?3、教师总结。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风来了2-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6. 风来了2-湘美版

风来了一、教材内容分析《风来了》是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

本课以日常生活中的风为题材引导学生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同时,让学生回忆刮风时所见到的各种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从对具象事物的绘画上升到对抽象事物的表现层次上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原则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目标:学会用不同的线条以及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表现风。

2、能力目标:能够在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活动等方式,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在画面中创造性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风”1、以《风的颜色》钢琴曲为背景音,观赏各种不同类型风的图片。

2、教师提问:从图片中认识了哪些不同类型的风?(二)、探索新知,了解“风”1、播放风的动画片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2、小练习画一画风来时这些事物的变化(三)、活动探究,表演“风”1、组织几名学生上台,多媒体播放代表不同风力的风声,让学生分别表现出微风、大风、暴风等不同情况下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状态。

2、对学生表演表示肯定,讨论分析表演中怎样体现风来了,以及还有哪些细节可以做的更好。

(四)、自主探究,归纳“风”1、提问教材中的作品从哪些方面表现风呢?2、提问:在这些同学的画中除了我们所说的物体的变化外,还用了哪些元素来表现风?3、教师对风的画法小结:(五)、创作表现,展现“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以及想象结合上一环节归纳的画风方法,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创作一幅与风有关的作品。

第6课 风来了 说课(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6课 风来了 说课(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6课风来了说课(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美术三年级下册》湘美版(2012)的第六课,主要介绍风的形象和特点,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感。

教学目标1.了解风的形象和特点;2.学会运用线条表现风的形态;3.学会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风的特性;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感。

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三年级下册》湘美版(2012)第六课;2.工具:彩色铅笔、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3.材料:色纸、白纸、压纹纸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述1.让学生展示他们对风的了解,画出自己心中的风的形象;2.提问:你们想象中的风有哪些特点,它能做什么?3.讲解风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风的形态和特性。

第二步绘画1.带领学生用彩色铅笔画出风的形态,可参考风的形象图;2.强调线条的运用,如何利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风的形态;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心中的风的形体。

第三步手工制作1.准备好风筝的材料,包括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绘画中的风的形态和特点,制作出自己的风筝;3.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创新和变化,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第四步展示1.每位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2.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表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教学评估1.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2.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3.学生的美观感和审美水平。

教学反思1.本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3.应该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和尝试新的思路。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6课,教材为湘美版秋。

本节课着眼于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感受风的存在,了解自然风景并运用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

二、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风的存在,了解自然风景•能够知道如何运用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手法来创作作品•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自然风景•能够自己制作并绘制画板三、教学内容1. 了解风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风景,并询问感觉和看法•通过图片和画册展示风景,让学生了解更多天然风景2. 线条的表现•通过一些简单的线条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练习画线条,并提高他们的线条表现能力3. 形状的表现•通过一些简单的形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形状的表现方法•让学生练习画形状,并提高他们的形状表现能力4. 创作作品•让学生成组或单独制作画板•让学生想象自然风景并画图,并运用学到的线条和形状的表现方法来创作作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绘画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其自由发挥和探索,尽可能发扬学生的创造潜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践演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美术的绘画材料(画纸、颜料、画笔、剪刀等)、图片、画册等。

五、教学流程1.教师简单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预告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感受风景,多方面了解自然风景。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画册来了解风景。

3.着重讲解线条和形状在绘画中的运用,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练习。

4.让学生制作画板,通过讨论和组织生成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一步可以要求学生在老师布置下的任务中,尽可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5.学生进行自己的作品设计和创作,老师进行点评和耐心指导。

六、教学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评价中,应以学员的完成程度、作品的质量、主动性等因素来评价,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进行总体评价。

在教学总结中,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风来了》教案
(课件出示谜题)
对了是风(板书:风)。
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呢?(播放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板书:来了)
揭示课题:风来了
三、尝试训练
1、知风
师:“你们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呢?”
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空气流动形成风,自然界的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等。
2、学生互评:你认为那幅作品较好的表现了风?为什么?
3、教师总结;
2、看风
(1)师:“风来了,你发现身边的物体有了什么变化吗?”
小组讨论,生自由回答。
(2)Flash动画演示风来了的情景
A、“柳树”微风、大风时花草树木周围环境的变化。
(随风倾斜摆动)
B、微风、大风时人物的变化。
(3)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风来了人物不同的动态,强化学生记忆。
3、画风
(1)师:“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到,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其实,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课件播放不同的风声)
3、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认识线的表现力以及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印象。
教学难点
风来时,不同事物、动物和人物形态变化的描绘。
教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生: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不同的风,师反馈指导。
(2)师:“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逆风和顺风时事(人)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课件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几幅图)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风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并通过画笔表现风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感受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风的形态和动态,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风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风的形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风的声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风。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风,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风来了》。

二、观察发现1. 教师展示风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小组讨论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三、示范讲解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风的形态和动态。

2. 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并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示范,独立完成一幅关于风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五、展示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观察、表现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风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深入观察1. 教师展示更多风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进一步探讨风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三、创意表现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风。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独立完成一幅创意作品。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创意表现,独立完成一幅关于风的作品。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一、教学背景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教材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湘美版》。

风是季节的神奇图案和神秘力量,带着清新欢快的气息,呼唤着大地万物醒来。

风来了,带来了春天的讯息,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想象。

风的图案和风力的线条对于积极探索的孩子来讲,充满了魅力,在绘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提高画面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2.学习使用不同类型的笔触和线条表现风的形态和氛围。

3.能够用简洁造型和丰富色彩表现风的时空特性。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师引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风景和自然现象,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曾经接触过哪些与风有关的事物和意象?阐述场景模拟,让孩子们能够体验不同环境中的风的特质,引起孩子们对风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师讲解通过字帖的展示和图像的分析,介绍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以及画家在作品中如何加强风和物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对画作中的风进行从视觉和语言上的理解和解读,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3. 线条训练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线条和笔触的练习,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画风的表现技巧。

例如:直线、波浪线、锯齿线、弯曲线等。

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和颜料,自由发挥进行线条的练习。

4. 画风验收在培养孩子们对线条的敏感度和技巧的同时,结束线条练习,教师开始验收孩子们的作品。

教师在验收时,要大胆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也要激发孩子们对自己画作的自我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孩子的审美眼光和艺术素养。

5. 风的表现结合风的表现形式和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师提供各种风的表现形式的实例,比如狂风、微风、大风、轻柔的风等。

然后让孩子们通过画图试验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表现不同类型的风。

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尝试不同的线条和颜色的组合,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风来了》(湘美版秋)教学内容《风来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风的存在和作用,并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风的感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风的观察、感受和表达,通过画笔捕捉风的动态和影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和认识风,了解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的动态和感觉。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风的存在。

2. 如何指导学生用绘画形式表现风的感觉。

3.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作品具有个性化和生动性。

教具学具准备1. 绘画用品: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2. 图片素材:关于风的图片、动画等。

3. 自然环境:在教室内外寻找风的存在,如窗边、走廊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关于风的图片、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风的存在。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印象和感受。

2. 观察与体验:让学生在教室内外寻找风的存在,观察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树叶的摆动、窗帘的飘动等。

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风的吹拂,体会风的感觉。

3. 绘画表现: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的感觉。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画笔捕捉风的动态,如线条的流动、色彩的变幻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表现自己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他们在观察、体验和绘画过程中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风的感觉和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风来了》2. 主要内容:- 风的观察与感受- 风的绘画表现- 作品展示与评价3. 重点提示:观察风的存在,感受风的感觉,用绘画表现风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关于风的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绘画技巧,表现风的感觉。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风来了》教案 湘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6课《风来了》教案 湘美版

4、风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表现身边的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找风:1、大自然中有一样很特别的事物,夏天人们最爱,冬天人们最怕,你猜是什么?2、你见过吗?风是怎么样的?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让学生从简单的懂和不懂中来知道学习的主题,加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课堂的学习中)3、揭题:风来了二:看风1、刚才许多的同学都帮风找到了许多的朋友,你想看看了解一下你们的新朋友吗?2、请学生来观看《龙卷风》片段你觉得龙卷风象什么?3、欣赏和评说风的其他的资料4、风来了,你发现地球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房子、衣服、树指、小草呢?(帮学生理解风的一些知识,为下面的表现作好铺垫)5、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到,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三:画风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微风------舒服狂风------怕龙卷风-----紧张、恐惧……………………(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2、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旗帜飘扬头发飘起来风车装动………(在画面上如何表现风,加强风的表现形式)4、学生作业并展示四:说风(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风,进入语言思维的训练)1、欣赏风造成的惨境图片,加强意境的作用2、人们都有这样的一句话:“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3、你还能够说几个关于风的成语吗?也可以是歇后语。

4、就象诸葛亮一样,有人要风,也有人不要风。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 风来了 ︳湘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六课风来了︳湘美版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风来了》是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感受风的自然现象,并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风的感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表现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风的现象,了解风的方向和速度,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风的感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风的现象,学习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风的感觉。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等美术语言,生动地表现风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风的声音。

2.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现象。

二、观察、感受风的现象1. 教师出示风向标,引导学生了解风的方向。

2. 学生观察、讨论风吹动时的现象,如树叶、头发、旗帜等。

3. 教师总结风的特点,如方向、速度等。

三、学习表现风的方法1. 教师展示表现风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

2. 学生讨论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现风的感觉。

3. 教师总结表现风的方法,如线条的流畅、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冷暖等。

四、学生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表现风的作品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运用所学的表现方法,独立创作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展示、评价作品1.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

2. 教师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二、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风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表现身边的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找风:
1、大自然中有一样很特别的事物,夏天人们最爱,冬天人们最怕,你猜是什么?
2、你见过吗?风是怎么样的?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
(让学生从简单的懂和不懂中来知道学习的主题,加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3、揭题:风来了
二:看风
1、刚才许多的同学都帮风找到了许多的朋友,你想看看了解一下你们的新朋友吗?
2、请学生来观看《龙卷风》片段
你觉得龙卷风象什么?
3、欣赏和评说风的其他的资料
4、风来了,你发现地球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房子、衣服、树指、小草呢?(帮学生理解风的一些知识,为下面的表现作好铺垫)
5、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到,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
三:画风
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微风------舒服
狂风------怕
龙卷风-----紧张、恐惧
……………………
(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
2、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
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
旗帜飘扬头发飘起来
风车装动………(在画面上如何表现风,加强风的表现形式)
4、学生作业并展示
四:说风(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风,进入语言思维的训练)
1、欣赏风造成的惨境图片,加强意境的作用
2、人们都有这样的一句话:“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还能够说几个关于风的成语吗?也可以是歇后语。

4、就象诸葛亮一样,有人要风,也有人不要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