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要情节等。
1.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1.2.3 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2.2.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默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1.3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4.1.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4.1.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1.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新课: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课堂讲解:20分钟4.2.4 小组讨论:10分钟4.2.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作文,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华东师大版第1课时有关常识1、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 。
他还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考点解析与训练考点:1.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
(1)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2)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坟墓,理解其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坟墓,理解其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培养审美能力。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托尔斯泰的坟墓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美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作者的观点、情感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托尔斯泰的坟墓,阐述其美学价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发现的美的感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学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美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以“我眼中的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句通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散文的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2.体会文章取材小而立意深的特点。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伟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祟敬之情。
3.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分析.讨论一.导入新课由托尔斯泰的墓导入。
二.介绍作家茨威格(见课件)三.简介列夫?托尔斯泰(见课件)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2.初步体会作者的主观情意。
五.检查学生思考的情况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1.请学生朗读写托尔斯泰墓的有关句子。
(板书“坟墓”)2这些句子体现了托尔斯泰坟墓怎样的特点?明确:自然﹑简朴﹑朴素。
3.这种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明确:朴素美。
4.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明确:“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感人坟墓”,“人们重新感到……更打动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5.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重音。
6.分析“他的外孙女……”一段文字,你能从这些文字里感受到什么?明确:追求一种自然宁静的远离世俗的幸福。
7.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托尔斯泰所追求的意境?明确:“夏天……冬天……”8.“这个小的……当中的一个。
”由此作者联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能说说作者的用意吗?明确:反衬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美。
七.拓展训练1让学生做91年高考是题。
九、拓展训练3“椅子坟”的调查。
2.《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上册《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章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展开讨论。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每位同学负责一部分内容,共同完成对文章的深入解读。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
-设想: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读后感或进行相关创作实践,巩固所学,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坟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坟墓的思考,提出问题:“坟墓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你如何看待生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导:“坟墓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更是生者对逝者的纪念和缅怀。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殊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
5.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好事物,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美好人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读后感: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涵盖文章主题、人物分析、情感体验等方面。
9世间最美的坟墓—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三维目标1.格物致知,了解坟墓的特点进而了解人物的伟大人格精神;2.写法指导,学习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直接描写物象、直接议论抒情、侧面烘托渲染;3.新旧勾连,挖掘作品中的美,系统复习同类课内作品。
重难点:得出描写事物的基本规律:直接描写—直接抒情或议论—侧面烘托点染;能运用学到的规律完成短文写作课前预习1、关于托尔斯泰:贵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农奴。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鲁迅称他2、关于茨威格: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3、导入课文:《红楼梦葬花吟》节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1)解释这几句的含义:重点理解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强调一般人都想“风光大葬”(2)引出托尔斯泰的生平:伟大的成就、崇高的地位、富裕的家庭。
(3)引导思考:这样一个人,他的坟墓会是怎样的呢?4、朗读圈画:(1)指名一位(或多位)学生朗读;(2)画出直接描写坟墓特点的句子;(3)画出作者直接发表议论或抒发情感的句子;(4)找出侧面烘托的地方。
课堂研讨:1、请同学朗读直接描写坟墓特点的句子,并相应总结出这些特点背后折射出的人物的精神品格。
明确:坟墓特点:简陋平凡;人物精神:淡泊名利,平淡朴素(见课文短语“逼人的朴素”)2、找出文中对托翁之墓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坟墓。
(3)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4)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思考:托尔斯泰墓简陋朴素,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宏伟”“最美”的?明确:朴素是指墓地的外在特点,宏伟是指伟大人物墓地的平凡质朴给人心灵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以及墓地反映出的人物的平凡朴素崇高人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对比的手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3.领悟“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2.领悟托尔斯泰人格境界之朴素中的绚烂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题设置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况?2、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美”字,有一个同义词,那就是——漂亮和美有何不同?(外在的;视觉感知;B、可以是内在的,需用心体会)3、美需用心体会,那么请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融入情境。
有感情散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4、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5、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方形土丘,你会产生一种“最美”的感觉吗?(引发学生的讨论)三)精读课文,赏析:1、提问:像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人物,完全有资格享受世界上最豪华的葬礼,长眠于最华丽的陵墓中,可他为什么会默无声息地埋身于这片土地?A、托尔斯泰的愿望B、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2、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托尔斯泰要追求的是这种幸福?(安宁的幸福)教师补充:联系他的生平。
从坟墓那朴素的外观上,我们看见了托尔斯泰那——朴素的灵魂3、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墓是不是比你们初次感受时美一点了?看出其中的丰富的内涵。
文中将托尔斯泰墓与那些墓作了对比?作者对这些坟墓有何评价?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托尔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齐读课文第二节。
体会一下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说说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环境美)5、文章是怎样描写环境的?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最打动你们的是那些词语?为什么?6、能体现参观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态度、情绪、举止)后人为何对托尔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伟大)联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托尔斯泰的图片,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提问:你们认为最美的坟墓是什么样子?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结构(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明确课文的叙事线索。
(2)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学习课文第一段(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的语言特色。
(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第二课时1.学习课文第二段(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的语言特色。
(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2.分析课文第三段(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三段的语言特色。
(2)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4.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第三课时1.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讨论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2.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坟墓,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习俗。
3.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在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托尔斯泰坟墓“美”的内涵,不仅仅是外在环境,更是其象征的人格魅力和生命态度。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情感共鸣的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详案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 问或补充,促进全班范围内的深入交流。
个人思考与写作任务
阅读笔记
学生个人阅读课文,记录下自己 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课文的理
解和疑问。
主题思考
教师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考 题,如“你如何理解‘朴素中的 美’?”、“托尔斯泰的坟墓给 你怎样的启示?”等,引导学生
期末考试成绩总结
成绩分布情况
统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了解成绩的整体水平。
高分与低分原因分析
分析高分和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他们得分高低的原因。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出改进措施。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回顾本次教学过程得失
得
本次教学过程中,成功引导学生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和讨论,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 展示的方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进行深入思考。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 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
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点评与指导建议
小组讨论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指出不足 和需要改进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个人任务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主题思考和写作练习进行点评,针对每个 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体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学习方法 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3. 课文中的论证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论证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坟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坟墓的认知和思考,导入课文的学习。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 分析与解读: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解读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4. 论证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论证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展示,表达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写作和展示:评估学生在论证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完整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令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出示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 年后任报社编辑。
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
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
战后埋头写作。
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
1933 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
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
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二、出示图片: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第一课: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结构――思想――写作手法第一教时一、引入课文同学们,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春雨绵绵不绝不禁令我想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
清明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一个节日,从我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可推知中国人对于丧葬的重视。
有那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中国式的墓是怎样的形式啊?那最常见的西方墓葬方式又是如何的呢?(中西方的坟墓的形式基本是差不多的)二、介绍人物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
自幼喜好文学作品。
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
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3、列宁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三、讲解课文(一)、托尔斯泰是如此伟大的一个作家,那他的坟墓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现在中国过去的等级至少也该是个候级的墓葬水准,但实际上呢?)阅读课文,看看托的墓究竟是怎么样的。
师:下面我要求你们以一个导游者的身份,向前来瞻仰的游客作介绍。
请看课本前的插图。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第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了解写作背景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其作品早期有唯美主义倾向,尤其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有相当的社会批判成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美等国。
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正体现了他对于欧洲文明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的作家,托尔斯泰以他“非凡的人性和前所未闻的深厚情感”,他的“出类拔萃,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令茨威格“折服”。
1928年茨威格去参加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在苏联逗留了两周,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是他向托尔斯泰致敬之作。
二、文主旨分析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沪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沪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世间最美的坟墓(沪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文学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背景故事和主题思想。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文学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背景故事,并引导学生回忆《祭献》一文的主题与故事。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学生课前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思考。
2.学生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展开等方面内容。
3.教师帮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三、分析写作手法(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例如修辞手法、叙事手法等。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文学作品中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
3.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个人写作练习(20分钟)1.学生依据课堂讨论和自身理解,写一篇短文,探讨“生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
2.学生交换作文,互相点评和修改。
五、课堂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自主总结,提出问题和困惑。
3.教师整理学生的总结,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布置课后阅读作业。
教学资源:1.文学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2.黑板、彩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学生个人写作练习的文稿评价方式:1.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和参与度。
2.个人写作练习的完成度和质量。
3.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2020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4]。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朴质无华、感情浓烈,抒情而又富有悲壮气息的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伟大灵魂,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深的敬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外国散文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欣赏外国的美文。
二、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昭示的哲理。
三、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五、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应用。
教学设想:一、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二、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对,是美。
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二、作者简介(幻灯显示)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代表作有《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焦躁的心》。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高三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散文情景理的有机结合。
2、领悟“美〞的内涵,珍视朴素的人生本色。
说明: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撰文,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化理解与无比敬仰。
托翁之墓美在何处?又为何能“美〞到成为“世界之最〞?文章把再现托尔斯泰的墓地、突现托尔斯泰的精神,以及表达崇敬之情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从而对“美〞作了最生动的诠释,给予了“朴素〞以最崇高的敬意。
因此引导学生从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掌握到对朴素人生本色的认同珍视,其实也是师生一一共同赏美、思美并力图与美相齐的提升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美,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作者浸透其中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化哲理。
说明:文章标题中的“美〞字闪耀着主题的光,闪耀着篇章的光,教学时可以“美〞为切入口加以挖掘。
同时,全文内容又着眼于“朴素〞二字,因此可以“朴素——逼人的朴素——纪念碑式的朴素〞为线索层层深化,将整篇文章的脉络串联起来。
以“美〞为纲,以“朴素〞为网,美得朴素,朴素的美,两者相辅相成,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教学难点得以打破。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宏伟的金字塔、华贵的泰姬陵以及莎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的墓地图片,再与托尔斯泰墓的图片比照入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最美〞的疑问和考虑。
在萨克斯曲躯体和灵魂背景音乐的伴奏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到回归自然的宁静之美。
通过师生一一共同分析、探究、讨论,从托尔斯泰选墓址的原因及作者的客观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从教师介绍托尔斯泰生平成就及晚年平民化生活细节,以及讨论作者将托尔斯泰墓与萨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墓相比的原因,及其它多处比照手法的运用,使学生感悟到在反差冲撞背后的和谐统一,从而对于“朴素是不是最美〞给予肯定的答复。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课题:世间最美的坟墓年级:高三上册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坟墓文化,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坟墓文化的内涵;2.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及其所代表的意义;3.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文化内涵;2.能够准确、连贯地表达对于坟墓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2.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复印件;3.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今天的主题:中国古代坟墓文化。
与学生们讨论他们了解的中国古代坟墓文化,并了解他们对于坟墓的认知。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们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其中描述的坟墓的特点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然后对课文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Step 3:个人思考(10分钟)让学生们单独思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美的坟墓,并写下理由。
鼓励学生们思考坟墓的外观、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因素。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小组成员,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于坟墓文化的理解。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 5:写作训练(20分钟)根据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学生们撰写一篇文章,论述世间最美的坟墓。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可以包括介绍坟墓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认识。
Step 6:展示交流(10分钟)请学生们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互相交流,提出问题和讨论。
Step 7:总结和评价(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回顾坟墓文化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并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Step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项目进行研究和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1课时
有关常识
1、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 。
他还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考点解析与训练
考点:
1.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
(1)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
(2)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性:即是否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等。
(3)结合上下文内容对词义进行解说。
试题1:第一段中的“宏伟”在文中的含义是:
•答:托尔斯泰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格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巨大。
试题2:“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体现了托翁什么精神?
•答: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考点:
3.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 “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伪存真,进行比较、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挑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材料。
“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
(2)注意文中起承转合的词句,把握文章的主体框架;关注文中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语句。
(3)注意作者对材料所作的评述,从文章所运用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4) 理清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对要点加以整合、归纳。
试题:纵观全文《世界最美的坟墓》题目中的“美”在文中具有哪几层意思?
•答:①通过它形式上的朴素之美,反映了托尔斯泰朴素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世界和平易而伟大的人格。
②它的美还源自于托尔斯泰童年关于植树与幸福的传说。
所以树下的坟墓还包
含着幸福和美好的启示。
③美还体现在人们对托尔斯泰无比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九、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二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2)粗梳全文结构→概括每段要点→理清思路。
试题:本文第一段可分几个层次?请你从下面的几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序号代表句子的顺序,“∥”表示层次的划分。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B
考点:
9.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
(1)主题思想:包含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写作意图。
(2)注意作品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分析手法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3联系写作背景,分析作品的言外之意,指出作品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4)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意象等。
小说和戏剧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5)从塑造文学形象的手法入手,分析其基本特征。
(6)从情节、环境等文体要素和写作背景的角度入手,分析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
试题1:“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说明托尔斯泰的坟墓与流浪汉和不为人所知的士兵一样平凡,衬托了托翁的伟大高尚,表现了托尔斯泰的平易朴素的精神内核。
试题2:“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请简析这段文字在写作上运用的手法和其表达效果。
(2节9行尾)•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人们对托尔斯泰的崇敬的具体表现,烘托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
考点:
2.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突出形象性生动性的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强化语意的反复、对比、设问、反问、反语;增强语势的排比和协调节奏的对偶;作为引证的引用。
(2)将修辞句放到上下文的联系中来理解,“由形见神”,注意修辞句所描绘的形象或语句形式(如排比、反问等)与语段所表现的中心的意义关系。
试题:“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其中的“敬仰”、“朝拜”、“圣地”和“远离尘嚣”、“孤零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答:“敬仰”、“朝拜”、“圣地”和“远离尘嚣”、“孤零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调托尔斯泰朴素而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使人们愈发对他敬仰到膜拜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