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第13讲 地形和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所处的空间背景。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定居和交通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等方面。

下面将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1.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气候条件差异大,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种植季节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种植稻米、香蕉等作物,而温带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因此,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对农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宜发展山地农业和果园种植。

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

3. 水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而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则需要依靠雨水灌溉或者发展节水农业。

因此,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理环境对工业的影响1. 能源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煤炭工业和重工业,而油田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和化工业。

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决定了不同地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2. 交通运输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河流、海洋和铁路等交通要素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和工业品的销售,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污染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对工业污染的扩散和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区地理环境中地势高低的差异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海洋地理环境中的海流和潮汐会影响污染物的传播路径。

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污染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三、地理环境对定居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定居起着重要的影响。

浙江学考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共27张PPT)

浙江学考地理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共27张PPT)

全球
亚洲东部,北美
洲中部;我国除 青藏、滇南外, 各地都受到影
我国“三北” 地区

造成粮
强风、特 大暴雨、 主要灾害 风暴潮,易 造成洪涝 灾害
淹没农田、 村镇,造成 人员伤亡; 造成经济 损失
食减产、
人畜饮 水困难, 影响经 济发展
农作物受冻害,直接危害健 影响建筑、交 康,影响生 通、通信等 产生活
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13
题。
12.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历史时期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初到60 年代初期
后煤炭时期
石油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 后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石油、天然气为主, 能源结构多样化
形成原因 生对木广产能柴泛力源、、不需水容发求力易达量分获,少布取,以志促源发蒸的进的和汽产了大使机业煤规用为革炭模标命资开
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该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1.定义:对大气状态长期变化的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3、影响(1)它增加了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难度(2)加剧了自然灾害(3)导致原始生态系统的变化(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1.全球变暖背景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二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二量减少。

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如下:3、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水循环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京都议定书》为了保护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

来自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以遏制全球变暖。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际排放交易机制: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执行机制: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引言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形状和特征的总称,是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探讨不同的地貌特征对人类的居住、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地貌对居住的影响地貌对人类居住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地貌特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居住条件。

山地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势和复杂的地理条件,给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居住环境。

山区资源丰富,气候凉爽,但地势艰险,不利于交通和经济发展。

平原地貌则相对平坦,适宜农业和城市建设。

海岸地貌资源丰富,但常常受到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三、地貌对经济的影响地貌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地貌对农业和林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山区气温较低,适宜种植高山作物和北方作物,具有巨大的农业潜力。

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可开展木材加工业和林下经济。

平原地貌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和农业机械化。

海岸地貌具备渔业、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的良好条件。

四、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地貌类型对交通通道的选择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地地貌虽然崎岖险阻,但有利于发展隧道、索道等交通方式。

山区的险峻地势也可以作为自然屏障,提供防御功能。

平原地貌适宜发展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交通线路较为平坦,建设和修缮成本相对较低。

海岸地貌则适宜建设港口,发展水上交通和海洋运输。

五、地貌对文化的影响地貌特征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地地貌常常孕育出独特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形式。

山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景观,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平原地貌适宜发展城市文化和商业文化,易于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

海岸地貌也形成了特色的渔民文化、海洋文化和海滨度假文化。

六、结语综上所述,地理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貌决定人类的居住条件、经济发展、交通通道的选择和文化发展。

学习地土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和,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地理环境不仅给予了人类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灾害。

本教案中,将分别从地貌、气候和土壤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的影响: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起伏、变化等特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山地: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山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峻岭纵横、地势陡峭,山地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山区人们的粮食生产困难重重。

其次,山地多雨,地势高,导致山区的交通困难,交通不便影响着山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2. 平原:平原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诸多便利。

首先,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种植,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其次,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流通和人员交流,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便利。

3. 河流:河流地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河流带来的水资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也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河流的水力资源也为水力发电、工业生产等提供了动力。

二、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条件下,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

温带气候还有利于发展工业,尤其是冷却设备需求较少的轻工业。

2.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条件下,高温多雨,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经济作物。

同时,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资源。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条件下,气温较低,对农业生产不利。

但是,寒带气候中存在大量的森林资源,用于木材生产和林业经济。

三、土壤的影响: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界面,对植物生长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黄土地:黄土地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这种土壤肥沃、透水性好、蓄水能力强,适宜种植作物和发展农业。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13_专题十三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13_专题十三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四部分选修模块专题十三自然灾害与防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属于选考的加试内容,考查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从自然灾害的类型看,常考的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浙江新高考中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题型主要是综合分析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理解难度较小,建议与必修Ⅰ的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复习。

题目考查中涉及知识点的细节要求比较高,如教材中的“活动”“阅读”等内容建议给予重视,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和教材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自然灾害概述、类型和分布1.[2018浙江五校联考,29(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图甲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

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海拔分布范围在121—212米之间。

图乙为近年来丹江和汉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图(Ⅰ—Ⅴ的水质由优到劣)。

分析图甲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山区地形,坡度大;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结构;夏季多暴雨,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2018浙江宁波重点中学期末热身联考,29(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Ⅰ为吉林省行政区地图,图Ⅱ为长春市气候资料图。

图Ⅰ图Ⅱ材料二按照国际研究,最美雪花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15℃左右,没有强风,且空中水汽充足。

飘落的雪花往往形态丰富,大而精美。

材料三洮南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辣椒生产地和集散地,韩国从中国进口的辣椒中,大多数来自这里。

近年来,洮南辣椒加工产业迅速发展,洮南辣椒春季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霜冻(低温冻害或寒潮) 靠近冷空气源地;播种时间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地形平坦,受冷空气影响作用强。

3.[2017浙江绍兴3月统测,29(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下图为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分布图(单位:%)。

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引发的泥石流。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10_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10_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影响铁路和公路建设的主要因素
区位因素 地形
平原 山地
主要影响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 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 ”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自然因素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重点难点
1.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灾害 类型

分布地区
时间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综合防治
旱涝
全国
春夏
梅雨 江淮地区
6月
主要是由夏季风强 弱、进退引起
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弱—北旱南涝 强—南旱北涝
兴修水利,植树造林
阴雨连绵
降水多时需排涝;降水少时 要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反气旋)控制
地质 气候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 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工程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及其强度,以及 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 来设计
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续表 主要影响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线基 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 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 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1)原因 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 质型缺水;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再现]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四、部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1.主要气象灾害【配套练习】1.下面的甲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乙图为甲图中A、B间拟修建公路所经某处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在A、B之间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公路穿行在南岭地形区B.路线选择的合理海拔应小于250 mC.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D.修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③处比④处牢固(2)调查发现,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间盆地,关于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B.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C.气候适宜,利于发展种植业D.沿河分布,水运便利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该地区属于江南丘陵;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的东部;公路选择的合理海拔应为250~260 m;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④处比③处牢固,因为④处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经侵蚀后,剩余部分的拱形结构较稳固。

第(2)题,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利于聚落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山区聚落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运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该区域海拔差别较小,气候相差不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答案(1)C、(2)C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产生图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范围的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北冰洋冰面变化有利于缩减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5_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5_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挖命题【考情探究】5年考情考点内容解读要求考题示例考查点预测热度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概念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a d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d 2017浙江11月选考,27(2)节选,1分2017浙江4月选考,4,2分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c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 2018浙江11月选考,19,2分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2017浙江4月选考,19,2分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2016浙江10月选考,13,2分2016浙江4月选考,6,2分2015浙江10月选考,9,2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全球气温距平变化特点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对湖泊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 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bc 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 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2018浙江11月选考,7,2分2018浙江 4月选考,11,2分2018浙江 4月选考,12,2分2017浙江11月选考,9,2分2017浙江11月选考,10,2分2016浙江4月选考,1,2分2015浙江10月选考,16,2分能源的分类能源利用方式变化的优点能源的分类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能源的分类自然资源★★★★☆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c 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 2017浙江11月选考,27(2)节选,1分自然灾害的类型★★☆☆☆分析解读 本专题内容在高中地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过渡内容。

(浙江专用)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

(浙江专用)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识记聚落的概念与类型。

学会分析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分析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掌握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组成: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3)类型:按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不同的地形条件,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不同。

(2)影响举例——我国村落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其中地形的影响尤为深刻。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网状分布呈“之”字形分布工程造价较低较高(3)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

3.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1)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2)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判断题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分散性。

( )2.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 )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

( ) 4.山区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5.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的选择逐渐减弱。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6.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傈傈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低低的木柱支撑房屋。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版 教师课件:7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版 教师课件:7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或区域图考查地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d
形对聚落、交通线路
(3)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d
分布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考试内容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3)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7
2. 太 行 山 脉 以 东 的 两 条 铁 路 线 中 西 侧 一 线 的 城 市 规 模 较 大 , 其 主 要 原 因 不 正 确 的 是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4.成 贵高 铁是 国家实 施新一 轮西 部大开 发的标志 性工 程之一 ,修建 面临 的主要 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D.地形崎岖,地质复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5
解析:第 3 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一般取直线,成贵高铁走向弃直取弯原因可能是照 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①对。全线桥隧比重达到 78.6%,占线路总长的 29.69%, 隧道有 183 座,说明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造价高,②错。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 少重复性建设,③对。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省更广泛的区域受益,④对。第 4 题, 成贵高铁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全线桥 隧比重达到 78.6%,隧道有 183 座,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崎岖,地质复杂,D 对。 云贵高原纬度较低,海拔 2 000 m 左右,没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问题,A 错。位于湿 润区,没有戈壁广布、风沙严重现象,B 错。我国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足,建筑技术水 平高,C 错。 答案:3.C 4.D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9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通常用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材金句
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浙江专用版高中地理课件专题复习七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

浙江专用版高中地理课件专题复习七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湘教版
第四页,共17页。
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 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 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3)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包括电、煤、油等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 和其他所有资源的节约。减排,就是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和 废弃物,减少全社会的废弃物排放,并对各种最终无法再生利用的终 极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chǔlǐ)。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 标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页,共17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分析环境变迁的三个角度 (1)原因:要从自然原因(环境比较脆弱)和人为原因(经济发展和 人口增长是主要原因)两方面(fāngmiàn)探究环境变迁的原因。 (2)危害: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变迁对气候、生物多样性、水 文等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人类的影响。 (3)措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 放型增长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保执法,加大一些重大决策的 论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第六页,共17页。
读下图,回答(huídá)1、2题。
第七页,共17页。
1.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luò tuo)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 物多样性的减少
第八页,共17页。
Image
第十七页,共17页。
第十二页,共17页。
6.阅读材料(cáiliào),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

回答下题。

1.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 )A.风沙掩埋 选择背风坡B.地形崎岖 选择平地C.河流改道 远离河流D.躲避水患 选择高地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区位。

读图可知,1234年城市由地势较低的甲地迁往地势较高的乙地,而1311年乙地成为低地,城市又由乙地迁往地势较高的甲地,故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躲避水患和选择高地,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图示地区( )A.位于我国西南山区B.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D.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答案 C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读图可知,该区域民居为窑洞,应该是黄土高原地区,A 项错误;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项错误;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C项正确;该区域河流落差较大,泥沙含量高,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不适合航运,D项错误。

3.图示聚落中( )A.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B.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D.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图中农田接近河流应该是为了方便灌溉,A项正确;读图可知农田位于坡地下部,B项错误;民居依山坡而建,C项错误;民居靠近坡地中下部,D项错误。

读我国北方某省1971—2011年气温距平累积(即距平均值的累加)曲线图,完成下面两题。

4.该省近四十年来( )A.气温波动上升B.2011年气温约等于平均值C.前期偏冷,后期偏暖D.气候寒冷答案 C 根据图示气温距平累积,该省近四十年来气温先降后升,前期偏冷,后期偏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
3.1982—2005年,福建省交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有 ( ) ①城市由沿河分布改为沿铁路、公路线分布 ②出现了4个城市群 ③新增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 ④城市间的通达性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条带状
聚落发展 自然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制约作用小,聚 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聚落的发展受④ 地形 制约,往往沿
河谷分布和延伸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较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 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等。 在自然因素中,⑤ 地形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具体如下表: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领域
自然环 境变化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生态系统
生产、生 活变化
农业 工业
社会经 济变化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影响人 类社会
人居环境 人体健康
具体影响 改变了水、热资源的⑥ 空间 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暴雨、干旱、热浪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使得原有生态系统改变,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图示
气候变化特点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 气候的② 波动 变化,对 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具 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温暖期较 有重大影响 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 期为主
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 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
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北方平原地区 南方丘陵地区、山区
分布特点 多分布在绿洲上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 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 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
利的地方
直接联系的地点
交通便利的地方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港口为例——港口区位因素图解)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 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Ⅰ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Ⅱ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
1.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
地形
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地质Leabharlann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 全的威胁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3.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
4.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较少采 用“之”字形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经济实力增强 ②汽车性能改善 ③科技水平提高 ④节省建设费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山区公路采用“之”字形主要是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 本。新建高速公路要求行车速度快,需要公路采取平直设计,通过开通隧 道、架设桥梁等方式克服地形崎岖的障碍,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实力的增 强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
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两大系统发生紊乱,造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人类的居住空间⑦ 减小 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⑧ 利用率(技术 革新);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绿色减排):植树造林;保护热带雨林;等。 (3)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防护堤坝;等。
,为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 和亚热带③ 北 扩寒冷
来的寒冷期
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
至绝收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气温变化特点: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④ 波动 上升的趋势(如上图)。 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则是 最暖的年份。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 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 化碳吸收量下降。全球变暖又导致了冰川面积减小,海平面上升。 (2)降水变化特点: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增加,热带 地区增加,⑤ 亚热带 地区减少。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① 地质 时期(距今1 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时期。其 中,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可结合图示理解(见下表):
时期
经济、社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的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
会、技术 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
水平的制约
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因素
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选址 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中,天气
解析 1982—2005年福建的城市呈现出沿海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而图 示没有河流信息,无法判断城市是否沿河分布,①说法错误。读图可知,福建 省在沿海地区出现了3个城市群,②说法错误。1982—2005年福建省城市数 量增多,且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交通线路密度增大,使城市间的通达性提高 ,③④说法正确。D项正确。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大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的影响
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 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 经济因素 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
1.(2018江苏单科,15,2分)图Ⅱ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由景观图可知,该村落整体位于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形处,与图 Ⅱ中的丁处相符。
2.(2018江苏单科,16,2分)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考 点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① 房 屋建筑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② 乡村 两大类型。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 图所示: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 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 多样性减少。 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因落差大采用了螺旋形隧道(就是在 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完成下题。
5.雅西高速修建螺旋形隧道的原因是 ( ) A.联系更多聚落 B.有利于行车安全 C.节约建设成本 D.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雅西高速修筑于落差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修建螺旋形隧道可 以减小坡度,有利于行车安全,故选B。
解析 地坑院与一般民居修建位置、形态有较大差异,具有独特的 价值与一定的非凡性,可选择部分地坑院作为旅游资源合理保护、开 发。故A项正确。但由于地坑院位于地下,居住在其中也有诸多不便,则 不宜加速推广建造,废弃后也不必大力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