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歌》有感
《长恨歌》读后感(通用25篇)
《长恨歌》读后感《长恨歌》读后感(通用2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读后感篇1——“君黄舞,玉环飞燕皆尘土“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一代明主李隆基对已逝爱妃的思念,如深秋浓雾久久挥散不去。
孰不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也许天生丽质的杨家女——玉环自己也不曾想到会“一朝选在君王侧”。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在勾心斗角,明争暗夺的深宫后院,她艳压群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其美貌的写照。
古来君王,几不好色?对这位绝世佳人,李隆基自然宠爱有加。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不仅如此,古往今来,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杨玉环的得宠使杨家人直摇扶上,一路高升。
白居易形容之“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般厚待无疑让很多人既羡慕又眼红,“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反生女”,由此可见,杨玉环在后宫所承思泽之程度。
但世事难测,命运的航帆不会总是长风破浪。
“九重城阙烟尘土,千乘万骑西南行”,在乱世之中,红颜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面对国家危难,为了振奋军心历史上演了一幕“君王掩面救不得,因看血泪相和流”的悲剧。
绝世佳人香消玉殒,落得“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悲惨境地,而最后得到了不是世人的同情与怜悯,却是“红颜涡水”的千古骂名。
今读玉环,不禁生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感慨。
历史上成为牺牲品的女人又何止玉环一人啊?陈圆圆,李师师不都是吗?在歌舞升平的年代,她们是君王的爱妃,一旦国家陷入危难,她们便成了战争的“祸端”,君王弃之如敝帚,百姓视之如灾星。
天堂与地狱的巨大落差摧残不了她们美丽的容颜,却在她们的心灵留下一声深深的疤——难以翕合。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长恨歌是白居易一首现实主义诗歌。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欢迎阅读。
长恨歌原文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宋词丁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
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导语】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共16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好一首凄凄切切的《长恨歌》!好一个凄怆悲凉的爱情故事!好一代风流倜傥的一国之君!二人的爱情远已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到达的境界。
面对这唯美的爱情,怎能不令人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慨。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一抔黄土掩风流。
马嵬坡上那一别,红颜薄命,帝王之道,何以为堪?!“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人间悲剧,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钢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又包含了怎样的不舍与无奈。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从古至今,撩动了多少文人墨客、边塞将领、帝王将相、大家闺秀内心的伤与痛!虽无磅礴的气势,却着实语出惊人。
不愧为千古名句!华夏雄风在滚滚东去的黄河长江中,酝酿着扯天阔地,包罗万象的诗情画意。
边塞军士与门前闺人执着的守望,高堂明镜额前已为风所缭乱的白发都化作滴滴泪水,却如潮流奔涌狂号,在历史与王朝的堤岸刻下了斑斑刀痕。
《长恨歌》的确已成成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长恨,也终究代表了世间凡人的长恨。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越长圆。
”一代君王终不能挽留这段唯美的爱情,岂不是人间的悲哀!!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
本文作者持爱情说。
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长恨歌读后感范文《长恨歌》讲述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爱恨情仇。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王安忆谱写的也是一曲无尽哀婉的长恨歌。
王安忆自己就说过:“在那里,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的确,《长恨歌》以王琦瑶的视角,展现了上海四十年的风云剧变。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她身上有浓厚的上海市井气息。
她美丽优雅,精致时尚,但却似乎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
前前后后和几个男人都有情感纠葛。
她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上海女人的代表,在那国家动乱的时刻,满腹爱恨情仇。
文章中有一处的描写令我记忆深刻,是说到处都有王琦瑶,读书的王琦瑶、伤感的王琦瑶……这也正是印证了王安忆所采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集中刻画、极力表现王琦瑶的形象,来展现上海市井众生相。
我不能理解王琦瑶“嫉妒”女儿薇薇的年轻,薇薇嫉妒母亲的美貌时尚。
母女二人本该和睦友好相亲相爱的,怎会沦到如此地步。
或许是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人,但又注定不是一个平凡慈爱的母亲。
都说王安忆的作品颇像张爱玲。
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老上海中的女人,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彻骨的荒凉。
而王安忆在这部《长恨歌》里的语言却像要把现实血淋淋地解剖在你面前,有种异常的冷静,还伴着哀伤,不时让人在感叹无奈的同时还有种恐惧感。
王琦瑶最后死在一个窃贼手里,结局总觉得有点突然,更准确地说,是有点仓促。
而这又照应了小说开头王琦瑶在片场看到的一幕死去女人的情景。
看来王琦瑶的悲惨命运是注定了的,她摆脱不了长恨唏嘘。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
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
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00字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500字
读经典诗文品传统文化——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暑假里,我站在书柜前挑选我心仪的图书,手不经意间停在了《唐诗三百首》上。
打开目录,怎么好些诗和作者我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心里顿时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只知道李白、杜甫、孟浩然……我暗下决心,利用这个假期我要把这本书品读一遍。
唐诗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次阅读都让我舍不得放下,读每一首诗都能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的境界,或喜、或悲、或豪放、或唯美。
读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荆轲悲壮地拜别燕国太子的情景,不禁为英雄而感到惋惜。
读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的语句把朋友间的友谊写得淋漓尽致。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让我不禁感叹,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唐明皇与杨贵妃这样两个高高在上的人,却有这样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
其中很多的诗句我都记忆犹新,百读不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当我登上高山,俯视山下风景时,我就会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夕阳夕下,看着远处水天相接,
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哈,唐诗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
我喜欢唐诗,她精简有力、文字和谐、语句唯美,她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智慧。
我相信,只要你觅一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起这本《唐诗三百首》,你也会从它开启喜爱经典古诗文的大门,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引导语:《长恨歌》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优秀长篇叙事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欢迎大家阅读!《长恨歌》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优秀长篇叙事诗。
千百年来,它一直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芒,为人民所传诵。
但是,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却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
《长恨歌》到底表现了什么?是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还是歌颂了玄宗和杨妃坚贞的爱情?还是二者兼有?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对这个问题试作一探讨。
一、《长恨歌》的主题是双重的,而且是矛盾的双重主题《长恨歌》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汉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纸醉金迷,轻歌曼舞的宫廷生活作了形象描绘,又写了“渔阳鼙鼓”动地而起后,玄宗西逃,杨妃半路惨死马嵬坡的戏剧性转折,写出了一个乐到极处而瞬间破灭的爱情悲剧,写玄宗失去杨妃后的悲悲切切,写他派遣方士四处寻找杨妃的亡魂,终于找到已化作太真仙人的杨妃,然后全力渲染两人之间难以忘怀,无法排遣的深切思念,表现了他们之间坚贞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通过以上的描写,一方面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逸纵色,荒淫误国进行了十分尖锐的讽喻揭露,另一方面对于既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这场悲剧牺牲者的玄宗和杨妃二人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把这段宫闱艳史美化为真挚爱情的颂歌。
为什么说《长恨歌》是双重主题,而且是互相矛盾的双重主题呢?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首诗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到答案。
首先,在这首长诗中,确有明显的讽喻内容,主要表现在诗的前部。
全诗起首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这是非常重要的两句。
“汉皇”是“重色”的,整天思念“倾国”之貌的美女,可是“求”了多年仍不可得。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年年满天下搜寻民女,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说“同时采择百余人”,这首诗后面也说了“后宫佳丽三千人”,每次选那么多,后宫美女数千,肯定都是花容月貌,可是却不能满足“汉皇”重色的欲望,仍然“思倾国”,无休止的“求”。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精选7篇)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精选7篇)《长恨歌》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恨歌》两篇赏析,供大家参考。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篇1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只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从一而终的爱情。
动荡不安的岁月能够造就英雄,也能够渲染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唯美爱情,才有了这千古绝唱的诗篇。
诗人白居易在三十五岁那年,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
都说红颜祸水,正因为历史曾无数次的记载下“英雄难过美人关”的风流往事。
唐代玄宗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恨痴狂,更是其中的传世之事。
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而误国事,杨贵妃因相思之苦死,玄宗为之断肠,悲剧铸成。
白居易一行人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
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长恨,顾名思义,全诗以“长恨”为中心。
虽说如此是“恨”,但诗人并不是平铺直叙、漫漫地道尽“恨”有多深、“恨”有多浓。
而是通过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既含蓄深邃又不失生动,极致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它最后留下的悲剧结局。
而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句话就交代过去,将更多的篇幅用以情感的宣泄。
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
全诗无论在对事、物、人的描写都婉转细腻,对宫廷各方面的描写更是极尽雍容奢华。
让人在恍惚中产生错觉:明明是能让人心中有百般挥不去哀愁的悲剧,却又在字里行间浸透出另一番的超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禁惊叹其为“千古绝唱”。
观《长恨歌》有感_观后感
观《长恨歌》有感观《长恨歌》有感把长恨歌搬上荧幕,觉得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儿,因为王安忆的原著是非常的出色。
所以想突破这一点多少也是有一点困难的。
不过这35集的电视剧让我很出乎意料,拍的真心不错,呈现出来的效果也非常让人赞叹不已。
少年王琦瑶由黄奕饰演,对于黄奕,我只认识她的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角色让我记忆犹新,尽管我觉得她还是有点不符合王琦瑶的某些气质特征,但在里面的演技还是耳目一新,打破我对她以往的角色扮演的看法。
张可颐饰中年及后的王琦瑶,她是我很喜欢的香港女演员,而且把王琦瑶这个角色演得很好,眉宇神情都到位,关键她的气质更加适合演绎。
电视剧的结尾王琦瑶没有死,编剧改编了小说的情节,不知道是否对王琦瑶这个人来说是一种仁慈?不过程先生走了,她的未来会很寂寞吧。
想来,还是让王琦瑶死在长脚手下,更好。
当年看完这本小说,非常不喜欢王琦瑶,如今看完这部剧,又想把书拿出来回味一番,因为对这个人物,我好像有了更多层的看法。
他是个可怜可恨又可爱的人。
有缺点也有优点,同时也有一种活在时代背景下的悲哀的原因。
真心觉得如果当初选择了程先生,她的一生会幸福很多,平淡的过日子。
人啊,就是有一种不甘心,想要走的更高的理想,有时候这种理想未必是好的。
深刻记得小嫣红那句:你的梦,是永远不会实现的。
好似下了诅咒一般。
她的一生,到头来都没有结果。
而程先生,陪伴了她大半生的人,我真的相当佩服这个男人,可以好到如此程度,让我又气又感动,王琦瑶真的是辜负了他太多太多。
尽管如此,他对她还是无微不至,有时候真的为他觉得不值得。
看完了电视剧版的长恨歌我又去看了电影版的长恨歌。
我觉得电视剧版的长恨歌和电影版的长恨歌还是会有些许的区别的,在我看来我更喜欢郑秀文扮演的琪瑶。
在这里插些课外话。
现在都很流行复古风,个人也比较喜欢复古风,郑秀文扮演的琪瑶我我更加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她的勇敢和现在大多数人缺少的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性格;爱的是即便她已经年过半百都有着一颗敢于突破世俗的心,她依然敢爱,甚至敢爱比他小很多很多的年轻小伙;爱独自一个人也能很好的抚养女儿成人的伟大,我们都知道生养一个人是多么的难,更不用说是一个女子了,敬爱!但对于琪瑶我也挺恨她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明明他知道程先生一直爱着他,但是她不理不会,更把程先生对她的爱当做是一种理所应当,最后那个年轻小伙离开她之后她反倒来是有一点怪罪程先生的,我觉得琪瑶是有一点利用成程先生对她的爱的,这样对他们两个都很不公平,在我看来!书里的程先生剧里的程士砥程是底。
长恨歌读后感5篇600字
长恨歌读后感5篇600字《长恨歌》是王安忆烧制的艺术,提名为浅浅的印象美。
说它具有印象美,是王安忆下笔从不写尽万物,她只聪明的揭示你一点点,剩下的,就需读者的想象,她把一个山坡的鲜花剪下一个残缺的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长恨歌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长恨歌读后感1《长恨歌》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在在讽刺唐明皇因为重色而误了国事的同时,也赞颂了人们爱情的真诚和专一。
文章开头就说,“重色思倾国”,作为统治天下的皇帝,不是注重贤才,而是寻找美人,这样是办不成大事的,这也是整个悲剧的根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有着卓然天成的美丽身姿,不能自甘埋没;时机到来的那一天,被选到君王身边。
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表现出杨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
她有云一般的鬓发,花一样的容貌,皇帝非常宠爱她,从此以后,君王再也不上早朝听政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护卫着皇帝逃往西南。
从“千乘万骑西南行”看得出,这次逃亡非常的仓促。
“翠华摇摇行复止”表现出人心涣散,预示着悲剧即将出现。
纵使逃亡的速度非常慢,唐玄宗也不曾离开杨贵妃。
最终士兵叛变,六军不发,要求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玄宗只好将她勒杀。
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有玉搔头。
一代君王,面对此状,只能掩面痛哭,却无法挽救;回头眷顾,禁不住血泪交流。
“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唐玄宗的`无助与无奈。
马嵬坡下,杨妃葬身之处,空有荒凉的泥土,再也见不到她美丽的容颜。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
即使诗中暗含讽喻,《长恨歌》也是一首关于人间真爱的倾情礼赞。
凄美的爱情故事,只有这样的结局,才体现它的残缺美。
读长恨歌有感作文300字(11篇通用)
读长恨歌有感作文300字(11篇通用)读长恨歌有感作文300字篇1我似乎总是在写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例如:电影观后感、书籍读后感、事件评论等等,难道我是一个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谈耳。
《长恨歌》,这本书读了将近一个月,但是从朋友处借来已有半年之久。
迟迟没有读起来,是因为这小说开头过于怪异,似是白描的手法只讲上海的琐碎,没有丁点儿故事情节,直到有时间耐着性子读下去才发觉它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整个小说开始的几个小章节里,作者用尽绣花针般的笔法把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琐碎来了个淋漓尽致的展示。
这展示还不是一般的展示,是用了电子显微镜来看的展示。
如果把上海比喻成一个女人,作者以这女人身上的一个毛孔为基本出发点,向读者做一种让人感觉深入骨髓后再无法深入的介绍。
王安忆只是白描,光这白描就已经让人觉得势不可挡,喘不过气。
渐渐的故事才在旧上海农堂里的诸多琐碎中蔓延开来。
《长》觉得是个悲剧,电影版的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悲剧的调调。
上海的农堂里似乎就不了大快人心的爱情,凄迷哀怨的味道挥之不散。
《花样年华》就是例证。
《长》写的是爱情还是一个女人?似乎两者本是不可分离的,写爱情离不开女人,写女人不写爱情也塑造不起来一个完整的女人。
王琦瑶的悲剧是由于过于依赖的爱情造成的。
虽然她看起来总是特别的独立,可这独立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可依靠的爱情既男人的消失而诞生的。
生活中的人也都是如此,伴随一波又一波人的离开,自己的生活内容一茬接一茬的改变。
王琦瑶凭借选美一举成名,而往后的生命轨迹也就由此确定,可以说,选美是个转折点,没有这个转折点,以后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这是一连串因果反应链的第一节,也是决定性的一节。
这样的转折点,在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存在。
也许某一个选择就决定了将来要走怎样的路,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
其实,之后的遇见都事偶然,无论对方是谁,彼此发生怎样的纠缠都只是在转折点之后,走上另一条路之后必然发生的事情当中的一个偶然。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
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
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观国标舞剧《长恨歌》有感
观国标舞剧《长恨歌》有感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
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
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
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
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
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
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
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
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观《长恨歌》有感3篇
观《长恨歌》有感3篇观《长恨歌》有感1(1641字)看完《长恨歌》想起这么一句话——“有时候,惊鸿一瞥,便是一生。
”这句话出自张爱玲,她在一篇叫《爱》的散文里写了这么一个“真的”故事,大概是说一个姑娘在15岁的某天晚上扶着自家的大门,正巧看到住对门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怎么地,就问了他一句“你也在这里吗?”,之后虽然姑娘离家嫁人,但那姑娘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晚上那个年轻人和那一句话,虽然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这个故事似乎简单到让人觉得不值一提,但我相信看过__的人脑海中总会闪出那么一两个人。
如果要王琦瑶想来,她的脑海里应该会闪过几个男人,但我想应该不会有程士砥。
王琦瑶的命运可以说是被蒋莉莉改变的,在遇到蒋莉莉之前,她最多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王小姐,遇到蒋莉莉之后她成了上海滩有名的三小姐。
王家并非什么大户人家,所以王琦瑶对于蒋莉莉家的一切都觉得羡慕,包括那个住在客房的李主任。
王琦瑶就是在那一晚,对李主任走出轿车的那一瞥,让她最终输在了李朴之这个老男人手里。
老男人总是神秘的,更别说这个老男人还是个特务,他于王琦瑶来说就像一个怎么探也探不到底的`水井,她并不了解他,但就是这种神秘感让她就算溺死在井里也是微笑着的,于是她成了李主任身边的“金丝雀”,可惜这个老男人早早殉职留下她一人受尽唾弃。
人们总说人生中的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更何况李朴之是因她而死。
王琦瑶拿着李朴之抽过的烟斗,一拿就是12年。
王琦瑶的一生仿佛受到了一种诅咒,那句诅咒,她一辈子都没能忘记——“你的梦永远不会实现。
”当李朴之的原配找到王琦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想王琦瑶这辈子都没能想到,这句话竟会概括了她的一生。
当她还做着和李主任天长地久之梦时,李主任竟突然葬身枪林弹雨之中;当她还做着和康明逊活在当下之梦时,康明逊竟不久就被许配婚约;当她还做着和老克腊春宵一度之梦时,老克腊竟立刻避之不及;当她做着和程士砥共度余生之梦时,程士砥竟也即将撒手人寰。
“你的梦永远不会实现。
读古诗有感450字就是古诗的读后感范文
读古诗有感450字就是古诗的读后感范文读《长恨歌》幼时读《长恨歌》,只觉朗朗上口,绝美绝伦。
再读《长恨歌》,却只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
”虽始作于唐,《长恨歌》却可谓千古绝唱。
它将李杨二人的爱情写得凄凄切切,刻骨铭心。
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超越时空,甚至超越了生死,在代代后人心中印下美好的佳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因一个杨贵妃,六宫所有美若天仙的嫔妃全都黯然失色。
一句将杨贵妃衬托得美艳无比,不可抗拒。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一句,笔触细腻独到,将李杨二人缠绵欢爱之时的万种风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欣羡感叹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也令人惋惜。
唐玄宗纳子之妻杨玉环为妃,宠爱至极。
此举本已不义,更因此误国误民。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逼近长安。
逃亡之际,于马嵬坡,扈从禁卫军发难,不再前行,请诛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二人以平民怨。
玄宗为求自保,只得忍痛弑爱。
日后悔恨交加,无奈只能苦苦思念。
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曾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倾国倾城,果真倾国倾城!唐玄宗成天浸于女色而忘却自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
长此以往,招来民愤,终酿爱情悲剧。
李杨二人的爱情真挚感人不容质疑,但同时也警示后世君主万万不能因贪美色而误国家大事。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长恨歌,爱过,恨过,终成遗恨。
可能有错的自己改一下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
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读长恨歌有感800字(优秀4篇)
读长恨歌有感800字(优秀4篇)读长恨歌有感800字篇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头一句很巧妙的引出了这段令人赞叹又令人遗憾的历史,长恨歌的读后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句平淡的话引出了杨玉环这个看似普通大家闺秀的女子。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鲜明的表现出杨玉环脱俗的魅力,她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动人,使所有宫中的妃子都为之黯然失色,同时也为后面的隐患埋下了一个不可忽略的伏笔。
“春宵,不早朝,侍宴,春游”,无一不表现出作者的痛惜,由于唐明皇过度的宠爱玉环,导致国政荒废,宫里宫外莺歌燕舞,百官整日只知寻欢作乐,也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导火索。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出乎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安史之乱。
各地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
衰败的唐朝,在这次战争中练练败退,六军被迫停留在马嵬坡,面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将士的激动之情是难以容忍的。
在军谏之下,唐明皇悲伤的望着那位曾经深爱的女子。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看着玉环被军士推出去的时候,他心中是如此的无奈却又焦急。
可看着军士激动的情绪,自己没有能力去抚慰。
看着自己破碎的山河,自己却没有能力挽回。
他只能仰望着天空,默许了军士,然后独自一人默默地流泪。
终于,安史之乱结束了,宫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景色依然是不变的景色,可是赏景的人却已离去,“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我们读出了唐明皇心中那股难以言喻的心痛。
“云髻,花冠,仙袂,霓裳”描绘出一种仙境的生活,在那里,人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此时的“玉环”虽然依旧有着倾城的容貌,不过脸色却较之以前已显憔悴。
内心思念着明皇,却音容相隔在2个不同的世界。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睹物思人,这估计是十分悲伤的事吧。
所有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小小的物品上。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2句话不仅写出了对国家衰败的惋惜,也写出了对唐明皇和杨玉环爱情的惋惜。
读《长恨歌》有感范文三篇——【范文】.doc
读《长恨歌》有感范文三篇读《长恨歌》有感范文三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长恨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恨歌》读后感1读书一定要读完,不然你不会读到书的精髓,读到书的精华。
就像小时候读《水浒》,读的时候十分的吃力,捏着鼻子读下去,有一种要死的感觉,但是读到最后,读到李逵战死沙场依然对宋江大哥哥忠心耿耿的时候,幼小心灵突然有了一种震撼,一种凄凉人生,悲哀英雄的郁闷在心中流动,由此开始对水浒有了不同印象,从而重读水浒,再读水浒的时候感情开始夹杂其中,开始可以欣赏到其中的妙处。
《长恨歌》读的过程也是有种憋气的感觉,读起来十分的不爽快。
书中处处存在着张爱玲的影子,对语言的雕刻,对剧情的设计,伏笔,对不相干内容的极尽详尽的描述,当然我慵懒昏睡。
尽管这样,还是坚持着着读完,却没有预期的效果,在一种匪夷所思,甚至猥亵的情形下结束了整篇文章,让人有一种不爽快,不痛快,也可以说不理解地感觉。
解放前的上海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的遥远,也许这也是无法了解作者对旧上海雕花般的描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对于经历过他的人来说可能是刻骨铭心。
故事的剧情就是从旧上海的繁华开始写起。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
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
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
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书中充满了复杂而又模棱两可的描述,故事情节缺少根基,人物性格特点不清晰,文章围绕主人公进行描写,过分强调主人公的特点,结果性格特点均没有表现出来。
故事情节也有点半信半疑,年过50的人与20余岁的人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并因此让主人公结束了生命,让人哭笑不得。
大学语文论文: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
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10级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4班郭钜滔A.内容提要:1.作者介绍2.《长恨歌》创作原由及笔者观点3.分析文章,解析意思B. 论文正文字数:1932字‘C:论文编写时间:2010/12/26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论文正文:《长恨歌》是白居易著名的代表作,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其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多年前的“天宝遗事”(杨贵妃被赐死是756年的事情)。
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篇《长恨歌》,作者没有拘泥于历史真实,而主要是根据传说,构思出一个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婉转悲戚而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历代传诵不衰。
在歌颂他们的爱情和对他们爱情悲剧的同情之外,也有对他们早先逸乐误国的讽刺,感染力强,艺术表现力丰富,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艺术成就众口一词,深得赞誉,而对诗歌的主题,历史有争议,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本论文作者持双重主题说,这是因为作者以“情”作为主旋律,又在文章中牵扯着政治上的起伏波动,用情感与政治来渲染这段爱情的悲剧。
这段爱情,虽然期间极乐,但是结果却是一种悲剧,对于唐明皇,断送了江山断送了美人!对于杨贵妃,断送了爱情断送了生命!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对《长恨歌》的主题的探讨
对《长恨歌》的主题的探讨对《长恨歌》的主题的探讨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如下几种争议:一说:“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歌颂了人类一些美好的品德,歌颂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说:“主要讽刺唐明皇的荒淫的乱国和昏迷不悟”三说:“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
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通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这一对男女的生离死别的不幸命运,产生了高度的同情。
”一.爱情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千古传唱的名作,但其主题思想一直备受争议,我们小组在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后,一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爱情的视点,应该说,它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悲剧。
下面我们将从整体结构、白居易的角度、社会背景、引用学者观点、作品本身五个方面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一.整体结构《长恨歌》以“情”为中心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
围绕“情”这个中心,诗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杨贵妃相爱到恋情进一步发展的描写,后半部极力表现杨氏死后李对爱情的坚贞执着。
诗篇1/3叙述了历史,而白居易用剩余2/3的篇幅,最多的笔墨,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他们的爱情。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形象的描述了他们爱情缠绵的情形,当杨归阴后,李面对旧景感慨万千,不由自主,睹物思人,一切如故,却已物是人非。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非常形象的把李对杨的那种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仅如此,接下来,白居易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使李于飘渺的仙境中寻找杨氏的踪影,又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做“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主题,结尾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长恨歌》有感
导语:作家王安忆的《》只有三部十二个章节,我却看了四个多月。
每晚不忍多翻,只徜徉在那三四页间的细枝末节,合上书本时总要给我无尽的空间,萌发许多的遐想。
阅读之始,一个女人的序幕就开始拉开,待到读完,一个生命已经在樯橹间灰飞烟灭,秋风萧瑟中再也没有她残存的世界。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结束了全篇。
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
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
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
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
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
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