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写作技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和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3、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聋盲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独特感悟。
3.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学会借助旁批理解课文的方法。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默读疏文脉,分析人物形象。
【即学即练1】(一)、看标题《再塑生命的人》,思考:再塑生命的人”是什么意思?文中究竟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参考示例:“再塑生命的人”指重新给予自己生命、带给自己生命的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
文中指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二)、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参考示例:本文叙述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学会认识世间具体事物,懂得“爱’的含义,并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事,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读写文老师的相关语句,总结莉文老师为“我”做了哪些事?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分析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
参考示例: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就把“我”紧紧抱在怀中;送给“我”布娃娃,教“我”拼写“doll”这个单词;教“我”认识和理解“杯”和“水”的含义;在“我”无法区别“杯子”和“水”的时候,就带“我”到井房散步,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并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使“我”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心的清凉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和求知欲,让“我”开始学习知识并产生幸福感。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学生、教育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有智慧的老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过程。海伦·凯勒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作家、演说家,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鼓舞和启示。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海伦·凯勒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如何从无知到有知,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这个案例展示了坚韧不屈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经典句子,如“坚韧、熏陶、崛起”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克服困难,体验并感悟其精神品质。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分析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逆境中塑造自己的生命。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词汇和短语有:“坚韧”、“熏陶”、“崛起”等,以及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在讲授重点词汇和短语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这些抽象词汇的掌握不够牢固。今后,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如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重塑作用。教师应通过课文讲解、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主题。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对语文美的感知和鉴赏;
2.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包容性;
-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海伦·凯勒在遇到安妮·沙利文老师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推拿、救济、慰藉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文学手法的学习: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1.知识与技能:
10再塑生命的人 写作技巧探究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教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技巧探究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文章,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精读课文,借助对比阅读,学习写景的技巧,赏析动词的妙处。
3.通过速读文章,感知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整合书目】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丛书:《年年依旧的菜园》《鱼鳞瓦》《风筝》《童年笨事》《往事依依》【评价任务一及评价量规】评价任务一评价量规设置完成“鲁迅故里”景区相关旅游攻略的任务情境,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勾画并概括主要信息,填入表格内。
符合:能够从文中快速找到并且准确流畅地概括出好玩的地方、快乐的事和有趣的人5处及以上。
基本符合:能够找到并且准确概括出好玩的地方、快乐的事和有趣的人3-4处。
不符合:能够找到并且概括出好玩的地方、快乐的事和有趣的人不足2处。
【教学活动】课文中有趣的故事,就发生在绍兴。
在绍兴的鲁迅故里风景区,我们在文中读到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都是游客到了绍兴必去打卡的景点。
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究竟有什么值得到此一游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旅游攻略图补充完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旅游攻略好玩的地方快乐的事有趣的人预设:好玩的地方快乐的事有趣的人1.百草园的泥墙根一带2.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1.雪地捕鸟2.美女蛇的故事3.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4.在课上偷描小说绣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1.长妈妈2.寿镜吾先生【评价任务二及评价量规】设置百草园照片与原文描述差异对比的任务情境,精读写景段落,多角度探究写景的写作技巧,并且在写作实践中加以练习。
符合:能够从5-7个不同角度探究分析写景之妙,并且能在写作练习中灵活运用5种以上写景技巧。
基本符合:能够从3-4个不同角度探究写景之妙,并且能在写作练习中运用3-4种。
不符合:能够从1-2个不同角度看出写景之妙,并且能在写作练习中运用1-2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文本解读
《再塑生命的人》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能说话。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
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
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2.主旨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内容解读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4.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3):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第二部分(14-21):老师让我认识了解多样的大自然。
第三部分(22-39):老师引导我了解爱的含义。
5.写作特色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来写莎莉文老师,写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对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笔记1. 标题解读:标题中的“再塑生命的人”是指谁?答:标题中的“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2.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答:本文主要表达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巨大影响,以及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学会了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
3. 人物形象: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海伦·凯勒是一个聪明好学、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有教育智慧的人。
4. 情节梳理: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些情节?答:本文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因病失明、失聪,变得暴躁、顽皮、孤僻,但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逐渐学会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
5. 写作特点: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本文的写作特点包括叙述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入微、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对海伦·凯勒的学习经历、性格特点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进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同时,文章语言流畅、自然,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 标题解读:标题中的“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这里的“再”表示第二次的意思。
标题表达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重新塑造,让她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7. 主题: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在遭遇生理和心理危机时,遇到了莎莉文老师,从而改变了她的命运。
主题是表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她的爱心与耐心,以及海伦·凯勒的勤奋和毅力,揭示了人类需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道理。
8. 人物形象:* 海伦·凯勒:一个身患重病、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但她的心态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本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笔记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了解海伦·凯勒其人;默读课文,提取信息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
2.勾画圈点关键语段,揣摩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情。
(重点)
3.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
考点: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
跟课文学写作:
1.侧面描写,角度独特。
本文的题目为“再塑生命的人”,但文章写“我”的篇幅比写莎莉文老师的篇幅还要多。
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我”对生活的态度,写“我”的独特感受,写“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从侧面突出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表现莎莉文老师的可敬可爱。
2.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本文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而感人。
如:“我”在等待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搓捻”“抚弄”等动作细节;“我”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跑”“找”等动作细节和“脸都涨红了”的神态细节:
“我”与老师见面时独特的心理感受细节等等。
3.直抒胸臆。
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强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时,要注意抒情自然,在细腻的描写或动人的情节基础上抒情,可以通过议论来抒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抒情。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文及教案【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
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手上画画。
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利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文字表达方式。
3、理解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4.学习作者热切求知的精神,从她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
[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2、理解“爱”的美好,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筛选适当的信息,并进行概括性表述。
2、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然后谈感受)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利文女士。
导入2: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写作技巧
1、中心突出,选材精当,条理清晰。
本文着重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如何使 “我”由蒙昧走向智慧与光明的故事,反 应了以为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高超的 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 感激与崇敬之情。作者着重取了自己与莎 莉文老师的初识,莎莉文老师教“我”第 一个单词的拼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 写“水”字三个事例来表现这一中心。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课文质朴的语言蕴含了真挚的感情。作 者用质朴而细腻的文字描述了可敬可爱的 启蒙老师——莎莉文,将自己的感情在字 里行间流露出来。
结尾一段更是直抒胸臆,感情热烈奔 放,感人至深。借鉴本文的写法,可使自 己的文章闪耀出真情的光辉。
谢谢观赏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选材,才让我们 看到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形象。这些事例 又具有内在联系,从“我”认识具体事物, 到认识大自然,来表现“我”的认识水平 由浅及深,并准确地再现了莎莉文老师对 “我”的帮助渐趋深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明晰, 层次清楚,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围 绕中心,精当选材,有序叙述。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文及教案【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
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手上画画。
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利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课文主题,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沙利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精彩语句和段落。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有效沟通。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文的独特魅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的故事,我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热情。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主题时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在讨论关爱他人这一话题时,往往只能从表面现象进行分析,难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尝试采用了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海伦·凯勒在沙利文老师帮助下成长的过程。但显然,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学习要点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 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 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 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 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海伦·凯勒
谢谢观赏
《再塑生命的人》学习要点
预习方法
预习内容
预习目标
1、略读 2、精读 3、研读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掌握基础字词,理解词义。了
解本课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
听课文音频朗读
容。
逐字逐段阅读课文
再读课文 注意文章中蕴含的感 情
思考文章的结构、内容、中心 思想。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 括。划出文章中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迎刃而 解了。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 激的情意。
学习海伦·凯勒好学勤思、坚忍不 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要求掌握的字词
妮( nī )
感慨( kǎi ))
字
花团锦簇(cù )
义
企盼( qǐ )
词语积累
感慨:感触,感叹。 搓捻:将线、纸等搓成条状物,和揉捏差不多。 词 疲倦不堪:倦:疲倦,劳累。不堪:不能忍受。 语 形容非常疲乏. 释 不求甚解: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 义 了解。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 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感悟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培养同理心和情感共鸣,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观点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词汇、句式和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文章主旨思想和情感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结构层次分析,关键句子解读,如“从此,世界在我心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生命导师安妮·沙利文的感激;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应用,以及作者通过对比展现出的对生命、光明和爱的渴望;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到在逆境中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都进行得相当顺利。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人教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再塑生命》【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品味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的思路结构。
2、结合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凯勒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3、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
4、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二、生字词搓捻(cuō niǎn)企盼(qǐ pàn)繁衍(fán yǎn)迁徙(qiān xǐ)觅食(mì shí)花团锦簇(cù)繁花似锦(sì jǐn)落英缤纷(bīn fēn)冥思遐想(míng xiá)期期艾艾(qī qīài ài):三、整体感知课文1、结构分析第—部分(第1~13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并教我认识实物的名称。
第二部分(第14~21段),莎莉文老师引导“我”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让“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第三部分(第22~39段),莎莉文老师引导“我”领悟像“爱”这样抽象的概念。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1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刚从小学升上很难一下子过渡到初中的思维,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后能够有所感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说,能生存下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1.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明确:主要写了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之前的状况的语句,摘录下读一读。
3.研读赏析:理清“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海伦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
10、再塑生命的人——群文阅读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考点解读】分析语段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技法点拨】内容上01.开头段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02.(结尾段常用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主旨,突出情感,深化中心思想,升华主题。
[例]《雨的四季》以感叹句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了“我”对四季的雨的爱恋之情。
结构上01.开头段的作用:设置悬念、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照应了文章标题,并引出下文的叙述。
02.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或与前后文相照应。
[例]《秋天的怀念》中,“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独句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03.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点题,呼应开头或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例]《济南的冬天》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课文质朴的语言蕴含了真挚的感情。作 者用质朴而细腻的文字描述了可敬可爱的 启蒙老师——莎莉文,将自己的感情在字 里行间流露出来。
结尾一段更是直抒胸臆,感情热烈奔 放,感人至深。借鉴本文的写法,可使自 己的文章闪耀出真情的光辉。谢谢观赏来自《再塑生命的人》写作技巧
1、中心突出,选材精当,条理清晰。
本文着重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如何使 “我”由蒙昧走向智慧与光明的故事,反 应了以为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高超的 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 感激与崇敬之情。作者着重取了自己与莎 莉文老师的初识,莎莉文老师教“我”第 一个单词的拼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 写“水”字三个事例来表现这一中心。
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选材,才让我们 看到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形象。这些事例 又具有内在联系,从“我”认识具体事物, 到认识大自然,来表现“我”的认识水平 由浅及深,并准确地再现了莎莉文老师对 “我”的帮助渐趋深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明晰, 层次清楚,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围 绕中心,精当选材,有序叙述。